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红壤特性与高效利用
QQ咨询:
有路璐璐:

红壤特性与高效利用

  • 作者:徐明岗
  •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801678454
  •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01日
  • 页数:248
  • 定价:¥8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以我国南方中部丘陵红壤为核心,系统介绍了该地区土壤特性与综合、**利用技术、内容包括低产稻田的特性与改良利用技术;稻田综合培肥技术包括有机肥、氮、磷、钾化肥和微量元素的合理施用技术;冬闲田利用模式与技术;双季稻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红壤旱地水分特性与季节性干旱防御技术,红壤旱地养分特性与大量元素、中量元素镁的合理施用技术;长期施肥红壤质量演变规律与复合调理技术;红壤地区特色经济作物茶、果、黄花与牧草的高产栽培技术,红壤丘陵区草畜综合发展配套技术等。本书对提高红壤特性的认识与综合利用,促进红壤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可供从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学、果树学、畜牧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专业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大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章 南方低产稻田特性与改良利用技术
    **节 潜育型稻田的形成与低产原因
    第二节 冬干鸭屎泥(潜育型)水稻“坐秋”的原因及改良技术
    第三节 紫色泥田(潜育型)水稻僵苗及**技术
    第四节 深泥脚田(潜育型)水稻低产原因与起垄栽培增产技术
    第二章 红壤丘陵区稻田培肥技术
    **节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稻田的培肥与增产作用
    第二节 不同轮作方式对稻田的培肥作用
    第三节 绿肥对稻田的培肥作用及高产栽培技术
    第三章 红壤丘陵区稻田磷钾养分状况与磷钾肥的合理施用技术
    **节 红壤丘陵区稻田磷素特性与磷肥施用技术
    第二节 主要水稻土磷的吸附特征与磷肥施用技术
    第三节 稻田钾肥效果与施用技术
    第四节 双季稻绿肥轮作制稻田钾肥效应及土��钾素变化
    第四章 红壤丘陵区稻田肥料氮的转化与环境保护型氮肥施用技术
    **节 不同控释氮肥在稻田的转化动态
    第二节 控释肥的氮素释放速率及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作用
    第三节 不同控释肥的水稻产量与环境效应
    第四节 有机无机肥配合的肥料氮转化与合理施用技术
    第五节 稻田区域氮素养分的动态与平衡
    第六节 稻田土壤供氮能力与氮肥施用技术
    第五章 红壤地区冬闲田利用技术
    **节 冬季作物油菜的高产种植技术
    第二节 冬闲田亚麻引种与栽培技术
    第三节 冬闲田席草种植技术
    第四节 冬闲田冬季饲草种植技术
    第六章 红壤地区双季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节 筛选高产优质两系杂交稻品种
    第二节 早稻旱育稀播培育多蘖壮秧
    第三节 杂交稻的营养特性与合理施肥
    第四节 双季稻套种高产栽培技术
    第五节 粳稻品种的引进与农艺性状表现
    第七章 红壤旱地土壤水分特征与季节性干旱防御技术
    **节 红壤持水特征及周年水分动态
    第二节 红壤地区主要土壤水分特征
    第三节 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及防御技术
    第八章 红壤地区土壤镁肥施用技术
    **节 红壤地区主要类型土壤镁素形态及含量
    第二节 红壤地区主要土壤对外源镁的固定与释放
    第三节 镁对作物生长的作用机理
    第四节 土壤施用钾镁肥对植株吸收养分的影响
    第五节 主要作物施镁的产量与品质效应
    第六节 镁肥有效的施用条件
    第九章 红壤旱地特性与作物高产技术
    **节 红壤旱粮作物抗旱种植技术
    第二节 红壤丘陵茶园高产及抗干旱栽培技术
    第三节 红壤低产柑桔园的改良与高产栽培技术
    第四节 红壤丘陵区适宜落叶果树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第五节 红壤旱地黄花菜需肥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第十章 长期施肥红壤质量演变规律与复合调理技术
    **节 长期施肥红壤有机质的演变规律
    第二节 长期施肥红壤氮素转化与演变规律
    第三节 长期施肥红壤磷素转化与演变规律
    第四节 长期施肥红壤钾素演变规律
    第五节 长期施肥红壤微理元素、pH值、交换性钙镁的变化
    第六节 长期施肥红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变化
    第七节 长期施肥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变化
    第八节 长期施肥红壤退化及修复
    第九节 红壤复合调理技术
    第十一章 红壤丘陵区牧草栽培与综合利用技术
    **节 红壤丘陵区适宜牧草品种的筛选与评价
    第二节 当家牧草的季节性产量和品质变化
    第三节 红壤丘陵区牧草高产栽培技术
    第四节 牧草的品种搭配与加工利用技术
    第五节 红壤丘陵区草山草坡改良技术
    第六节 种植牧草的生态环境效应
    第十二章 红壤丘陵区草畜综合发展配套技术
    **节 红壤丘陵区草食动物饲草资源现状与分析
    第二节 草食动物(肉牛)**饲养技术
    第三节 饲草周年供应模式
    第四节 草食动物发展潜力预测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