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老舍与都市文化
QQ咨询:
有路璐璐:

老舍与都市文化

  • 作者:杨剑龙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9513420
  • 出版日期:2012年05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2011年10月中国老舍研究会、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主办的“老舍与都市文化高峰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此次会议聚集了关纪新、吴小美、舒乙、舒济、杨剑龙等老舍研究界的知名学者,探讨了老舍与北京、青岛、济南、大理等各城市之间的密切关系,拓展了老舍研究的视阈,推动了老舍研究的发展。
    本书所选论文从不同角度对老舍与都市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厘清了不同城市文化在老舍作品中的呈现与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拓宽了老舍研究的视野与方法,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范例作用。
    文章节选
    《剑北篇》的**个特点是并不直接写慰劳的对象和过程。……
    《剑北篇》的第二个特点是丝毫不涉及党派。……
    《剑北篇》的第三个特点是只写抗战,只为救国。……
    《剑北篇》的第四个特点是着重写百姓大众,写祖国河山和中华悠久文化。……
    《剑北篇》的第五个特点是讲述文化的作用和当下的缺失。……
    ——舒乙《<剑北篇>的足迹》

    老舍,作为一个重要的新文学作家被列在各类《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其文学史定位似乎没有什么可置疑之处。但是,如果我们将老舍的文学实绩与中国五四新文学观念对比起来思考,将会发现老舍的文学创作实际上并不完全符合中国五四新文学观念,某种程度上说,很多方面是与五四新文学观念“拧”着写的。
    ……
    与五四新文学相比,老舍似乎“俗”了;与现代通俗文学相比,老舍似乎又“雅”了。
    ——汤哲生《老舍的文学史定位与对中国“五四”新文学观念的思考》 老舍创作《茶馆》时,正是“新社会”勃然兴起之时,主流的政治话语正寻求历史的合法性论证,这就是通过对旧社会黑暗没落的想象来埋葬过去的时间,而通过对新社会光明美好的想象来展示一个现在时间和未来时间,并在时间之流中,把自己论述为旧时间的埋葬者和新时间的开拓者。老舍的《茶馆》虽然没有涉及对于光明美好的现在时间和未来时间的想象,但是,它却极好地将过去时间“论述”为黑暗时间和死亡时间。在创作主体和相关接受主体的愿望逻辑里,《茶馆》的文本内时间便与文本外时间实现嫁接,从而《茶馆》也便被阐释为新社会主流话语历史合法性论证中的逻辑链条的**节。
    ——方维保《民族末日危机的历史逻辑——以话剧《茶馆》为**》

    老舍的一生与都市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老舍出生在北京,曾到过的城市有天津、伦敦、巴黎、新加坡、济南、青岛、武汉、昆明、重庆、上海、西雅图、华盛顿、纽约、芝加哥、旧金山、布拉格等。虽然老舍到过许多城市,但是有的是参观游览、走马观花,在老舍生命历程中,除了北京以外,比较重要的大概是伦敦、济南、青岛、武汉和重庆了。北京是老舍出生、成长、成人之地,伦敦是老舍涉足小说创作的**,济南、青岛是老舍执教大学、创作成熟之地,武汉、重庆是老舍投身抗日、创作巨制佳构的重镇。
    ——杨剑龙《论老舍散文中的都市印象》
    此后便是老舍充满“狂喜”的新中国时期了。新中国成立之初,老舍创作了立意非常接近的《方珍珠》和《龙须沟》,但《龙须沟》之后老舍再次离开了北京题材。1966年1月,老舍在回答日本记者的时候自称这是因为他对新北京不熟悉,写不好:“我很想来写新北京的人民的生活,但是,自己的生活不是那样子的丰富了。因为,像刚才我们说的,它现在是新起来的一班人了,这种生活,我了解得不够全面。加上自己的身体不太好,就没有发展,特别是跟青年人能够多接近,比如到工厂去长期地住下来。”对比文学史,我觉得真实原因老舍没有说出来,也不可能说出来。其实不是老舍不熟悉北京了,而是老舍不熟悉新的文学规范和文学要求了。在“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的文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要求之下,在“三红一创”类型的小说走红的大背景下,老舍努力地追赶新时代,回应新要求,他写《无名高地有了名》歌颂志愿军,写《青年突击队》歌颂建筑工人,写《春华秋实》配合三反五反,写《西望长安》揭露军内巨骗,却一次次无功而返。终于,在百花年代,他第三次求救于北京,开始写作《茶馆》。
    《茶馆》得到隆重的礼遇是新时期老舍已经沉潭十多年后的事情了,虽然在发表之初没有得到应有的文学褒奖,但是,**,它受到了当时北京人艺**的重视;第二,它唤醒了老舍的写作自信,特别是关于“北京”这个老舍的写作之根和制胜法宝。从此,老舍对北京题材便不离不弃,直到《正红旗下》被迫中止。
    综上,本文谈到的老舍的“北京”界定为“求救于北平”意义上的北京,它是老舍创作折返的一大表征。求救于北京,每每标志着老舍创作生命又一活跃期的到来。
    ——北京在老舍新中国时期文学创作中的隐现
    目录
    都市空间与文化心态
    早期老舍旧京人文审读心态之一瞥……………………………………………关纪新3

    老舍早期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及其都市观………………………………高桥由利子11

    《剑北篇》的足迹………………………………………………………………舒乙21

    老舍先生在纽约生活的一点新材料……………………………………………舒济32

    老舍的文学史定位与对中国五四新文学观念的思考………………………汤哲声45

    伦敦经验与山东体验

    “伦敦经验”与老舍**形象传播意识之建构
    ——兼及《四世同堂》英译问题………………………………吴小美 魏韶华51

    论老舍笔下的伦敦都市文化景观……………………………………………谢昭新68

    老舍在青岛兼论老舍的城市文化心理………………………………………石兴泽80

    从老舍济南题材散文看老舍的济南意识
    ——兼论老舍济南题材散文对济南城市发展的意义……………………隋清娥90

    城市经历与都市印象

    论老舍散文中的都市印象……………………………………………………杨剑龙105

    武汉成就了新老舍……………………………………………………………刘诚言118

    论老舍与云南生态文化的现代性互动辐射
    ——以老舍在昆明、大理的城市经历与创作为例…………………………于昊燕133

    想象城市的另一面
    ——老舍城市底层叙述中的独特形象世界…………………………………张丽军147

    北京在老舍新中国时期文学创作中的隐现……………………………………孙洁165




    都市叙事与经典解读

    礼义廉耻与老北京人
    ——读《四世同堂》思考之一………………………………………………范亦豪177 “‘文明’是三孙子”
    ——老舍对于现代文明的关注…………………………………………曾广灿185 论老舍小说对都市民俗的叙事建构…………………………………………罗宗宇191 都市体验、革命叙事与老舍的文化选择……………………………………陈红旗202

    新中国话剧与城市形象 老舍新中国话剧中的城市形象………………………………………李萌萌 马云217 民族末日危机的历史逻辑
    ——以话剧《茶馆》为**………………………………………………方维保230 《茶馆》对现实创作的深刻启迪……………………………………………曹树钧242 “新北京”城里的“老北京人”
    ——从《龙须沟》、《茶馆》看老舍1949年后的创作困境…………………凤媛251

    都市批判与文化冲突

    老舍《离婚》中的存在追问与人生悲感…………………………………………李玲269 迷失于都市的祥子………………………………………………………………成梅284 “农民进城”: 《骆驼祥子》与新时期小说的城市书写……………………刘畅291 城市游民形象的古今演变
    ——以《骆驼祥子》为**………………………………………………邓富华301 都市书写与比较研究 试析老舍的中西都市文化观…………………………………………………吴永平317 走在美学前面
    ——老舍与齐白石的诗画共谋…………………………………………徐德明328 “老北京”与“大上海”的对话
    ——老舍与张爱玲的城市描写比较研究…………………………马晖 王万鹏334

    两样的都市 两样的情怀
    ——老舍与穆时英小说比较谈…………………………………………杨迎平341 花园城与观音莲
    ——老舍与李永平的城市书写中南洋想象之比较……………………杨君宁352

    附录

    老舍——永远的话题…………………………………………………………………363 学界探究“老舍与都市文化”再添新发现…………………………………………365 拓展老舍研究新领域
    ——老舍文化论坛在上海举办……………………………………………………368 编余后记………………………………………………………………………………370 编后再记………………………………………………………………………………373

    CONTENTS
    Urban Space and Cultural Mentality
    A glimpse of the humanist and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n old Beijing in Lao She’s early works………………………………………………………………………………Guan Jixin3

    Characters in the early novels and how they reflect Lao She’s perceptions of urban society in China in the 1920s……………………………………………Takahashi Yuriko11

    The footprint of The Sword North Articles………………………………………Shu Yi21

    Newly?found materials about Lao She’s life in New York City………………Shu Ji32

    Perspectives on Lao She’s position in literary history and China?s “May Fourth” literature……………………………………………………………………Tang Zhesheng45

    Significance of London and Shandong experiences

    Lao She’s London experience and his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disseminating the national image—and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Yellow Storm……Wu Xiaomei/Wei Shaohua51

    On the cultural landscape in the city of London described by Lao She……Xie Zhaoxin68

    On Lao She’s life in Qingdao and his urban cultural psychology…………Shi Xingze80


    Explore Lao She’s Ji’nan consciousness in his prose of Ji’nan—and a discuss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his Ji’nan theme prose to the development of Ji’nan……Sui Qing’e90

    Impression of metropolitan and other urban experiences

    On impression of metropolitan in Lao She’s prose……………………Yang Jianlong105

    The cultivation of a new Lao She in Wuhan……………………………Liu Chengyan118

    Mutual Radiation between Lao She and Modernism of Eco culture in Yunnan—A case study on Lao She?s works based on his experience in Kunming and Dali……Yu Haoyan133

    Imagining the other side of city—The unique images of Lao She’s characters at the city bottom ………………………………………………………………………Zhang lijun147

    The hidden presence of Beijing in Lao She’s works of the new China………Sun Jie165

    Urban narrative and classic interpretation

    Ceremony, integrity and people in old Beijing—Some thoughts about Four Generations……………………………………………………………………Fan Yihao177

    “‘Civilization’ is the most humble thing”—Lao She’s concern for the modern civilization………………………………………………………………Zeng Guangcan185

    On the narrative construction of folklore in Lao She’s novels ……Luo Zongyu191

    Urban experience, revolutionary narration and Lao She’s cultural choice…… Chen Hongqi202

    Drama of new China and city image

    The city’s image in Lao She’s dramas written after 1949……Li Mengmeng/Ma Yun217


    Historical logic in China’s national crisis: on the drama Teahouse……Fang Weibao230

    Teahouse: A profound inspiration for realist writing……………………Cao Shujun242

    People of old Beijing in the new Beijing City: The predicament of Lao She from Longxugou and Teahouse afrer 1949……………………………………………Feng Yuan251

    Urban criticism and cultural conflict

    The true existence and the sadness of life in The Divorce of Lao She…………Li Ling269

    Camel Xiangzi: The rickshaw boy who is lost in the city…………………Cheng Mei284

    Farmer’s Employment in Cities: City life in Camel Xiangzi and new period novels…………………………………………………………………………Liu Chang291

    The evolution of the image of City vagrant—focus on Camel Xiangzi ……Deng Fuhua301

    Description of urban life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Analysis of Lao She’s perspectives on Chinese and Western urban culture……Wu Yongping317

    In front of aesthetics—poetry and painting by Lao She and Qi Baishi……Xu Deming328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Beijing and Shanghai—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Lao She and Zhang Ailing’s description of the metropolitans………………Ma Hui/Wang Wanpeng334

    Different feelings of different city—A comparison of Lao She and Mu Shiying’s fiction………………………………………………………………………Yang Yingping341

    The garden city and the lotus of Kwan-Yin—A comparison of the imagin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cities in the writings of Lao She and Li Yongping………Yang Junning352

    Appendix

    Lao She—An everlasting topic…………………………………………………………363

    New discovery in Lao She and urban culture Academic Forum………………………365

    New development of Lao She studies—Lao She cultural forum held in Shanghai……368

    Postscript Ⅰ……………………………………………………………………………370

    Postscript Ⅱ……………………………………………………………………………373
    编辑推荐语
    1本书为“老舍与都市文化高峰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老舍研究会会长关纪新、日本老舍研究会会长仓桥幸彦、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上师大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智良教授等参加了研讨会,关纪新、吴小美、舒乙、舒济、杨剑龙等与会学者在现当代文学研究界颇有声望,对老舍及其文学的研究都有很高的造诣。他们纷纷从都市文化新的视角探究了老舍及其创作在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和影响,拓展与丰富了老舍研究。
    2此次会议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文本,个案研究深入,价值较高。以往被忽略的《剑北篇》得到了重视和细致考察,老舍的纽约经历不再是现代文学研究史上的空白,从“农民进城”角度研究骆驼祥子的悲剧,等等。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