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医诊断学(供中医药类 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医诊断学(供中医药类 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

  • 作者:何建成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84796
  • 出版日期:2012年04月01日
  • 页数:303
  • 定价:¥3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分为绪论,上、中、下三篇10章及附篇。绪论扼要介绍了中医诊断学的性质、内容、原理、原则、发展简史及学习方法。上篇为诊法篇,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中篇为辨证篇,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病性辨证、病位辨证。下篇为诊断综合运用与病历篇,介绍了病情资料的收集、属性分类与综合整理方法,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思路、内容与要求,以及病历书写与要求。附篇包括现代研究思路、方法与进展、特殊诊法选介、医籍选录、舌象彩色图谱。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可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学生,尤其七年制学生及研究生、进修生等使用。 中医诊断学-供中医药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_何建成_清华大学出版社_
    目录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五、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上篇 四诊
    第1章 望诊
    第1节 全身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
    四、望态
    第2节 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二、望五官
    三、望颈项
    四、望胸胁
    五、望腹部
    六、望腰背部
    七、望四肢
    八、望二阴
    九、望皮肤
    第3节 舌诊
    一、舌的组织结构与舌象的形成
    二、舌诊原理
    三、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四、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变异
    五、舌诊的主要内容
    六、舌象分析要点
    七、舌诊的临床意义
    八、危重舌象诊法
    第4节 望排出物
    一、望痰涎涕唾
    二、望呕吐物
    三、望二便
    第5节 望小儿食指络脉
    一、食指络脉的三关定位
    二、食指络脉的观察方法
    三、正常小儿食指络脉
    四、病理小儿食指络脉
    第2章 闻诊
    第1节 听声音
    一、正常声音
    二、病变声音
    第2节 嗅气味
    一、病体、排出物气味
    一、病室气味
    第3章 问诊
    第1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一、问诊的意义
    一、问诊的方法
    三、问诊的注意事项
    第2节 问诊的内容
    一、一般情况
    一、主诉
    三、现病史
    四、既往史
    五、个人生活史
    六、家族史
    第3节 问现在症状
    一、问寒热
    一、问汗
    三、问疼痛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
    五、问饮食口味
    六、问睡眠
    七、问二便
    八、问情志
    九、问经带
    十、问男子
    十一、问小儿

    第4章 切诊
    第1节 脉诊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二、脉诊的部位
    三、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脉象要素
    五、平脉
    六、常见脉象
    七、相兼脉
    八、真脏脉
    九、诊妇人脉与小儿脉
    十、脉症顺逆与从舍
    十一、脉诊的临床意义
    第2节 按诊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二、按诊的内容

    中篇 辨证
    第5章 八纲辨证
    第1节 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概念
    一、八纲辨证源流
    第2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寒热辨证
    三、虚实辨证
    四、阴阳辨证
    第3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一、证候相兼
    一、证候错杂
    三、证候真假
    四、证候转化
    第4节 八纲辨证的意义
    第6章 病因辨证
    第1节 六淫、疫疠辨证
    一、风淫证
    二、寒淫证
    三、暑淫证
    四、湿淫证
    五、燥淫证
    六、火淫证
    七、疫疠
    第2节 情志内伤辨证
    一、喜伤证
    二、怒伤证
    三、思伤证
    ……
    下篇 诊断综合运用与病历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