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难忘笔架山
QQ咨询:
有路璐璐:

难忘笔架山

  • 作者:长弓
  •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 ISBN:9787501443253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01日
  • 页数:306
  • 定价:¥2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1443253
    • 作者
    • 页数
      306
    • 出版时间
      2008年10月01日
    • 定价
      ¥29.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岁月匆匆,时光飞逝。四十年后这些战友重聚在一起的时候,多少人已雪染双鬓,满脸沧桑,多少人叫得出名却认不出当年熟悉的面孔。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有的至今仍工作在各自岗位,有的则相继退休、下岗,有的身处异国他乡,有的竟已离别人世。但不论怎样的处境和经历,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怀有同一个浓浓的情结:笔架山的日日夜夜依然激荡人心,笔架山的山山水水依然是大家共同的话题。今年适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这批有着“知识青年”和“五七战士”双重身份的笔架山生活的亲历者,纷纷撰写回忆文章,讲述自己艰辛奇特的青春岁月和意味深远的人生感悟——于是,有了《难忘笔架山》。 难忘笔架山_长弓_群众出版社_
    文章节选
    装窑、出窑--砖厂有三座烧砖窑,装窑、出窑经常搞会战。会战时往往是全砖厂的人员都要集中起来,主要工具就是独轮车加上一双手。装窑时,人员分成两部分,窑内的人员负责码窑,将砖坯按一定的要求由下而上进行码放,从窑底到窑顶大约要码四米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这项工作一般是烧窑班的男青年和二排女青年。窑外的人员负责用独轮车送坯,男青年为多。推独轮车是砖厂男青年特有的基本技能,人人会推,但技术有高低之分。所谓技术高就是要推得多,什么路都能走,而且车不倒。女青年中也有高手,一般男青年还比不上。女青年中推车高手首推赵俊平,我知道当时还有不少男青年不服,暗中跟人家较劲。窑门的宽度只比车把宽几个厘米,加上窑门又高于平地一米多,所以要把一车砖坯送进窑里,推车人不掌握一定速度和方向,很容易翻车或碴伤双手。当时曾有不少人被窑门碰伤过手背。
    由于烧成的红砖比砖坯轻和出窑不需要码窑,所以出窑比装窑的劳动强度要低一���,但劳动环境却要差了许多。为了提高砖窑的利用率,往往是在窑温未降下来时人就要进去出砖,摸到的砖都很烫手。与装窑相反,出窑是由上而下地完成,开始时,窑内的人站在高处将红砖四块一组的往下扔,推车的人要迅速接住,否则就要砸在身上,曾发生过因不注意,将四块红砖扔到推车人头上的事。一车要装七八十块,出完一窑砖要用半天的时间。出完窑后,每人都是红脸、赤发,耳内鼻孔内都是红砖沫,远远看去,有点像兵马俑。参加过装窑和出窑的人留下印象*深的是:不管你的双手老茧有多厚,经过装一窑砖和出一窑砖,十个指尖几乎都要被磨透,吃饭端碗都困难。女青年感受就更深了。那时砖厂穷,不可能每人每天发给一副手套,也曾**铁砖夹子、胶皮护掌,但都不顺手。为加快装窑、出窑速度,**的选择就是光着双手操作。如果这种事发生在今天,大家无论如何也不会选择后种方式。
    烧窑——烧窑是黏土砖生产的*后一道工序,技术含量高,窑温控制的好坏决定了红砖的质量和烧制的速度(速度在当时就是产量)。当时砖厂的三座砖窑均属于技术落后的窑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能耗高,控制难,作业条件差。
    ……
    目录
    难忘的岁月/胡延安
    知青生活采撷/程俭
    片断回忆/刘小聪
    笔架山逸事/胡学恺
    成长中的小插曲/邵萱
    往事随笔/张新华
    追忆笔架山青春岁月/王叶平
    感受“9·13事件”/卢小南
    青春留痕/赵劫
    我记忆中的砖厂/刘延宁
    我的1969-1972/张续进
    笔架山随想/张玉洁
    我记忆中的笔架山/王长信
    笔架山杂记/王燕生
    关于吃的记忆/卢小南
    笔架山轶事——吃/狄驷
    吃饭/佟晓明
    笔架山的乡亲/于敏
    我当车老板/俞楚明
    记忆到永远/邹薇
    难忘而难得的经历/马丽莉
    风景这般独好/刘小聪
    那个五味杂陈的夏夜……/杨松梅
    冷的体验/卢小南
    曾经的心酸和无奈/朱景芬
    砖厂往事/赵建新
    砖厂印象/刘颖
    林场守山/丁重光
    笔架山纪事/慕彤
    回忆在砖厂那段岁月/胡援朝
    难以忘却的记忆/吕燕群
    回家/吕燕京
    大红枣儿香又甜/卢小南
    火炕/张宏
    没有头发的日子/刘小聪
    一件小事的感悟/李长健
    我在笔架山/于少林
    陈年旧事忆青春/张玉温
    挥手从兹去/黄伟
    难忘当年/佟京华
    温情难忘除夕夜/杨茹
    雪地上留下的脚印/李继军
    笔架山琐忆/何平
    写在赴笔架山四十周年/王小群
    想起那个寒冷的冬天/刘颖
    灿灿的路/邹薇
    ……
    附录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