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别想那只大象(认知语言学之父、当代影响力最深远的进步思想家乔治?莱考夫 权威力作 教你在沟通中如何控制话语权 著名节目主持人梁文道、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鼎力推荐)
QQ咨询:
有路璐璐:

别想那只大象(认知语言学之父、当代影响力最深远的进步思想家乔治?莱考夫 权威力作 教你在沟通中如何控制话语权 著名节目主持人梁文道、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鼎力推荐)

  • 作者:[美]乔治·莱考夫 闾佳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3056994
  • 出版日期:2013年09月01日
  • 页数:186
  • 定价:¥42.9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作为一个研究语言和认知的科学家,乔治·莱考夫认为,控制了语言就控制了思想。他在《别想那只大象》一书中,以美国政客的竞选语言为例,详细解释了这一理论,并指明了在实际语言沟通中如何运用该理论的方法。
    乔治·莱考夫长期以来着力研究认知语言学对人际沟通的启示。他用“别想大象”这个例子说明,在语言大战中战胜对手的方法很简单:千万不要用对方已经不断重复强调的关键词。他告诉我们,“隐喻”和“框架”是控制话语权的两大利器,你可以运用这两种武器在30秒之内了解对方言语的核心含义,并迅速做出反应。
    《别想那只大象》不仅教我们在话语角力中抢占高地、达成自己的目的,还可以让我���变得不那么容易被引导、操弄和煽动。营销、广告、公关、媒体等领域人士必读。
    文章节选
    第1章 控制话语权的两大利器:“框架”与“隐喻” 我在伯克利大学认知科学基础课上讲框架时,总是先叫学生做个练习。练习内容是这样的:别想大象!你做什么都行,就是别想大象。我还从来没发现有学生能做到这件事。每一个词汇都跟大象一样,唤起了框架;而框架又涉及一种形象,或是其他类型的知识:大象体格庞大,有蒲扇般的大耳朵、长长的鼻子,马戏团里有大象等等。这一词汇的定义与该框架相关联。每当我们否定框架,也就唤起了框架。
    尼克松总统经历了惨痛的教训才发现这一点。水门事件期间,尼克松承受着辞职的压力,在电视上向全国发表演说。他站在全国民众的面前说:“我不是骗子。”结果,人人都以为他是个骗子。这给了我们一条有关框架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你在和对方争论时,切莫使用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语言确立了框架,那绝不会是你想要的框架。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自从乔治·布什进驻**那天起,**里就开始传出“税收减免”(tax relief)的说法。直到今天还是这样:当年年度国情咨文多次使用它,四年后的预选演说中也屡次看到它的身影。
    你想想“减免”(relief,也有“救济、缓解”的意思)这个词确立的框架吧。要有“减免”,就必然有痛苦和灾难,必然有承受苦难的一方。而消除痛苦的人,就成了英雄。要是人们想要阻挡英雄,这些人就成了阻挡“减免”的恶棍。一旦“税收”这个词前加上了“减免”,就得到了带有隐喻意味的结果:税收是一种痛苦。带走痛苦的人是英雄,阻止他的人是坏蛋。这就是框架,由痛苦和英雄这类概念构成。唤起这一框架的语言出自**,进入了新闻通稿,擣入了所有的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很快,连《纽约时报》也用起“税收减免”的说法来了。它不光出现在福克斯电视台,也出现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每一家其他电视台,因为它是“总统的税收减免计划”。很快,民主党人也用起了“税收减免”这种说法,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一做法效果显著。总统的税收计划提交参议院之前,民主党参议员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骨干会议。他们推出了自己版本的税收计划,也就是民主党版本的税收减免。他们接受了保守派的框架。
    保守派设下了陷阱:他们的用词把你扯进了他们的世界观。这就是框架的作用。框架就是让语言吻合你的世界观。它不仅仅是语言。首要的是观念,语言则承载、唤起这些观念。
    治国与治家
    ▲严父式家庭模型
    严父模型始于一整套的假设:世界是一个危险的地方,而且永远如此,因为外面有魔鬼。世界也很难对付,因为竞争激烈。总是会有赢家和输家。错与对都是**的。孩子生下来就不好,因为他们只想做自己感觉好的事,而不愿做正确的事。因此,必须要把他们改造好。
    这样的世界里需要强大而严厉的父亲,他能够:
    ——在危险的世界里保护家人;
    ——在危险的世界里赡养家人;
    ——教他的孩子们明辨是非。
    孩子们需要的则是服从,因为严厉的父亲是明辨是非的道德权威。它进一步假设,教孩子服从(也就是明辨是非)的**途径,就是他们一做错事,就给予惩罚,痛苦的惩罚。这包括狠揍孩子,一些保守派的育儿专家们甚至建议,用棍棒或皮带打孩子们的屁股。有作者建议从孩子出生就开始这么做,多布森算比较开明,在书里写道:“打15或18个月以下婴儿的屁股,是不可取的。”
    体罚背后的理由如下:孩子做了错事之后,如果他们受了体罚,就能学会不再这么做。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会培养起自律精神,不再做错事,以后变得更顺从,行为更道德。不体罚,世界就会下地狱,再也不会有道德可言。这种内在的自律精神,还有一个辅助作用。它是在竞争激烈的苦难世界里获取成功的必需品。也就是说,要是人有纪律,在这片机会的土地上追求自利,他们就会变得成功、独立。就这样,严父模型把道德与成功挂起了钩。讲究道德,实现成功,也靠的是同一种自律精神。两者的联系点在追求自利上。
    多布森很清楚严父世界观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两者的纽带是自利的道德,也是亚当· 斯密的资本观的另一版本。亚当·斯密说,如果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那么所有的利益自然而然地就会被无形之手推至*大化。追求自己的利益,你同时也就在帮助所有人。
    这又与把福祉视为财富的常见隐喻相关。比方说,如果我帮了你的忙,你会说,“我欠你一份人情,”或者“我亏欠了你”。帮别人做好事,在隐喻中像是给了别人钱。他“欠”了你。而且,他会说,“我要怎样才能‘ 偿还’ 你呢”?
    把这个隐喻应用到亚当· 斯密的“自然法则”当中,如果人人都追求自利,那么,靠着无形之手,靠着自然,所有人的自利都将实现*大化。这也就是说,追求自利符合道德,而不这么做的人,却有一个外号,叫做“空想改良家”(do-gooder)。空想改良家想要帮助别人,不让追求自己的利益,还挡了那些追求自利者的道。故此,空想改良家搞坏了体制。
    在这个模型中,什么叫“好人”也有定义。一个“好人”,一个道德的人,就是自律、顺从、明辨是非、知道对错、追求自利以实现成功和独立的人。好孩子长大以后就要像这样。坏孩子不学习自律,不能依道德行事,不做正确的事,故此,没有足够的自律来实现成功。她不能照顾自己,变得依赖他人。好孩子成功以后,他们要么学会自律,走向成功,要么就始终学不会。从这时开始,严父绝不会干涉他们的生活。从政治上来看,这就转换成了不要政府插手。
    想想这一切对社会福利项目有什么样的意义。把不是别赚来的东西给他不道德,因为这样一来,他们没培养起自律精神,滋生了依赖性,不道德。这套理论认为,社会福利项目不道德,因为它们养成了人的依赖性。推广社会福利项目也不道德。那么,它对预算有什么看法呢?好吧,假设说国会里有许多进步派人士认为社会福利项目应该有,而假设你认为社会福利项目不道德,你会怎样阻止那些不道德的人呢?
    十分简单。你要做的,就是用减税来奖励好人——也就是那些成功人士,因为成功揭示了他们有纪律、讲道德,而且,你还要多多减税,这样就没钱留给社会福利项目了。从这套逻辑来看,赤字是件好事。正如格罗弗·诺奎斯特(Grover Norquist)所说,它“饿死了野兽。”
    自由派和财政保守派认为布什的巨额赤字是坏事,而遵循严父道德立场的右翼激进分子则认为它挺好。在2004 年1 月的国情咨文中,小布什总统说,他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削减“浪费性开支”——也即“糟糕的”社会福利项目——来减少一半的赤字。保守派反对一切政府管制行为吗?不尽然。他们不反对军队,不反对国防,不反对司法部,不反对法院,也不反对财政部和商业部。政府有许多方面,他们都真心喜欢。他们不反对政府对行业进行补贴。补贴企业奖励好人(也就是这些企业的投资者),很好。完全没问题。
    但他们反对照顾和扶持民众。他们反对扶持普通的社会福利项目。他们认为这是错的。他们试图从道义基础上将其消除。故此,他们并不像许多自由派人士想的那样,是太卑鄙贪婪的疯子。实际比这还可怕得多——保守派是真心相信这一套的。他们相信这是道德的。他们在全国各地都有支持者。支持严父道德立场、认为它适用于政治的人,会相信这是正确的**治理之道。再花一分钟来想想这对外交政策意味着什么。假设你是一个道德权威。身为道德权威,你会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你会问他们,他们该做什么、你该做什么吗?当然不,告诉他们就好。父亲说什么,孩子就做什么。不准顶嘴。沟通是单向的。**也一样。也就是说,总统不会问,总统说了算。倘若你是能明辨是非的道德权威,你又拥有权力,那你就会用它。如果你放弃自己的道德权威,你反而不道德了。
    映射到外交政策,它说,你不能放弃主权。美国,身为全世界*好、*强大的**——也就是道德权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我们不该问任何人。这种信念,连同它的一整套比喻,长久以来主导着外交政策。在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生班上,流传着一个通俗的隐喻,叫“理性行为者”隐喻。它是大部分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反过来说,它本身又承载着另一重隐喻:每一个**,就是一个人。所以,才有所谓的“无赖**”“友好**”,诸如此类。此外,还有**利益。依你的自身利益行事,是什么意思呢?它*基本的意思是,你按照有利于你健康和强大的方式行事。既然一个**就是一个人,那么,出于同样道理,**健康(也就是经济健康,有着庞大的国内生产总值)又强大(也即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件好事。在一个**里不见得人人都健康,但每一个公司都应该健康,而整个**则应该有很多钱。整套概念就是这样。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大限度地提高你的自身利益呢?这就是外交政策的要旨:追求自身利益的*大化。理性行为者隐喻说,每一个行为者、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违背自我利益行事不理性。
    故此,人人都采取行动追求自身利益*大化,这就是理性。接着,再根据**就是人的隐喻(“友好**”“无赖**”“敌对**”等等),世界上既有成年**,也有儿童**。成年**,就是工业化的**。儿童**则被称为“发展中”**,或“欠发达”**。它们都是落后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如果你是一个严厉的父亲,你告诉孩子们怎样发展,告诉他们应该遵守怎样的规则,要是他们做错了事,就施以惩罚。 ……
    目录
    引言:重塑语言框架,就是变革社会
    **部分:控制语言就是控制思想
    第1章 控制话语权的两大利器:“框架”与“隐喻”
    从现在开始,请你**不要想到大象。你能做到吗?你越是努力要求自己不能想到大象,就越拼命在想大象,对不对?因为每个词都与一个框架相关联,即使否定框架,也会唤起框架。
    第2章 每个故事都需要一个框架:施瓦辛格的竞选奇迹
    施瓦辛格为什么能当上州长?是原来的州长实在太糟糕吗?是因为人们不理解政治,随便选了一个名人吗?是施瓦辛格自己努力奋斗,*终实现了自己梦想吗?所有这些叙事框架,都有不同的深层含义。
    第3章 一字之差决定命运:“同志婚姻”VS“同性婚姻”
    大多数美国人都不赞同歧视同性恋,但却反对“同志婚姻”。为何一字之差所引起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原因之一或许在于,这个词唤起了性的联想,同志性行为意味着一种野性、越轨、放纵的生活方式。
    第4章 恐怖的隐喻:我们是怎样被操纵的
    曼哈顿双子塔倒塌后,美国政府找人们要400亿美元,去打反恐战争。然而,只有一位民主党人投了反对票,其他人全部赞成!因为政府将“严父式”道德的隐喻应用到国际事务中,操纵了公众的观点。
    第5章 致命的隐喻:一个**就是一个人
    隐喻也能杀人。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国政府使用的是相同的隐喻:一个**就是一个人。这个隐喻加上经典童话故事的“自卫和救助”叙事结构,就成了政府为公众确立的战争框架。
    第6章 真实的谎言:揭穿背信弃义
    美国政府为伊拉克战争辩护的理由全部不存在,一切都是谎言,但有70%的美国人仍然信以为真。语言学家发现,大多数人判断一句话是不是谎言时,这句话本身的真实性居然是考虑得*少的因素。 第二部分:实战指南
    第7章 知己知彼:找出对手的核心,建立自己的框架
    保守派有许多不同的流派,但都有着共同的倾向性。找到对方的核心意识形态,深入了解对方,是迈向胜利的**步。与此同时,进步派也要放弃细节上的分歧,找到共同的价值观,建立框架。
    第8章 答疑解惑:详解框架的18大问题
    要想重新确立框架,只要想出一些朗朗上口的新词儿就行了吗?如果说跟框架不吻合的事实会被摒弃,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在辩论时放弃事实?重新确立框架是不是欺骗性地操纵摆布?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答案。
    第9章 破解语言迷魂阵——夺回话语权的技巧
    激活对话者原本存在的框架;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保持冷静,不拼嗓门儿;保持立场,绝不抱怨;不要从对手角度构建问题;如果对方说一套做一套,那个问题正是他的弱点所在。诸如此类的技巧,助你致胜。 译者后记
    编辑推荐语
    《别想那只大象》的作者是语言学大师、认知语言学之父乔治·莱考夫。
    《别想那只大象》分析语言的秘密,教每一个读者用“隐喻”和“框架”两大利器抓住语言的本质,在人际沟通中说服对手。
    乔治·索罗斯说:“我从莱考夫那里学到不少东西。”霍华德·迪恩说:“要是民主党早几年读了乔治·莱考夫的作品,恐怕不会丢了在**的权力。”对金融界和政界的大鳄来说都这么重要的书,谁不想一睹为快!
    湛庐文化出品。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