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读史有智慧
QQ咨询:
有路璐璐:

读史有智慧

  • 作者:冷成金
  •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 ISBN:9787229070939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01日
  • 页数:512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229070939
    • 作者
    • 页数
      512
    •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01日
    • 定价
      ¥45.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在《读史有智慧》一书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通俗历史畅销书作家冷成金用独特的“以智慧论历史,以历史说智慧”的手法,博采史实,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剥开传统文化内核,重新解读历史,为读者展示中国历史智慧的精髓,使之读懂历史背后的历史,感悟兴衰成败中的玄机。此为全新修订版。
    目录
    前 言

    **部分 儒家智慧

    *深刻的儒家智慧 / 3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悦而诚服也。”儒家智慧是一种真正的大智慧,它的运谋方法不是谋智,而是谋圣,即从征服人心着手。

    书生皇帝的成败 / 6
    真正的仁德才智之士,做不了开国皇帝。当开国皇帝的大多属于这两种人:一是流氓,一是豪强,盖因流氓无顾忌而豪强有势力也。

    帝王都是苦命人 / 15
    皇帝身份尊贵,惹人羡慕。但其中的个中滋味只有皇帝自己知道。俗话说,“无情*是帝王家”,帝王之家实在是没有福寿双全的,要么短命,要么深陷权利之争,备受煎熬。看来,说帝王是苦命人,实在并不过分。

    曾国藩的“内圣外王” / 19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后一位学者兼“贤相”的典型,是*后一个能够体现这种理想人生模式的人。

    政治家与艺术家 / 26
    政治家与艺术家是否可以统一?如果可以的话,中国历史上也不会出现那么多昏君了。只能感叹,造化弄人,将“艺术家”偏偏生在帝王家,成了“昏君”。

    “礼”是什么 / 29
    礼仪是古人用来教化人的一种文化仪式,是要人懂得怎样做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人要有人的精神价值。但叔孙通却把礼仪当成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工具,去掉了它内在的文化价值和积极的东西。

    人心向背决定政权存亡 / 31
    智家讲究强权,借权谋和独裁专断来夺取晋的政权;赵家却注重通过人的品性的考核,选立贤德诚信的人接班。从根本意义上讲,这是一段早有预言的历史,成败的种子早在选择接班人时就已经埋下了。

    儒者善于巧谏 / 36
    喜欢逢迎是人的本性,只有人格修养到达了极高境界的人,才能做到闻过则喜,普通人往往是闻过不喜,甚至是闻过则怒。

    ……


    第二部分 法家智慧

    *严苛的法家智慧 / 109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法家智慧的核心在于法、术、势。法的实质是**控制,势的实质是强权威慑,术的实质是权术阴谋。

    流氓无赖亦能得天下 / 112
    流氓无赖何以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天下!德之为用,过于迂远;术之为用,则立竿见影。因而,救急之道,重术而轻德。虽是流氓,但亦无妨,只要用术得“道”,即可为天下之主。

    中国的“法” / 115
    **的集权就失去了民主,人民不敢说话了就失去了舆论导向,没有舆论导向,社会就会失去正确的发展方向。因此,不是读书和自由使**灭亡,相反,正是压制思想和自由才使**灭亡。

    诸葛亮的悲剧 / 116
    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一语道破天机,辅助刘备建立后蜀,可谓功业盖世。奈何后蜀始终偏安一隅,也不过是数十年便国破家亡。追究其根本原因,乃是后蜀无人,种下这祸根的便是诸葛亮。后世对诸葛亮的评价,多以道德角度为出发点,但这恰恰也是一种值得反思的悲剧。

    “法家”的结局 / 118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改革者似乎总没有好下场。其实,中国的变法绝非坏在老百姓的手里,宫廷内部的争权夺利才是使变法夭折的主要原因。

    再为曹操“翻案” / 122
    我们是否想过,在喜欢刘备的潜意识里,是不是隐藏着一种深深的依赖、懒惰和畏惧外在世界的心理呢?是不是希望刘备式的明君如父母一般地呵护我们,替我们包办一切呢?其实,当我们被人“做主”的时候,我们已经变成了奴隶。

    小人物的大谋略 / 124
    蒯彻生逢乱世,正当群雄逐鹿之时,可谓得时矣。观蒯彻之谋,可谓大矣,其智应在韩信之上,只是不得其人而已。不得其人,并不是蒯彻的智计不及,实在是不逢其人。

    以臣代君的政变术 / 129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俗语,足以见证中国历史的翻云覆雨。“三分公室”、“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和“后周代汉”,都是以臣代君的政变。

    阴谋的胜利 / 139
    世界上有两个*不讲道德的地方:一是妓院,一是宫廷。妓院在社会的*下层,唯钱是图,连皮肉都出卖了,还有什么道德可讲?宫廷在社会的*上层,唯权是从,连灵魂都不要了,更没有什么道德信义可言。

    谋国与谋家 / 143
    忠与奸,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但在有的时候却很难区分。说他奸,他却是全心全意地为**社稷着想,乃至为某一姓一族效力,不论从哪一层意义上讲,都应当算作忠臣;但说他忠,他却又大权独揽,往往超越了人臣之礼,实在是大奸有余。

    开国与固权 / 153
    历史不是一匹驯服的马。像朱元璋那样彻底地杀掉功臣,很难将皇位维持长久;像东汉光武帝刘秀那样“以柔治国”,未杀一个开国功臣,却招致了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巨大弊端。
    ……


    第三部分 道家智慧

    *高明的道家智慧 / 249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黄老道术*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心智王天下,因而也是一种趋吉避凶、圆融无碍的处世智慧。

    萧规曹随 / 252
    曹参的“萧规曹随”政策与当时的社会需要十分吻合,与当时吕后专权、皇帝无能的朝廷状况也是十分吻合的。而这一切,似乎并不能完全归功于曹参,实在是由于刘邦和萧何的明智。

    “柔道”开国与“柔道”治国 / 254
    以柔胜刚,是中国人处世的理想境界。柔能克刚,是中国人处世的坚定信念。柔中含刚,刚中存柔,刚柔相济,不偏不倚,这才是中国人处世的正宗。

    为臣之道 / 259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为臣之道有很多种,其中*重要的就是不要权大压主,不要引起君主的怀疑和恐惧,否则就自身难保了。

    洒脱不羁的魏晋风度 / 262
    魏晋风度是在中国魏晋时期产生的一种特定的人格模式。它的特点是自由、狂放、洒脱不羁而又纯真自然,表现出了对人的本真生命的强烈向往和追求,是青春生命的一次艳丽迸发。

    雅量 / 267
    历史赋予了中国知识分子实现王道的使命,但现实却又总是与他们的愿望相龃龉,于是他们便以愤激的言辞来批评社会,以不羁的性格来标举自由,以放诞的行为来惊世骇俗,以特异的举止来彰显独立。

    慈?忍?变 / 270
    在黄老道术中,慈忍之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慈,就是收服人心;所谓忍,就是等待并争取时机;所谓变,就是采取主动的行动。

    晏子为相 / 281
    做大臣的只把精力放在国君身上,这是不忠。劝导国君亲近其父兄,对群臣要讲礼义,对人民要有恩惠,对诸侯要讲信用,这才是忠。

    ……


    第四部分 佛家智慧

    *超脱的佛家智慧 / 307
    “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旧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禅宗的智慧,其核心就在于如何面对在世与超世、做人与成佛、求佛与求己。

    教外别传 / 310
    “拈花微笑”和以前任何一种佛教教派的传教方式都不一样,因此是“教外别传”;它不是逻辑的、语言的、仪式的,而是超逻辑、超语言、超仪式的,以一种心灵感应、心领神会的方式相互传达,因此是“以心传心”。

    本无一物 / 316
    “本来无一物”,这就是禅宗的智慧。人始终生活在,也只能生活在具体的时空之中,生存于“有”之中,任何具体的时空都是有局限的。

    自性自度 / 324
    佛性在自己心中,只能自己体会,自己不用心体会,他人再给你讲多久多深也没有用。

    启悟悟入 / 329
    学禅一方面需要外在方面,要寻师引路,但另一方面更在内在方面,要认得本心。不要外求又需要外求,求师;需要外求又不要外求,靠己。

    平常心是道 / 352
    禅宗的平常心就是:无心于事、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就摆脱了事之累;无事于心,就超越了心之累。



    第五部分 纵横家智慧

    *圆滑的纵横家智慧 / 363
    苏秦、张仪之流,凭借广博的历史知识、超人的胆略和无碍的辩才,或是南北合纵,或是东西连横,真可谓纵横捭阖、左右逢源,将天下玩弄于股掌之间。

    不管“东西南北”,只求有官可做 / 365
    传统中国人的理想是当官,而不是当英雄。当官有权,有了权也就有了钱,荣、华、富、贵四个字真可谓形容尽了当官的好处。当英雄就不然了,在中国历史上,英雄大多没有好下场,富、贵往往是没有的,就是荣、华也要拜人所赐。

    运天下于股掌之间 / 371
    春秋战国时期的六国合纵改变了秦国对六国各个击破的状况,而促成六国合纵的正是对秦王进行连横游说失败的苏秦。

    晏婴进谏有道 / 374
    一位堂堂正正的大臣,不能用堂堂正正的方式来进谏,反倒要用类似优伶的方式来警醒君主,这多少令人有所感慨。

    少年英才巧舌取五城 / 378
    秦国的甘罗是一位少年英才,十二岁就出使他国,凭着杰出的才能,为秦国争得了很大的利益。不过,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就如此懂得人世的利害,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范雎入秦,远交近攻 / 379
    远交近攻是秦国在军事上所实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策略,自从这一策略实行后,秦国一改困窘的局面,迅速在军事上打破了僵局,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失一士而国亡 / 383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是极为重要的,甚至到了关系**生死存亡的地步。实际上,在这一时期,“得一士而国兴,失一士而国亡”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鲁仲连义不帝秦 / 385
    鲁仲连之所以备受后人赞赏,主要因为两点:一是坚持气节,义不帝秦;二是为人排忧解难,功成不受赏。这两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高尚的品德,也是具有恒久价值和意义的文化理想。

    堡垒*易从内部攻破 / 388
    汉朝建立以后,分封了许多诸侯王,它们势力强大不易控制。汉景帝时,削藩失败。直到汉武帝时,主父偃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才巧妙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次耐人寻味的务虚辩论 / 389
    每一个智谋都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到各种发展的可能,就不能应付随时出现的各种情况。

    治国与打猎 / 392
    治国治民就是打猎,如果没有打猎的本领,那就自顾不暇,哪里还能捕获猎物?*终只能车覆人亡,或是为猛兽所伤。

    ……

    第六部分 兵家智慧

    *冷峻的兵家智慧 / 413
    兵家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讲究“知己知彼”,讲究“避实就虚”。熟练运用兵家智慧,不仅能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也可获得政治和商业上的成功。

    孙膑与庞涓 / 415
    孙膑和庞涓的关系以及庞涓的*终结局,似乎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妒忌之心是毁灭自己的根源。

    何谓背水一战 / 422
    背水一战所用的正是兵法上所讲的“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的战法,这是一种自绝退路的战术,其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将士的求生欲望,激发起他们*大的战斗力。

    何谓奇人 / 426
    奇人之奇,就在于无世俗之累,入世可经天纬地,出世可“与天地精神往来”,不为穷困而忧,不为闻达而喜,不论穷困还是闻达,均无所累,常得率性而为。

    高处不胜寒 / 433
    常言道:自古伴君如伴虎。所谓雷霆易怒、天威难测,侍奉君主实在是一门极其高深的艺术,任何官场上的成功者,是不是一个政治家姑且不论,但说他是一个玩弄权术的艺术家,那是**错不了的。

    ……

    第七部分 阴阳家智慧

    *神秘的阴阳家智慧 / 461
    “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阴阳家通过天象观测,掌握了自然的变化规律。高明者往往是把科学,如天象,与神秘的巫术形式结合起来,用来预测人事的吉凶祸福。

    阴阳 / 463
    阴阳观念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在以农立国的中国古代,“象天法地”是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人们在生产和劳动的实践中,通过仰观俯察,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有着*大差别的那些相互对立的事物。

    谶纬 / 465
    “谶”是一种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的预言,往往假托神灵来预言吉凶祸福和告知人间的政事;“纬”则是相对“经”而言的,是对各种经书的解释。作为预言的形式,二者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解梦 / 471
    占梦是中国古代众多占卜术中十分重要的一种。从某种角度来说,如果由有道德、有水平的人来替人解梦,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编辑推荐语
    《读史有智慧》一书
    ☆ 人大教授冷成金以智慧论历史、以历史说智慧
    ☆ 漫谈诙谐 睿智深刻 改变国人解读历史的方式
    ☆ 读得失 读成败 读人性 ;知规则 明进退 得自在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