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教师学习策略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教师学习策略研究

  • 作者:彭文波
  •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9787510064746
  • 出版日期:2013年09月01日
  • 页数:208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主要探讨教师学习策略与相关心理变量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将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教师心理变量紧密结合,获得了较为稳定、科学的教师学习策略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教师学习策略与相关心理变量的影响模型。
    教师学习策略研究_彭文波_世界图书出版公司_
    文章节选
    在以教师培训为指向的研究中,大多围绕培训内容设置、培训主体、培训模式以及培训有效性等议题进行。Lovett( 2002)指出,教师培训的逻辑假设通常是,教师将“自动地”从校外机构或专家提供的学习中获益。显然,这种完全无视教师主体性的实践必然导致低效和浪费。Suzaane和Jennifer(1999)呼吁,教师需要在专业发展中更多地掌控自身的专业发展。即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拥有主导权,这显然是切中了教师培训中的教师“缺席”之弊。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在反思中意识到,在各级部门日益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下,教师专
    业发展的资源变得更为便捷、科学和系统。“学什么”的矛盾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而“怎么学”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地呈现了出来。作为一种先导,成立于1985年的美国“全国教师教育研究**”在1991年更名为“全国教师学习研究**”(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on Teacher Learning,NCRTL),标志着以教师学习为研究对象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研究者对教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探讨更加活跃和深入。Stoll和Fink(1996)、Marv和Robert(2009)认为,教师学习需要超越纯粹的课程或者评价方式,即强调对教师如何学习和为什么学习的关注比教师学习什么更为重要。Lieberman和Miller( 2008)在美国大选前给未来的当选总统写了一封题目为《教师���习:教育改革的关键》(Teacher I_earning: the Kev to EducationalReform)的信函,建议总统对教师学习给予高度重视,信中指出,“(以往)教师通常所获得的专业发展是零碎的、孤立的,且与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毫无关联。”
    毛齐明(2010)认为,转向教师学习的首要意义在于强调教师的主动性,突出了教师学习的日常性,凸显了教师知识的内生性。正如樊香兰和孟旭(2009)所指出的,“回归教师学习,用新的教师学习概念来描述、言说、构筑教师发展,体现着教师教育活动的本然诉求。”“教师学习活动是当代教师教育实践的基石,是新的教师教育理念的**点,是当代教师教育发展的逻辑路向。”
    目录
    **章 绪 论 OO1
    一、选题缘由 OO1
    (一)教师教育研究在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的价值日益提升 OO1
    (二)教育变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受到持续高度关注 002
    (三)由教师培训到教师学习转向: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重视002
    (四)学习策略是探讨教师学习内在机制与过程的有效切口 003
    二、选题意义 004
    (一)理论价值 004
    (二)实践价值 005
    第二章 文献回顾 006
    一、概念界定 006
    (一)教师学习 006
    (二)学习策略 008
    (三)教师学习策略 008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009
    (一)教师学习概述 009
    (二)学习策略概述 015
    (三)教师学习策略的研究进展 020
    三、小结 029
    第三章 研究构想与设计 031
    一、本研究对教师学习策略的理解 031
    (一)对教师学习与教师学习策略的界定 031
    (二)教师学习策略与经典学习策略理论 032
    二、研究目的 033
    三、研究流程 035
    四、论文结构 037
    第四章 研究工具的开发 038
    一、教师学习策略结构的初步确立 038
    (一)引言 038
    (二)研究目的 038
    (三)研究方法 039
    (四)结果与分析 039
    (五)讨论 042
    (六)结论 043
    二、教师学习策略调查问卷的编制 043
    (一)引言 043
    (二)研究目的 044
    (三)研究方法 044
    (四)结果与分析 046
    (五)讨论 056
    (六)结论 057
    三、教师职业成熟度问卷的编制 058
    (一)引言 058
    (二)研究目的 059
    (三)研究方法 059
    (四)结果与分析 060
    (五)讨论 070
    (六)结论 071
    第五章 教师学习策略的特点 072
    一、教师学习策略各维度的背景差异 072
    (一)引言 072
    (二)研究目的 072
    (三)研究方法 073
    (四)结果与分析 074
    (五)讨论 081
    (六)结论 084
    二、教师学习策略的使用类型与特征 084
    (一)引言 084
    (二)研究目的 085
    (三)研究方法 085
    (四)结果与分析 085
    (五)讨论 096
    (六)结论 099
    第六章 教师学习策略与专业发展相关变量的关系 1OO
    一、教师学习策略与教学动机的关系 1OO
    (一)引言 1OO
    (二)研究目的 IOO
    (三)研究方法 IOI
    (四)结果与分析 IOI
    (五)讨论 107
    (六)结论 108
    二、教师学习策略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109
    (一)引言 109
    (二)研究目的 109
    (三)研究方法与程序 109
    (四)结果与分析 110
    (五)讨论 114
    (六)结论 116
    三、教师学习策略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 117
    (一)引言 117
    (二)研究目的 117
    (三)研究方法与程序 117
    (四)结果与分析 118
    (五)讨论 123
    (六)结论 126
    第七章 教师学习策略对专业发展的影响 127
    一、引言 127
    二、研究目的 127
    三、研究方法 127
    (一)研究对象 127
    (二)研究材料 128
    (三)数据分析 128
    四、结果与分析 129
    (一)教师学习策略与教学动机、工作满意度和职业成熟度的相关 129
    (二)教师学习策略对职业成熟度的回归效应 130
    (三)学习策略在职业成熟度模型中的中介作用 131
    (四)教师学习策略各维度的中介效应分析 132
    五、讨论 138
    (一)教师学习策略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 138
    (二)教师学习策略的中介效应分析 139
    六、结论 141
    第八章 教师学习策略的质性研究 142
    一、引言 142
    二、研究目的 142
    三、研究方法及程序 143
    (一)资料来源 143
    (二)研究程序 143
    四、结果与讨论 144
    (一)教师学习策略的类别及表现 144
    (二)教师学习策略的影响因素 154
    五、小结 158
    (一)关于教师学习策略的类型 158
    (二)质性分析中的教师学习策略影响因素 160
    第九章 总的讨论与结论 162
    一、总的讨论 162
    (一)教师学习策略研究的方法取向 162
    (二)教师学习策略的结构 163
    (三)教师学习策略的特点 165
    (四)教师学习策略与专业发展相关变量的关系 167
    (五)教师学习策略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169
    二、本研究结果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170
    (一)强化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提高对学习策略的重视程度 170
    (二)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引入对学习策略的介绍和指导 170
    (三)加强对职后教师学习策略的指导力度,提高教师学习的有效性 170
    (四)注重对不同背景教师开发具有策略针对性的专业发展项目 171
    (五)加强对教师教学的引导,促进学习策略的有效利用 171
    (六)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营造实施教师学习策略的有利环境 171
    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72
    四、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和展望 173
    五、总的结论 174
    参考文献 176
    附 录 191
    附录一 教师学习策略与职业成熟度调查的开放式问卷 191
    附录二 教师学习策略与职业成熟度调查问卷(初测稿) 191
    附录三 教师学习策略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正式问卷) 196
    附录四 教师的学习自传作品(一) 201
    附录五 教师的学习自传作品(二) 203
    后 记 205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