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词语与世界
QQ咨询:
有路璐璐:

词语与世界

  • 作者:(英)迈克尔·马尔凯 者 李永梅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50791
  •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1日
  • 页数:342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该书是关于社会学研究的专题著作。书中通过两个科学家之间的通信讨论了科学话语的某些形式,研究了参与者话语与分析者话语之间的关系,独白与对话的差别等问题。共有四部分,分别是“对话”“重复”“发现”“庆典”。
    目录
    致谢
    前言
    人物表
    导论
    **部分 对话
    **章 对话和文本代言:自我评论的话语分析
    ……
    编辑推荐语
    该书是关于社会学研究的专题著作。书中通过两个科学家之间的通信讨论了科学话语的某些形式,研究了参与者话语与分析者话语之间的关系,独白与对话的差别等问题。共有四部分,分别是“对话”“重复”“发现”“庆典”。 序言
    本书试图抛开社会学文本的既定惯例,尝试探讨新的文本形式所带来的种种机会,所以我想在此开始一种“反前言(anti-preface)”。这将有助于从一开始就证实在*不可能的地方使用新的文本形式仍是可行的。然而,当考虑到的各种形式在脑海中一闪过后,我发现“前言”的形式似乎都已约定俗成,要做到不落窠臼就很难避免产生种种误解和造成某种伤害。我想,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往往通过前言来吸引尽可能多的潜在读者,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作者向各界人士所表达的衷心感谢上,这些人为文本做出过贡献,但是他们付出的劳动却不足以使他们有资格加人著作者的行列。对于想要反复斟酌前言的任何一位作者来说,一个关键问题是,如果他/她��能足够清楚地向那些非人称的读者表示他/她的感激之情,那么他/她就会有冒犯他人的危险,不是冒犯那些读者,而是可能得罪他/她的同事、助手和朋友。
    “前言”作为一座桥梁沟通着两种会谈方式,一种是作者与同事、助手和朋友之间直接的会谈方式,另一种是作者与既不确定又“一无所知”的读者之间的会谈方式,对“前言”的种种特殊制约也正源于此。因此不仅要对你的朋友表达谢意,即使是作者对人情债表面上的否认,也应当在某上下文中做出“实际上的一种肯定”,甚至是其他任何碰巧浏览了本书开头的人,你都应当明白地向他们表示感谢。但“前言”却是一种独特的间接形式,作者借此告诉第三方,他/她“想感谢”第二方,但实际上又很少对第二方说“谢谢你”。
    于是,前言就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个人对话与非人称独白的混合,它值得人们对此进行详细的社会学研究。通过把对话和独白二者结合起来,前言预示了本书的其中一个**主题。我相信,对前言的研究还可以展示我们对文本归属和责任处理上的种种逸闻趣事。在前言中,作者肯定了他人所做的那些既有助益,又富有创新,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贡献,然而,这些贡献还够不上“作者署名”的特殊文本地位。
    但是到目前为止,讨论很显然已远离正题。它不过是一个对前言做简单评述的前言,对于真正的前言,现在才刚刚开始。在真正的前言开始之前,我先插上一句,该前言的这个前言及后面的真正的前言是本书中**在没有得到诸多同仁、助手及朋友们的巨大援助情况下完成的部分。本书在这个前言之后的其余部分,假如没有这些同仁及朋友们的鼎力相助和中肯的建议,绝不会有面世的机会。这里要特别提及的有:马尔科姆·阿什莫尔、格斯·布兰尼根、奈杰尔·吉尔伯特、特雷弗·平奇、乔纳森·波特、戈登·史密斯、特里·沃克、史蒂夫·伍尔加、安娜·温和史蒂夫·耶利。
    我的一位朋友戴维·埃奇,他也是我以前的合作者,在此之前他没有对本书作过评论,因此,他的名字将不会出现在前言中。他曾在他自己的一篇“前言”中,不厌其烦地对以前二十年中他所遇到的人和读过的书的作者都表示了感谢,但我不会效仿这种无所不包的感谢方式。我在前言中将不会提及那些曾对我的作品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人,我只提到那些对本书各部分的初稿作过评论的人(当然,不包括前言和前言的前言);那些帮助我修改完善本书,使我在某些情况下避免了严重错误的人;那些给我勇气与激情,使我能顺利完成本书的人。
    事实上,上面我刚刚写的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我并不十分肯定我是否需要这个前言的前言,我想我应该请马尔科姆·阿什莫尔来对我正在写的东西作个评论。马尔科姆出现在致谢名单中是因为他对本书的正文作过评论,但他没有对前言的前言做出评论。如果他做了,我会感谢他的这份特别贡献。另外,我在前言中还要向卡罗尔·巴洛克拉夫致谢,她完成了全部的打字工作,是一个干活麻利而又脾气极好的人。我会请多萝西·莱恩来打这篇真正的前言,这样卡罗尔和马尔科姆直到读了这本已发表的书,才会知道我因为他们分别为该书做的打字工作和校阅该前言的前言而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但我不敢保证这样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如果说我感谢卡罗尔的前言是多萝西打的字,我是否需要让卡罗尔另打一篇我感谢多萝西的前言?更有甚者,假如马尔科姆校阅了这篇前言的前言,那么谁来校阅我感谢马尔科姆校阅了这篇前言的前言的那篇前言呢?那肯定不会是马尔科姆。若是换成另外的人,是不是有必要在另一篇前言里向他们致谢呢?好了,这个问题就到此打住。有一个清楚明了的事实就是,我应该感谢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他们拨款给我用于1983年到1984年度的个人研究。毋庸置疑,如果没有这笔款项,本书就难以面世。另一方面,我是否有必要感谢一个已不复存在的组织?当然我可以感谢现在的经济与社会研究委员会,但是该机构仅仅是履行了它前任的委托,该机构可能赞成也可能不赞成这一委托,或许对两者都表示感谢方为万全之策。可是我对这篇前言越思量,就越觉得困难重重,就越觉得没有它也完全能对付得过去。甚至对那些为本书提供了许多资料的科学家们,要想感谢他们也绝非易事,因为他们为本书出力时用的是假名,这样就掩盖了他们的真实身份。也许我应当感谢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尤其是频频出现在整个第三部分的“詹宁斯”和在**部分中涉及的另外两个人,我在这些地方研究了他们二者的争论。但是假如我谈论后者时就用他们的假名,并且向“马克斯及(特别是)斯宾塞”表达我的谢意,这必定会引起进一步的混乱,更为糟糕的是,也许会导致草率行事。
    基于上述考虑,在我看来本书*好不要前言。我向读者表示深深的歉意,我引他们走得这么远,到头来他们却发现自己被作者抛在了半路上。还有呢!我还要向那些在上文提到的人们表示我的愧疚,因为他们还没有得到应得的感谢。但我觉得,仅仅是这些实际的困难就使我无法恰如其分地做好这项工作,甚至是对这篇短短的分析,我也许该将其标题称之为“非前言的前言”,因为我一直认为采用一种结构受限、僵硬死板的传统方式作为“前言”是不可能创造出新颖而又有趣的作品的。我*初的目的是设计一个(希望能使人心情愉快的)前言,它凭自己的结构向人们揭示前言的本质,很显然这是不现实的。那么就算没有前言也完全可以。我还是做点较为简单的任务吧,列出本书中的主要人物,并撰写一篇导论。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