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新型部落的崛起:网络趣缘群体的跨学科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新型部落的崛起:网络趣缘群体的跨学科研究

  • 作者:新华出版社
  •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16611623
  • 出版日期:2014年09月01日
  • 页数:320
  • 定价:¥3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的实际意义在于:**,“聚众传播”融合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优点,能够指导各种传统媒体进行更有目的、更有效果、更有效益的传播实践;第二,“传播的未来在网络,网络的未来在社区”,在当下网络趣缘群体逐步成为大多数网民的“首属社区”的趋势下,网络趣缘群体理论将为公关广告公司、政府和社会组织进行广告、公关宣传提供更有效益的指导;第三,网络趣缘群体是一种脱域性社区形态,脱域性社区整合可以为各级政府或组织改进社区建设、化解群体性事件提供新的思路。
    新型部落的崛起:网络趣缘群体的跨学科研究_新华出版社_新华出版社_
    文章节选
    前言
    无论是偶像迷、歌迷、游戏迷,还是电影迷、果粉、丝袜控,人们出于兴趣和爱好,以超出均值的程度关注、关心、喜爱某人、某事、某物,并以超出均值的频度和强度参与、行动的现象,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少见,而且还经常见于各种传媒,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无论是迷、粉、控还是趣缘爱好者,沉浸其中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容易上瘾,上瘾就可能成为一种病态,进而成为一种社会问题。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时代,各种形式的“网络迷”更是屡见不鲜。严重的网络依赖甚至到了必须进行社会和医学干预的程度,的确发人深思。许多新媒体在刚刚获得社会应用的时候都会引起社会的警觉,担心其对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不利的影响,广播如此,电视也如此,那么网络会不会也是如此?当下,网络趣缘群体这种基于网络赛博空间的“新型部落”是否是新传媒科技下的必然产物,其整体的产生和社会影响是否只是如广播、电视那般属于正常现象?不管怎样,当下网络趣缘群体已经成为人们在网络空间的一种生活方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而且正影响着当下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变迁,因此研究“网络趣缘群体”
    这种基于网络赛博空间的“新型部落”具有传播学和社会学的双重意义。
    本研究围绕“网络信息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群体形态”这一**研究发问展开,综合采用体验观察、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的方法,以178动漫群、糗事百科群体、豆瓣电影群、百度DOTA贴吧群、北京德迷QQ群和E族韩庚QQ群为例,分析了网络趣缘群体及其社区的形成原因、特征和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网络趣缘群体的传播机制和社会功能,以期有效防控社会变迁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利用这一群体形态来整合社会,促进个人更好地社会化,进而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地发展。
    本研究发现:(1)由于“新型部落”构成要素的单一,以及网络媒介的传播范围广、使用便利的传播特性和迷、粉丝、趣缘爱好者“触网”结群的特点,使得网络趣缘爱好者相对现实趣缘爱好者而言,更加容易形成社会群体和网络社区,一些现实社会难以形成的小群体、边缘群体也能够在网络上形成。(2)虽然网络趣缘群体中大多数成员感觉群体成员之间彼此平等,没有科层等级,但是实际研究表明,网络趣缘群体中成员的参与度与影响度决定网络趣缘群体仍然存在事实上的**,网络趣缘群体的结构再度呈现**化特征。(3)网络趣缘群体社区的线上虚拟互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现实生活中的面对面沟通交流,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面对面的现实交流,网络趣缘群体只是现实趣缘群体一定程度上的补充,网络信息时代的*佳群体形态应该是跨界的网络趣缘群体,即融合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形式的全天候社会群体形式。(4)网络趣缘群体中的传播元素重合,传播过程因延伸、循环而得以凸显,传播方式多元,各种传播方式可以根据传播参与者的意愿自由切换、无缝链接,这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的升级与融合,更是传播理念和传播形态的变革,其传播模式是一种范式的革新。(5)群体成员通过广泛的参与,不仅实现了信息的分享与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基于自媒介系统,在展现个性的同时,获得了全方位的互动,实现了情感分享、群体归属和文化认同。从这种意义上说,网络趣缘群体以及其中的聚众传播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结构方式。(6)网络趣缘群体虽然具有信息和成长、情感和心理、爱好和发展、角色和规范、适应和合作等方面的正功能,但是其获得的社会支持并没有像现实初级群体那样广泛与有力。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趣缘群体的虚拟性,以及群体成员对趣缘主题的着迷,会导致网络趣缘群体成员疏远现实生活,从而产生诸如群体成员由迷及痴、影响全面发展,形成亚文化、消解主流文化,聚众传播由于强大的动员效果和放大效应,具有促成群体性事件等方面的负面效果。
    在网络信息时代,大部分人获取新闻、搜寻信息、结交朋友,主要依靠互联网来实现,网络日益成为当下社会的**媒介。借由趣缘主题形成的网络趣缘群体是网络社会群体的主要表现形式,且随着网络沟通形式的日益丰富与网络趣缘群体的快速增长,网络趣缘群体甚至有消解、取代现实社会群体的趋势。因此,本研究认为,网络趣缘群体兼有初级和次级群体、自组织和他组织的双重属性,其中的传播模式融合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优势,具有范式革新的意义,融合线上和线下的跨界互动型网络趣缘群体是未来社会群体发展的趋势。
    目录
    **章导论()
    **节研究缘起与研究路径()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路径()
    第二节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意义()
    第三节研究方法与框架说明()
    一、研究方法()
    二、篇章结构()
    三、研究创新与存在的困难()
    第二章文献综述()
    **节趣缘群体研究综述()
    一、国外趣缘群体研究综述()
    二、国内趣缘群体研究综述()
    第二节传播机制研究综述()
    一、传播类型、传播方式与传播范式()
    二、社区传播、群体传播与聚众传播()
    第三节社会整合研究综述()
    一、国外社会整合研究分析()
    二、国内社会整合研究梳理()
    三、社会整合研究的评述与总结()
    第三章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节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
    一、网络趣缘群体的概念界定()
    二、样本选择()
    第二节访谈设计与访谈对象()
    第三节研究案例与文本选择()
    第四章网络趣缘群体的基本特征与构成要素()
    **节网络传播与网络趣缘群体()
    一、网络传播行为与网络人际关系()
    二、网络群体中的传播()
    三、网络群体演化与网络传播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网络信息社会中网络趣缘群体的勃兴()
    一、网络趣缘群体的时代勃兴()
    二、网络趣缘群体勃兴的原因()
    第三节网络趣缘群体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群体视角下的网络趣缘群体()
    二、社会网络视角下的网络趣缘群体()
    三、狂欢理论视角下的网络趣缘群体()
    第四节网络趣缘群体的构成要素()
    一、一定规模的趣缘爱好者群体()
    二、相对固定的活动“空间”()
    三、满足“趣”缘需要的基本设施()
    四、相关的规制和管理机构()
    五、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五章网络趣缘群体中的传播机制与基本过程()
    **节网络趣缘群体社区中的传播机制()
    一、传播要素分析()
    二、传播过程模式()
    第二节形成过程中的传播与互动()
    一、作为凝结核心的“趣”缘()
    二、作为互动平台的“网”缘()
    三、注册成为群体成员()
    第三节运行过程中的传播与互动()
    一、规范的制定与认同()
    二、群体的功能与个体的依附()
    三、任务的完成与地位的获得()
    第四节发展过程中的传播与互动()
    一、群内文化的形成()
    二、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
    三、群体与社会的互动()
    第六章网络趣缘群体的结构类型与传播形态()
    **节网络趣缘群体的结构()
    一、基于人口社会学的结构分析()
    二、基于传播学视角的结构分析()
    三、基于社会整合视角的结构分析()
    第二节网络趣缘群体的基本类型()
    一、基于沟通平台的分析()
    二、基于凝结核心的分析()
    第三节网络趣缘群体的传播形态()
    一、群体传播形态概述()
    二、传播形态模式解析()
    三、网络趣缘群体的传播形态()
    四、传播范式视角下的聚众传播()
    第七章网络趣缘群体的社会功能与影响()
    **节网络趣缘群体的正功能()
    一、信息和成长()
    二、情感和心理()
    三、爱好与发展()
    四、角色和规范()
    五、适应和合作()
    第二节网络趣缘群体的负功能()
    一、由迷及痴、影响全面发展()
    二、形成亚文化、消解主流文化()
    三、聚众传播、促成群体性事件()
    第三节网络趣缘群体的社会作用与影响()
    一、社会稳定()
    二、社会整合()
    三、社会治理()
    第八章结论与讨论()
    **节主要结论()
    一、相比现实社会群体,网络趣缘群体更易于形成()
    二、网络趣缘群体的结构再度呈现**化()
    三、单一网络形式的网络趣缘群体不能取代现实趣缘群体()
    四、网络趣缘群体社区中的聚众传播是一种传播新范式()
    五、网络趣缘群体是一种个人生活方式()
    六、网络趣缘群体与聚众传播是一种社会结构方式()
    第二节讨论()
    一、网络趣缘群体社区中的传播对传播理论的修正()
    二、网络趣缘群体对社会学理论的修正()
    三、网络趣缘群体传播过程的黑与白()
    四、网络趣缘群体成员的人格维度()
    五、网络趣缘群体成员的性格特征()
    第三节本研究的不足与改进()

    参考文献()
    一、中文著作()
    二、中文译著()
    三、中文论文()
    四、英文著作()
    五、英文论文()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图表索引
    图3-1:178游戏网主页(38)
    图3-2:糗事百科笑话网站主页(39)
    图3-3:豆瓣电影小组主页(40)
    图3-4:百度DOTA贴吧主页(41)
    图4-1:群体内人际沟通的模式(51)
    图5-1:百度DOTA贴吧的信息传播模式(142)
    图5-2:北京德迷QQ群的信息传播模式(146)
    图5-3:某178·尾巴动漫迷用户“吐槽”(148)
    图5-4:178·尾巴动漫迷群的信息传播模式(151)
    图6-1:长尾理论模型示意图(186)
    图6-2:聚众传播的双向循环过程(216)
    表3-1:访谈对象具体情况统计(43)
    表5-1:百度DOTA贴吧SA主题帖的ID级别分布情况(139)
    表5-2:百度DOTA贴吧SA主题帖的ID发言次数情况(139)
    表5-3:北京德国球迷联盟QQ群8月上旬日发言量(143)
    表5-4:北京德国球迷联盟QQ群8月2日ID发言统计(143)
    表5-5:178·尾巴动漫达人的基本统计(147)
    编辑推荐语
    广大媒体工作者开展研究工作**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