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英华沉浮录(五) 董文如董酒,味醇色浓,历久弥香 
QQ咨询:
有路璐璐:

英华沉浮录(五) 董文如董酒,味醇色浓,历久弥香 

  • 作者:董桥
  •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 ISBN:9787511015495
  • 出版日期:2014年07月01日
  • 页数:328
  • 定价:¥2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11015495
    • 作者
    • 页数
      328
    •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01日
    • 定价
      ¥2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英华沉浮录(5)》系董桥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香港《明报》的同名专栏文章结集,主要记述作者读中文英文的心得,包括阅读、文物、文化、语文、人物,等等。该书从各个层面对中国的文化,特别是转型时期香港的中文教育和书写表达进行了剖析和探讨,体现了一个**文字工作者的高度文化自觉,对于我们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启示意义。
    该书共分六卷。本卷以谈语文、文字为主。 英华沉浮录(五) 董文如董酒,味醇色浓,历久弥香&nbsp_董桥_海豚出版社_
    文章节选
    语文竟是那么希腊
    卡夫卡在日记里说:“昨日忽然想到母亲值得我爱她爱得更深,而我却爱她爱不深,那完全是德语使然。犹太母亲不是德文里的‘Mutter' ,叫她做‘Mutter’使她显得有点滑稽。叫犹太女人做‘Mutter’不但滑稽而且怪怪的。我相信维系犹太家庭亲情,全靠记忆中昔日犹太区的情景,因为连Vate:这个字也跟犹太父亲很不相称。”(Yesterday it occurred to me that I did not always lovemy mother as she deserved and as I could, only becausethe German language prevented it. The Jewish motheris no "Mutter",to call her "Mutter" makes her a little comic... the Jewish woman who is called "Mutter"therefore becomes not only comic but strange... Ibelieve that it is solely the memories of the Ghetto which preserve the Jewish family, for the word "Vater"does not approximate to the Jewish father either.)
    语文的疏离感制造寂寞的心灵和悲枪的情怀。有一次,我在雅典黑夜的街道上散步。路边的树在风中细语;希腊人三三两两在行人道上聊天。我听不懂他们在谈什么。夜色显得格外漆黑。我突然觉得陌生: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都截断了。回到旅馆竟发现旅馆也像医院。一瞬间,我恍然领悟存在主义是什么了。天一亮我下去吃早餐。样子美得像雕塑的女服务员跟我说话,她的英语不纯正,却特别好听。窗外晨曦淡淡,带着几分矜持:我终于走出了荒原。
    语文原来也有狰狞可怖的一面。日前读到晓风在台北报上写的一篇《如果文学碰不到人生*剧烈的悲情》,读毕格外想念她,她远在高雄医院侍候重病的父亲。上个月在台北我们在一起开会,开完她匆匆离去,说是赶去照顾父亲。她父亲在加护病房住了二十多天了。她在文章里说,出版社急着要她写一篇序文赶着出书:“文学原是我所爱的,我愿一生忠挚不二,但此刻,面对死亡,文学好像全然无力招架,死亡是滔天巨浪,文学在其间又能抵御什么呢?”她**次问自己:“文学算什么?”她在医院里无人的长廊上垂泪。“如果文学笨拙到无法触知死亡,如果文学碰不到人生*剧烈的悲情,则文学何益?出书何益?为书写一篇小序又有何益?”这个时候,别的病人的家人围在一起说话,中间有个小孩瞪着那双晶灼好奇的眼睛问母亲说:“妈,是阿公的病厉害?还是糖浆厉害?”别人都不懂他说什么他妈妈说他感冒都吃糖浆,他以为所有的药都是糖浆。晓风于是突然明白那孩子恰如文学,在巨大的苦难面前显得稚小蠢笨,说的话也莫名其妙,碰不到正题。“可是他双唇似花红,目光如青电,给他一点时间,他未必没有答案。”
    卡夫卡也像孩子那样稚嫩。了解他,要读他的日记。他满心的疑惑都在那些日记里。语文原来也可以那么善变。
    (1996年10月1日)
    目录
    毛泽东会写信(1)
    语文竟是那么希腊(4)
    赫晋黎怕堂皇空洞的字(7)
    亲爱的税务局长…….(10)
    王浑妻子调皮(13)
    "批改作文,不要多改"(16)
    文字美食家(19)
    秋雨、心香等三段(22)
    夜读琐疑(26)
    小声日:"是邓拓!"(30)
    高明的指点(34)
    储大泓先生的来信(38)
    貂蝉可畏外五段(41)
    文人译笔清赏(45)
    浅浅的歌词,深深的感动(48)
    "此何物耶?一东西耳!"(51)
    财政司的智商真那么低吗?(55)
    搞什么文字推理!(59)
    是DongJianhua才对(63)
    一封回信(68)
    圣诞政治食谱(72)
    点起正月半的花灯(76)
    "你的不来使我断电"(80)
    公务员事务司的中文信(84)
    "别开生面的自杀"(88)
    黄星华的中文文章(92)
    等待更多知名的真学人(96)
    把法治精神译成中文(100)
    张五常论文章清楚(104)
    霍英东先生的春天(108)
    开封的槐树,茅盾的霜叶(112)
    老教授那本小册子(116)
    文约4j的广东话(120)
    告诉他们:上图书馆去!(124)
    别忘了中文有个"了"字(128)
    语文的情网(132)
    飘着淡淡的麝香和珑泊(136)
    教育署《**指引》小议(140)
    王水平先生的来信(144)
    "常老师早!"(148)
    与文字的斗争(152)
    伦敦公园清淡(156)
    搞好语文不必花大钱(160)
    "学问存放在东京"(164)
    明镜高悬下的中文(168)
    榆树沟里的新闻记者(172)
    文字轮回六道中(176)
    YOUY"un-obedient"servant...(180
    "我们偏偏不肯认命"(184)
    人文教育的博雅品味(188)
    "胴体"原是"屠体"(192)
    元帝岂可戴绿头巾!(196)
    "没有我你冷不冷"(200)
    新闻记者十条指南(204)
    庄严的演词,庄严的中文(208)
    李国能那一株玫瑰(212)
    再看那"神圣的胴体"(216)
    是跟国语接轨的时候了(220)
    人道是伤春悲秋不长进(224)
    媚香楼里的捉刀人(228)
    别了,教人脸红的文章(232)
    告诉我翡翠有多绿(236)
    陈方正的中文进化论(240)
    "言而至此,再无言矣"(244)
    给自己的笔进补(248)
    有"妳"就该有"娥"(252)
    别再妨碍创作了(256)
    说文,解字(260)
    解读鹤窠(264)
    尊敬通晓中文的外国人(268)
    调皮的语言(272)
    教育不是革命战斗(276)
    文字下酒,吃得风流(280)
    公文救命(284)
    连胡先生都要请人过目(288)
    "母病速归"的存在价值(292)
    他们就这样长大了(296)
    译事漫议(300)
    说得体(304)
    大胡子林肯的传世演词(308)
    一种解释,一个看法(312)
    顺治皇帝苦读中文吐血(316)
    编辑推荐语
    香港文学的精华在散文,而散文的精华在董桥,这虽然出自董迷的夸张,却也不无道理。董桥是个多面手,在藏书、古玩、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有其独到的心得和建树,且阅历丰富,交游广泛。董桥出身书香世家,受旧学影响很深,他也庆幸自己沾溉了前朝余绪,一再自称“老派文人”或“文化遗民”。这些造就了董氏文章别致典雅,自成一家的独特风格,甫一问世,便风靡两岸三地,如今已拥有无数拥趸。
    你不一定要读董桥,如果你不怀旧。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