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人造的风景---如何营造我们悦心的美丽
QQ咨询:
有路璐璐:

人造的风景---如何营造我们悦心的美丽

  • 作者:武庆新
  •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940509
  •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01日
  • 页数:208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正如严复在《天演论》中所说:“一草一木、一花一鸟,甚至一虫一鱼都可以说是一种景物,景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风景又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风景给人们的感受往往不同。其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给人们的感觉就有很大的不同。自然景观往往只是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的影响,而原有的自然面貌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如极地、高山等。在自然景观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是自然长期作用的结果。
    与自然景观不同,从人文景观中,我们可以看到活生生的“人”的思想与行为的存在。在这些人文景观中,人们通过直接影响或长期作用而使得自然面貌发生明显的变化,如工矿、城镇等地区的风景。欣赏这些风景,人们能够明显地找到人类自身的影子,发现其中或多或少的人类痕迹。
    但是,人文景观作为人造的风景、人类作用和影响的产物,它的发展规律也要服从于自然规律,也必须按自然规律去建设和管理,这样才能起到景观应有的作用。否则,人造的风景就会起到反作用,破坏自然、打破平衡,这样也就无法再美化环境,愉悦身心。风景也是脆弱的。如果,人类活动不注重保护环境,肆意利用、开发、破坏环境,人为地制造“风景”,那么风景就会变
    文章节选
    *美不过风景

    寻寻觅觅,人们总是对美的事物有莫名的好感,总是不自觉地被它吸引。其中*吸引人眼球的恐怕就是美好的风景了。美好的风景是赏心悦目的,它或雄奇或秀丽,不管怎样,都会让人不胜喜爱。因此,美丽的风景几乎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受用的。而且,风景是个大“家族”,在风景的家族里,它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不同容貌,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使人们获得美的享受。
    那么,什么是风景呢?你对风景有哪些了解呢?风景有哪些特点呢?
    风景是个非常特殊的概念。对于常住在内地的人来说,一望无际的大海是难以忘记的风景;对于住在平原的人来说,巍峨挺拔的高山是*美的风景。比如,身居九寨沟的人想见见繁华的上海南京路,置身闹市的人常常会向往香格里拉的清静之地。所以,风景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对每个人来说风景都是有所不同的。但是,一般来说,山水俱佳,与环境协调统一的风景大多是让人喜爱的。比如,蔚蓝的大海、蓝天白云、清秀高耸的大山、婆娑的椰子树和一望无际的草原等。这些各具神韵和特色的风景往往是人们喜爱的。
    从风景的组成来看,风景即风光、景色,包括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是由物对光的反映所显露出来的一种景象。对于风景,我国历代文人早有记载,比如,《晋书》有言,“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顗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李白也有“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士遂与功名疏”之句。其他如王维、崔颢、杜甫、白居易、杜牧、苏轼、张继,和更早的南北朝的山水诗人谢灵运等,都是爱好风景的旅游专家,都对风景有着特殊的情感。
    清代李渔在作品中提及:“一路行来,山青水绿,鸟语花香,真个好风景也。”清代范阳洵《重修袁家山碑记》说:“已告成,而风景清幽,居然福地也。”老舍《贫血集·不成问题的问题》说:“专凭风景来说,这里真值得被称为乱世的桃源。”由此可见,所谓风景,实质上是在一定的条件之下,以山水景物以及某些自然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足以引起人们欣赏的景象。
    风景是没有长性的,它常常会发生变化,每一个地方的风景、每一段时间的风景、每一个人的风景都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风景的变化往往会由气象条件的变迁、生态环境的变化、地理位置的偏差以及人为等因素所造成。其实,风景的这种特点也反映出了构成风景的三个基本要素。
    一般来说,风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也有具体的实物作为基础;风景虽然有诸多的变化,但是也常常由一些基本的要素来决定。而景物、景感和条件则是构成风景的三类基本要素。
    其中,景物是风景构成的客观因素、基本素材,是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的个体,包括山、水、植物、动物、空气、光、建筑以及其他诸如雕塑碑刻、胜迹遗址等有效的风景素材。也就是说,景物是摆在人们眼前的实际存在的客观风景。
    景感是风景构成的活跃因素、主观反映,是人对景物的体察、鉴别和感受,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心理等。这是构成风景的*活跃和多变的因素。这也是不同的人对同一处风景往往会有不同感受的原因。因为,虽然摆在人们眼前的风景没有改变,可是每个人对风景的感受及心理反应则是千差万别的。对同一处风景,有的人为之倾倒、沉醉其中,而有的人则一扫而过,没有多大的感觉和美感体验。
    除了景物和景感之外,还有条件因素。条件是风景构成的制约因素、联系手段,是赏景主体与风景客体所构成的特殊关系,包括个人、时间、地点、文化、科技、经济和社会各种条件。这是景物与景感之间的系带,不同的欣赏条件直接关系着人们对景物的景感,决定着人们的审美体验和风景感受。
    可见,风景就是在景物、景感和条件三类基本要素的作用下共同成就的。一次良好的风景体验对于这三类基本要素来说,是缺一不可的。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风景的含义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也就是说,由于时代以及认知环境的不同,风景的认知深度、价值宽度和实践特征(包括主体、规模和途径等)往往会产生变化。在古代,人们对风景的认知是感性的、表象的。现代科学尤其是生态学的发展,为风景的理性认识创造了条件。至此,风景认知达到了****的深度,且具有进一步延伸的可能与趋势。
    而且,在古代,风景具有较为单一的审美价值;在现代,风景超越审美价值,具有生物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教育以及社会经济等价值。
    同时,在古代,风景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个体性审美实践,实践的主体是少数人,实践途径是“人与天调”,总体具有规模小、环境影响小的特征;在现代,风景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公众性社会实践,实践的主体扩展为不同的利益群体,具有规模大、环境影响大的特征。
    可见,风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名词,但是在风景的背后也潜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事情。这使得风景不仅仅是眼睛看到的那么简单。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风景的关注和考究越来越深入,风景的内涵以及体现的意义越来越多地被挖掘出来。
    人们对风景的表现形式有了较为细致的划分和区别。风景是人对自然环境感知、认知和实践过程的显现。人对自然的感知(情感体验)所形成的“风景”,以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显现;人对自然的认知所形成的“风景”,以环境伦理学、环境美学、人文地理学、景观生态学、景观历史学、景观考古学等知识形态显现;人对自然的实践(包括保护管理以及保护管理前提下的规划设计)所形成的“风景”,以遗产地、园林、公共开放空间等物质形态显现。
    同时,风景越来越和其他的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它不仅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还有极大的科学研究价值。比如,风景与生物学、生态学、气象学、地质学、水文学、环境学等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都可以为其提供极大帮助,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
    另外,随着人们对风景认识的深入,以及人们与环境关系的日益紧密,风景正在逐渐摆脱冷冰冰的“自然”或“环境”属性,而成了活生生的人和自然的复合体。风景中人的因素,在个体为情感(情感的表达为艺术),在群体为文化。因此文化和艺术对于风景园林学来讲,与狭义自然一样,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不仅如此,风景还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和现实意义。比如,作为环境教育的风景园林学,不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风景园林学本身都是十分有益的。而且,环境伦理学也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风景观念。
    因为人类注重伦理观念,而自然环境又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类对自然的开发日益深入,人类急需一个超越人本**的伦理,来规范人类与环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因此,风景不仅是一个亮丽的景致,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人们在欣赏风景的时候,也在处理着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风景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与人息息相关的。
    目录
    **章 “风景”并不是看到的那么简单
    *美不过风景 / 003
    风景也是善变的 / 007
    风景中的生态环境理念 / 012

    第二章 满目疮痍的“地理风景”
    什么是“地理风景” / 019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 / 023
    充满风险的人工海岸 / 027
    伤痕累累的尼日尔三角洲 / 032
    残喘的亚马孙雨林 / 037

    第三章 披着伪装的“人文风景”
    什么是人文风景 / 045
    城市需套上生态的帽子 / 049
    城市的人口爆炸式增长 / 053
    道路越多,交通问题越少吗 / 058
    喜忧参半的“不夜城” / 063
    肮脏的足迹:被垃圾笼罩的地方 / 068
    城市旅游要走生态和谐之路 / 073
    紧张而忙碌的“长寿村” / 080
    服饰,一道人们正在细看的风景 / 084

    第四章 令人望而却步的“气象风景”
    什么是“气象风景” / 091
    与环境合拍的人类生态学 / 095
    **天气背后的人类推手 / 098
    背景复杂的厄尔尼诺现象 / 104
    肆无忌惮的沙尘暴 / 109
    雾霾让天空蒙上了一层纱 / 114
    令人忧心忡忡的旱涝灾害 / 120

    第五章 因小失大的“生态风景”
    什么是“生态风景” / 129
    北太平洋垃圾漩涡 / 134
    濒临饱和的太空垃圾 / 139
    新兴的深海采矿业 / 144
    杀伤力极大的漏油事件 / 149
    致命性的核泄漏 / 155
    喻为红色幽灵的赤潮 / 161
    不可小觑的景区病虫害 / 167
    土壤污染侵蚀“舌尖上的**” / 172

    第六章 绿色中国,需用“风景”代言
    提高风景保护意识 / 181
    尊重自然,科学地装点风景 / 187
    放慢脚步,科学推进城镇化 / 192
    呵护环境,扼住气候恶化的咽喉 / 198
    运用好科技这把双刃剑 / 202
    编辑推荐语
    记录工业社会中的人造风景,体味和反思人类活动的尺度。 风景是美丽的,但有时也是刺痛心灵的。特别是在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人类为了谋求自身发展,造就了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人造风景”,从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本书是一本对人类活动进行反思和自省的书,以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融洽相处为立足点,旨在追求生态的、环保的、科学的“人造风景”,使风景合乎人类生存发展的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合乎这些要求,身边的风景才是*美的。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