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脉和形象,也是推进城市走向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当前,巩义(原巩县)面临着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发展机遇和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的改革机遇,肩负着探索走好高端化、终端化、**益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子和符合巩义实际,城乡一体、具有广泛示范意义的新型城镇化路子,以及加快建设具有50万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区域性**城市的重大历史使命,必须充分发挥文化**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促进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共生共荣,致力于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实验区,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巩义历史悠久,文明璀璨。这里是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核心地区之一,河洛文化的摇篮、诗圣杜甫的故乡,位于郑汴洛和焦作、登封旅游带“金十字”以及由白马寺、慈云寺、少林寺等组成的中国佛教文化”金三角”的**枢纽位置。境内嵩邙对峙、河洛交汇,文化多样性和空间集聚性十分突出,拥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0处、郑州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其中,佛教传入中原后的较早的寺院青龙山慈云寺、唐三彩和唐青花瓷的发源地黄冶唐三彩窑址、国内**保存有完整的帝后礼佛图的巩县石窟寺、“世界文化名人”诗圣杜甫的故里和陵园、中国三大皇陵之一的北宋皇陵、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圆”的康百万庄园等,都是**乃至***的宝贵文化资源,具备打造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实验区的现实基础,必须勇于担当、勇于探索,不断提升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能力,致力于建设区域性旅游**和全国**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努力实现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的转变。
巩县石窟寺是丝绸之路和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发展的重要见证,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被列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自北魏至唐、来历代皆有开凿,留下了许多美轮美奂的石刻造像精品。即将付梓出版的《佛国墨影——巩县石寺窟拓片萃编》,通过高浮雕传拓技艺,创造性地展现了巩县石窟寺现存五窟的全貌,是研究中国佛教艺术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是传承创新河洛文化、打造现代文化巩义的有益尝试。在该书编撰过程中,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物局给予了大力支持、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借此机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郑州市委常委、巩义市委书记 舒庆
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