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攻金集——孙淑云冶金技术史论文选
QQ咨询:
有路璐璐:

攻金集——孙淑云冶金技术史论文选

  • 作者:孙淑云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34937
  • 出版日期:2015年03月01日
  • 页数:504
  • 定价:¥1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30434937
    • 作者
    • 页数
      504
    • 出版时间
      2015年03月01日
    • 定价
      ¥15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攻金集:孙淑云冶金技术史论文选》收录了孙淑云教授从事冶金考古近 40年发表的有关冶金史的重要文章 38篇,发表时间从 1981年到 2014年。内容包括早期铜器研究、青铜器技术研究、镀锡和焊接技术研究、其他有色金属及铁铸件研究、金属锈蚀及其保护研究、冶铜遗址和冶金史研究方法及英文论文这几个部分。《攻金集:孙淑云冶金技术史论文选》是孙淑云教授工作成果的总结,反映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发展的轨迹,是中国冶金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攻金集——孙淑云冶金技术史论文选_孙淑云_科学出版社_
    文章节选
    一、早期铜器研究
    中国早期铜器的初步研究
    北京钢铁学院冶金史组
    一、中国早期铜器的分析
    很多**出土的*早的铜器是由红铜制成的,因此,一般认为在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使用红铜器的时期。
    我国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之间,是否存在红铜器时期 ?商代高度发达的青铜冶炼技术是怎样起源的 ?我国早期冶金技术有些什么特点 ?这些问题,仍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国出土的早期铜器不断增多,为这一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文末附表一中列举了我国各地出土的早商以前的铜器约 299件,其中龙山文化、齐家文化时期或更早的 48件,火烧沟文化时期 200余件,东下冯和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 23件,二里头文化时期 28件。承发掘部门的委托,我们对其中部分铜器进
    行鉴定,结果见附表二至附表七。经过比较细致分析的有 30件,其中红铜器 11件,青铜器 18件,黄铜器 1件(附表八)。
    **,迄今为止*早期的两件铜器是 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铜刀[图一( a)],单范铸成,年代是公元前 3000年;甘肃永登连城蒋家坪马厂文化遗址出土的残铜刀[图一( b)],年代是公元前 2300~前 2000年都是青铜器(附表二)。它们表明我国在公元前 3000~前 2300年间已开始出现青铜器物。
    第二,龙山文化与齐家文化都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原始文化。龙山文化分布于宝鸡以东的广大地区,目前出土少数铜器主要见于山东境内。在山东发现了龙山文化遗址上百处,发掘龙山文化墓葬 200余座,其中只有胶县、牟平遗址出土小型铜工具。
    齐家文化遗址分布范围东起渭水流域,西达湟水西宁,包括黄河中上游甘肃东部和青海东北部。在这广大地域内,共发现齐家文化遗址、墓葬 350多处。其中甘肃永靖大何庄,秦魏家、广河齐家坪、武威皇娘娘台、青海贵南尕马台等地都先后发现齐家文化时代的铜器,其中有镜、指环,斧、刀、锥、匕等工具,红铜、青铜、锻、铸都有,检测结果见附表二、附表三、附表六、附表七。铜工具的使用,
    图一中国早期铜器、黄铜模拟实验实体像及其显微组织
    使生产力有了新的提高,冶铜业的出现应是齐家文化的一项重要成就,表明这个时期已进入早期青铜时代。
    第三, 1976年在甘肃玉门清泉火烧沟遗址发掘清理了墓葬 312座,其中有 106座墓出土铜器,占三分之一强。有斧、镢、凿、匕首等 200余件,青铜工具和装饰品较多,经常出现铜刀,并有铜镰和铸镞的石范,这是甘肃发现早期铜器*多的一个地点。用同位素源 X射线荧光仪对其中的 45件铜器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见附表五。鉴定结果表明青铜器占多数。选择不同类型的 5件铜器进行激光微区光谱分析,证明其中有红铜器,也有青铜器,分析结果见附表二。石范的发现表明当地已进行成批量器物的生产,火烧沟类型文化相当于齐家文化的后期,*晚为公元前 1600年,已属青铜文化。
    第四,据根目前发掘的材料,已知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有相当广阔的分布。北边越过西喇木伦河,南边越过拒子河,自辽河以西包括京津在内的燕山南北一带,都有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遗址、墓葬发现。附表一所列的这一文化类型出土铜器的地点和器物,其中的铜耳环,形制别具特色,应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原有产品。这批铜器经过鉴定的仅 3件,结果见附表四、附表六。
    赤峰四分地遗址出土 1件刻有合范符号的铸铜小陶范[1]。唐山雹神庙附近发现 6件石器[2]。除 1件是磨制的石斧外,其他 5件是铜兵器的石范,计斧范 1、刀范 2、矛范 2,除刀范是完整的对范外,其他都只有对范的一半。 5块石范都是用片麻岩制成,石质较软,石范背面磨制光滑,底端刻有两范接合的记号。
    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的几件铜器,经过光谱定性分析及金相鉴定,结果见附表三和附表七[图一( h)~( j)]。铜凿是纯铜,铜镞、铜器是青铜。与这些器物同时出土的还有 4块石范( M50l∶1)[3],系斧范的一部分。这些材料说明夏家店下层文化,东下冯类型文化也都是青铜文化。
    第五,二里头文化是指在河南偃师二里头等地发现的一种介于龙山文化与早商文化之间的古代文化。从调查材料来看,二里头文化分布的**地区是在河南西部,迄今已发现了几十处遗址。在偃师二里头发掘的铸铜遗址,是一个重要发现。出土有铜凿、锥、镞、刀、锛以及鱼钩等生产工具,还有兵器和礼器。二里头文化发掘的铜器经过化学分析的 3件都是青铜器,结果见附表六。
    铜镞在二里头文化的墓葬中经常出现,只有当冶铜业有一定发展的情况下,这种消耗性的青铜器才会经常出现。二里头还出土有铸造精美的戈和戚。
    *能说明二里头文化青铜工艺水平的是铜爵(Ⅷ T226∶1),它是我国迄今为止发掘出土的*早的一件使用合范铸造的完整青铜容器。在二里头和东干沟遗址中还出土有陶范、化铜炉壁、坩埚残片、铜渣等。
    二里头文化的一期至四期年代约自公元前 1900~前 1600年[4]。二里头的铜器大多出于晚期地层。这一时期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不多,其形制往往仿陶、石器,还保留有相当程度的原始性。但铜镞的出现,尤其是铜容器的出现,范铸法的使用,以及嵌镶绿松石等技艺来看,又表明冶铜技术已经经历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它们终于导致商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技术的出现。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较早的文化。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原仰韶文化传到甘肃东部发展成为马家窑文化。地层叠压关系和陶器的演变表明,齐家文化是由马家窑文化发展而来。但是在黄河中上游甘青地区马家窑马厂时期的遗址中都发现了我国迄今为止*早的青铜器,其发展可能与矿产资源条件有关。
    甘肃地区有色金属矿藏丰富,现有 200多处 10种有色金属矿床,齐家文化、火烧沟文化出土铜器的遗址,大都位于这些矿藏所在地区,包括铜矿、铅锌矿和多金属矿床。我国锡矿主要在华南及燕辽两大区,甘肃和内蒙古、新疆亦产有锡矿。因此,甘肃地区出现早期青铜器在资源条件上是可能的。
    铜矿石有时和铅锌矿石共生,偶尔也会含有少量锡石。氧化铅矿如白铅矿(PbCO3),或氧化锡矿(如锡石 SnO2)被木炭还原比较容易,可以进入铜中成为其中合金元素,从而得到青铜。 W. Gowland[5]曾指出用木炭直接还原锡石和氧化铜矿的混合物,可以得到含锡 22%的青铜。
    同一时期,在甘肃,马家窑和马厂类型文化已经发展为农业经济,农具有石镰、石刀、石铲、石磨谷器、陶刀、骨铲等。在墓葬中,随葬的彩陶器物出现较多,常达出土陶器的半数以上,制陶业已相当发达,彩陶烧成温度可以达到 950~1050℃[6],这些为早期青铜冶炼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考古学已证实齐家文化是受陕西龙山文化的影响形成的,而典型的河南龙山文化与陕西龙山文化很接近,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互相影响是可能的。中原地区铜矿资源虽不多,但在河南、山西都有铜矿。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氏族部落之间的交换日益广泛,黄河上游地区先进的冶铜技术是会向中原地区传播的,中原地区原有的制陶技术的水平将为冶炼金属的传入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虽然中原地区至今还没有发现早于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但这可能是考古工作发展过程中的暂时现象,相信不久将为进一步阐明商代高度发达的青铜器的起源,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
    二、早期铜器中的黄铜
    Hoвгopoдoвa 等报告[7]:在外高加索和南乌拉尔金矿产地,发现了含锌
    目录
    序言 (谭德睿)前言 (孙淑云)
    一?早期铜器研究
    中国早期铜器的初步研究 ( 3)
    新疆罗布淖尔地区发现的小件铜器检测报告 (20)
    山东泗水县尹家城遗址出土岳石文化铜器鉴定报告 (26)
    甘肃早期铜器的发现与冶炼?制造技术的研究 (35)
    东灰山遗址四坝文化铜器的鉴定及研究 (51)
    古代铜?砷铜和青铜的使用与机械性能综述 (59)
    火烧沟四坝文化铜器成分分析及制作技术的研究 (71)
    二?青铜器技术研究
    广西?云南铜鼓合金成分及金属材质的研究 (89)
    云南个旧石榴坝青铜时代墓葬出土的铜刻刀分析鉴定报告 (122)
    中国古代铜镜显微组织的研究 (125)
    土壤中腐殖酸对铜镜表面“黑漆古”形成的影响 (144)
    中国*早的铜镜 (159)
    铜镜表面“黑漆古”中“痕像”的研究 (162)
    中国传统响铜器的制作工艺 (174)
    中国响铜器的实验研究 (182)
    盘龙城出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测定报告 (201)
    三?镀锡和焊接技术研究
    宁夏固原春秋战国时期两件青铜饰物表面镀锡层的 SEM-EDS分析与研究 (209)
    中国青铜器表面镀锡技术研究 (217)
    中国古代铅锡焊料的分析 (234)
    四?其他有色金属及铁铸件研究
    汉代金汞合金研究 (249)
    关于《天工开物》中炼铅记载的冶金学考察 (255)
    中国古代铅?锡?连?镴考古冶金学的初步探讨 (260)
    当阳铁塔铸造工艺的考察 (268)
    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前膛装滑膛铁炮的材质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274)
    五?金属锈蚀及其保护研究
    广西?云南?贵州古代铜鼓锈蚀的研究 (293)
    利用氢还原法保护铁质文物的研究 (308)
    “漆古”是自然生成?还是人工所为? (319)
    六?冶铜遗址和冶金史研究方法
    广西北流县铜石岭冶铜遗址的调查研究 (337)
    冶金史研究方法的探索 (347)
    科学分析方法在钱币研究中的应用 (355)
    七?英文论文
    A Preliminary Study of Early Chinese Copper and Bronze Artifacts(367)
    Paktong—Ancient Metallurgy of Cupronickel and Nickel Silver in China (392)
    The Action of Humic Acid in the Formation of Black Patina on Chinese Bronze Mirrors(401)
    Study of Copper Artefacts of Siba Culture in Gansu(417)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hinese Gongs and Cymbals (420)
    The Production of Lead and Silver in Ancient China (443)
    A Brief Study of Bronzes of Er-Li-Gang Period, Middle Shang Dynasty(c.15th-14th c.BC) (456)
    The Study of Microstructure of Chinese Ancient Mirrors (462)
    其他文章目录 (478)
    主编和参与编写的专著目录 (484)
    编辑推荐语
    《攻金集:孙淑云冶金技术史论文选》适合于从事科学技术史、考古学、文化遗产以及相关专业研究的工作者、大学师生阅读、参考。9787030434937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