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冯友兰评传
QQ咨询:
有路璐璐:

冯友兰评传

  • 作者:李中华著
  •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50011847
  • 出版日期:2015年03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3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以冯友兰一生的学术活动为基本线索, 按照历史与逻辑统计的原则, 对冯友兰早期活动、留学生涯、教书生涯、著述生涯进行了客观翔实的介绍和评价。
    目录
    冯友兰评传 序 张岱年/001 重写近代诸子春秋 钱宏(执笔)/004 自 序/001 英文提要/001 第1章 传统的启蒙与时代的熏陶/001 1.1 童年与家世/001 1.2 新旧兼备的启蒙教育/004 1.3 外部世界/006 1.4 对逻辑的兴趣/009 1.5 考进北京大学/012 1.6 结婚/016 第2章 莘莘学子天涯路/020 2.1 “五四”的回响/020 2.2 在东西文化碰撞的激流中/024 2.3 负笈西游—入哥大研究院/028 2.4 崭露哲学家头角/032 2.5 博士论文/037 第3章 桃李之下自成蹊/042 3.1 燕京大学/042 3.2 任教清华/046 3.3 游学欧洲/050 3.4 西南联大/057 3.5 迎接解放/063 3.6 重返北大/069 3.7 “文革”浩劫/077 第4章 两卷本《中国哲学史》/085 4.1 时代的课题/085 4.2 经学时代与子学时代/089 4.3 信古、疑古与释古/094 4.4 陈寅恪、金岳霖的评价/099 4.5 胡适的批评/104 第5章 “贞元六书”及新理学体系/109 5.1 民族战争与民族哲学/109 5.2 “照着讲”与“接着讲”/114 5.3 “新理学”的形上学/118 5.4 共相先于殊相/126 5.5 辨名析理与烘云托月/132 第6章 新理学的**关怀—境界说/138 6.1 人禽之别新辨—觉解与境界/138 6.2 自然境界/143 6.3 功利境界/148 6.4 道德境界/152 6.5 天地境界/158 6.6 境界说之得失/164 第7章 对东西文化之争的超越/171 7.1 访问泰戈尔/171 7.2 “文化意欲”说与“地域差异”论/176 7.3 “文化古今”说与“时代差异”论/181 7.4 “文化类型”说与“社会差异”论/186 第8章 一部被译成十种语言的书/192 8.1 《小史》与《简史》/192 8.2 以哲学代宗教/195 8.3 儒���互补/198 8.4 对文化的普遍关切/202 第9章 50年代的一桩公案/207 9.1 “抽象继承法”的由来/207 9.2 “抽象继承法”的内容/211 9.3 “抽象继承法”的遭遇/216 9.4 “抽象继承法”的得失/222 第10章 晚年定论—《中国哲学史新编》/230 10.1 中国哲学史三部曲/230 10.2 “不为馀子学邯郸”/233 10.3 “请向兴亡事里寻”/238 10.4 “完全从头开始重写”/242 10.5 对春秋公羊学的表彰/248 10.6 “非常可怪”之论/255 10.7 向传统文化的复归/261 附录一 冯友兰学术行年简谱/269 附录二 参考文献/275 (一)冯友兰著作要录/275 (二)研究文献要目/277 后 记/278
    编辑推荐语
    《冯友兰评传》内容简介 本书以冯友兰一生的学术活动为基本线索,按照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对冯友兰早期活动、留学生涯、教书生涯、著述生涯,进行了客观详实的介绍和评价,从而揭示出冯友兰作为一位学贯中西、融通新旧的学者,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作出的不朽贡献。 本书文字晓畅,持论公允。作者怀着对历史的温情敬意和广阔的胸怀,拨云见日自然而然的接近了读者与传主及其所处的时代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本书具有独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