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出中国记:乘桴崛起——海外十国考察及策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出中国记:乘桴崛起——海外十国考察及策论

  • 作者:周雷
  •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552007848
  • 出版日期:2015年04月01日
  • 页数:323
  • 定价:¥5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的写作基于对海外十国的考察和访问,在长期的研究中,作者以人类学的视角,从崛起中的中国的角度解读变动的海外世界。中国要崛起,必须要理解海外的世界。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为“‘静观’中国:海外情势解析”,第二部分为“‘动察’海外:策论设计”。 出中国记:乘桴崛起——海外十国考察及策论_周雷_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_
    文章节选
    “马航现象学”: 失联背后的亚洲社会
    为研究马航370失联事件,笔者于2015年1月1日,特别选择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班机飞往吉隆坡,访问当地的媒体界、学术界和民间社会,试图从一个民间视角重新审视马航事件的深刻影响。
    出乎笔者意料,自己所乘坐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乘客非常多,似乎都已经满员,乘客中有西方人面孔,也有不少马来西亚和中国乘客,大家神色如常,和中国内地“谈马色变”的飞行选择颇为不同———许多我的熟人认为笔者选择马航出行是无畏之举。
    在这一意义上,登机的那一刻研究就开始了,我把马航航班现实的良好服务、相较中国国内航空更好的餐食、登机乘客神色如常毫无惧色等情形看成一种相对于“中国媒介马航呈现”的意外,也在另一个角度提醒,马航失联事件已经发生了九个多月,似乎正在被人遗忘。 坦白来说,针对马航,中国许多媒体仍然有零星而不系统的报道,所关涉多针对中国失联乘客家属悲恸和煎熬的等待和创伤化生活,除此以外,中国媒体时常会报道马航发生的各种负面新闻,同时传达某种对马来西亚政府处理这一事件的深度失望。
    包括中国媒体在内的马航失语有着客观的原因:亚洲所有直接和间接关涉的媒体似乎都缺乏核心的信息源,同时也没有可以操作的调查路径,甚至可以说直到现在有关马航事件的核心信息都是缺失的———谁在何种情况下针对马航370做了什么?产生了何种效果?马航究竟发生了什么?它究竟在哪里?
    在采访马来西亚《东方日报》执行总编陈利良时,他提到了一个重要事实,航空事件是一种特别专业的报道领域,有关航空事件处理的流程因为设计到航空业行业标准、国际政治、****、信息公开程序、军事机密、国际合作等原因,它无法实现公众所要求的及时知情权。
    “中国媒体在马航事件发生后曾经派出特别多的记者,这些驻扎在当地的媒体记者在连续一两周没有任何实质性调查进展的情况下,立刻慌了———因为总部每天都在催稿,以至于他们四散开去寻找各种所谓专家,到各种无关地点去挖掘新闻。”陈利良提到。
    在陈利良看来,马来西亚存在媒体人才的断层,新生代记者都非常年轻,没有此类重大航空灾难报道的经验,这种情形在整个亚洲的记者圈也不同程度存在,这种媒介产业格局下的媒体机器,在信息生产方面*终很难生产出有效信息,并激发同行之间的真正合作。
    马航现象学:信息暗战取代
    “马航去哪儿”成为“新闻主体”
    马航事件让亚洲和事件关涉的其他**看到,当世界“有事”,我们通过什么可以掌握信息并依据“大数据”来进行有效地现实干预?究竟谁在控制我们的“信息之脑”———让我们看见一些东西同时却对大量事实遮蔽不见?
    任何具有信息搜索能力的人可以发现,马航事件发生的前后,国际社会有多起与信息控制和透明有关的事件,例如斯诺登事件、美国棱镜计划、某些智能手机与通讯巨头被**主体因**为由遭到拒绝、亚信峰会信息**、东盟峰会海上**合作等。这些同时或相继发生的事件成为各种马航阴谋论解释的丰富土壤,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所有流行于中国,甚至大部分亚洲区域的马航阴谋论的搜索工具和信息渠道都是使用谷歌地图、维基百科,以及部分军事爱好者通过公开搜索工具在线侦查的结果(中国人不可能通过百度搜索出任何有价值信息)。
    换言之,从马航事件我们看到,公众往往成为*后的被蒙蔽者,只能通过“盲人摸象”的技术使用各种存在逻辑、技术、真实性缺陷的渠道了解我们身处的世界。与此同时,还被反过来要求为了抵抗这种信息混乱,更多地让渡个人的隐私权和质疑权。
    就在笔者乘坐马航飞往吉隆坡的当日,2014年*后**的《纽约时报》国际版正好有一篇针对亚航和马航事件的报道,该文在讨论为了航空**和杜绝马航事件发生,应该开放航空信息(streamingdata)。
    此报道正好涉及笔者在马来西亚调查时,部分当地学者和媒体人在匿名情况下的观点表述:马来西亚如果真按照“公众”要求公开自己的航空监测数据,同时其他周边**也开放自己的数据,无疑是将自己国土**数据、军事雷达数据、信息监测、间谍卫星技术的细节全部公之于人。
    马航事件发生的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印度洋等区域是军事情报和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热战区”,围绕寻找马航的各国军力搜索配合,事实上完成了一种因寻找马航而开展的军事演习和实战。
    我们也是在这个意义上,看到亚洲各国、东盟通过马航事件表现出来的内在不信任和核心合作框架缺失。中国正在这一区域推行海上丝绸之路概念,如果没有信息**和信息协同的基本支持,这种海上丝绸之路缺乏存在的基础。相比较传统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的国土、海疆、治理权、管辖权等概念,主宰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亚太的核心要素似乎是信息———由谁来控制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协同。在这个意义上,信息即治理(messageisgovernance)。
    马航事件背后的认知论转型
    如果把马航失联事件所代表的现象当作一种现实的信息治理情境,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种新的政治治理思维正在成型:不管是**行为还是组织和个人行为,大家似乎都想还原事件真相,找到事件发生的核心时间和关键点,这也就是研究“系统”这一对象时的“还原论”(reductionism)。
    通俗来讲,还原论就是相信在一个系统中,宏观层面的特质可以也必然能推导到微观层面。好像地上有四个不同羚羊脚印,必然可以推断,羚羊是四足动物;反过来,如果看见地面无迹可求,必然可以推断“羚羊挂角”,身悬半空。
    这种理论在马航事件体现得****,不管是官方在外表上,还是媒体和个人,都试图通过局部、全部、个别、整体的逻辑推断来分析蛛丝马迹和失联细节在哪里。
    但是,笔者看到马航事件背后的另外一种认知阐释,也就是所谓的“整体论”
    (holism),马航事件体现了亚洲以及国际社会的一种“事件交集”,而不是一个立事件,也就是说,和公众心焦的“马航去哪儿”问询相比;在大的**和社群架构中还存在若干个不同的事件,他们根本不关心马航和马航事件,而是在一个相互缠绕的不同事件滚动过程中向前发展。
    也就是说,呈现在公众和媒体的是一个马航失联事件,但是这个事件是由若干个不同类型的事件、自成一体的事件组织而成的;在这些事件中他们各有其阶序和程序,有时甚至不互相关联。
    相比较“还原论”,马航事件被认为是一个“怀胎九月”的婴儿,大家想看这个婴儿长什么样,通过摸它的手脚鼻耳,判断长相;“整体论”视角下的马航事件是一个“各怀其胎”的孕育实验室———它是一个亚洲欲望和全球政治交叉孕育的“胚胎动物园”。
    笔者认为,认知到这,马航事件的探索才可以真正开始。
    目录
    序言
    上篇 “静观”中国:海外情势解析
    **部分 从西南中国跨(湄公)河入海: 东南亚社会解读
    **章 亲密的边界:西南中国里的世界
    第二章 族群与文化范型
    ——从泰国看东南亚**的传播机制
    第三章 缅甸媒体对华传播的“改革语境”和“红外政治”
    第四章 马航怪谭:“秘政治理”和数字极权时代的到来
    第五章 南海之《战国志》:南海主权争端之全球审视
    第二部分 从巴西丛林、南亚社会到非洲草原和南中国海:BANS新兴战略联合体研究
    第六章 海外治理与金砖方法论
    ——中国在金砖五国等新兴场域的未来战略刍议
    第七章 巴西之根、资源诅咒、丛林热
    ——海外投资治理困境
    第八章 中国进入南亚:基于文化深读和自我发展镜像的新视野
    ——以尼泊尔加德满都城镇化为例
    第九章 残酷的青春:莫桑比克的女
    第十一章 “灵语者”:肯尼亚吉莱玛人的“灵魂附体”
    第十二章 影子权力:通过“灵附体”显现的族群霸权和抵抗
    第十三章 马达加斯加:揭秘非洲人的占星术、房子和婚姻观
    第十四章 “黄与黑:华处非中”
    ——欧洲智库如何看待中国在非洲的力量
    第十五章 认知论意义上的冒险:学会如何在非洲旅行
    第十六章 “舟游”非洲:与美国传教士后裔重访民主刚果
    第十七章 红与黑:广州里的非洲
    ——广州黑人运动凸显地方政府全球管治的软肋
    第十八章 非洲饥荒观察:对埃塞俄比亚的深度分析
    第十九章 援助的艺术:寻找对非合作与捐赠的“礼物之灵”
    第二十章 非洲研究的想象力
    ——对香港自然力研究院“非洲研究矩阵”的介绍
    第二十一章 《圣经》、麻风病、艾滋病:非洲人眼中的“灵魂打结”
    ——艾滋病污名背后的非洲社会
    第二十二章 理解非洲的他者
    ——非洲博士眼中的中非关系
    第二十三章 南海与极地圈:两种地缘和生态情境下的地区协同比较研究
    下篇 “动察”海外:策论设计
    靖国神社参拜与亚洲“无头人”社会
    喜马拉雅区域水电开发的沉思
    格拉斯哥的忧伤:写在苏格兰公投之际
    拯救亚洲的想象力:区域的差异与共同
    越南暴袭华企背后的中越多重矛盾
    文明叙事与“和魂汉韵”:东京“医乃仁术”展观后记
    哥本哈根开启“碳幕”时代?
    中国的海外丝绸之路战略需要“绿色丝绸”理念
    过河入海:湄公河惨案背后的地理政治
    重新思考中国的世界向度:云南例证
    从东盟峰会看中国亚洲战略实施的挑战
    新媒体电视台与海外受众:兼谈南海局势的国际传播建设
    “马航现象学”:失联背后的亚洲社会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研究不仅发自专业禀赋,而应源自对国事民瘼的关切和智识的追求 ——思考中国智库立身之本的跨学科咨询读本 中国崛起时代的新《海国图志》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