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三月雨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三月雨

  • 作者:温存超
  •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9089309
  • 出版日期:2014年03月01日
  • 页数:260
  • 定价:¥3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河池学院地处桂西北,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在广西乃至全国都很有影响力的作家,而且学院文学创作蔚然成风,以河池学院为**的“河池文学现象”已然成为了广西文学史的重要概念。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河池学院的文化现象的出现,既离不开红水河传统文化的历史熏陶,更不开一批钟爱文学和提携后学的为人师者。本套丛书就是集中展示河池学院老师们的文学创作成就,也是一次展示教师教书育人的那颗拳拳之心的师者风范。该书稿是该校文学传播学院院长谭为宜的作品集,共收录了他多年创作的近百篇散文、诗歌、小说等,这些文字既有从细小的事情中反映浓浓的亲情和师生之间的拳拳之心,也有作者对学院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思考。
    文章节选
    **辑 小说

    三月雨

    秋听到了一阵窸窸 的响声。
    妈还没睡。秋说。
    老人家习惯了,几十年都这样。秋从子林的话音中听到了几分酸楚。
    屋外还在下雨,细雨无声,秋只是凭感觉知道,细雨在漫天飘洒。
    秋此时又似乎看到了那张脸。那张老脸像干裂的土地,而那土地深层却蕴藏永恒的慈祥。不知道怎的,秋又想到秋霜涂抹的山腰,那里有一片黄中透红的枫叶。当时,秋的内心竟猛然震颤了一下。
    这是一个春天的深夜,秋已经走进了丈夫的家乡。

    当秋走出车门,那支人所熟知的黄梅小调,便被人随手关在门内,让匆匆忙忙的班车一溜烟带走。秋挽着子林的右臂,踩响脚下被细雨润得湿漉漉的石板。
    靠近公路的地方,零零星星地立着几幢新的楼房,两三层高,参差不齐。再往里走,便是清一色的旧式民居。千篇一律的方形砖柱,依稀可见“昌隆”“和顺”一类的字号,撑起两排相向的骑楼,挤夹瘦长的街道,由东向西延伸。沿着小街,不时有胡同、小巷,或左或右地旁逸斜出,斗折蛇曲,深不见里。
    小镇就这样来到秋的面前,不很羞怯,也不很大方,任由秋去打量,任由秋对比认证她心中久存的形象。
    秋呼吸到许多不同于城市的气息,也感受着不同于城市的目光。她的眉头不由得稍稍皱了起来。秋觉得小镇其实浅薄,缺乏含蓄与深沉,这些都在镇民的眼光和言语中流露出来,与它悠久的历史似乎不很相称。
    秋觉得自己一下就了解了小镇,而且入木三分。她的脸上浮现出一些矜持。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托起她的身子,秋的脚步轻盈,很惬意地将一串清脆的音符甩在身后。
    但是,秋很快就意识到自己不够深沉。她注意到子林的脚步十分平稳,他始终面带笑容,与每一个跟他打招呼的人点头,而且是那样地郑重其事。子林离家日久,算起来十年有余,这次大约可算是“衣锦还乡”,子林的妻子应该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秋想到这里,嘴角便挂起了微笑。

    子林说过要带你回家,如今总算看到了。这下就是走,我也闭得上眼了。子林妈说。
    秋说,妈莫这样说。早该回来看妈的,一拖再拖,妈莫见怪。
    不怪,不怪的。妈喜欢,喜欢还来不及哩。子林妈昏黄的眼中滚下了两行浊泪。
    秋的心浸润了一股暖流,暖流来自那两行浊泪。秋没有母亲,父母老早离异,使她从小就丧失母爱。如今她一下就得到了,似乎已经足以补偿她过去的所失,足以填补她心田中那片久旷的空白。
    秋从那苍老而慈祥的脸上,读懂了小镇,小镇原来储藏着很深的情;秋读懂了母亲,这位守贫育儿的母亲,有别于秋那位尚在都市里坐小车逛商场的生母,两位完全不同的女性,犹如秋在镇头看到的奇观,来自底下的鸳鸯潭水,半边清澄,半边浑浊,泾渭分明。自然界的造化与世事竟如此雷同,大千世界很多东西是相通的。
    秋得到了一种满足,她过去怕别人提到妈,如今不怕,她有一个好妈,经得起别人的评价。
    一定要把妈接到城里去住。秋说。
    算了。提也白提。妈是不会去的。子林说。
    怕我亏待了你妈?秋问。
    那倒不是的。子林叹了一口气。
    为什么?
    故土难移啊!
    秋看不清子林的脸,但她的头靠在丈夫的胸前,听得见里面那颗心的跳动,很沉,也很平稳。秋就在这平稳的节奏中,酣然入梦,身上盖着一床软和的被子,被面是一幅寓意浅明的土锦。

    秋看到了一对银手镯。那手镯做工十分精致。光滑滑,轻巧巧,上面还雕有别致的花纹,一丛丛郁郁葱葱的扁叶,斜伸出一柱柱白色小花,十分素雅。
    真好看,什么花?秋悄悄地问。
    韭菜花。子林轻轻地答。
    这是大姨的意思。大姨说,小妹,你好福气,子林给你带回个体面的媳妇,镇上哪家的媳妇比得上?子林算是给你争足脸面了。你苦了一世人,值得。大姨说,阿秋**次回家,说什么也得给她打一对镯子。
    应该的,应该的。子林妈说。
    子林妈好久才翻出一个小包袱。那是用一块围裙裹就的。子林妈解开布包时,手有些颤抖。秋注意到深蓝色的围裙上缀有图案,一丛扁长叶,几柱小白花,惹得人爱。
    这镯子好是好,就是样式旧了。大姨说,化了重打。
    都三十年了,是有些旧了。子林妈喃喃细语。
    秋的肩头被子林碰了一下。秋说,不用化,这镯子很好看。妈给的,我喜欢。
    要化,重打过。我做主了。大姨说,那口气容不得再商量。
    于是,那对银手镯便躺到了一块带槽的焦木上,被蓝色的火焰催促,一段一段地融化,犹如陈年旧事被岁月淡化瓦解。秋觉得好可惜。
    蓝光跳耀。秋看见银匠师父的手微微发抖,那双躲在老花镜片后面的眼睛赤红,在蓝光的闪耀下,黯淡无光,渐渐地眯成一条线,线段的两头积起两点白中带黄的浆液。
    火光刺眼。秋把目光移开,她看到了一头如银的白发。
    小镇上只有这一副银担子,子林妈的那对镯子想必就是出自这位师傅之手,或许还是他一生中****的精品。老银匠的右脚一上一下,不停地踩着一只皮老虎。皮老虎躺在地上,桃形。秋觉得他不是在鼓风,而是在踩着自己的心。那机械的动作,像是医生在做人工呼吸,抢救一颗垂死的心脏;又像是一位年轻人手按胸膛,压抑着青春的勃动。
    大姨说,白师傅,你要用心哟。这是子林妈给媳妇打的礼物,拿出你*好的手艺来哦。
    晓得的,晓得的。银匠师傅说,只怕是老了,手艺比不得从前了。
    他抬眼望秋的时候,手中的锤子没有停歇。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当,叮叮当……那敲打声犹如一支古老的歌谣,节奏简明,但却意蕴丰富。
    那声音一直在秋的耳边回响,连同那迟滞而异样的目光,深深地嵌进了秋的记忆。

    子林妈亲手把镯子戴到媳妇的手上。那对新打的镯子。亮闪闪,白灿灿,刻的是桂花纹,套在秋丰腴的藕色的手腕上,非常相称。
    好看。大姨说,好看。
    秋却觉得新镯不如旧镯好看,太耀眼,太富贵,显得有些俗气,不如旧镯那般清新淡雅。秋当然不会说出来,但她忽发奇想:子林妈年轻的时候,戴上那对韭花银镯。系上那条韭花蓝色围裙,脑后绾个黑发圆髻,一定是很漂亮,也许还是镇上*标致的小媳妇。只可惜她命不好,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子林妈手上戴的不是银镯,而是一对红铜镯子。
    铜镯子去风湿,养骨头,老人戴好。你妈戴了三十年,什么苦都挺过来了。大姨说。
    大姨的手上也戴着一副大铜镯,但不是红铜,而是黄铜打的,带金子的色泽。
    子林妈给秋戴镯子的时候,秋的记忆的拷贝上就存下了妈那副红铜镯子的特写。镯子足有小指粗,一定很沉,很冰。那镯子是沉重的负担,年复一年,将一双原本丰腴红润的手,磨得枯了。
    妈的手青筋暴露。秋想起镇头潭边那株如虬的卧榕的根须,还想起了小镇上瘦长的街道和旁逸斜出的胡同与巷子。秋还没有读懂读尽其中深藏的故事。

    秋醒来的时候,子林不在身边。透过阁楼板壁的缝隙,秋看见子林陪着妈坐在灶前。
    许多年前,一个单单瘦瘦的少年,也这样坐在灶前,低着头替母亲烧火。灶膛的火苗蹿出来,舔焦了少年额前的黄发,散发出一股焦味。母亲伸出戴着银镯的手,轻轻地搓着少年被烧焦的头发,轻轻地叹息,喃喃地责备儿子。
    子林已不是当年的黄发少年,但他还如当年一样,坐在母亲的面前。
    秋很感动,庆幸自己选择了一个很懂感情的男人。也得到一位慈祥的母亲。秋想把这些都告诉子林,告诉他自己很幸运,很幸福,真的。
    秋隐隐约约地听到子林说到银镯,提到银匠:他也老了,头发全白了。孤孤单单一个人,实在是不容易……我在他摊前站了好久,他没认出我来……
    秋觉得奇怪,她清楚地记得她和大姨去打镯子时,子林并没有去。他什么时候去的银担呢?秋正想着这事,突然听到了“咣当”的一声。她看见子林妈弯腰去捡掉在地上的锅盖,身子如一张**的弓。那生铁铸就的锅盖一定很重,大约老人家手乏力,拿不稳。
    子林抢先拾起锅盖,扶着妈缓缓坐下。秋听见子林轻轻地叫了一声妈,似乎欲言又止。
    天亮了,等下给你爸上坟去。
    秋觉得子林妈的声音很冷,仿佛丛深深的冰窖中游走出来的冷气。秋记起来,清明节已经到了。

    金樱花开得正旺,东一丛,西一簇,铺盖在荒草坡上。三月天善解人意,漫山遍野地摆放着洁白的花环。
    子林爹的坟墓没有碑,一块石头半截埋在土里,露出的半截爬满了绿苔,这就是老人家阴宅的门面了。坟墓坐北朝南,正对着山下远处的小镇。
    秋想老人家一定很寂寞。他烦闷时便坐在这里,默数山下那如鳞排列的黑色屋顶,由东往西,一直数到自家。他一定想透过那屋顶,看他那戴着红铜手镯的妻子,看她怎样把子林带大成人。
    子林摆放好母亲准备好的供品,虔诚地焚香烧纸。秋的目光与子林为伴,她忽然发现坟前已有一些香梗和纸灰。
    先头有人来过。秋说。
    目录
    **辑 小说
    三月雨 / 002
    板沟新事 / 008
    老稳 / 019
    五光十色 / 025
    灯火 / 030
    城隅 / 041
    迷离 / 054
    首猎 / 076
    打牙祭 / 080
    红栗木 / 083
    酒表 / 085
    强鸟 / 088
    棋差一着 / 090
    一山二虎 / 091
    两只手 / 093
    绿与黄 / 095

    第二辑 散文
    炉忆 / 098
    故乡的回头石 / 101
    千年古镇龙舟地 / 103
    故乡有一座落马桥 / 106
    话说“十姊妹” / 109
    生与死的体验 / 112
    少年时代的理想 / 115
    父亲的书 / 119
    我的二哥 / 123
    “鬼眼” / 128
    糖忆 / 132
    蟒舞 / 134
    月夜相思 / 137
    烈鸟 / 139
    观鸽 / 141
    酒缘 / 143
    偶遇,在这个春天的早晨 / 148
    徽州文气 / 151
    走近天坛 / 153
    大江两岸觅风流 / 155
    有个地方叫茂兰 / 157
    德保印象 / 159
    一日游两园 / 163
    心中的阳朔 / 165
    悬崖峭壁有遗篇 / 167
    宜阳八景今昔 / 169
    丹麦印象 / 173
    韦启良的文字缘 / 181
    大山的怀念——悼韦启良先生 / 184
    他是一滴水——怀念刘启真先生 / 187
    一种难得的缘分 / 190
    遥远而鲜活的记忆 / 195
    在厚爱中成长 / 198
    宜山高中纪念亭志 / 202

    第三辑 诗歌
    我,能当好教师吗? / 204
    沉重的钥匙 / 206
    选择大巴 / 207
    没有月亮的中秋 / 209
    开学的日子 / 210
    时间 / 211
    在路上——致友人 / 212
    致太阳 / 214
    流之吟 / 215

    第四辑 报告文学
    乡情与国税 / 218
    人生之路的**选择 / 226

    第五辑 文艺随笔
    荣辱观与文化人的责任 / 234
    墓碑杂感 / 236
    文学的魅力——《堆云文学》发刊辞 / 238
    二十年的缘与情——我与《南丹文学》 / 240
    生活的姿态 / 243
    与“广播人”合影 / 245
    “新小说”: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洪峰 / 247
    小说的命运 / 250
    一种信号:现实主义小说的重振 / 253

    后记 曾经拥有文学梦 / 256
    编辑推荐语
    **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点 学位授权点**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系列丛书。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