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国学精粹:庄子三解(上中下平装)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国学精粹:庄子三解(上中下平装)

  • 作者:冯家禄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ISBN:9787506079730
  • 出版日期:2015年03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8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6079730
    • 作者
    • 页数
      0
    • 出版时间
      2015年03月01日
    • 定价
      ¥85.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庄子》又称《南华经》,它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共33篇文章。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和道家创始人老子并称“老庄”。《庄子》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则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博大庞杂,达到了很高的思维水准,对后世影响很大。《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并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想象丰富,是先秦诸子散文的重要作品,极受后世作家的推崇。《南华经》的整个思想,可以说是《道德经》的延伸,内中的许多章节都是从《道德经》发挥出来的,乃至于整句整句的录用。《南华经》中多处用到孔夫子及其弟子的故事,虽不能全部相信真有其事,但所说明的道理却大有教化之功。
    国学精粹:庄子三解(上中下平装)_冯家禄_东方出版社_
    文章节选
    第四节 圣贤不为利禄而动心
    【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
    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fǔ)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
    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楚昭王失国,屠羊说走而从昭王;昭王反国,将赏从者及屠羊说。
    屠羊说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已复矣,又何赏之有!”
    王曰:“强之!”
    屠羊说曰:“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诛;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赏。”
    王曰:“见之!”
    屠羊说曰:“楚国之法,必有重赏大功而后得见;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吴军入郢(yīng),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王谓司马子綦曰:“屠羊说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綦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屠羊说曰:“夫三旌(jīng)之位,吾知其贵于屠羊之肆也;万锺之禄,吾知其富于屠羊之利也;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肆。”遂不受也。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縰(xī)履,杖藜而应门。
    子贡曰:“嘻!先生何病?”
    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
    子贡逡巡,而有愧色。
    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tè),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曾子居卫, 缊(yùn)袍无表, 颜色肿哙(kuài), 手足胼胝(pián zhī),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jú)而踵决;曳縰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
    颜回对曰 :“不愿仕。 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 足以给飦(zhān)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
    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句解】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
    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fǔ)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
    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列子,庄子的老师,也就是内篇**篇第二节中所说有那个能“御风而行”的人。列御寇,就是列子的名字。郑子阳,就是郑国的宰相,名子阳。拊,就是拍。拊心,就是拍着胸脯。佚乐,就是安适之乐。君过,“君”指子阳而言,“过”就是超过,也就是特别地,此指特别地敬重而言;也就是子阳大夫特别敬重您。至其罪我也,就是等到他想加罪于我的时候。屠羊说,就是一个名叫说的屠羊人。司马子綦,楚国的大将军。延,就是聘请。旌,就是旌旂,《廣雅》中说“天子旌高九仞,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三旌之位,就是拥有三仞高之旌旂的士,实际上就是大夫家的家臣。
    【原文直解】
    列子先生的家境贫困,饿得面黄肌瘦。有一个路过郑国的人对郑国的宰相子阳说:“列御寇这个人,乃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却是如此贫困,你不会是一个不礼贤下士的人吧?”
    郑国的子阳宰相立即让官吏给列子送来小米,列子先生见到派来的官吏后,经过再三地谢绝才终于辞掉了。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他的妻子看着他并且拍着胸脯说:“我听说做为有道之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生活得很安适;如今我们已经饿得面黄肌瘦了,子阳宰相特别敬重您才送粮食给您,然而您却不接受,这岂不是命该挨饿吗!”
    列子笑着对她说:“子阳宰相这样做并不是他自己了解我,他既然听了别人的话就能赠与我小米,那么等到他加罪于我的时候自然也会是因为听了别人的话了,这才是我不接受他的赠与的原因。”
    没过多久,百姓果然发难而杀死了子阳宰相。
    【句解】
    楚昭王失国,屠羊说走而从昭王;昭王反国,将赏从者及屠羊说。
    屠羊说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已复矣,又何赏之有!”
    王曰:“强之!”
    屠羊说曰:“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诛;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赏。”
    王曰:“见之!”
    屠羊说曰:“楚国之法,必有重赏大功而后得见;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吴军入郢(yīng),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王谓司马子綦曰:“屠羊说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綦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屠羊说曰:“夫三旌(jīng)之位,吾知其贵于屠羊之肆也;万锺之禄,吾知其富于屠羊之利也;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肆。”遂不受也。
    【原文直解】
    楚昭王丢失了**政权的时候,一个名叫说的屠羊人跟随昭王也逃亡到了国外;后来昭王夺回了政权又返回到楚国,便打算奖赏当时跟随他一同逃亡的人及屠羊说。
    屠羊说回话说:“当年大王丧失了政权,说我也失去了屠羊的职业;大王又取得了政权,说我也取得了屠羊的旧业;为臣我的爵禄已经恢复了,又有什么理由可领赏呢!”
    昭王听说之后说:“那就强行奖给他!”
    屠羊说又回话说:“大王当时失去政权,不是为臣我的过失,所以我也决不会承担失去政权的责任而受诛;大王又取得了政权,也不是为臣我的功劳,所以我也不会接受奖赏。”
    昭王听说之后又说:“那就宣他上殿接受会见吧!”
    屠羊说又回话说:“按照楚国的法令,必须具有重赏之大功的资格后才能受到会见的礼遇;但就我现有的一点才智而言却不足以使**富强,而且勇武也又不足以歼灭敌寇,当年吴军攻入郢都,说我是出于害怕兵难才躲避敌寇的,并不是有心追随大王在外流亡的;如今大王竟然要置**的法度及规章于不顾而会见说我,这岂不是臣我给大王制造了传扬天下的丑闻了吗!”
    昭王对司马子綦说:“屠羊说虽然身处卑贱但其表现的道义却非常伟大,子綦就聘请他为司马府的家臣吧。”
    屠羊说又回话说:“对于司马府的家臣而言,我知道它比在市场上屠宰羊要荣耀得多;万锺的俸禄,我也知道比屠宰羊的报酬要丰厚得多;然而我怎么可以为了贪图高官厚禄而使国君蒙受胡乱施舍的坏名声呢!说我实在是不敢接受这样地富贵,还是再返回到屠宰羊的市场去为好。”于是便拒绝了任何的奖赏。
    【句解】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縰(xī)履,杖藜而应门。
    子贡曰:“嘻!先生何病?”
    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
    子贡逡巡,而有愧色。
    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tè),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原宪、子贡,皆是孔夫子的七十二贤中的弟子。茨,就是次递地一层压一层。茨以生草,就是房顶上次递地一层压一层地盖着新割下的茅草。縰,就是大孔目的布,相当于纱布,用做束发的布带。縰履,就是用束发的布带子紧勒住脚上的烂鞋子。希,同“稀”,也就是难得,引伸为高尚。希世而行,就是以高尚的精神在世俗中去行履。比周,此二字原于孔夫子所说的“君子周而不比”,也就是“君子与所有的人都能和平相处而没有亲疏的分别”的意思。比周而友,就是用和所有的人都能和平相处而没有亲疏之别的心态去交朋友。慝,就是掩盖。仁义之慝,就是利用仁义的伪装来掩盖其丑陋的内心。
    【原文直解】
    原宪住在鲁国,房子是一个四周没有窗户的土墙小屋,房顶上次递的一层压一层地盖着新割下的茅草;用草扎成的房门跑风漏气,用一根桑木棍充当门轴,屋内的一口水瓮就将房子分成了两个房间,里间屋里堆满了破旧的粗布衣裳;虽然屋子上漏下湿,但却并不影响他端端正正地坐着弹琴唱歌。
    子贡骑着高头大马,内穿深红色的衣服又外罩白色的大褂,华贵的座车走在巷子里恐惧都容不下,好不风光地前来看望原宪。原宪头戴补着各色补丁的帽子脚穿破烂的用束发的布带子勒紧住脚上的烂鞋子,拄着藜杖应声而开门。
    子贡玩笑地说:“嘻!先生得了什么病吗?”
    原宪回答说:“宪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钱财叫做贫,学过的学问不能付诸实践叫做病’;如今原宪我的形像,当是贫困而不是有病啊!”
    子贡听了之后惊得两脚不停的原地左右移动,并且面有羞愧之色。
    原宪又笑着说:“对于以高尚的精神在世俗中去行履而言,就必须用和所有的人都能和平相处而没有亲疏之别的心态去交朋友,就必须抱有求学的目的是为了利益于世人的雄心,就必须树立起以教化世人为己任的大志;利用仁义的伪装来掩盖其丑陋的内心,利用高车大马的华贵来装饰自己,我原宪不忍心你这样继续地做下去啊!”
    【句解】
    曾子居卫, 缊(yùn)袍无表, 颜色肿哙(kuài), 手足胼胝(pián zhī),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jú)而踵决;曳縰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缊袍,就是旧棉絮做的袍子,也就是旧棉袄。胼胝,就是厚厚的老茧。曳縰,就是拖着飘散的束发带子。
    目录
    **篇 骈拇
    **节 仁义如同骈拇……………………………
    第二节 任其性命之情方可恢复道心……………
    第二篇 马蹄
    仁义礼乐破坏了纯朴乃圣人之大过…………………
    第三篇 胠箧
    **节 贪财藏货实为盗者守……………………
    第二节 圣人不死则大盗不止……………………
    第四篇 在宥
    **节 在宥天下而不可治天下…………………
    第二节 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
    第三节 守其一以处其和的修道法门……………
    第四节 道本未失而悟之即是……………………
    第五节 物而不物故能物物………………………
    第五篇 天地
    **节 心身修养的十要点………………………
    第二节 圣人能禁过而不知所过…………………
    第三节 平实才是真圣人…………………………
    第四节 性修反德而心同太虚……………………
    第五节 忘己之人是谓入于天……………………
    第六节 天下平的大圣之治………………………
    第七节 无毁誉损益之心则德全…………………
    第八节 圣治、德人、神人………………………
    第九节 舜之仁治为疡而已………………………
    第十节 世俗之人积习难返的原因………………
    第六篇 天道
    **节 静乃万物不足以铙其心…………………
    第二节 天乐乃圣人之心以畜天下………………
    第三节 帝王之道…………………………………
    第四节 人臣之道…………………………………
    第五节 法天地之德而王天下……………………
    第六节 仁义乃乱人性之说………………………
    第七节 老子修身的大秘密………………………
    第八节 道不在书中而在书外……………………
    第七篇 天运
    **节 六极五常的天地之造化…………………
    第二节 孝悌仁义皆自勉以役其德………………
    第三节 惧怠惑乃修心之三戒……………………
    第四节 盲目复古犹猨狙衣周公之服……………
    第五节 道可悟得而不可献得……………………
    第六节 五帝之治实滋民心之乱…………………
    第七节 同化在于道心之德的感召………………
    第八篇 刻意
    **节 一切刻意行为皆非正道…………………
    第二节 不思不谋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第九篇 缮性
    **节 天下失道的原因…………………………
    第二节 真隐士的成因及行履……………………
    第十篇 秋水
    **节 河伯闻道…………………………………
    第二节 小知小能与大知大能……………………
    第三节 孔夫子的圣人之勇………………………
    第四节 公孙龙闻道而入定………………………
    第五节 庄子的道境界与大辩才…………………
    第十一篇 至乐
    **节 至乐在于无为……………………………
    第二节 生死犹如昼夜之轮替……………………
    第三节 活着不愿死而死后不愿生………………
    第四节 无好恶才能无为之至乐…………………
    第五节 万物皆出于机入于机……………………
    第十二篇 达生
    **节 达生不务生达命不务知…………………
    第二节 至人莫之能伤的原因……………………
    第三节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第四节 养生若牧羊视其后者而鞭之……………
    第五节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第六节 以天合天则器之所以凝神………………
    第七节 忘适之适方是真适………………………
    第八节 达生之境界须渐修而至…………………
    第十三篇 山木
    **节 材与不材之间……………………………
    第二节 人能虚己则天下无能害之………………
    第三节 侗乎其无识傥乎其怠疑…………………
    第四节 自伐者无功………………………………
    第五节 形莫若缘而情莫若率……………………
    第六节 比干处乎材而非处乎不材………………
    第七节 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
    第八节 彻悟的机缘就在世间百态中……………
    第九节 行贤而去自贤者无人不爱………………
    第十四篇 田子方
    **节 人貌而天虚的道境界……………………
    第二节 有道无道不在其言而在其行……………
    第三节 学道就是学驾御意识之我………………
    第四节 老聃的“游心于物之初”………………
    第五节 道德不在外形而在内心…………………
    第六节 典法无更偏令无出而天下平……………
    第七节 凡事无心即是至人………………………
    第八节 现象有别有生死而本真却一……………
    第十五篇 知北游
    **节 道心的境界就是知而不用………………
    第二节 正形摄知的修道原则……………………
    第三节 老子对道的概述及证道原则……………
    第四节 庄子对道的概述及证道原则……………
    第五节 道可贵贱约散而不可问闻………………
    第六节 无为而无以为才能大为…………………
    第七节 古今死生皆有所一体……………………
    第八节 不将不迎的修心功夫……………………
    编辑推荐语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玄妙奇特;他的文章汪洋恣肆,多用寓言故事,想象丰富,语言瑰丽。他是我国历史上上不朽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他传世的《庄子》一书,无论哲学思想还是文学语言,都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