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财政部“十二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会计类主干课 财务会计(第四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财政部“十二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会计类主干课 财务会计(第四版)

  • 作者:葛家澍
  •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 ISBN:9787550506206
  •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01日
  • 页数:316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50506206
    • 作者
    • 页数
      316
    • 出版时间
      2014年11月01日
    • 定价
      ¥35.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18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货币资金,存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负债,债务重组,所有者权益,所得税,收入、费用和利润,财务会计报告,外币折算,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本书在充分考虑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立足新的会计准则,以知识“够用”为度,改变制度式解释,力求通俗易懂。
    文章节选
    第1章 绪论 知识目标:
    熟悉财务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理解财务会计的特征;熟悉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掌握财务会计的目标;掌握会计核算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能力目标:
    能充分认识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巨大作用;能运用会计要素的特征,正确地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要素;能按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提供会计信息,保证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
    素养目标:
    能理解社会经济环境与会计之间的关系,与时俱进,成为会计改革的推动者,实现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案例导入】 2006年,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且给予公司更大的自主权来调整其会计政策。公允价值的引入成为企业会计准则变动的一个亮点,在相关会计准则中有明确的规定。公允价值的使用无疑扩大了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范围,而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会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公允价值的应用也会使有的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手段对公司业绩进行操纵。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使企业会计准则饱受质疑。有人认为,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规定放大了金融危机。公允价值在次贷危机中造成了顺周期效应,即市场高涨时,由于交易价格高,容易造成相关产品价值的高估;市场低落时,由于交易价格低,往往造成相关产品价值的低估,进而促使金融机构加大资产抛售力度,从而使市场陷入“交易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核减资本金—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
    问题:
    (1)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可以采用的计量属性有哪些?
    (2)在众多会计计量属性中,*基本的计量属性是什么?
    (3)什么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采用这个计量属性有什么要求?
    (4)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为什么公允价值遭到质疑?
    (5)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因为金融危机被终止使用吗?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本章的学习。 1.1财务会计概述 1.1.1财务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以借贷记账法的成熟与推广为标志的现代会计,从产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逐渐分离,则始于19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之前,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是独资和合伙两种。这类企业的所有者通常也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企业与****、金融机构和其他外部集团之间,还没有形成密切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为企业的所有者兼经营者服务的,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用会计的程序、方法和信息提供方式,没有统一的规范可以遵循。
    开始于18世纪中叶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在带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一系列新的会计思想和技术方法的产生。更重要的是,工业革命孕育了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从而*终导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
    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相比,股份有限公司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公司可以发行债券和股票,二是公司的所有者由为数众多、日益分散化的股东组成。作为公司,首先必须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或债券,向社会募集大量的资金。公司依靠所筹集的巨额资本,从事范围广泛的经营活动,其规模之大、债权债务关系和经营业务之复杂等,远非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所能比拟。公司作为法人和纳税主体,其经营活动也更多地受到政府的监督。此外,在资本市场上购买公司股票的股东,地点分散,人数众多,他们虽然是公司的投资人,但实际上他们无权或客观上无法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因而不得不由股东团体聘请专职的经营人员来管理公司。因此,在公司外部形成了庞大而多样的利害关系团体。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财产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公司的所有者自然要关心管理者对受托财产的使用和保管情况,关心公司的盈利水平和资本的保值增值。公司的债权人(包括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从证券市场上购买公司债券的投资者)既关心公司的偿债能力和债权的**性,也关心公司经营业绩,并希望从公司定期取得一定的利息收入。此外,****、公司雇员、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师、律师以及广大的社会公众,都从自身利益出发,要求公司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会计信息。不仅如此,公司管理者受法律或合同约束,或者由于要维持公共形象,或考虑进一步吸引投资,往往也乐于向外部利益团体提供会计信息。这样,会计逐渐分离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部分。传统的会计核算逐渐演变成主要向企业外部利益团体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的财务会计,或称“对外报告会计”;而主要向企业管理者内部经营决策提供信息的会计成为管理会计,或称“对内报告会计”。
    1.1.2财务会计的特征
    由于财务会计是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由传统会计发展而来的,因此,它在制定公认会计准则,以必要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规范和指导会计核算时,仍然依据和融入了大量传统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具体来说,财务会计具有以下特征:
    1)财务会计仍然运用传统会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与加工
    如前所述,在财务会计中,仍然是运用复式记账原理,对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数据,以原始凭证为依据,通过分录、记账、调整、账簿,定期提供财务报告。这是大家在基础会计中已经熟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务会计没有完全超越传统会计的范畴,但它又不同于传统会计。
    2)财务会计是规范化的传统会计
    既然企业外部的利害关系人要求企业能通过对外财务报告如实向他们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方面的信息,他们就必然要求对传统会计的程序和方法以及财务报告的内容和表达进行规范,以防止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蓄意达到某种目的或是虽非故意但由于应用了不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而导致财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和充分反映。同时,也可以加强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的**性。在西方**,这种规范化的进程是通过制定公认会计准则来实现的。我国财务会计是通过由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来达到目的的。
    3)财务会计以对外报告为主要目标,以编制企业通用财务报告为*终目的
    财务会计为实现其对外报告的主要目标,必须定期编制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相关附表及附注等,以满足外部利益集团的不同需要。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是以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为主要依据,通过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照规定会计核算程序,将各项会计要素的数据转换为有助于会计决策或合乎其他目标的有用信息的一项专业会计。
    1.1.3财务会计系统
    财务会计系统是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信息输入、加工和输出的基本程序,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四个阶段。
    1)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指以企业具体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制度为判断依据,将某一项目作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确认是财务会计核算系统的**阶段,在财务会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会计确认阶段,需要回答“是不是会计要素”、“是何种会计要素”、“何时确认”、“能否计量”等问题。一般来说,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是将一项业务或事项在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中加以确认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比如,企业购买的商品,首先需要判断该商品是否符合资产的定义,其次要判断该商品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其成本是否能够可靠地计量。如果该商品既能满足资产的定义,又能满足存货的确认条件,那么该商品就作为企业的资产加以确认。倘若企业只是计划购买某商品,或商品有严重的质量问题,或购买商品的有关单据尚未到达等,企业均不得确认资产。
    2)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在会计确认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计量单位和计量方法,记录并在会计报告中对确认的会计要素确定其金额的过程,即对确认的会计要素量化。**的会计学家井尻雄士(Yuri Iriji)在他的名著《会计计量理论》中曾说过“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这是很正确的。在会计的记录和报告中都不能没有金额,而在会计确认中,即使肯定某个项目已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如果它不能计量或不能可靠地计量,都不能予以确认。
    会计计量涉及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组成方面。计量单位是会计进行计量时所采用的尺度,我国的相关法律都作出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二条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八条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的对象所具有的某方面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一项业务或事项可以从多个方面用货币计量,因而具有不同的计量属性。这些计量属性主要有:
    (1)历史成本。所谓历史成本是指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历史成本是目前我国会计计量的基本方法,它贯穿于财务会计的始终。
    (2)重置成本。所谓重置成本是指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重置成本一般在盘盈固定资产时使用。
    (3)可变现净值。所谓可变现净值是指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会计期末对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4)现值。所谓现值是指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公允价值计量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中应用广泛。 3)会计记录
    会计记录是在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上,运用复式记账法正式记入相应会计账簿的过程,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记账和算账,包括编制会计分录、过账、试算平衡和账项调整等几个步骤。
    4)会计报告
    通过财务会计记录过程加工生成的会计信息,尽管十分丰富,但往往比较分散,不能集中、总括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貌。为了满足外部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汇总,并通过具有固定格式和内容的报告文件传递给信息使用者。这种报告文件就是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就是企业总括提供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的书面文件。至于那些由于不符合会计确认标准而未被确认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但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的信息,以及对财务报告所作的补充说明,则可以通过报表附注、补充资料等形式提供给信息使用者。它们与财务报表一同构成企业财务报告体系。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财务会计概述2 1.2财务会计目标和会计信息使用者5 1.3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7 1.4会计要素11
    第2章货币资金17 2.1货币资金的概念、内容及内部控制18 2.2库存现金19 2.3银行存款23 2.4其他货币资金30
    第3章存货34 3.1存货的概念、分类及确认35 3.2存货的初始计量36 3.3存货的期末计量52
    第4章金融资产58 4.1金融资产的分类及内容59 4.2交易性金融资产60 4.3持有至到期投资63 4.4应收及预付款项65 4.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70
    第5章长期股权投资75 5.1长期股权投资概述76 5.2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77 5.3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81 第6章固定资产88 6.1固定资产概述89 6.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92 6.3固定资产的折旧97 6.4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101 6.5固定资产的处置103 6.6固定资产的清查和减值104
    第7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109 7.1无形资产概述110 7.2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111 7.3其他资产117
    第8章投资性房地产120 8.1投资性房地产概述121 8.2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122 8.3房地产的转换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125 第9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32 9.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133 9.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134
    第10章负债149 10.1短期借款150 10.2应付及预收款项151 10.3应交税费158 10.4长期借款167 10.5应付债券168 10.6借款费用171
    第11章债务重组179 11.1债务重组概述179 11.2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181
    第12章所有者权益193 12.1实收资本193 12.2资本公积196 12.3留存收益199
    第13章所得税205 13.1所得税会计概述206 13.2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209 13.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212 13.4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214
    第14章收入、费用和利润218 14.1收入219 14.2费用229 14.3利润232
    第15章财务会计报告240 15.1财务报告概述241 15.2资产负债表243 15.3利润表253 15.4现金流量表258 15.5所有者权益变动表272 15.6附注274
    第16章外币折算278 16.1记账本位币的确定与变更279 16.2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280 16.3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286 第17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290 17.1会计政策变更291 17.2会计估计变更297 17.3前期差错更正300
    第18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304 18.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305 18.2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306 18.3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313 参考文献317
    编辑推荐语
    《财务会计》(第四版)是财政部“十二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及新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会计类主干课教材之一。该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工学结合特点,与时俱进,及时根据我国会计准则变化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以满足学习者及时更新知识的需要。“教学”、“训练”与“考核”环环相扣,“案例”与“实训”的“训练”比例适度加大,超越单纯针对“职业知识”的传统考核。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