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华图2015金版山东省公务员培训内部指定教材:内部教案申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华图2015金版山东省公务员培训内部指定教材:内部教案申论

  • 作者:华图教育
  •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 ISBN:9787505132139
  • 出版日期:2014年09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7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主要针对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由华图教研团队在名师授课经验、成功学员案例分析等*新教研成果基础上,分析、判断、预测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的相关信息,创作、搜集、整理考前学习资料,提供*佳的解题技巧和大量的模拟练习题,力争使有需求的考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知识素养和考试能力。 华图2015金版山东省公务员培训内部指定教材:内部教案申论_华图教育_红旗出版社_
    文章节选
    第四章归纳概括题
    **节简述
    归纳概括,就是在对所给材料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浓缩出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而归纳概括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则是提出对策和进行论证的基础和出发点,因为提出对策和进行论证都是围绕主题和**思想展开的。因此,归纳概括材料在申论考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概括的基本概念
    概括就是将申论给定资料的共同点简明扼要地归纳在一起,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总体性认识和驾驭能力。概括要求应试者能够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对其中提供的各种事物、问题、现象或方面进行全面的整理、分析和归纳,找出其共同点。因此,概括是一种主观性的归纳,是应试者在紧密联系材料基础上形成的观点、看法和认识。概括可以分为直接概括和间接概括,直接概括就是概括叙述材料的内容,即概括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涵盖哪几个方面、几个层次,或者是材料反映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意见或争议,可以对一段材料作简明的介绍,也可以对若干段材料进行归纳和总结。间接概括也称抽象概括,主要是概括材料的主要问题、观点、思路等,需要透过表象总结问题的实质。间接概括可以高屋建瓴,避免就事论事,有利于认识的深化。
    二、归纳概括的基本原则
    1.准确掌握申论要求
    做题时要有针对性,严格按照要求做题,不能离题、偏题。准确性还体现在分清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问题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不能主次不分,更不能主次颠倒。
    2007年某省公务员申论考试试卷中第1题要求用200字将给定资料进行概括说明。材料内容丰富,如海口“冬交会”的浪费现象、政府机构在办公用品上浪费严重、政府公务车超标现象、****用水用电浪费严重等,但归纳起来还是****浪费问题。概括时只有把握**、主次,才能够准确到位。
    2.全面把握材料
    做好概括题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尽可能涵盖材料的全部内容,要求对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主要内容的各个要点进行概括,尤其注意不能丢掉反对意见的概括,不能出现重要内容的遗漏。
    3.忠实于原文
    概括材料要忠于原文,不能随意改变原文的主旨、观点及态度,也不能随意改动原文的体裁、人称和写作手法。概括仅凭个人感觉、天马行空是申论考试的大忌,但是忠于原文不等于就事论事,因为就事论事不能达到“高”而“远”的境界,因此会偏离申论的初衷。忠实原文要求在不改变原文**思想、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对材料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概括,完整、准确地体现材料的精髓。
    概括的三个原则既要坚决贯彻,又要有所侧重。简而言之,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要“准”;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要“全”;概括材料的主旨,要“深”。
    第二节题目举例
    一、国考题举例
    【例1】 2013年国考省部级:
    根据“给定资料4—6”,请你概括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15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 200 字。
    【例2】 2012年国考省部级:
    “给定资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例3】 2011年国考省部级:
    “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例4】 2010年国考地市级:
    《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1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例5】 2009年国考: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巨大成绩,也面临许多问题,请概述“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问题。(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300字。
    二、联考题举例
    【例1】 2011年4·24联考A卷:
    根据“给定资料”,概括说明人口普查要掌握我国人口哪些方面的基本信息?并分析指出,掌握这些信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2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400字。
    【例2】 2010年4·25联考:
    根据“给定资料1—5”,简要回答下面两题:
    (1)试指出市政公用事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并谈谈市政公用事业的重要性。(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例3】 2011年4·24联考B卷:
    依据“给定资料1”,概括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15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例4】 2012年4·21联考:
    根据“给定资料6”,概括动物福利立法有哪些现实意义。(20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250字。
    第三节题型分类
    一、单一式概括
    【例1】 2011年国考省部级:
    “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例2】 2012年国考省部级:
    “给定资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二、综合式概括
    【例1】 2009年4·26联考:
    根据给定资料,分别指出我国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和网络传播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20分)
    要求:全面准确,语言简洁,200字左右。
    【例2】 2007年国考:
    根据“给定资料1、2”的内容,整理一份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30分)
    要求:概述全面,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三、概括的具体分类
    一般来讲,根据给定资料的不同,要求概括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
    1.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主要内容是指针对给定资料的内容进行抽象概括。给定资料中的主要问题在资料中已经直接体现出来,或者在试题中已经明确提出来,不需要应试者进一步挖掘,而只需要对其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例如,“请归纳出给定资料中蕴含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并加以概括叙述。要求:归纳得当,概括准确,条理清晰,350字到400字。”又如,“请根据给定资料的内容,以秘书的名义整理一份供与会者议论时参考的会议材料。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楚,篇幅不少于400字。”
    2.概括主要问题
    概括主要问题是指应试者通过阅读、分析,挖掘本质问题,即主要问题。概括主要问题偏重于主观性作答,是对给定资料的主观认识。资料中的主要问题是指问题的本质属性,它往往是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有的是通过图表形式表现的,有的是通过案例形式表现的,有的是通过访谈形式表现的,等等。所以在概括主要问题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问题包括现象、矛盾、隐患等。通过给定资料中的一系列具体事例、现象、数据等揭示问题的本质,即透过现象看本质。作答这类试题**要体现出应试者对资料中主要问题的认识、看法、观点等,以主观性作答为主要表现方式。例如,“假设你是一名****公务员欧阳××,从2005年12月28日《××日报》上看到了给定材料中第4—8段的内容,请将4—8段材料中反映的所有问题概括总结,提交本部门领导审阅,字数400字以内。”
    3.概括主要观点
    概括主要观点就是归纳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题、主旨、本质、实质,是在对主要问题深入掌握基础上的完全主观性陈述,需要严谨的理性思维与逻辑思维。概括主要观点是对一个人理论水平及能力的测试,这个理论水平是对理论联系实际结果的升华,是对透过现象看本质中的“本质”的认识。因此,概括出的文字内容必须要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及对未来的影响价值。例如,“假如你是‘给定资料6’中所说的参加‘四海论道’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之一,赴世界各地向人们讲述真实的‘中国制造’。请你写一份能够全面概括给定资料主要观点的发言提纲。要求:概述全面,条理清楚,语言准确,篇幅为350—400字。”
    第四节答题技巧
    **步:审清题意
    题型判断,材料范围,答题**,作答要求。
    第二步:勾画信息的四原则法
    1.首尾句原则——段落的主旨及**意思;
    2.关联词原则——命题人埋藏的关键信息;
    3.观点性原则——把握命题人的观点;
    4.高频词原则——命题人埋藏的关键信息、阅卷采分点。
    第三步:归类整理
    同类合并,异类罗列。
    按照材料主题分:一般情况下,一个或几个材料围绕一个子主题展开,与其他材料反映的子主题有别,不同的子主题共同构成材料的总主题。组织答案时,按不同材料反映的不同主题并列即可。
    按照不同主体分:如果话题涉及不同主体,答案要点可以按照“政府、企业、社会、群众”四个方面来进行分类。
    按照不同要素分:可以按照主观、客观,内因、外因,宏观、中观、微观等方面来进行分类。
    第四步:规范作答
    【单一概括题】 即**概括给定资料的某一要素(问题、原因、意义、作用、做法、经验),答题方法是在分析清楚给定资料的主题、结构的基础上,借助申论思维导图,从不同领域、主体、行为等方面进行概括。
    常见提问题方式概括(概述、简述、归纳)……的问题、原因、意义、作用、做法、经验……
    答题思路按照“申论答题步骤”,结合给定资料,借助“申论思维导图”作答。
    不同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分别概括
    不同主体——从其各个工作环节入手分别概括
    同一主体——看是否涉及不同工作环节是——分别概括
    否——根据材料具体概括
    答题结构:总扩句+具体信息点
    表达方式
    单一核心多个核心
    主要问题是××,具体是:……
    主要原因是××,具体是:……
    重大意义是××,表现在:……
    主要经验是××,具体是:……××的主要问题(原因、经验)包括……和……
    ……表现在:……
    ……表现在:……
    【综合概括题】 要求对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信息,或者某段话的内涵、某个观点及其论据进行归纳。本质是要把材料中蕴含的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申论答题要素分别概括出来。
    常见提问方式概括(概述、简述、归纳)……的主要内容(信息)……;概述……观点及其理由。
    答题思路按照“申论答题步骤”,结合给定资料,借助“申论思维导图”,分别把材料中蕴含的问题(成绩)、原因、影响、对策等申论要素概括出来。答题结构总扩句+具体信息点
    续表
    表达方式反映了××问题(成绩),具体是:1.……;2.……
    原因是:1.……;2.……
    ××造成了……或促成了……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如下(要采取以下措施):1.……;2.……
    目录
    **篇备考篇
    **章调整备考心态1
    第二章制订计划,勤学苦练3
    第二篇理论篇
    **章博古通今看申论5
    **节昨之申论5
    第二节今之申论7
    第三节明之申论11
    第二章一览众山“晓”申论13
    **节命题思维13
    第二节阅卷思维13
    第三章读书万卷破申论22
    **节材料特点 22
    第二节阅读技巧33
    第三节申论答题流程42
    第四章归纳概括题43
    **节简述43
    第二节题目举例44
    第三节题型分类45
    第四节答题技巧46
    第五节高分提升48
    第六节全真演练49
    第五章综合分析题65
    **节简述65
    第二节考情分析65
    第三节分析方法66
    第四节阐释题71
    第五节分析要素题77
    第六节观点评论题90
    第七节创新题104
    第八节高分提升110
    第九节全真演练111
    第六章提出对策题115
    **节简述115
    第二节考情分析115
    第三节对策的来源117
    第四节常规对策题119
    第五节启示题134
    第六节高分提升139
    第七节全真演练141
    第七章公文写作题146
    **节简述146
    第二节正式公文149
    第三节日常应用文169
    第八章文章写作题196
    **节简述196
    第二节审题立意谋布局200
    第三节画龙点睛亮标题217
    第四节文笔雕龙明开篇220
    第五节承上启下巧过渡231
    第六节巧妙构思分论点232
    第七节扣题升华话结尾234
    第八节范文赏析235
    第三篇实战篇
    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A类)238
    参考答案245
    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B类)247
    参考答案254
    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C类)256
    参考答案263
    第四篇时论篇
    **章政治理论265
    **节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十大看点265
    第二节十八大报告271
    第三节2014年山东政府工作报告294
    第二章社会热点304
    热点一办证难难于上青天304
    热点二长假制度305
    热点三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发展的动力306
    热点四完善社区矫正制度 维护**长治久安308
    热点五遏制暴力拆迁 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310
    热点六杜绝“中国式过马路” 建设良好社会文明312
    热点七微信收费314
    热点八教育改革应关注学生兴趣316
    热点九遏制景区票价乱涨 真正做到还景于民318
    热点十流浪乞讨现象亟须综合治理319
    编辑推荐语
    内部教案:*具实战的“家庭教师”式辅导教材!
    内部练案:*具代表性的经典题目!
    内部考案:超越真题水平的题目命制!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