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巨型礼仪建筑群综合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巨型礼仪建筑群综合研究

  • 作者:雷广臻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49047
  • 出版日期:2015年06月01日
  • 页数:304
  • 定价:¥1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30449047
    • 作者
    • 页数
      304
    •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01日
    • 定价
      ¥12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巨型礼仪建筑群综合研究》**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对牛河梁遗址的巨型礼仪建筑群及其功能进行科学定位。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巨型礼仪建筑群综合研究》梳理了进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红山文化基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分析了牛河梁遗址礼仪建筑群“坛、庙、冢、台”的功能和历史文化价值,从中解读出牛河梁遗址所反映的红山先民的生产、生活和意识观念,进而对牛河梁遗址内涵进行全新解读,论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的直接关系,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特殊路径,牛河梁遗址作为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特殊之处,明确牛河梁遗址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为中华文明五千年文明起源提供直接证据,为牛河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文化支撑。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巨型礼仪建筑群综合研究_雷广臻_科学出版社_
    文章节选
    **章红山文化的环境与生业
    红山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考古学、古生物学、古环境学等角度对红山文化的区位、环境、生产方式、人地关系等进行研究。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红山文化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的结论。进一步分析其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的成因,形成红山文化研究在这个领域的若干方面的新结论,对展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价值很有裨益。
    通过对红山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得出一个综合性的认识:以优良自然生态条件为基础产生的红山文化,依托其优越的大环境或以其大环境为平台,依赖产生新生物的土地条件或以这个条件为独特禀赋,发挥着由红山人的交往凝聚而产生的独特能动作用,实现了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红���文化*早利用了野生的被子植物,把它培育成谷物,于是演化了采集、狩猎、畜牧、农耕等多种经济形态系列,形成了以多种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多种文化的集合,进而以多种经济共营为基础,使牛河梁红山文化具备了发展壮大的源源不断的物质动因,同时不断增强了文化因素和活力。
    **节 红山文化的区位优势与环境条件
    中国版图如同昂首挺立的雄鸡,在雄鸡的头部与其庞大的身躯之间有一个广阔的43万平方千米国土的区域,即红山文化区。红山文化区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红山文化的区位优势
    从辽西走廊到祖国首都北京通往塞外草原的咽喉地带,到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南端山地与燕山余脉七老图山的交汇地带,再到经北京、张家口、乌兰浩特至东北交通要道与蒙古国边界,红山文化区跨越了长城南北、燕山、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医巫闾山的广大空间,域内主要河流有滦河、大小凌河、老哈河、西拉木伦河、辽河等及其支流。在这一广阔的区域内,分布着数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级城市。这些城市位于四条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线上,即京哈线上的葫芦岛市、锦州市,京四线上的承德市、朝阳市、阜新市,京通线上的赤峰市、通辽市,还有北京出张家口至锡林郭勒草原公路上的锡林浩特市(锡林郭勒盟)。红山文化区域位于中国东北区与华北区的结合部,位于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以大连、沈阳为核心的辽东半岛城市群,以长春、哈尔滨为核心的吉黑三江平原城市群的**位置,是融合了各种经济类型的中国经济类型过渡区(图一)。这一区域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如查海遗址、兴隆洼遗址推出“中华**村”,红山文化揭示有**雏形的原始
    图一红山文化遗址分布图
    **章红山文化的环境与生业
    文明社会,这里是龙文化、凤文化和玉文化的故乡。红山文化的核心区域位于努鲁儿虎山南北,目前已发掘的*重要的居住遗址是赤峰市的魏家窝铺遗址,*重要的祭祀遗址是朝阳市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努鲁儿虎山为蒙语,汉语译为“脊梁山”,坐落在蒙古高原东南部、东北平原西部的辽西丘陵地域,属阴山系七老图山余脉,呈西南—东北走向,延伸面积为11060平方千米,绵长220多千米,是辽宁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界山,也是老哈河与大凌河的分水岭。努鲁儿虎山是丰富多彩的动植物世界,包括4个植被型、10个群系、21个群组,其中有维管束植物97科412属1015种,有脊椎动物5纲27目69科354种,有各种鸟类266种,包括水禽80多种、旅鸟120种,鸟类总数在辽宁省****。努鲁儿虎山南北为红山文化遗址重要分布区,以内蒙古赤峰市和辽宁省朝阳市分布*多。
    赤峰市魏家窝铺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魏家窝铺村东北约2千米处的丘陵台地上,为红山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遗址(图二)。发现有多座红山文化时期地穴或半地穴式房址、多个灰坑址,大量陶器、石器和少量骨角。其年代大致相当于红山文化早、中期。
    图二红山区魏家窝铺村(李凤芹摄)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建平县和凌源市交界处牛河梁北山。遗址以“女神庙”为**,周围分布积石冢群和大型祭坛,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规模宏大的祭祀场所,距今约5000年。牛河梁遗址对研究中国上古时代社会发展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具有重大意义。
    赤峰市魏家窝铺红山文化居住遗址与朝阳市牛河梁红山文化祭祀遗址结合在一起,成为红山文化两个重要方面的完整组合。
    二、红山文化优越的环境条件
    红山文化所在的区域,以辽西红山文化区域为**,具有****的产生新生物的环境条件(图三)。一亿两三千万年前,地球北半球有一巨大的古陆,后来形成了欧亚大陆。欧亚大陆的东部被淡水包围。淡水能滋润万物,孕育新的生命。
    中生代以来,红山文化区域被卷入濒太平洋活动带,受太平洋
    图三红山文化区卫星视图(卫星截图)
    **章红山文化的环境与生业
    板块向中国东部板块俯冲作用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盆岭相间的构造格局。盆地内以火山沉积构造为主,其中存有极为丰富的生物化石。产生的主要盆地有7个,分布在朝阳大地上的盆地有:金岭寺-羊山盆地、北票-朝阳盆地、建昌-喀左盆地、凌源-三十家子盆地。伴随着频繁的火山活动,大量的火山颗粒沉降这些盆地周围,为水体中的低等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利用盆地的淡水条件,各种由低等到高等的动植物组成了复杂有效的生物链。由于各类盆地的相对隔绝,地势变化较大,同一时期的不同地点,以及同一地点的不同时期往往存在气候上的较大差异,因此存在复杂多变的小环境和生态灶。由于异常的外界条件,如火山喷发等因素的不断发生,为引发基因突变提供了可能。在这样的古生态条件下,形成丰富生物种类的几率便大大增加。同时,由于所处的生态环境不同,同种生物可能演化为拥有不同生活方式的生物,以鸟类为例,存在以树栖生活为主的反鸟类和以水边生活为主的今鸟类。因北半球气候湿润,形成了陆地生物的大爆发,使红山文化区域的生物物种在1亿多年前就**繁荣。那时,红山文化区域可以说是地球物种的天堂。然而,由于频繁的火山活动和构造运动,大量生物集群死亡,之后由火山岩浆将其迅速掩埋。由于许多湖泊水体较深,生物体被掩埋后很少受到外界的侵扰,所以保障了生物的完整保存,包括许多一般条件下难以保存的软组织、皮肤及其衍生物的构造。总之,正是以上种种天时地利的因素,才使得我们今天能看到亿万年前栩栩如生的生物景观,其中也包括美丽芬芳花朵在内的被子植物。
    早在距今145亿年前,在红山文化区域产生了“辽宁古果”——迄今**有确切证据的、全球*早的被子植物(图四、图五)。被子植物(Angiosperm)又名绿色开花植物,是植物界***的一类,结构复杂,能适应、抵御各种环境,是地球上*完善、适应能力*强、出现得*早的开花植物。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优势,并且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新的物种。
    图四辽宁省古果化石图五辽宁省古果复原图(赵成文绘)资料来源:雷广臻:《朝阳化石新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第26页
    早期被子植物可能以红山文化区域为**形成,而后向北特别是向东北方向辐射、迁移和发展。因此,以中国红山文化区为核心的东亚地区,应被视为全球被子植物的起源地或起源地之一。
    第二节红山文化*早利用被子植物促进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被子植物从产生之日起就以野生状态出现在地球上,鲜花自开自赏,果实自长自新,经过了上亿年,在距今300万年左右与人类相遇,被人类利用,进而开始了人类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催生了辉煌的文化。
    一、被子植物*早被红山文化先人利用
    人类初期学会了把野生的被子植物当作充饥之物,由此开始了
    采摘经济时代。《礼记礼运》篇说:上古之民,“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食草木之实”,就是以包括被子植物在内的植物为食。这就是“茹毛饮血”时代。“茹毛饮血”,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食草木之
    目录
    目录
    **章红山文化的环境与生业1
    **节红山文化的区位优势与环境条件1第二节红山文化*早利用被子植物促进与环境的良性互动6
    第三节红山文化多种经济共营与文献记载的肥沃之野9第二章红山文化的文化基础14
    **节红山文化的筑巢和用火文化基础15
    第二节红山文化的服饰和经济基础20
    第三节红山文化的天文历法和婚姻制度基础25
    第四节红山文化的祭祀礼仪基础31
    第三章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祭坛研究34
    **节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祭坛的形制与特征34
    第二节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2地点祭坛的综合性研究41
    第三节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祭坛内含的礼仪性因素46
    第四章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女神庙研究49
    **节女神庙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早的庙宇49
    第二节女神庙功能分析56
    第三节女神庙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67
    第五章牛河梁积石冢蕴含的礼制文化信息76
    **节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形制与特点76
    第二节牛河梁积石冢蕴含的礼制文化信息86
    第六章牛河梁红山文化大型礼仪建筑的建造特征与其影响101
    第七章牛河梁红山文化玉器与礼制文化探析116
    **节牛河梁红山文化玉器的分类与造型116
    第二节牛河梁红山文化玉器的出土位置与功能分析124
    第三节牛河梁红山文化玉器与礼制文化138
    第八章牛河梁红山文化陶器与纹饰研究150
    **节牛河梁红山文化不同时期的陶器及纹饰分布情况150
    第二节牛河梁红山文化陶器的分类160
    第三节牛河梁红山文化陶器与纹饰的功能163
    第四节牛河梁红山文化筒形器及塔形器“礼”的形态166
    第五节牛河梁红山文化彩陶纹饰的演变172
    第九章红山文化的科学技术成就178
    **节红山文化建筑、用火、饮食技术革命178
    第二节红山文化服饰技术开辟了服饰完备的新纪元179
    第三节红山文化的天文历法和祭祀活动181
    第十章红山文化的社会管理系统185
    **节红山文化社会的管理资源185
    第二节红山文化社会管理面对的问题188
    第三节红山文化社会的管理系统192
    第十一章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龙思维的形成及其价值198
    **节概论198
    第二节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展现的取象思维的形态203
    第三节对龙文化思维基因的探究211
    第十二章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价值综合研究219
    **节从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主要遗迹的基本内涵看其历史价值219
    第二节红山文化积淀的传统人文价值222
    第三节从形成会盟文化看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历史价值225
    第十三章牛河梁红山文化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对比研究231
    **节牛河梁红山文化与仰韶文化231
    第二节牛河梁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237
    第三节牛河梁红山文化与凌家滩文化241
    第四节牛河梁红山文化与大汶口文化245
    第五节牛河梁红山文化与龙山文化247
    第十四章红山文化与黄帝文化时期的对应关系251
    **节关于黄帝文化251
    第二节关于黄帝文化与考古学文化关系的论证256
    第三节黄帝文化与红山文化关系的文献学和考古学证据257
    第十五章牛河梁红山文化对后世文明的影响265
    **节祭祀建筑对后世的影响265
    第二节对后世思想观念和文化技术方面的影响269
    第三节对甲骨象形文字的影响273
    第四节典型器物的传承与发展275
    后记279
    编辑推荐语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巨型礼仪建筑群综合研究》综合运用考古学、哲学、建筑学、历史学、宗教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考古资料、文献古籍、器物类型学、文化考察、考古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适合于从事历史、考古、文物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及相关院校师生阅读并参考。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