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方剂学(全国高等学校中医药对外教育规划教材)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方剂学(全国高等学校中医药对外教育规划教材)

  • 作者:李冀 李冀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04957
  •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01日
  • 页数:705
  • 定价:¥79.8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方剂学是研究方剂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临证运用的一门学科,是联系中医基础与临床各科的纽带与桥梁。《方剂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总论**介绍方剂学发展概况、方剂的组方原则,以及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的分类方法、方剂的剂型种类、方剂的用法等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下篇各论依据以法统方的原则,按功用将方剂分为解表、泻下、和解、清热、温里、补益等章节。每章后有思考题便于学生复习。
    《方剂学》文字精练准确,行文流畅,逻辑严谨,立足中医传统理论,坚持“三基”教育思想,突出配伍规律及中医辨证思维为特色,加大了配伍特点与临证加减运用内容,注重学生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方剂学》供接受中医药教育的海外学生(包括接受学历教育的学生及各种短期班学生)及国内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使用,同时也是中医出国人员进行中医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书。
    文章节选
    **章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方剂是在应用单味****疾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认识到几味**配合应用比单味药的**要好,从而逐渐发展成为方剂。
    现存*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一部帛书(残卷),专家推测其成书年代要早于《黄帝内经》。原书无名,在目录之末有“凡五十二(病)”字样,全书共分五十二题,每题记载了**一类疾病的**,少则一二首,多则二十余首,现存医方共283首,据此马王堆帛书小组将该书命名为《五十二病方》。该书有方无名,其中部分药名后世未见,但已展示了方剂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书成,在这部*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中,已记载辨证、治则、治法、组方等理论,确立了组方原则、组方体例,并收载方剂13首,同时还见有汤、丸、散、膏、丹、酒等剂型,为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后经王叔和整理,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前书载方113首,后者载方262首,去其重复,共收载方剂314首。其中绝大部分方剂组织严谨、用药精当、****,后世称其为“经方”。该书创造性地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而成为“方书之祖”。
    晋唐时期,东晋的葛洪收集价廉、易得、有效的民间单方、验方,编成《肘后备急方》以备临时急用。唐代孙思邈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编撰《备急千金要方》(载方5000余首)及《千金翼方》(载方2900余首)。其后,王焘经数十年搜集视为“秘密枢要”的医方,编著《外台秘要》(载方6000余首),保存了《深师》、《集验》、《小品方》等众多方书的部分内容,以上诸书,均是研究唐以前方剂的重要文献。
    宋代由翰林医官院组织编著的《太平圣惠方》是我国历史上**部由政府组织编写的方书。全书共100卷,载方16834首。该书首详诊脉辨阴阳虚实法,次叙**用药的法则,然后按类分叙各科病证,随列诸方,主治详明,是一部临床实用的方书。《圣济总录》是继《太平圣惠方》之后由政府编写的又一方书巨著,全书200卷,载方近20000首,系征集当时民间及医家所献验方和“内府”所藏秘方汇编而成,概有内、外、妇、儿、五官、针灸、正骨各科,内容极其丰富,是方剂文献的又一次总结。《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官府药局收集名医高��效秘之方,下太医局试验,经增补共载方788首,而后颁行全国。它是由政府编制的**部成药药典。

    …… 中医药学是独具中国特色、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整合医学,继承创新、我主人随、弘扬其原创思维与原创优势,服务人类健康,我们责无旁贷。发展对外中医药教育事业是向世界传播、弘扬中华民族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要渠道。晚近,到中国学习自然科学的外国留学生中,学习中医中药的留学生数量一直名列前茅。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渴望来华接受正规的中医学历教育,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医药学。大批外国留学生、进修生学成归国后,将学到的知识广为辐射、传播,对扩大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鉴于东西方地域、文化、语言、接受习惯等差异,带来交流上的障碍,而中医理论的深奥古朴,也给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制约,确实需要编写一套为留学生学习,适教适学的中医药对外教育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此次邀我为这套中医药对外教育教材作序,我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容推卸。读过整套教材的策划思路及部分书稿,发现这套教材在内容、形式上有许多新颖之处:譬如以大量直观、形象的图表形式来诠释中医基础理论;以典型案例和操作实例来梳理辨证思路,演示中医技法,提炼中医临证精髓;充分考虑留学生地域、文化、语言、接受习惯的差异,舍繁就简,文字通俗易懂又不失中医本色;注重留学生中医整体思想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的培养,密切联系临床实践;还有吸收了中医中药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以及中医名词术语更为规范化,中医英文翻译参照了更为严格的标准。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队伍均为活跃在对外教育教学、临床一线的学术骨干,他们的教学经验得以充分体现,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相信这套书的出版将促进中医药对外教育教材建设不断完善、发展,使其逐步走向成熟。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真正走向世界,不断提高学术地位而努力,为生命科学与医学科学的进步做一份有力度有意义的工作。
    目录
    绪言
    上篇总论
    **章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第二节 常用治法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
    **节 组方原则
    第二节 组成变化

    第五章 剂型

    第六章 煎药法与服药法
    **节 煎药法
    第二节 服药法
    附古方药量考证
    下篇各论

    第七章 解表剂
    **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止嗽散
    第二节 辛凉解表
    银翘散
    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柴葛解肌汤
    升麻葛根汤
    第三节 扶正解表
    人参败毒散
    参苏饮
    再造散
    加减葳蕤汤

    第八章 泻下剂
    **节 寒下
    大承气汤
    第二节 温下
    温脾汤
    三物备急丸
    第三节 润下
    济川煎
    增液汤
    麻子仁丸
    第四节 攻补兼施
    黄龙汤
    第五节 逐水
    十枣汤
    禹功散
    疏凿饮子

    第九章 和解剂
    **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
    第二节 调和肝脾
    四逆散
    逍遥散
    痛泻要方
    第三节 调和寒热
    半夏泻心汤
    第四节 表里双解
    大柴胡汤
    防风通圣散
    葛根黄芩黄连汤
    五积散

    第十章 清热剂
    **节 清气分热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第二节 清营凉血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第三节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
    第四节 清热**
    黄连**汤
    凉膈散
    普济消毒饮
    仙方活命饮
    五味消毒饮
    四妙勇安汤
    第五节 清脏腑热
    牛黄清心丸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左金丸
    泻白散
    苇茎汤
    清胃散
    玉女煎
    芍药汤
    白头翁汤
    第六节 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清骨散
    当归六黄汤
    第十一童祛暑剂
    **节 祛署解表
    香薷散
    新加香薷饮
    第二节 清热祛署
    六一散
    清暑益气汤

    第十二章 温里剂
    **节 温中祛寒
    理中丸
    小建中汤
    大建中汤
    吴茱萸汤
    暖肝煎
    第二节 回阳救逆
    四逆汤
    回阳救急汤
    第三节 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阳和汤

    第十三章 补益剂
    **节 补气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玉屏风散
    生脉散
    第二节 补血
    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
    第三节 气血双补
    八珍汤
    泰山磐石散
    第四节 补阴
    六味地黄丸
    左归丸
    大补阴丸
    一贯煎
    百合固金汤
    天王补心丹
    第五节 补阳
    肾气丸
    十补丸
    右归丸
    第六节 阴阳并补
    地黄饮子
    龟鹿二仙胶
    七宝美髯丹
    第七节 气血阴阳并补
    炙甘草汤
    补天大造丸

    第十四章 固涩剂
    **节 敛肺**
    九仙散
    第二节 涩肠止泻
    真人养脏汤
    四神丸
    第三节 ‘涩精止遗
    金锁固精丸
    桑螵蛸散
    缩泉丸
    第四节 固崩止带
    固冲汤
    固经丸
    完带汤
    易黄汤

    第十五章 安神剂
    **节 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
    第二节 补养安神
    酸枣仁汤
    养心汤
    甘麦大枣汤

    第十六章 开窍剂
    **节 凉开
    安宫牛黄丸
    紫雪
    至宝丹
    第二节 温开
    苏合香丸

    第十七章 理气剂
    **节 行气
    越鞠丸
    柴胡疏肝散
    半夏厚朴汤
    瓜蒌薤白白酒汤
    枳实消痞丸
    厚朴温中汤
    金铃子散
    天台乌药散
    第二节 降气
    苏子降气汤
    定喘汤
    旋覆代赭汤
    橘皮竹茹汤
    丁香柿蒂汤

    第十八章 理血剂
    **节 ****
    桃核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
    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复元**汤
    七厘散
    温经汤
    生化汤
    桂枝茯苓丸
    失笑散
    丹参饮
    鳖甲煎丸
    大黄廑虫丸
    第二节 止血
    十灰散
    咳血方
    小蓟饮子
    槐花散
    黄土汤

    第十九章 治风剂
    **节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
    消风散
    当归饮子
    牵正散
    玉真散
    大秦艽汤
    小活络丹
    第二节 平熄内风
    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
    天麻钩藤饮
    大定风珠

    第二十章 治燥剂
    **节 轻宣外燥
    杏苏散
    桑杏汤
    清燥救肺汤
    第二节 滋阴润燥
    麦门冬汤
    养阴清肺汤
    玉液汤

    第二十一章 祛湿剂
    **节 化湿和胃
    平胃散
    藿香正气散
    第二节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八正散
    三仁汤
    甘露消毒丹
    连朴饮
    二妙散
    第三节 利水渗湿
    五苓散
    猪苓汤
    防己黄芪汤
    五皮散
    第四节 温化水湿1
    苓桂术甘汤
    真武汤
    实脾散
    萆薜分清饮
    第五节 祛风除湿
    羌活胜湿汤
    独活寄生汤

    第二十二章 祛痰剂
    **节 燥湿化痰
    二陈汤
    温胆汤
    第二节 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滚痰丸
    第三节 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
    第四节 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
    三子养亲汤
    第五节 化痰熄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
    定痫丸

    第二十三章 消食剂
    **节 消食化滞
    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
    第二节 健脾消食
    健脾丸

    第二十四章 驱虫剂
    乌梅丸
    化虫丸

    第二十五章 涌吐剂
    瓜蒂散
    方名索引
    ……
    编辑推荐语
    方剂学是研究方剂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临证运用的一门学科,是联系中医基础与临床各科的纽带与桥梁。
    本书文字精练准确,行文流畅,逻辑严谨,立足中医传统理论,坚持“三基”教育思想,突出配伍规律及中医辨证思维为特色,加大了配伍特点与临证加减运用内容,注重学生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书供接受中医药教育的海外学生(包括接受学历教育的学生及各种短期班学生)及国内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使用,同时也是中医出国人员进行中医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书。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