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领导的轨迹
QQ咨询:
有路璐璐:

领导的轨迹

  • 作者:(美)(Warren Bennis)沃伦·本尼斯 者 姜文波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086989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80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阅读本书真是一件乐事。它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织锦,以聪慧而深刻的领导见解精心地织就。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让你可以感受这些年来沃伦的思想历程。对想要学习和研究领导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书——在如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又有谁不需要成为***呢?
    ——约翰·西利·布朗(John Seely Brown) 施乐公司(Xerox Corporation)**科学家、《信息的社会层面》(The Social Life of Information)的作者

    《管理梦想》汇集了本尼斯全部领导论著的精华,书中的每一页都闪耀着他的才华和智慧。在这些精心写就的论著中,本尼斯不懈地探索着,揭示着领导的复杂、危险、苦恼以及愉悦。在这方面,没有谁比他做得更出色!
    ——吉恩·李普曼·布卢门(Jean Lipman-Blumen)
    克莱尔蒙特大学(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
    彼得?德鲁克管理研究院(Peter F. Drucker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公共政策和组织行为学Thornton F. Bradshaw教授

    本尼斯毕生的探索和追求都浓
    目录

    前言
    引言:***的梦想和恶梦

    **部分 经营梦想:领导艺术的教训
    第1章 管理梦想
    ……
    编辑推荐语
    阅读本书真是一件乐事。它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织锦,以聪慧而深刻的领导见解精心地织就。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你可以感受这些年来沃伦的思想历程。对想要学习和研究领导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书——在如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又有谁不需要成为***呢?
    ——约翰·西利·布朗(John Seely Brown) 施乐公司(Xerox Corporation)**科学家、《信息的社会层面》(The Social Life of Information)的作者 序 言
    求知欲总是会让沃伦·本尼斯屈服。这样的结果让我们大多数人都得到了好处。对一个如今已经七十五岁但却始终像六七岁的孩子一样充满好奇、喜欢琢磨的老人来说,这本书就是*好的证明。
    本尼斯是先驱者,他有先见之明。20世纪60年代,他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群体行为的工作,已经预示并促进了如今私人机构和公共机构勇往直前地走向等级不那么森严、更加民主和更有适应能力的组织。他一直在毫无保留地奉献着他的知识和智慧。在对社会互动的细节进行谨慎研究的同时,沃伦还拿自己去冒险,在缅因州(Maine)贝瑟尔(Bethel)的**培训实验室(National Training Labs)为一个首批的T小组(T-group)担任了***。然而,这些打入内部的探索并没有妨碍他做出那些影响*广泛、*深远的预言。1964年,在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一篇里程碑式的文章中(请参见第10章),沃伦和他的同事菲利普?斯莱特(Philip Slater)令人震惊地宣称“民主是必然的”。在我们当中,只有那些经历了麦卡锡主义(McCarthyism)以及赫鲁晓夫(Khrushchev)在联合国拿着皮鞋敲桌子事件的人,才能意识到这样的一个观点在当时听起来是多么的令人震惊。(应斯莱特和本尼斯的请求,《哈佛商业评论》在1990年重新刊登了这篇论文;我们很少有人能有机会公开地说:“我早跟你们说过了。”
    在发出了大胆的民主宣言之后,仅仅过了两年,本尼斯就紧跟着发表了“垂死的官僚制度”(The Coming Death of Bureaucracy)(请参见第9章)。在这篇论文中本尼斯坚持认为,几百年来基于命令和控制的、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气数已尽,在面对被“持续的变化”所困扰的社会和经济经济时,完成明天的工作将需要“适应能力强、迅速变化的临时体系”——这一观点在当时的背景下也同样是古怪的。这篇论文*早出现在IBM公司的《思索》(Think)杂志上,但是很可惜,IBM公司并没有听他的话!
    在1967年,沃伦再一次被自己的求知欲所打败,他开始花十年的时间来实践自己一直以来所宣扬的:首先是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SUNY Buffalo)作教务长,之后又到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担任了校长。但是说他不过是实践了他所宣扬的,那就未免过于轻描淡写,因为事实证明,实践领导与通过文字来影响领导完全是两回事儿。这段低谷绝不少于高峰的经历让沃伦身心俱疲,无疑是他在五十三岁就心脏病严重发作的一大诱因。
    考虑到他从前惊人的职业生涯,他在社会科学历史上的地位,还有他浑身上下、里里外外的伤疤,为什么他还要自寻更多的烦恼呢?那该死的求知欲再一次打败了他,这就是原因。现在,本尼斯倾注了全部精力来回顾自己的过去,紧跟着对领导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系统的研究,还有这本*新的、在很多意义上来说也是*好的个人反思。
    为什么说是*好的呢?在作辛辛那提大学的校长时,本尼斯得出结论认为,领导*终涉及的就是个体***与组织的关系。他在本书中所进行的这种自我探索和反思,对任何一个成功的***来说都是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喜欢这本书。它以同样的深度反映了人性、开放、勇气以及严谨的思维,令人惊叹地例证了好的社会科学既可以是非常严谨的,也同样可以是非常生动、优美的。
    我喜欢这本书,是出于私心,因为它让处于长期困惑中的我茅塞顿开。在关注变革、民主和官僚制度这一点上,本尼斯30多年来是始终如一的;然而他又始终是善变的、新鲜的、适时的、发人深省的,现在的他还和1970年时一样。那时,身为MBA新生的我**次接触了他的研究成果“垂死的官僚制度”是斯坦福大学的老师给我们指定的首批读物之一。
    本尼斯承认自己一直深受两位早期导师的影响。其中的一位是凯普顿?贝辛格(Captain Bessinger);当19岁的本尼斯在1944年成为欧洲战区*年轻的步兵指挥官时,高中辍学的贝辛格是本尼斯的连长。另一位是道格?麦格雷戈(Doug McGregor);这位社会科学大师的思想激励了本尼斯后期的大量工作。我也深受一些导师的影响,沃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一位新闻记者曾经问我希望自己的墓志铭怎么写。在毫不含糊地告诉他我还一点儿都不急着去见上帝之后,我接着对他说我希望将来我的墓碑上写着:“他好奇至死。”在读过本书并进行了反思之后,我认识到在某种意义上,我信口说出的那句话正是沃伦?本尼斯非凡人生的鲜明标志。当然,本尼斯和我都还不急于让人给我们写墓志铭。但是,如果你希望从这个丰富多彩、充满求知欲的生命身上学到些什么,希望从他的思想和实践中得到激励,那么认真地阅读和思考这本书将是你*好的选择。
    汤姆·彼得

    前 言
    “责任在梦想中开始,”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写到。这句话在*****的人生中得到了*生动的验证。所有的人都有一种无法抗拒的欲望,想要推断和预测未来;但是,通过拥抱和“管理”一个真实的梦想,***会真正地负起塑造未来的责任。实质上,***就是那个未来梦想的化身。
    对我来说,梦想是一个混合词,有着很多的含义。首先,它涉及到想像力的运用,使我们能够凭智慧去超越和战胜等在前头的事件。其次,想要控制未来的努力是一种社会创造,它证明为将来作规划的过程是合理的。就我所知,除了着眼于表面的事实并推断它们可能会怎样发展,我们没有其他的办法抵抗“盲目力量的暴行”,也没有其他可靠的办法察觉目标或价值观的妥协。
    卡尔·桑德伯格(Carl Sandburg)曾经说过,“除非先有梦想,否则什么都不会发生。”的确,一个梦想就是一张路线图,它告诉我们怎样前往与命运碰头的约会地点;梦想就是一系列富有想像力的假设,摸索着走向存在于我们意识深处的栩栩如生的理想境界。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的理想诗句“我们会胜利”常常被引用,但是事实上,这一引用是不完整的。实际上,他原来说的是“总有**,我们会胜利”。这个被他用来**追随者的梦想,预示的不是马上就要实现的结果,而是走向胜利必须要经历的漫长而又艰难的斗争。
    对有些人来说,这种对梦想含义的强调可能有些离题,尤其是有些人可能觉得宏伟的梦想是马丁·路德?金那种伟人的领域,真实的财务结果才是我们其余这些人该关注的。这样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他能够**地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吗?他能够直奔主题吗?他能够专注地研究管理好一家企业或机构的基本细节吗?
    照我这几十年的研究和经验看来,这样的一个人可能会在一段时间里证明自己是成功的管理者,但他永远也不会切实地成为一个真正的***。一个梦想可以对追随者发出****的吸引力,尤其是当追随者能在这个梦想中找到家园的时候。一个梦想不必是浩大无边的,但它必须大得足以容纳一群追随者。的确,如果一个人不能管理好一个梦想,不能为其他人想要融入群体、做出贡献、进行创造的基本需求构筑一个乐园,那么一般来说,他就不会以***的形象留下长久的印迹。因此基本上,本书想要探讨的就是***与其梦想的关系,以及他的组织与其梦想的关系。
    这本论文和故事集代表着过去三十多年来我穿越各种领导梦想的旅程。我认为,在这个变化的步伐日益加快的时代,组织动态学领域早期阶段的著述可以给我们大量的学习经验。有些见解和预言非常准确,有些则因未曾料到的社会和科技发展而变得复杂了。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它们能够体现出真正的价值,帮助我们对未来将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和组织做出可靠的推断。
    就我自己而言,我几乎一生都在思索领导。在这个让我终生着迷的主题上,我的两个哥哥是我*早的老师。他们俩是双胞胎,除了他们的领导能力,他们几乎处处都一样。随着我们渐渐地长大,我的一个哥哥成了典型的天生***,他能够说服十几岁的小伙伴们去干那些家长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包括长时间地逃学。我的另一个哥哥恰恰相反,他在那群孩子中是一个天生的追随者,没有影响力,甚至没有发言权。
    我的两个哥哥让我学到了关于领导的头两个道理:领导既取决于性格也取决于行为;领导要好过追随。作为一个孩子,我开始仔细地观察***们(首先就是我那个更讨人喜欢、更有权威的哥哥),以发现他们怎样控制和构造自己的势力范围。我希望学到他们的秘诀:怎样成为一个***,甚至更重要的是,***怎样让事情发生。在二战期间,还不到二十岁的我研究领导的场所已经不是起居室或者附近的街区了,而是欧洲的战场。一夜之间我认识到,一个***不仅仅会体验到肩负责任的兴奋,他的行动还会对其他个体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有时甚至是**的影响,不管是好还是坏。
    这本书包含了我所认识到的关于领导和变革的精髓。它包含了一些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论文,其中包括一段简要的自传和学术经历。后一部分内容概要地介绍了几十年前社会科学研究怎样改变了我们看待组织的角度,以及可以用来激励人们为自己和组织做出贡献的方法。
    你会发现二战、安提奥克学院(Antioch College)以及其他的事件怎样影响了我的工作。你们会了解到,在我担任大学管理者的那些年里,这段复杂环境中的实践经历让我对自己的那些理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我们都是时代的产物,而我的时代曾经是人类历史上*不寻常的一个时代。除了那些论文,我还在本书中提供了一些介绍背景的评论。在阅读这些论文时,你将看到一次又一次革命(信息爆炸仅仅是其中之一)的开端,你将发现为什么我会渐渐地开始相信变化是惟一的永恒。
    仔细地阅读你会发现,每一篇论文都是其时代的产物,有些早期的论文在提到***时一律用的都是“他”。这些论文显然是在妇女运动之前写的——这提醒我们:语言既有解放也有压迫的作用;我们当中有很多***、*聪明的人是女性。你可能还会注意到,我认为某些*有说服力的趣闻是值得一说再说的。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就怎样*有效地领导向企业高管以及其他的***提供建议,与他们分享一些认识和见解,比如领导的必要性。但是,或许我能给***的*耐久的建议就是要保持机敏。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必须要为尚未想像到的事物做好准备。如今,领导就像是**次作父母——早在你充分地理解状况之前,你就必须做正确的事。仅举一例:当我在1964年与人合写“民主是必然的吗?”这篇论文时,还没有人想像到日本会对管理的哲学和实践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然而,从那个年代幸存下来的企业是那些足够灵活的企业,他们可以快速地响应由日本所激发的范式转变。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说的对:你必须要像蝴蝶一样掠过,像蜜蜂一样螫刺。
    这本书一半是沉思,一半是方法指南。我倾向于和大家分享自己在一次次的思维爆发中领会到的东西,而不是大量的分析。只要可能,我就会展示而不是说教。在这本书中,大部分的内容都包含在故事中。在这一点上,我想我的老师就是《新约全书》(New Testament)不朽的作者,他们通常都是用寓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意识到,任何关于利他主义的长篇大论,都不如“慈善的撒玛利亚人”(Good Samaritan)的故事更能让人们学会无私的同情。的确,我认为关于组织的伪科学术语实在太多了。我们需要更多生动的故事。
    本书中的大多数论文探讨的都是推动领导和应对变化。但是,第三部分中的论文专注于人格和道德——我发现,对那些留下了真正遗产的***们来说,人格和道德是*宝贵的优点。每一个组织都怂恿其***专注于眼前的当务之急,而代价就是忽视那些决定我们所有人生活质量的大问题,比如:这是正确的吗?这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是有益的吗?这对我们的地球是有益的吗?事实上,在企业和公共生活中,***的***既牢记着自己的组织职责,也时刻铭记着自己的社会责任。
    三十五年前,我被看成是一个未来学家。实质上,那意味着我喜欢厚着脸皮预言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而不是把自己的分析局限于已经发生的事情上。然而,这本书却不是要对未来做出新的预测,而是提出了一系列我认为必须要找到满意答案的问题。***以及研究领导的学者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人,他们有责任替未来构造新的梦想。即使是在这些错综复杂、令人困惑的时代,我也坚信我们能够胜任这项任务。
    沃伦·本尼斯
    2000年于圣莫尼卡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