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超大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生成与发展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超大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生成与发展研究

  • 作者:高雪莲
  •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5862531
  •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01日
  • 页数:254
  • 定价:¥1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城市成长和发展的根基在于产业,在于生命力强大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群落,产业的空间形态也由此占据着城市空间形态的核心地位。在知识经济、全球经济这一新时代背景和新经济动态的大环境中,诸多产业以新的态势持续向城市集聚,并在城市逐步形成众多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群落。
    产业在城市空间中是如何分布的?产业聚集的表现形态是什么?怎样的产业聚集才会更为**?何种产业空间分布更有利于产业集群和产业群落的形成、发展、升级、优化?这些问题构成了本书的出发点和主要目的,希望能够在准确把握新的经济动态、新的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把握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形成、演化轨迹和*优分布特性,研究找寻产业空间形成和发展的机理,探索城市产业空间优化和重构的路径,并能以此推动城市形态的优化发展。
    在我国,超大城市通常是综合性大城市,兼具专业化和多样化两大功能。产业集群和群落的各级阶段——形成、发展、转型、迁移在这类城市中均有体现。而即使是发展较快的超大城市,其产业空间的分布格局仍然有着空间狭小与土地浪费并存的现象,空间置换与空间调整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产业分布格局的重置绝不仅仅只是意味着土地的优化利用,它决定着产业的发展是否合
    目录
    **章 导论
    **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一、城市产业空间形态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基本思路与架构设计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主要观点和理论创新
    一、主要观点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综述
    **节 国外相关理论文献回顾
    一、理论研究回顾
    二、实证检验研究回顾
    第二节 国内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
    一、改革开放前的产业布局理论
    二、改革开放后的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进展
    第三章 产业群落一知识经济条件下产业集聚的新态势
    **节 完全知识经济中的产业集聚
    一、知识经济和基于知识经济的产业
    二、完全知识经济假设下的产业集聚
    三、朝向完全知识经济的努力:知识和信息网络中的产业扩展与内聚
    第二节 知识经济不完全条件下的城市产业集聚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的非完全信息
    二、物流成本——运输成本的扩展
    三、专业化和多样化分工的高层级演进
    四、产业集聚与**城市的出现
    第三节 产业集聚的新态势——网络式产业群落
    一、产业组织网络及其类型
    二、城市产业的网络式集聚——产业集群和产业群落
    第四章 超大城市产业群落的地域空间特性
    **节 超大城市的产业集聚特性
    一、超大城市的集聚特性
    二、超大城市的产业集聚态势
    三、城市产业集群及其空间特性
    第二节 单个产业集群空间的高度浓缩性
    一、战略性区位论视角的空间浓缩
    二、非战略性区位论演绎的空间浓缩
    第三节 产业群落空间的紧密关联性
    一、产业群空间的广度扩张与产业群落的多重交汇
    二、制造业群落间的地域性关联
    三、生产者服务业群落的网络形态
    四、商业性和消费性服务业群落的大型化、多样化与专业化
    第四节 产业群落空间的有序分布性
    一、产业空间层级
    二、产业空间网络
    三、产业群落空间的有序分布
    第五节 产业空间特性的度量指标
    一、产业空间浓缩性的度量
    二、产业空间关联性的度量
    第六节 产业群落空间形态生成和发展的机理分析
    一、专业化分工、交易——超大城市产业群空间形成的微观机制
    二、超大城市产业群空间形成的宏观机理
    三、城市产业群空间的外在影响因素
    第五章 超大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演变轨迹—以上海、天津为例
    **节 上海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历史溯源
    一、上海的城市起源和产业萌芽(1291~1841年)
    二、上海城市和产业空间形态的成长(1842~1948年)
    三、上海城市和产业空间形态的扩展(1949~1982年)
    四、上海产业布局调整与新产业空间的多元化扩张(1983年至今)
    第二节 天津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历史溯源
    一、天津的城市起源和产业初兴(1404~1859年)——封闭型单核心产业空间
    二、天津城市和产业空间形态的成长(1860~1948年)单核心(旧城区)——双核心(旧城区、租界)——单核心(租界)
    三、天津城市和产业空间形态的扩展(1949~1978年)——商业空间萎缩和工业空间扩张
    四、天津城镇体系形成和产业空间的多元化扩张(1979年至今)——“双核心”形态
    第三节 沪、津两市产业空间形态成因分析
    一、当前沪、津两市的产业空问形态共性
    二、超大城市产业空间形成的区位优势
    三、历史累积过程
    四、政治的力量和政府导向作用
    五、产业和市场的力量
    第六章 上海市与天津市产业聚集经济效应分析
    **节 上海市产业聚集经济效应分析
    一、上海市第二产业整体聚集经济效应分析
    二、上海市制造业主要行业的聚集经济效应分析
    三、浦东新区工业聚集经济效应分析和产业空间概况
    第二节 天津市产业聚集经济效应分析
    一、天津市第二产业的聚集经济效应分析
    二、天津滨海新区工业聚集经济效应分析
    三、天津市主要行业的聚集经济效应分析
    第三节 主要结论及其启示
    一、主要结论
    二、对其他城市产业发展的启示
    第七章 上海市和天津市产业基地的空间特性
    **节 上海产业基地的空间特性
    一、微电子产业基地的空间特性
    二、上海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空间特征——高层级的国际汽车城规划分析
    第二节 天津产业集群的空间特性
    一、天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空间特性
    二、天津汽车产业集群的分工交易网络和空间特性
    三、天津自行车产业集群的成长和空间特性
    第三节 主要结论
    一、产业空间分布形态与产业特性高度相关,且呈梯度分布
    二、空间整体集聚和集群发展不足
    三、现有集群的空问特性初现
    四、整体产业群空间的内在良性机制尚未完备
    第八章 结语:城市产业空间的未来发展取向
    **节 城市未来产业空间的发展方向
    一、高度浓缩的产业空间内核
    二、紧密关联的产业空间衔接
    三、有序分布的产业空间结构
    第二节 产业空间的组织路径及原则
    一、产业空间的组织路径——渐近的、动态的演进过程
    二、产业空间的优化和重构原则
    第三节 城市产业空间优化和重构中的现存问题及对策
    一、城市商业和金融**的空间非高度浓缩
    二、都市型工业园区亟待升级,空间聚集和关联特征较弱
    三、工业集群空间仍需持续优化
    第四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理论上的深层次探索
    二、实证上的分析细化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