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善与美的人性
QQ咨询:
有路璐璐:

善与美的人性

  • 作者:韩望喜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33495
  • 出版日期:2001年05月01日
  • 页数:249
  • 定价:¥21.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10033495
    • 作者
    • 页数
      249
    • 出版时间
      2001年05月01日
    • 定价
      ¥21.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研究伦理美学的学术专著。它以人性的内在结构知、情、意为线索,通过考察、比较和分析中西哲学史上各派道德审美论发展的思想轨迹,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人性之美,探讨塑造完满人性的道路。
    造就完满的人性,首先须秉有理性精神,对生命状态有觉悟;其次,内心充溢真、善、美、爱的情感,人与世界达致和谐;再次,敢于以牺牲精神实现人生的壮美,展现生命的尊严和本质力量。
    知、情、意三方面的至智、至仁、至勇,融汇为个体人格,从自在达到自为,趋向自由人格,以期完成德性的审美要求。
    文章节选
    **章 “美是道德的象征”——西方道德审美论
    一、合目的性
    论美和善的统一,在西方美学史上,有从目的(功用)出发的,如苏格拉底认为:“凡是我们用的东西如果被认为是美的和善的,那就都是从同一个观点——它们的功用去看的。”但柏拉图很快就反驳了这个观点,美不是善,不是有用。柏拉图和新柏拉图派的普罗丁,从神性出发,企图把美善统一于神,陷入了神秘主义。
    17世纪的英国美学家夏夫兹伯里从人性出发,认为人天生就有审辨善恶美丑的能力,审辨善恶的道德感和审辨美丑的美感是相通的,审美有一种“内在感官”,它就是人性中生而就有的道德感。
    应该说在美学史上夏夫兹伯里是较早尝试把审美和道德结合起来的,用的亦是把人性中情感和理性结合起来的原则。
    他提出的“内在感官”,是一种特殊的感官,它深藏于内心,并能直接辨出什么是美好端正的,什么是丑陋恶劣的。
    这种根植于人性的“内在感官”是与理性密切联系的。夏夫兹伯里认为:“如果动物因为是动物,只具有感官(动物性的部分),就不能认识美和欣赏美,当然的结论就会是:人也不能用这种感官或动物性的部分去体会美或欣赏美;他欣赏美,要通过一种较高尚的��径,要借助于*高尚的东西,这就是他的心和他的理性。”只有具备心灵之美的人才能真正认识美和欣赏美,只有心灵才是赋予形式以力量的东西。
    ……
    目录
    导言
    **章 “美是道德的象征”——西方道德审美论
    一、合目的性
    二、理性概念
    三、自由境界
    第二章 “充实之谓美” ——中国道德审美论
    一、尽善尽美
    二、情理相融
    三、中和之美
    第三章 “我即慧智” ——理性自律
    一、德性之知
    二、善的范型
    三、内在觉解
    四、超越世俗
    五、悦乐静观
    第四章 “爱是精神之美” ——情感体验
    一、生命体验
    二、情感和谐
    三、心灵冲突
    四、情感的自由形式——爱
    五、情感的社会内涵——德性美
    第五章 “人是目的”——善良意志
    一、选择
    二、责任
    三、崇高
    四、优美
    第六章 “超形相的美”——人格觉悟
    一、慎独之心
    二、人生理想
    三、自由人格
    第七章 “礼乐皆得” ——道德美与艺术美
    一、道与艺
    二、伦理精神与艺术精神
    三、艺术中的道德主义原则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编辑推荐语
    这是一部研究伦理美学的学术专著。该书以人性的内在结构——知、情、意为线索,通过考察、比较和分析中西哲学史上各派道德审美论发展的思想轨迹,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人性之美,探讨了塑造完满人性的道路。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