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近代科学与中国本土实践
QQ咨询:
有路璐璐:

近代科学与中国本土实践

  • 作者:赵冬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802305731
  •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01日
  • 页数:309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近代科学在中国的本土实践,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器物、技术到思想,从翻译会通到社会建构,从徐光启到魏源、严复,从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到康有为、梁启超,再到蔡元培、陈独秀、胡适,历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的画卷。本书作者指出:将近代科学引入中国并完成其在我国的体制化,只能说是本土实践的一个基本阶段;中国人只有将自主创新获得的科学成果回馈并推进世界科技世界,才算是达到了相对于前者而言更为**的阶段。
    目录
    一 导论:历史的解释与再解释
    1.1 科学的体制化与本土化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中国科学的近代建构:本书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
    二 中国近代科学本土化的社会语境与文化选择
    2.1 遭遇科学:对异文化的本土体验
    2.2 社会张力:不懈的回应冲动
    2.3 结构型变:推动中国科学近代化的特殊群体
    三 中国近代科学本土化的范式变迁与思想交锋
    3.1 从格致到科学
    3.2 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
    3.3 科学与玄学
    四 中国近代科学的社会建构与本土化行动路径
    4.1 翻译·会通·超胜:三次科学翻译运动及其影响
    4.2 科学教育:近代科技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4.3 科学研究:近代科学活动的体制化和社会化
    4.4 科学实业:近代科学一工业结构的实践型构
    五 留学生群体的科技活动与中国近代科学的本土化
    5.1 留日学生的科技活动及其影响
    5.2 留美学生的科技活动及其影响
    5.3 留欧学生的典范:蔡元培科学教育本土化的思想与实践
    六 本土化过程与中国科学的社会建构
    6.1 本土化进程的延伸
    6.2 中国科学的社���建构
    6.3 结语与未尽的探讨
    参考文献
    后 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