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医教你学养生——中医药基本养生知识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医教你学养生——中医药基本养生知识

  • 作者:李灿东
  •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50382
  • 出版日期:2018年07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3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章 中医药基本知识/1
    阴阳五行/2
    阴阳/2
    五行/6
    五脏六腑/11
    五脏/11
    六腑/16
    气血津液/17
    气/18
    血/18
    津液/19
    经络/20
    经络的含义/20
    经络系统/21<p class="18">**章 中医药基本知识/1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阴阳五行/2 </p> <p class="15">阴阳/2 </p> <p class="15">五行/6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五脏六腑/11 </p> <p class="15">五脏/11 </p> <p class="15">六腑/16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气血津液/17 </p> <p class="15">气/18 </p> <p class="15">血/18 </p> <p class="15">津液/19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经络/20 </p> <p class="15">经络的含义/20 </p> <p class="15">经络系统/21 </p> <p class="15">经络的生理功能/23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健康状态/25 </p> <p class="15">健康状态的分类/25 </p> <p class="15">健康状态表征/27 </p> <p class="15">健康状态要素/27 </p> <p class="15">健康状态辨识/29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中医学病因病机/30 </p> <p class="15">病因/31 </p> <p class="15">发病/32 </p> <p class="15">病机/33 </p> <p class="18">第二章 中医养生基本理念/45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中医养生思想/48 </p> <p class="15">天人相应/48 </p> <p class="15">形神合一/51 </p> <p class="15">动静互涵/56 </p> <p class="15">正气为本/59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中医养生原则/62 </p> <p class="15">协调脏腑,以平为期/62 </p> <p class="15">畅通经络,调息养气/63 </p> <p class="15">清静养神,节欲保精/65 </p> <p class="15">综合调养��持之以恒/66</p> <p class="18">第三章 体质养生/69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平和体质/71 </p> <p class="15">平和体质的定义及特征表现/71 </p> <p class="15">平和体质的调理方法/71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气虚体质/73 </p> <p class="15">气虚体质的定义及特征表现/73 </p> <p class="15">气虚体质的调理方法/73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阳虚体质/77 </p> <p class="15">阳虚体质的定义及特征表现/77 </p> <p class="15">阳虚体质的调理方法/77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阴虚体质/82 </p> <p class="15">阴虚体质的定义及特征表现/82 </p> <p class="15">阴虚体质的调理方法/82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痰湿体质/87 </p> <p class="15">痰湿体质的定义及特征表现/87 </p> <p class="15">痰湿体质的调理方法/87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湿热体质/94 </p> <p class="15">湿热体质定义及表现特征/94 </p> <p class="15">湿热体质的调理方法/94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血瘀体质/98 </p> <p class="15">血瘀体质的定义及表现特征/98 </p> <p class="15">血瘀体质的调理方法/98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气郁体质/103 </p> <p class="15">气郁体质的定义及表现特征/103 </p> <p class="15">气郁体质的调理方法/103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特禀体质/107 </p> <p class="15">特禀体质的定义及表现特征/107 </p> <p class="15">特禀体质的调理方法/108 </p> <p class="18">第四章 时辰养生/111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时辰养生概要/112 </p> <p class="15">时辰的概念/112 </p> <p class="15">时辰与健康状态相关/112 </p> <p class="15">时辰与脏腑经络/113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时辰养生要点/115 </p> <p class="15">子时养生要点/115 </p> <p class="15">丑时养生要点/118 </p> <p class="15">寅时养生要点/121 </p> <p class="15">卯时养生要点/124 </p> <p class="15">辰时养生要点/126 </p> <p class="15">巳时养生要点/128 </p> <p class="15">午时养生要点/131 </p> <p class="15">未时养生要点/134 </p> <p class="15">申时养生要点/136 </p> <p class="15">酉时养生要点/140 </p> <p class="15">戌时养生要点/143 </p> <p class="15">亥时养生要点/146</p> <p class="18">第五章 节气养生/149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概述/150 </p> <p class="15">二十四节气/150 </p> <p class="15">节气养生/151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节气养生各论/152 </p> <p class="15">立春节气养生/152 </p> <p class="15">雨水节气养生/155 </p> <p class="15">惊蛰节气养生/157 </p> <p class="15">春分节气养生/158 </p> <p class="15">清明节气养生/160 </p> <p class="15">谷雨节气养生/162 </p> <p class="15">立夏节气养生/163 </p> <p class="15">小满节气养生/165 </p> <p class="15">芒种节气养生/166 </p> <p class="15">夏至节气养生/167 </p> <p class="15">小暑节气养生/169 </p> <p class="15">大暑节气养生/170 </p> <p class="15">立秋节气养生/171 </p> <p class="15">处暑节气养生/172 </p> <p class="15">白露节气养生/174 </p> <p class="15">秋分节气养生/175 </p> <p class="15">寒露节气养生/177 </p> <p class="15">霜降节气养生/178 </p> <p class="15">立冬节气养生/179 </p> <p class="15">小雪节气养生/181 </p> <p class="15">大雪节气养生/182 </p> <p class="15">冬至节气养生/184 </p> <p class="15">小寒节气养生/185 </p> <p class="15">大寒节气养生/187 </p> <p class="18">第六章 中医运动养生/189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认识中医运动养生/190 </p> <p class="15">中医运动养生的起源与发展/190 </p> <p class="15">中医运动养生的原则/191 </p> <p class="16" align="justify">中医运动养生方法/194 </p> <p class="15">太极拳/194 </p> <p class="15">八段锦/215 </p> <p class="15">五禽戏/220 </p> <p class="15">易筋经/229 </p> <p class="15">六字诀/236 </p> <p class="15"><span style="font-family: "FZXiHei I-Z08";">中医的</span>“微运动”/240 </p> <p>参考书目/241<b></b></p> <p><b> </b></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中国养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诸多因素,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特点,在世界传统养生文化中举世**,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书是《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科普读本》**册,旨在向大众普及中医药养生的基本知识。**章告诉大家中医药基本知识,包括阴阳五行、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经络、健康状态、病因病机等,第二章介绍中医养生思想和养生原则,第三至六章分别从体质养生、时辰养生、节气养生、运动养生的角度介绍中医养生知识、要点与方法。本书还针对当前社会关心的中医养生的热点、难点问题给予解答。
    本书力求集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内容全面丰富,语言通俗易懂,贯穿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所介绍的中医养生理念立足于满足百姓对健康认知的需求,介绍的养生方法以自助为主,操作简单。本书既可以作为百姓养生保健的科普读物,也可供中医学习者、养生爱好者、健康管理师参考学习。
    本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了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博士团队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同时也向所引用的参考书籍、文献的各位作者表示感谢!
    <p>中国养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诸多因素,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特点,在世界传统养生文化中举世**,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本书是《中医中药中国行</span>·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科普读本》**册,旨在向大众普及中医药养生的基本知识。**章告诉大家中医药基本知识,包括阴阳五行、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经络、健康状态、病因病机等,第二章介绍中医养生思想和养生原则,第三至六章分别从体质养生、时辰养生、节气养生、运动养生的角度介绍中医养生知识、要点与方法。本书还针对当前社会关心的中医养生的热点、难点问题给予解答。</p> <p>本书力求集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内容全面丰富,语言通俗易懂,贯穿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所介绍的中医养生理念立足于满足百姓对健康认知的需求,介绍的养生方法以自助为主,操作简单。本书既可以作为百姓养生保健的科普读物,也可供中医学习者、养生爱好者、健康管理师参考学习。</p> <p>本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了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博士团队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同时也向所引用的参考书籍、文献的各位作者表示感谢! </p> <p> </p> <p style="text-align: right;">《中医教你学养生》编委会 </p> <p style="text-align: right;">2018 年6 月1 日<b></b></p>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哲学思想。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临床的诊断和**,并用以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1.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势力,如水和火;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腹和背。
    一般来说,阳代表事物具有动的、活跃的、刚强的等属性的一面,例如,动、刚强、活跃、兴奋、积极、光亮、无形的、机能的、上升的、外露的、轻的、热的、增长等。阴代表事物具有静的、不活跃、柔和等属性的另一面,例如,静、柔和、不活跃、**、消极、晦暗、有形的、物质的、下降的、在内的、重的、冷的、减少等。
    ……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一词*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 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的保健活动。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作“养生之道”。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在于能够懂得养生之道,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
    人生于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人体与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一切生命活动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
    1.生气通天
    人与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天地之间,依赖于自然而生存,同样也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不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
    目录
    **章 中医药基本知识/1
    阴阳五行/2
    阴阳/2
    五行/6
    五脏六腑/11
    五脏/11
    六腑/16
    气血津液/17
    气/18
    血/18
    津液/19
    经络/20
    经络的含义/20
    经络系统/21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