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优雅10:昆曲的声与色
QQ咨询:
有路璐璐:

优雅10:昆曲的声与色

  • 作者:陈均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ISBN:9787508672410
  •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6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8672410
    • 作者
    • 页数
      0
    •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01日
    • 定价
      ¥6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优雅10:昆曲的声与色》
    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昆曲的起源、流变,在宫廷和民间的传播盛况,在民国和当代的命运起伏,一直讲到今天的白先勇与青春版《牡丹亭》为什么会风靡全国,更辟专章讲述了昆曲的逸闻趣事,如北京大学与昆曲的联系。故事引人入胜而内容丰富严谨,展示出昆曲的发展历程与迷人魅力。
    ---------
    ◇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当我们用“国学”的视角回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在竖起一面高墙;当我们用“传统文化”的视角去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把它定格在遥远的过去。越想接近,越是遥不可及。
    但是,几千年的磨砺和积淀,那里一定有什么东西我们还没真正触碰到。
    不如忘掉需要仰视的“国学”高墙,扔掉隔离时空的“传统”情怀,放空、平视,也许豁然开朗。<div> <p>《优雅10:昆曲的声与色》</p> <p>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昆曲的起源、流变,在宫廷和民间的传播盛况,在民国和当代的命运起伏,一直讲到今天的白先勇与青春版《牡丹亭》为什么会风靡全国,更辟专章讲述了昆曲的逸闻趣事,如北京大学与昆曲的联系。故事引人入胜而内容丰富严谨,展示出昆
    文章节选
    前言:昆曲为何能“久衰而未绝”?

    **章 迤逦之声起昆山
    **节 “昆腔鼻祖”顾坚存在么?
    第二节 “曲圣”魏良辅和“昆腔音乐圈”
    第三节 魏梁遗韵:“昆剧”之诞生
    第四节 昆曲史前戏:《西厢记》、《琵琶记》与《牡丹亭》
    第五节 《长生殿》、《桃花扇》与《千忠戮》

    第二章 宫廷昆曲漫话
    **节 皇帝演昆曲
    第二节 外国人看昆曲
    第三节 刑部尚书编昆曲
    第四节 **剧团的规模<div> <p>前言:昆曲为何能“久衰而未绝”?</p> <p> </p> <p>**章 迤逦之声起昆山</p> <p>**节 “昆腔鼻祖”顾坚存在么?</p> <p>第二节 “曲圣”魏良辅和“昆腔音乐圈”</p> <p>第三节 魏梁遗韵:“昆剧”之诞生</p> <p>第四节 昆曲史前戏:《西厢记》、《琵琶记》与《牡丹亭》</p> <p>第五节 《长生殿》、《桃花扇》与《千忠戮》</p> <p> </p> <p>第二章 宫廷昆曲漫话</p> <p>**节 皇帝演昆曲</p> <p>第二节 外国人看昆曲</p> <p>第三节 刑部尚书编昆曲</p> <p>第四节 **剧团的规模</p> <p>第五节 三层大戏楼</p> <p>第六节 《康熙六旬万寿庆典图卷》中的昆曲</p> <p>第七节 北京民间的昆曲演出·京郊的一次演出趣闻</p> <p> </p> <p>第三章 百年昆曲的生生死死</p> <p>**节 宫廷老艺人的回忆</p> <p>第二节 民初一位北大学生的观剧日记</p> <p>第三节 北方昆弋社的演变</p> <p>第四节 “传”字辈的命运</p> <p>第五节 《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p> <p>第六节 青春版《牡丹亭》与“昆曲热”</p> <p>第七节 官方与民间:关于百年昆曲兴衰史的一个视角</p> <p> </p> <p>附录:近世昆曲逸闻萃录</p> <p>一、吴梅在北大教昆曲</p> <p>二、吴梅自许词曲**</p> <p>三、白永宽:昆曲中的谭鑫培</p> <p>四、“铁嗓子活猴”郝振基</p> <p>五、听陶歌似诵陶诗</p> <p>六、民国昆曲的“一台双绝”</p> <p>七、一百年的两个“活钟馗”</p> <p>八、韩世昌与“伤寒病”</p> <p>九、韩世昌演《游园惊梦》</p> <p>十、民初的一场昆弋义务戏</p> <p>十一、 中途陨落的昆旦白玉田</p> <p>十二 、“思凡”、“双思凡”、“反思凡”与“丑思凡”</p> <p>十三、顾传玠弃伶学农</p> </div> <div></div>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序言
    中国文化曾经使古典的中国辉煌,而在现在乃至未来的中国,也必然继续具有历久弥新的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令人迷惑的是,如此优美而博大的文化,何以长久以来竟日趋衰落而黯然无光?是因为人们的轻视与漠视吗?还是由于其他更重要的原因?经过不断的思索、再思索,我们终于获得一个结论。我们认为,中国文化所以渐趋黯淡,是因为从没有人配合着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广大的群众。
    人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既然无从认识,也无从了解,又如何能奢谈赏爱与肯定?今天中国文化之所以被轻视、漠视,基本而关键的因素正在于此!<div> <p>序言</p> <p>中国文化曾经使古典的中国辉煌,而在现在乃至未来的中国,也必然继续具有历久弥新的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p> <p>然而令人迷惑的是,如此优美而博大的文化,何以长久以来竟日趋衰落而黯然无光?是因为人们的轻视与漠视吗?还是由于其他更重要的原因?经过不断的思索、再思索,我们终于获得一个结论。我们认为,中国文化所以渐趋黯淡,是因为从没有人配合着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广大的群众。</p> <p>人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既然无从认识,也无从了解,又如何能奢谈赏爱与肯定?今天中国文化之所以被轻视、漠视,基本而关键的因素正在于此!</p> <p>知之则当行之,由是我们勇敢地出发了。毕竟,在今天,我们不愁没有文笔优美的专家学者,不愁没有设计优良的美术人才,更不愁没有印刷精美的印刷公司;一切都无虞,所欠的只是“东风”—那双策划、推动整个工作的手而已。以文化为职志的我们,理应来扮演这个角色的!我们战战兢兢地构思着。中国文化的内涵如此辽阔,包蕴万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人物、生活…… 无一不在其中,我们应怎样日积月累而卒底于完整的呈现呢?我们惶恐地思索着。*后,东坡的话给了我们坚定的启示:“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有**,当我们自觉成绩还满意时,我们或许会停下脚来歇息歇息;而在此之前,我们恒将竭尽心力、无止境地耕耘下去。一步一莲花,我们深自期许着,也有着充分的信心,呈现在您面前的每一本书,都将令您另眼相看,觉得“的确与众不同”。</p> <p>人要有名字,有意义的工作也要有名字,我们就叫它作“华夏之美”。“华夏之美”是献给每一个中国人的。</p> <p>何寄澎</p> </div>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一六八九年,也就是康熙二十八年,在北京城的一家宅院里,一场昆曲演出正在彻夜进行,参加者多是北京城中的达官名流,甚至有人本来已经快出了北京城,到了房山的良乡,听说了演出消息,又赶紧返回……
    这场昆曲演出非同寻常,它既是一次堂会演出,但又并非普通的堂会。
    因为堂会一般都是有人高价雇佣戏班伶人来演出,而这场堂会却是戏班里的伶人主动要求来演的,不取分文报酬。
    奇怪的是,演出的名义是这个戏班要给一位文人来祝寿,这个戏班是当时北京城里*有名的戏班—内聚班,但是这位文人无权无势、没有功名,而且,其实他的生日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过了。
    更奇怪的是,参加这次祝寿演出的来宾和演员,全部被抓起来或被调查,有五十多个官员被取消功名,以至轰动一时。
    这就是康熙二十八年**的《长生殿》案。时人有诗咏其事:“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指的就是这件事。
    这部《长生殿》传奇的作者叫洪昇。
    洪昇是什么人呢?现在我们都因为《长生殿》知道洪昇,但是当时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国子监的太学生。一六八八年,他三易其稿,写出了一部传奇剧《长生殿》。
    这部《长生殿》写的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长恨歌》,说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里面有一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唐朝以及后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的诗很多,但*有名、*家喻户晓的诗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同样,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悲欢离合的传奇也有不少,但是名声*大、流传*广,一直到今天还在演的,就是洪昇的《长生殿》。
    《长生殿》刚写出来,立即轰动京城,可以说是“洛阳纸贵”。一时间,“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出现了“朱门绮席,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奏,缠头为之增价”的盛况。
    但是,历史的记载到这里就出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
    刚才所说,因为演《长生殿》导致很多人被抓,很多人被革除功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部戏怎么就惹出这样的祸?
    目录
    前言:昆曲为何能“久衰而未绝”?

    **章 迤逦之声起昆山
    **节 “昆腔鼻祖”顾坚存在么?
    第二节 “曲圣”魏良辅和“昆腔音乐圈”
    第三节 魏梁遗韵:“昆剧”之诞生
    第四节 昆曲史前戏:《西厢记》、《琵琶记》与《牡丹亭》
    第五节 《长生殿》、《桃花扇》与《千忠戮》

    第二章 宫廷昆曲漫话
    **节 皇帝演昆曲
    第二节 外国人看昆曲
    第三节 刑部尚书编昆曲
    第四节 **剧团的规模
    编辑推荐语
    还原千百年来中国人与美的对话,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台湾学者专家多年打磨,用一套书讲透中国文化独特之美,献给每一个想认真了解中国的人。10本书10个主题,锁线裸脊,全彩印刷。 1 系统完整:《优雅》丛书共10种,包含绘画、书法、图书、诗歌、陶瓷、建筑、花艺、茶艺、篆刻、昆曲共10个主题,涵括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化之美有全面介绍。 2 内容经典:《优雅》台湾版各分册出版后成为各自领域经典之作、重要参考书。其中《优雅03:陶瓷之路》获台湾出版奖*奖“金鼎奖”。《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先后有台版、港版、日文版及韩文版等多种版本出版。 3 图文并茂:无论是国画、书法,还是陶瓷、图书,都针对内容配以大量彩色图片。以图解文,以文注图,展示更加直观,读者获得的印象更鲜明具体。 4 作者**:《优雅》的主编和作者来自台湾,都是各领域研究专家。其优势尤其在于接受过传统文化熏陶,学养深厚。在传统文化大环境逐渐消失的今天,其独特性愈发凸显。如《当书法成为艺术》的作者周凤五,其父周介夫为张大千关门弟子,家学渊源,自身又进行相关领域研究,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 5 分册内容全面具体:《优雅》每一本书介绍了中国的一种文化,其内容具体而全面。读一本书,可对一种中国文化有具体而全面的了解。如《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分专章介绍国画的观点、意境、笔法、色彩、用墨等,并对国画的历史流变进行简要分析,提供欣赏国画的背景知识;《优雅05:诗歌在唱什么》则分章阐述了《诗经》、楚辞、汉赋、六朝诗歌、唐诗、宋词等多种诗歌体裁。 6 写作方式简明易懂:《优雅》以现代人为读者对象,配合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读者。如《优雅02:当书法成为艺术》,抛弃了繁琐的理论阐释与艰深的考证,只以简要的理论概括了书法的理论与流变,而将叙述**放在具体作品的风格或技巧的分析之上。 7 思路新颖:与传统的国学著作不同,《优雅》从美的欣赏与创造的角度出发,用“美”来贯穿全套丛书,讲的是“中国式的美”。 8 装帧精美:锁线裸脊,全彩印刷,版式精致典雅。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