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龙泉宝剑与张小泉剪刀
QQ咨询:
有路璐璐:

龙泉宝剑与张小泉剪刀

  • 作者:张峻 石头 殷锐
  •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18409556
  •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01日
  • 页数:128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从传承脉络、工艺特色、访谈纪实及社会影响等方面介绍了龙泉宝剑及张小泉剪刀这两种民间金属手工艺,为读者呈现了两者作为guojia级“非遗”项目的整体面貌,为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全书图文并茂,资料详实丰富,为民间艺术研究者及爱好者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文章节选
    一把龙泉宝剑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炼、锻、铲、锉、刻花、嵌铜、冷锻、淬火、磨光等28道主要工序,由于龙泉宝剑以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为主,技艺精湛,再配上世界稀有的当地特产花梨木做剑鞘和剑柄,不必加漆而显古色古香,越用越亮,更令龙泉宝剑典雅贵重、饮誉中外。 剪刀能剪切,主要靠剪刀两爿之间刃口相交不断移动,从而切断物体,刃口之间相交点接角不能间断,不能使刃里口任何部位与剪刀接触,这就给剪刀制造提出一个很高的要求,要使剪双刃相交必须使剪刃有一弧度,这一弧度必须依靠手工敲打,把剪刀里口靠背部分压下去,剪刀里口刃部抬高,里口尾部保持水平,这样当爿剪刀合在一起时就会在中间形成一条空隙,业内称”鹅毛缝”(平直起缝)。由于要使两爿剪刀密切配合不容易,刀只要管住一条刃口线,剪却必须达到两刀一致。
    目录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 **章 传承脉络 1.1龙泉宝剑历史梗概 1.2关于龙泉宝剑 1.2.1龙泉宝剑 1.2.2铸剑兴衰 1.2.3历史地位 1.3龙泉宝剑的历史渊源 1.3.1古剑春秋 1.3.2”龙泉”剑名考 1.3.3祖师���冶子 1.3.4宝剑出龙渊 1.3.5剑气贯千秋 1.3.6今昔剑池湖 1.4 兴旺与衰落 1.5传承与创新 第二章 工艺特色 2.1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概述 2.2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工艺流程 2.2.1龙泉宝剑的结构以及各部分配件的名称 2.2.2宝剑的制作工具 2.2.3宝剑的制作工序 2.3龙泉宝剑的锻制特征 2.3.1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特征归纳 2.3.2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的传统工器具 2.3.3特产亮石、手工磨光 2.3.4装饰独特、纹饰巧致 第三章 访谈纪实 3.1大师沈新培 3.1.1大师介绍 3.1.2大师经历 3.1.3大师铸剑心得 3.2国宝级大师陈阿金 3.2.1大师介绍 3.2.2大师经历 3.2.3为国铸剑 3.2.4勇于创新 3.3大师张叶胜 3.1.1大师介绍 3.1.2大师经历 3.1.3大师贡献 第四章 作品赏析 4.1说春秋剑 4.2说秦剑-花纹钢剑 4.3说汉剑-龙凤檀百炼龙泉剑 4.4说汉剑-八面汉剑 4.5 说汉剑-黑木花纹钢双槽汉剑 4.6说唐剑-覆土烧刃花纹钢小唐刀剑 4.7说唐剑-珠云剑 4.8说清剑-太极剑 4.9说清剑-真铜乾隆龙泉宝剑 4.10说阿金剑-说玄陨剑1 4.11说阿金剑-说玄陨剑2 4.12说阿金剑-说玄陨剑3 4.13说玄天剑 4.14说断云剑 4.15说战国银剑 4.16说成功剑 4.17说定秦剑 4.18说玄武剑 4.19说龙泉剑 4.20说龙渊剑 4.21说乾坤剑 4.22说乾隆御剑 4.23说素装玄武剑 4.24说永乐剑 4.25说越王剑 4.26说越王剑允常剑 4.27说**剑 4.28说龙膘剑 第五章 社会影响 5.1民间故事-汉高祖斩白蛇之剑 5.2民间故事-鱼丈人 5.3民间故事-刘邦与龙泉剑 5.4龙泉宝剑的传说 5.5沈广隆剑铺与传人沈新培 5.6大师陈阿金的铸剑人生 5.7龙泉宝剑的文化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第六章 传承脉络 6.1简述 6.2历史溯源 6.2.1张小泉品牌诞生 6.2.2”海云浴日”商标 6.3历史上的辉煌 6.3.1剪刀镀镍 6.3.2辉煌与衰落 6.3.3张小泉传承年表 第七章 张小泉剪刀特色工艺 7.1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七十二道工序 7.2 镶钢锻制代表性工序 第八章 访谈纪实 8.1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级代表性传承人 8.2传承人业绩简述 8.2.1施金水 8.2.2徐祖兴 第九章 作品欣赏 9.1 历史影像 9.2 多姿多彩的张小泉产品 第十章 风俗奇趣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