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陕西通史12
QQ咨询:
有路璐璐:

陕西通史12

  • 作者:张岂之 史念海 郭琦
  •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318294
  • 出版日期:1997年01月01日
  • 页数:398
  • 定价:¥5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悠久的、绵延不断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明,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安葬于今陕西省黄陵县桥山;距今6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西安半坡遗址——向我们提供了关于半坡氏族社会的全景。当时,先民们“以农业生产为主,同时也饲养家畜”。除此,陕西省临潼县附近发现的姜寨遗址、宝鸡地区数百处仰韶文化遗存,以及陕北仰韶文化遗存的发现,都证明远古炎黄时代先民们已经过着农业为主的生活。这说明原始农耕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肇始的物质基础。
    文章节选
    水量的变化是如何造成的呢?这里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往往不易为人力所能控制,而一些人为的作用却能促成或加速自然的变化。就自然因素而言,历史时期呈周期性变化的湿润状况就对河流水量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正是由于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那么就不能很好地解释在2000年或者更长的历史时期中河流水量逐渐减少以至于干涸的长期趋势。这样一来,我们就不能不从森林的被破坏去寻找原因。黄土高原在历史上曾是一个富有森林的地区。森林可以涵蓄水分,能够均匀地为河流提供水源从而保持河流的水量。但森林后来被破坏了,河流的水量当然也就不能不减少了。此外,**陕西许多河流都有季节性变化明显的特点,雨季河流水量陡增,甚至暴溢而漂没田庐,冬春之际则往往河床干涸,行人徒涉也不致有若何困难。这种水量的季节性特点,实际也是同流域内森林的被破坏相关联的。
    森林对陕西河流的影响还不仅在水量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河流含沙量的变化。换言之,河流含沙量和水量的变化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以黄河为例,西汉以前,河水虽多泥沙,但还不至于以“黄河”相称。 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悠久的、绵延不断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明,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安葬于今陕西省黄陵县桥山;距今6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西安半坡遗址——向我们提供了关于半坡氏族社会的全景。当时,先民们“以农业生产为主,同时也饲养家畜”。除此,陕西省临潼县附近发现的姜寨遗址、宝鸡地区数百处仰韶文化遗存,以及陕北仰韶文化遗存的发现,都证明远古炎黄时代先民们已经过着农业为主的生活。这说明原始农耕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肇始的物质基础。
    当中国历史发展到公元前12世纪末,已进入稳定的农耕时期,这个时候,在陕西的渭水流域,周人开始扮演历史的主角。
    目录
    绪论
    **章 历史自然地理
    **节 山原的形势及其变迁
    第二节 河流水系的分布与变迁
    第三节 古今气候的差异
    第四节 土壤的利用和改造
    第五节 森林的分布及其变迁

    第二章 历史民族地理
    **节 上古时期各族的活动地区
    第二节 “五胡”的由来及其与汉族的杂居
    第三节 鲜卑族的西迁及其所建立的政权
    第四节 党项族的内迁及其居地
    第五节 回族与其他各族的居民和居地

    第三章 历史人口地理
    **节 上古时期人口的分布
    第二节 见于史籍的全省人口记载
    第三节 历来人口的密度及其变化
    第四节 不同时期人口增减的原因
    第五节 各地人口的密度及其变化

    第四章 历史经济地理
    **节 农牧地区界线的推移
    第二节 农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丰富的物产和农作物的区域特点
    第四节 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衰
    第五节 富庶的关中地区及其经济的盛衰

    第五章 历史政治地理
    **节 作为许多王朝或政权都城的关中
    第二节 由封国采邑到郡县制度的演变
    第三节 道和路的递嬗
    第四节 省制的肇建和发展
    第五节 边区的创始及省地县制度的确立

    第六章 历史城市地理
    **节 城市的形成及其地理分布
    第二节 周丰、镐与秦咸阳
    第三节 汉长安城的建设及其废毁
    第四节 隋唐长安城的迁建及其破坏
    第五节 其他重要城市

    第七章 历史文化地理
    **节 彩陶文化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 关西的尚武风气
    第三节 人物荟萃的王朝都城
    第四节 见于史籍的人物籍贯的地理分布
    第五节 中外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第八章 历史军事地理
    **节 居于四塞之内的关中
    第二节 高屋建瓴的形势及函谷关的作用
    第三节 作为北方屏蔽的横山山脉
    第四节 秦岭在南北分裂时期的攻守形势
    第五节 巴山与汉水的军事意义
    大事年表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