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农村:北大“燕京学堂”课堂讲录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农村:北大“燕京学堂”课堂讲录

  • 作者:王曙光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286708
  •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目录
    **讲中国农村问题研究的意义、框架与方法(一)
    **节《中国农村》课程的缘起与框架/I 第二节研究中国农村的意义/5 第三节当代中国农村的发展与挑战/ 13
    第二讲中国农村问题研究的意义、框架与方法(二)
    **节农村研究方法的多元视角和人文关怀/ 17 第二节农村研究的田野调查方法(一):方法论意义/ 19 第三节农村研究的田野调查方法(二):问题意识与调研准备/ 26 第四节农村研究的田野调查方法(三):梳理、提炼和创新/ 34
    第三讲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与农民行为特征
    **节研究中国农村的逻辑起点/ 41 第二节传统农民的行为特征/ 44 第三节传统农村乡土社会的组织特征/ 49
    第四节乡土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型中农村伦理与农民行为的变化/ 53

    第四讲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一):人民公社的诞生与演变
    **节人民公社制度的历史渊源(一):中国大同思想/ 58 第二节人民公社制度的历史渊源(二):西方乌托邦思想/ 62 第三节人民公社体制的早期发展:从髙级社到人民公社/ 64 第四节以土地集中为标志的“合作”:人民公社的制度安排/ 67 第五节人民公社时期的制度调整/ 74 第六节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反思/ 77
    第五讲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二):家庭联产责任制及其绩效<p class="desc_content" id="catalogue">目录 <br />**讲中国农村问题研究的意义、框架与方法(一) <br />**节《中国农村》课程的缘起与框架/I 第二节研究中国农村的意义/5 第三节当代中国农村的发展与挑战/ 13 <br />第二讲中国农村问题研究的意义、框架与方法(二) <br />**节农村研究方法的多元视角和人文关怀/ 17 第二节农村研究的田野调查方法(一):方法论意义/ 19 第三节农村研究的田野调查方法(二):问题意识与调研准备/ 26 第四节农村研究的田野调查方��(三):梳理、提炼和创新/ 34 <br />第三讲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与农民行为特征 <br />**节研究中国农村的逻辑起点/ 41 第二节传统农民的行为特征/ 44 第三节传统农村乡土社会的组织特征/ 49 <br />第四节乡土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型中农村伦理与农民行为的变化/ 53 <br /><br />第四讲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一):人民公社的诞生与演变 <br />**节人民公社制度的历史渊源(一):中国大同思想/ 58 第二节人民公社制度的历史渊源(二):西方乌托邦思想/ 62 第三节人民公社体制的早期发展:从髙级社到人民公社/ 64 第四节以土地集中为标志的“合作”:人民公社的制度安排/ 67 第五节人民公社时期的制度调整/ 74 第六节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反思/ 77 <br />第五讲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二):家庭联产责任制及其绩效 <br />**节关于人民公社体制的七个假说/ 80 <br />第二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与推行/ 83 <br />第三节从凤阳小岗村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贡献与局限/ 88 <br />第四节农村变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90 <br />第五节农村经营体制变迁的“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 / 96 <br />第六讲中国农村金融制度(一):传统农村信用合作体系及其演变 <br />**节我国古代农业信贷制度的简单回顾/ 100 第二节我国近代以来农村信用合作发展的历史演变/ 112 第三节农村信用合作制度的演变:基本争议和存在问题/ 122 第四节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的发展趋势与变革/ 125 <br /><br /><br />第七讲中国农村金融制度(二):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 <br />**节农村金融改革为什么滞后? /129 第二节农村金融体系的新变革:超越经典体系/ 138 第三节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和普惠金融体系/ 150 <br />第八讲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制度(一):改革开放之前的农民合作与农业发展 <br />**节引子:中国人的合作精神/ 159 第二节“非自觉”的近代合作:谁在推动农民合作? /164 第三节新中国农民合作:政治动员与计划经济体制/ 170 第四节从契约一产权的视角反思新中国农民合作/ 175 <br />第九讲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制度(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br />**节“从合到分”和“从分到合”:中国农村转型的辩证法/ 182 第二节新型农民合作社兴起的制度根源及其制度特征/ 185 第三节农民合作组织弱内生性和公司领办型合作社的经济学解释/ 191 第四节农民全要素合作、全过程合作与政府行为框架/ 204 <br />第十讲中国乡村治理(一):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 <br />**节弓丨子:乡村建设中我们的使命与担当/ 210 第二节传统乡土社会的特点和传统乡村治理的基本理念/ 214 第三节传统乡村治理的八个机制/ 219 第四节中国乡村治理的现代嬗变与困境/ 225? <br />中国乡村治理(二):当前乡村治理问题与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 <br /><br /><br />**节引子:中国传统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基石/ 231 第二节协商民主理论与乡村基层民主机制的重构/ 233 第三节中国乡村基层民主机制的历史演变/ 238 第四节中国乡村基层民主的创新:村民议事会制度/ 245 第五节未来乡村治理:多元共治的乡村协商民主模式/ 249 <br />第十二讲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与新型城镇化 <br />**节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与土地资本化/ 253 第二节土地制度变革的创新模式/ 261 第三节新型城镇化与制度创新/ 273 <br />第十三讲乡村工业化与城乡一体化 <br />**节社队企业与新中国乡村工业化的探索/ 283 第二节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和创新/ 289 第三节告别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发展与要素回流/ 307 <br />第十四讲中国农村的贫困与反贫困:模式转型与制度创新 <br />**节新中国反贫困的实践与成就/ 315 <br />第二节贫困的根源在哪里——贫困发生学视角的分析/ 321 <br />第三节中国农村的反贫困模式/ 325 <br />第四节社会网络扶贫和内生性扶贫/ 328 <br />第五节扶贫的根基、机制、组织载体和有效抓手/ 335? <br />第十五讲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现代农业发展 <br />**节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 347 第二节中国古代农业思想的特点及其当代意义/ 355 第三节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挑战与出路/ 360 第四节小结:中国农村与农业发展之“制度一S术一文化” 三位一/ 363 <br />后记/ 375</p>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讲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的意义、框架与方法(一)
    《中国农村》课程的缘起与框架
    一、农业与农村是研究中国问题的起点和基础
    农村和农业问题,不仅是当下中国经济、社会*重要的问题之一,而且也是了解中国哲学、宗教、历史乃至整个中国文明的起点。研究中国的学问而不懂中国农村和农业问题,那是研究不透彻的。我希望通过《中国农村》这门课,大家可以对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治理、农业文明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系统和深入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研究中国的经济思想史、政治思想史、哲学史、宗教史、文明史,恐怕就比较有着落,比较靠谱,因为所有这些学问都是基于“中国是一个农业国”这样一个基本历史事实。这门课的*大特点是把传统农业和农村与当下农业和农村发展结合起来探讨,我们要考察当下中国农业和农村的状况,就要不断地观照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和农村治理的状况,不断回望过去,这样才能为中国未来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找到一个合适的路径。不了解中国农业和农村变迁的历史路径,我们就很难了解今天发生的现象,也很难看清未来的趋势。
    我要感谢燕京学堂给我这个机会,把我*近十几年关于中国农村和农业的研究心得与大家分享。同时,在北大静园四院上课,对于我而言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四院是老北大经济系所在地,我想起当年在四院见到的很多令人尊崇的老先生,陈岱孙先生、陈振汉先生、胡代光先生、赵靖先生等,今天早上我走到安静的四院,有一种朝圣的心情。《中国农村》适合小班课教学,希望大家在课上自由地讨论,互相问难,互相启发,像以前古希腊柏拉图学园或者孔子的问答式的教学法。
    本课程采用专题讨论的方式,广泛涉及中国农村和农业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诞生和演变、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改革的过程与绩效、农村金融体系的演变和创新、农村合作组织的历史变革与*近发展、传统乡村治理及其现代变迁、农村反贫困的历史与现状、农业文明的过去与未来等。我们选的这些专题,都是百年以来影响中国命运的重大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又深刻地影响到今天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些课题讨论起来颇有些凝重、严肃,不是那么风花雪月,不像大家在哲学课上探讨庄子、在美学课上探讨二王书法那么轻松愉悦。我们要深入探讨百年以来中国农村和农业的兴衰与挑战,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的奋斗与探索、成就与灾难、创造与痛苦,这些凝重却不能回避的话题,都是诸位年轻同学在研究中国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深切了解的。
    二、《中国农村》的基本框架
    目录
    目录
    **讲中国农村问题研究的意义、框架与方法(一)
    **节《中国农村》课程的缘起与框架/I 第二节研究中国农村的意义/5 第三节当代中国农村的发展与挑战/ 13
    第二讲中国农村问题研究的意义、框架与方法(二)
    **节农村研究方法的多元视角和人文关怀/ 17 第二节农村研究的田野调查方法(一):方法论意义/ 19 第三节农村研究的田野调查方法(二):问题意识与调研准备/ 26 第四节农村研究的田野调查方法(三):梳理、提炼和创新/ 34
    第三讲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与农民行为特征
    **节研究中国农村的逻辑起点/ 41 第二节传统农民的行为特征/ 44 第三节传统农村乡土社会的组织特征/ 49
    第四节乡土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型中农村伦理与农民行为的变化/ 53

    第四讲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一):人民公社的诞生与演变
    **节人民公社制度的历史渊源(一):中国大同思想/ 58 第二节人民公社制度的历史渊源(二):西方乌托邦思想/ 62 第三节人民公社体制的早期发展:从髙级社到人民公社/ 64 第四节以土地集中为标志的“合作”:人民公社的制度安排/ 67 第五节人民公社时期的制度调整/ 74 第六节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反思/ 77
    第五讲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二):家庭联产责任制及其绩效
    编辑推荐语
    《中国农村:北大“燕京学堂”课堂讲录》以广阔的历史视野,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生态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熔为一炉,从不同视角为读者展示了中国农村的多元面貌。
    聚焦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和农业制度变迁,为青年学子理解中国农村构建了一个基本理论框架。
    作者以北大经济学家的专业视野,人文学者的深切关怀,多学科交叉融汇, “通古今之变”,行文生动,思路开阔,其作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可读性。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