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2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2版)

  • 作者:欧晓霞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86749
  •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目 录

    **章 走进心理健康 1
    **节 健康新概念 2
    一、健康概念的演化 2
    二、心理健康的起源与发展 4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7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及界定的原则 7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9
    三、心理健康的特点 13
    四、心理健康的意义 14
    第三节 心理不健康的机理与影响因素 15
    一、心理不健康的机理 15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9<p>目 录</p> <p> </p> <p>**章 走进心理健康 1</p> <p>**节 健康新概念 2</p> <p>一、健康概念的演化 2</p> <p>二、心理健康的起源与发展 4</p> <p>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7</p> <p>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及界定的原则 7</p> <p>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9</p> <p>三、心理健康的特点 13</p> <p>四、心理健康的意义 14</p> <p>第三节 心理不健康的机理与影响因素 15</p> <p>一、心理不健康的机理 15</p> <p>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9</p> <p>本章小结 21</p> <p>思考与练习 22</p> <p>第二章 大学生与心理健康 24</p> <p>**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25</p> <p>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25</p> <p>二、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26</p> <p>三、大学生心理的发展 28</p> <p>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 31</p> <p>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1</p> <p>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33</p> <p>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35</p> <p>第三节 中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p> <p>概况 39</p> <p>一、欧美、港台的高校心理健康</p> <p>教育工作 39</p> <p>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1</p> <p>本章小结 43</p> <p>思考与练习 43</p> <p>第三章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45</p> <p>**节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 46</p> <p>一、轻度情绪障碍及其调节 46</p> <p>二、重度情绪障碍及** 47</p> <p>第二节 大学生神经症的表现与调适 51</p> <p>一、神经衰弱及其** 52</p> <p>二、强迫症及其** 53</p> <p>三、疑病症及其** 54</p> <p>第三节 大学生人格障碍与调适 55</p> <p>一、人格障碍的概念 56</p> <p>二、人格障碍的类型及其特点 56</p> <p>本章小结 61</p> <p>思考与练习 62</p> <p>第四章 学习与心理健康 64</p> <p>**节 学习心理概述 65</p> <p>一、学习概述 65</p> <p>二、学习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影响 68</p> <p>三、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因素 69</p> <p>第二节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及策略 71</p> <p>一、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71</p> <p>二、大学生的主要学习策略 72</p> <p>三、学生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75</p> <p>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中的心理困扰及</p> <p>调适 77</p> <p>一、学习动机障碍 77</p> <p>二、学习方法和习惯问题 79</p> <p>三、学习疲劳的调适 80</p> <p>四、考试心理障碍及调适 81</p> <p>本章小结 83</p> <p>思考与练习 84</p> <p>第五章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86</p> <p>**节 自我意识概述 87</p> <p>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87</p> <p>二、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p> <p>重要标志 87</p> <p>三、自我意识的结构 88</p> <p>四、自我意识的发生 89</p> <p>五、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90</p> <p>六、自我意识的作用 93</p> <p>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94</p> <p>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类型 94</p> <p>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95</p> <p>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p> <p>信息来源 96</p> <p>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98</p> <p>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 98</p> <p>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障碍 99</p> <p>三、塑造大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的</p> <p>途径 101</p> <p>本章小结 104</p> <p>思考与练习 105</p> <p>第六章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108</p> <p>**节 人际交往概述 109</p> <p>一、人际交往的概念及意义 109</p> <p>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11</p> <p>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原因 112</p> <p>第二节 大学生交往的心理误区与</p> <p>调适 113</p> <p>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p> <p>问题 113</p> <p>二、大学生交往的心理误区及</p> <p>调适 114</p> <p>第三节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与</p> <p>方法 121</p> <p>一、形成正确的交往态度 121</p> <p>二、明确人际交往的一般原则 122</p> <p>三、调整好交往的尺度 124</p> <p>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124</p> <p>五、优化个性特征 128</p> <p>本章小结 129</p> <p>思考与练习 130</p> <p>第七章 情绪与心理健康 133</p> <p>**节 情绪、情感概述 134</p> <p>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134</p> <p>二、情绪、情感与机体变化 136</p> <p>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137</p> <p>四、情绪的基本状态 138</p> <p>五、**的社会情感 139</p> <p>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140</p> <p>一、大学生的情绪特征 140</p> <p>二、情绪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141</p> <p>三、健康情绪的标准 143</p> <p>四、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143</p> <p>五、引起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因素 146</p> <p>第三节 情绪的自我管理与调节 146</p> <p>一、情绪、情感的自我完善 146</p> <p>二、合理情绪理论——情绪控制和</p> <p>调节的重要方法 151</p> <p>三、采用行为训练方式进行情绪</p> <p>调节 154</p> <p>本章小结 157</p> <p>思考与练习 158</p> <p>第八章 挫折与心理健康 160</p> <p>**节 挫折概述 161</p> <p>一、挫折的含义 161</p> <p>二、挫折的类型 163</p> <p>三、挫折产生的原因 164</p> <p>四、挫折与身心健康 168</p> <p>第二节 大学生的挫折反应 170</p> <p>一、原始性消极行为反应 171</p> <p>二、成熟的自我防卫反应 174</p> <p>第三节 挫折承受力及其培养 176</p> <p>一、什么是挫折承受力 176</p> <p>二、挫折承受力的影响因素 177</p> <p>三、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p> <p>必要性与重要性 178</p> <p>四、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179</p> <p>本章小结 183</p> <p>思考与练习 184</p> <p>第九章 恋爱与心理健康 185</p> <p>**节 恋爱心理概述 186</p> <p>一、爱情的本质 186</p> <p>二、爱情的发展 189</p> <p>三、爱情的理论 192</p> <p>四、大学生恋爱的动因 193</p> <p>五、对大学生恋爱的评价 194</p> <p>第二节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表现 195</p> <p>一、大学生恋爱心理形成的</p> <p>三个阶段 195</p> <p>二、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196</p> <p>三、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197</p> <p>四、大学生恋爱中的常见心理 198</p> <p>五、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变化 200</p> <p>六、大学生中常见的恋爱心理</p> <p>障碍 201</p> <p>第三节 正确对待爱情 202</p> <p>一、对恋爱中各种疑惑的解答 202</p> <p>二、正确地对待爱情 204</p> <p>三、矫正恋爱中的不良行为 207</p> <p>本章小结 208</p> <p>思考与练习 208</p> <p>第十章 人格与心理健康 210</p> <p>**节 人格概述 211</p> <p>一、什么是人格 211</p> <p>二、人格的特征 212</p> <p>三、人格结构的理论 212</p> <p>四、人格的内容 214</p> <p>第二节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22</p> <p>一、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22</p> <p>二、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226</p> <p>第三节 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229</p> <p>一、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 229</p> <p>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发展不足 230</p> <p>三、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232</p> <p>本章小结 236</p> <p>思考与练习 236</p> <p>第十一章 网络与心理健康 238</p> <p>**节 互联网与大学生 239</p> <p>一、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 239</p> <p>二、网络的特点 240</p> <p>三、互联网对人类的影响 242</p> <p>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心理 248</p> <p>一、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特点与</p> <p>矛盾 248</p> <p>二、大学生上网心理 250</p> <p>三、大学生上网的情况分析 253</p> <p>第三节 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调适 254</p> <p>一、网络环境下的心理问题扫描 254</p> <p>二、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 255</p> <p>三、大学生网络性心理障碍的</p> <p>克服 258</p> <p>本章小结 262</p> <p>思考与练习 262</p> <p>第十二章 生涯发展与心理健康 264</p> <p>**节 生涯与大学生人**展 265</p> <p>一、生涯与人生 265</p> <p>二、生涯规划 267</p> <p>三、大学生的生涯规划 267</p> <p>第二节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 269</p> <p>一、职业生涯规划与生涯定位 269</p> <p>二、职业生涯的起点 270</p> <p>三、个性心理特征与生涯 271</p> <p>第三节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 274</p> <p>一、大学生职业生涯选择的心态</p> <p>表现 274</p> <p>二、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心理矛盾与</p> <p>常见的心理现象 276</p> <p>三、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p> <p>自我调适 279</p> <p>本章小结 282</p> <p>思考与练习 283</p> <p>参考文献 285</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前 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第1版于2006年8月出版,在此期间,该教材多次加印,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由于心理科学的发展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需要,有必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修改、补充与完善。
    本书的修订原则是:总结教材的使用经验,在保持原教材的基本结构、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通过适当调整、增加和润色,提高教材的质量,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1. 局部调整教材结构再版教材中增加了本章学习目标、核心概念、学习指导、**阅读等栏目。为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根据教材使用的经验,对课后思考和讨论的部分题目进行修订,改为思考与练习,并且增加了实践课堂;每章均增加本章小结部分、“引导案例”部分、“拓展阅读”部分,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拓展读者的知识面。
    2. 适当增加新的内容并对文字润色我们由原来的九章改为十二章,根据需要增加了学习与心理健康、挫折与心理健康、网络与心理健康三章,其他章节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仅在内容上稍做修改。对教材文字进行进一步的润色,希望文字表达更加通顺和流畅。<h1>前 言</h1> <p>《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第1版于2006年8月出版,在此期间,该教材多次加印,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由于心理科学的发展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需要,有必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修改、补充与完善。</p> <p>本书的修订原则是:总结教材的使用经验,在保持原教材的基本结构、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通过适当调整、增加和润色,提高教材的质量,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p> <h4>1. 局部调整教材结构</h4> <p>再版教材中增加了本章学习目标、核心概念、学习指导、**阅读等栏目。为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根据教材使用的经验,对课后思考和讨论的部分题目进行修订,改为思考与练习,并且增加了实践课堂;每章均增加本章小结部分、“引导案例”部分、“拓展阅读”部分,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拓展读者的知识面。</p> <h4>2. 适当增加新的内容并对文字润色</h4> <p>我们由原来的九章改为十二章,根据需要增加了学习与心理健康、挫折与心理健康、网络与心理健康三章,其他章节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仅在内容上稍做修改。对教材文字进行进一步的润色,希望文字表达更加通顺和流畅。</p> <h4>3. 本书特色</h4> <p>本书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它以心理健康知识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紧紧围绕影响大学生人格成长和人格完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心理问题,如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情绪调节、挫折应对、恋爱心理、人格完善、网络心理、生涯发展等方面的困扰,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理论和一些简单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的讲授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能够及时地对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干预,提高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心理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p> <p>心理学家Gottman(1996)的实验证明,经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通常表现出以下特性: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较易集中注意力,在学业上有较**的表现;善于理解他人;人际关系较好,可发展深厚的友谊;较少患传染病。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正是作者编写本书的初衷。</p> <p>本书可以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心理咨询员、辅导员、大学生、教师等进行学习的参考书。</p> <p>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参阅和吸收了有关著作和论文中的研究成果,在此向相关作者深表谢意,也向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以及几年来关心、支持和使用这本书的广大读者表示由衷的感谢。</p> <p>由于编著者水平和时间的限制,本书仍会存在一些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p> <p> </p> <p align="right">编 者 </p>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健康的人不会折磨他人,往往是那些曾受折磨的人转而成为折磨他人者。

    ——荣格


    第二章 大学生与心理健康



    ? 了解大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
    ? 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 掌握中外各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况。

    大学生(university student) 心理健康(mentalhealth)

    复旦投毒案
    2013年4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受害人黄洋的室友,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
    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5年1月8日,上海市**人民法院终审维持原判: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
    目录
    目 录

    **章 走进心理健康 1
    **节 健康新概念 2
    一、健康概念的演化 2
    二、心理健康的起源与发展 4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7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及界定的原则 7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9
    三、心理健康的特点 13
    四、心理健康的意义 14
    第三节 心理不健康的机理与影响因素 15
    一、心理不健康的机理 15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9
    编辑推荐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2版)》的修订原则是:总结教材的使用经验,在保持原教材的基本结构、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通过适当调整、增加和润色,提高教材的质量,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1. 局部调整教材结构 再版教材中增加了本章学习目标、核心概念、学习指导、**阅读等栏目。为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根据教材使用的经验,对课后思考和讨论的部分题目进行修订,改为思考与练习,并且增加了实践课堂;每章均增加本章小结部分、“引导案例”部分、“拓展阅读”部分,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拓展读者的知识面。 2. 适当增加新的内容并对文字润色 我们由原来的九章改为十二章,根据需要增加了学习与心理健康、挫折与心理健康、网络与心理健康三章,其他章节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仅在内容上稍做修改。对教材文字进行进一步的润色,希望文字表达更加通顺和流畅。 3. 本书特色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2版)》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它以心理健康知识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紧紧围绕影响大学生人格成长和人格完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心理问题,如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情绪调节、挫折应对、恋爱心理、人格完善、网络心理、生涯发展等方面的困扰,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理论和一些简单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的讲授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能够及时地对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干预,提高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心理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