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水浒戏与中国侠义文化
QQ咨询:
有路璐璐:

水浒戏与中国侠义文化

  • 作者:陈建平
  •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 ISBN:9787503934872
  •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01日
  • 页数:204
  • 定价:¥1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四部分:**部分讲述水浒戏研究综述及本文研究旨趣及构想;第二部分讲述水浒戏考略;第三部分讲述了水浒戏侠义形象解读;第四部分讲述了水浒戏传承变异之文化意蕴。
    文章节选
    **章/水浒戏考略
    在水浒故事纵向演化过程中,有两个时期值得注意:**个时期是宋代,宋江起义除正史有载外,还有野史笔记传说流传。民间遂吸收散见于正史和野史中宋江起义的资料,把这段历史通俗化、故事化、大众化。此一时期,民间这条线由隐而显。宋江在北宋末期,率同三十六人,往来穿梭于山东、河北、河南一带,作“流寇”式的斗争有一年多,曾使官兵们大伤脑筋。无奈,侯蒙就出来向朝廷建议招安他们,让其去打当时闹得更厉害的方腊起义军;宋江也就真的接受了招安,并帮助朝廷去镇压方腊起义。这是从现存文献(如《东都事略》、《宋史》、《三朝北盟会编》、《续宋编年资治通鉴》、《通鉴长编记事本末》、《皇宋十朝纲要》等)中隐约可推测出的宋江起义的大概过程。加之当时金人入侵所造成的政治形势的突变,使得这一故事在进入勾栏瓦肆,流传于民间不久,便成为盛传各处、备受民众景仰和欢迎的英雄传奇。宋末元初人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赞》中记载了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并在序中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著。虽有高人如李嵩辈传写,士大夫亦不见黜。”由此可知,当时关于宋江起义的民间传闻已很盛行;甚至连李嵩这样的名画家也要为他们画像,而“士大夫亦不见黜”。又据宋末元初人罗烨《醉翁谈录》记载,当时已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说话名目,这几种“话本”是一般的“公案”、“朴刀”、“杆棒”故事,同宋江起义可能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在水浒故事的流传过程中,艺人将这些故事也逐渐吸纳了进去,自然而然也把民间的英雄崇拜、侠义情结等内容融合了进去。水浒故事在民间之愈传愈盛,显然是投合了老百姓的心理与爱好。这亦暗示了从水浒故事诞生伊始,就因其与民间侠义文化的纠缠不清而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
    目录

    绪论
    **节 水浒戏研究综述
    一、在文献研究方面
    二、在文本研究方面
    三、在文化研究方面
    第二节 本文研究旨趣及构想
    **章/水浒戏考略
    **节 《水浒传》广泛流传前的水浒戏
    一、从宋江起义到元代水浒戏
    二、士人意识与侠意识的交融汇——该期水浒戏的文化透视
    第二节 《水浒传》广泛流传后的水浒戏
    一、从《水浒传》到明清以来的水浒戏——该期水浒戏题材来源及流变
    二、士人意识与平民意识的重新编码——该期水浒戏的文化透视
    第二章/水浒戏侠义形象解读
    **节 足将行而趔趄——宋江形象的文化内蕴
    一、宋红形象的演变
    二、秉直正替天行道
    三、答君恩一剑时悬
    四、文化内蕴
    第二节 被逼无奈——林冲们的悲哀
    一、林冲形象的演变
    二、浮云蔽日与压抑人生
    三、官逼官反与生命觉醒
    四、宣泄共鸣
    第三节 “义”的化身——李逵形象的象征意义
    第四节 力与勇的赞歌——话说武松及其他
    第五节 漠视与异化——男权强势话语支配下的水浒戏女侠
    第三章/水浒戏传承变异之文化意蕴
    **节 水浒戏备受欢迎之共同文化心理探析
    第二节 沟通精英文化文大众文化的津梁
    第三节 侠义精神的历久弥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