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高校招生考试法治研究/高考改革研究丛书(高考改革研究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高校招生考试法治研究/高考改革研究丛书(高考改革研究丛书)

  • 作者:覃红霞 刘海峰
  •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236429
  •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1日
  • 页数:244
  • 定价:¥31.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高校招生考试法治研究》从“法治”的内涵出发,着眼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整个系统,以高校、招生考试管理机构与考生三个主要法律关系主体在招生、考试等环节中的法律地位与相互关系为基本脉络分析了各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权力)义务(责任)关系,探讨了在“法治”观念指导下如何实现对权力的制约与对权利的保护,从而实现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法治的问题。《高校招生考试法治研究》对进一步加强招生考试法治研究,制定“考试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章节选
    一、重视法的形成与作用
    二次大战结束后,日本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发展,走上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体系为保障,以发展私立高等教育为主的快速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了包括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专修学校四个层次的高等教育系统结构。这种多层次、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机构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各种不同规格的人才,也满足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不同需求。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刺激了大学入学制度的改革,改革考试选拔制度成为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之一。
    这一时期也是日本的考试制度变革*为频繁的时期:(1)1948-1954年,主要引进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体系SAT(ScholasticAptituderest),日本人称之为“进学适性考试”。由于美国与日本在教育理念、教��体系、教育方法和内容上差异很大,全盘照搬美国的SAT考试体系,不适合日本国情,因此这种考试制度也广受指责,后被终止。(2)1955-1962年,大学重新恢复单独组织考试的形式。(3)1963-1969年,这个时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社会上推崇“能力主义”,认为“人的知识不如人的能力”。日本文部省专门成立了能力开发研究所,力图对学习适应能力、职业适应能力等进行评价,其中包括了新的大学入学考试形式--“能研考试”。但是大学对此考试反应冷淡,后来又被终止;(4)1979-1989年,日本国立和公立大学实行了全国统一的JFAST,日本称之为“共通**次学力考试”,前后举行了11次。时间之久,影响之广,社会反响之大,在日本历史上少见。后来日本文部省对JFAST大学入学考试体系进行了改革,用新的大学入学考试体系取代了JFAST;(5)1990年至今,日本一直实行新的考试体系NCIJEE①。 1977年恢复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其划时代的重要性不亚于1949年以后的许多历史事件。恢复高考30年来,高考在促进中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民族文化水平和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平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高考的公平竞争,为高等学校选拔了千百万合格的人才,他们中的很多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我国二十多年来的经济腾飞,与高考制度的恢复和不断改革密不可分。
    高考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本的教育考试制度。作为中学与大学之间的桥梁,高考不仅对中学的教育和教学,大学的新生选拔具有调节与指挥作用,而且承载着整合教育系统,维系社会稳定的重任;它上关**安定和民族前途,下系青年学生的个人命运和千家万户的喜乐哀怒,因而历来是中国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尤其是当这种大规模选拔性考试在长期实行及利弊得失都充分显露出来以后,更是受到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然而,当今人们对于高考这么一项影响重大、万众瞩目的重要制度的看法见仁见智,总体而言是“三多三少”,即新闻报道多,理论研究相对较少;一般议论多,深入分析相对较少;零星探讨多,系统研究相对较少。由于高考是个极为复杂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是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制度,站在某一种特定的立场去评说,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去观察,可能所见都是事实,所言也都有一定道理,但也可能会出现盲人摸象、各说各话的情况。因此,在评价高考时,重要的是应全面和客观,而要理性地、全面地评价高考,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就应该对高考作深入的研究。
    对我国高考的理论研究,以往与许多**一样,多偏重于考试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就是考试的科学性问题的研究。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历来高度重视考试的国度里,类似于高考这样的大规模竞争性考试所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考试的技术性问题,而更多的是考试的社会学问题。因此,国际教育评价协会每次年会多注重考试的科学性问题,但1996年9月,国际教育评价学会在北京举办的第22届年会选定的主题却是“大规模考试的作用及相关问题研究”。
    目录
    引论
    **章 我国高校招生考试法制建设的历史演进
    **节 科举制度与科举法
    第二节 清末高校招生考试法制建设历程
    第三节 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法制建设历程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法制建设历程

    第二章 国外高校招生考试法治概况与启示
    **节 美国
    第二节 英国
    第三节 德国
    第四节 日本
    第五节 启示

    第三章 法治: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发展的目标
    **节 法治: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发展的必然
    第二节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法治的内涵
    第三节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法治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

    第四章 高等学校与招生自主权
    **节 普通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
    第二节 在公法与私法之间:招生考试领域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第三节 作为一种公权力的招生自主权
    第四节 高校招生权力的异化及其规制

    第五章 招生考试管理机构与考试管理
    **节 省级招生考试管理机构的历史、职责与特点
    第二节 省级招生考试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 法治视野下的高考舞弊治理

    第六章 考生与受教育权
    **节 高校招生考试领域受教育权的内涵与性质
    第二节 高校招生考试领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
    第三节 高校招生考试领域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
    第四节 当前考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调查与建议
    结语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法的建立与相关问题研究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编辑推荐语
    《高校招生考试法治研究》是关于研究“高校招生考试法治”的专著,书中从“法治”的内涵出发,着眼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整个系统,以高校、招生考试管理机构与考生三个主要法律关系主体在招生、考试等环节中的法律地位与相互关系为基本脉络分析了各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权力)义务(责任)关系,探讨了在“法治”观念指导下如何实现对权力的制约与对权利的保护,从而实现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法治的问题。 《高校招生考试法治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