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人白话(修订本)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人白话(修订本)

  • 作者:周振鹤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ISBN:9787520700184
  • 出版日期:2018年03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20700184
    • 作者
    • 页数
      0
    • 出版时间
      2018年03月01日
    • 定价
      ¥52.00
    • 所属分类
    文章节选
    目录
    修订本序
    书前识语

    拉杂篇
    月月读的《圣谕广训》
    油印本《洹上词》偶识
    一册只有四叶的书
    《沪上史谈》其书
    20世纪初的一本上海导游书
    读《清代版本图录》
    澳门出版的世界首部汉英—英汉词典
    《瀛寰琐纪》介绍
    中国本土*早的中文杂志——《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div align="center"> <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tbody> <tr> <td width="44"> <p align="center"><b>目录</b></p> </td> <td width="628"> <p><b>修订本序</b></p> <p><b>书前识语</b> </p> <p> </p> <p><b>拉杂篇 </b></p> <p>月月读的《圣谕广训》 </p> <p>油印本《洹上词》偶识 </p> <p>一册只有四叶的书 </p> <p>《沪上史谈》其书 </p> <p>20世纪初的一本上海导游书 </p> <p>读《清代版本图录》 </p> <p>澳门出版的世界首部汉英—英汉词典 </p> <p>《瀛寰琐纪》介绍 </p> <p>中国本土*早的中文杂志——《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p> <p>我的珍藏──《圣教新报(上海口音)》 </p> <p>《简报》与《官话日报》——清末济南出版的两种报纸</p> <p>日本东方书店的店刊——《东方》 </p> <p> </p> <p><b>月旦篇</b></p> <p>班固——极有地理眼光的史学家 </p> <p>吴老先生的荣幸——对小说《西游记》作者的误会 </p> <p>被冷落了四百年的人与书——读王士性《广志绎》</p> <p>清初西北地理考察的先行者——梁份 </p> <p>走出天下,进入世界——作为地理学家的徐继畬</p> <p>同时代人对容闳的看法——析张文虎赠容闳诗二首</p> <p>读《邝富灼博士纪念集》</p> <p>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的作态——读《国民政府公报》</p> <p>吕思勉先生整理旧史籍的意义 </p> <p> </p> <p><b>寻觅篇 </b></p> <p>傅斯年图书馆读书琐记 </p> <p>柏林读书小记 </p> <p>黎希留路碰壁记</p> <p>早稻田大学藏书一瞥 </p> <p>台港遇书记 </p> <p>京都书市行 </p> <p> </p> <p><b>烦琐篇</b></p> <p>东南亚──中西文化接触的前缘</p> <p>发生在菲律宾的中西文化交流</p> <p>不要教他们学钢琴</p> <p>澳门与MACAO 得名缘由</p> <p>汉译西洋地名的两个系统</p> <p>《遐迩贯珍》中的一些过渡性地理学术语</p> <p> </p> <p><b>啰唆篇 </b></p> <p>读奏折 </p> <p>杨贵妃怎么到了日本?——净琉璃中的杨贵妃 </p> <p>书话应该是什么样子? </p> <p>径称**文人如何? </p> <p>何时能到台湾去看书? </p> <p>我的签名本——不期而遇的运气</p> <p>清末民初到底出了多少小说? </p> <p>角色的转换——我在1999年的独白</p> <p>台北记行 </p> <p>新叶村采风录 </p> <p>一座城市的形成 </p> <p> </p> <p><b> </b></p> </td> </tr> </tbody> </table> </div>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修订本 序言

    承东方出版社好意,要再版《中人白话》。想想此书出版应该有十来年了吧。拿来架上的订正本一看,竟有十七年了,那时的一个婴儿早就入了大学了。订正本的做法是向老师谭其骧先生学来的。他老人家每一篇文章发表后都要拿来重读一遍,校出其中的笔误或印误,加以订正。懒人如我则大大咧咧,出完就算数,没有耐心自己看,但若有读者指出,倒也会订正在书上,将其保留起来,这就是订正本,并不算什么特别。但这次不同,一翻开订正本,却翻出了惊喜,原来里头夹着王培军十来年前的一封信。王培军是青年才俊——现在也快步入中年了,擅长文献学,前不久,他的《光宣诗坛点将录》获得了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足见功力之深。他的信一方面是纠正《中人白话》的几处失误,一方面表达愿来做博士后的意思。现在的人,书信都不用了——自然也包括我自己,而这封手写信竟然还被保留着,我不禁为自己的收藏癖得意起来。
    得意归得意,我自己书里的错误还是要改的,才不负重印此书的东方出版社的青睐。主要的错误是关于《洹上词》一文的。培军告诉我,**图书馆藏有《洹上词》的两种油印本,两本年份不同。问我自藏的是否与该二本有异同。我至今也还没有机会去看国图的本子,而且我的藏本并没有印制年份,是否竟是第三种印本也未可知。但不管本子有何异同,原词中“玉街归去阒无人”的“阒”处印出来时却成了一个问号,想来是当时排版找不到此字而留下一个问号。接下来一句是“飘摇密云如花坠”,其中的云字断然是误字,云如何坠?培军则据词律,断其为雪之误,自然也应该改。其他还有一处是我自己误了的,解“竭来二十载”中的“竭”为离去之义,培军以为“竭来”是一个词,每用于发端。我想他是对的,但这次却无法挖改了,就记于此处,让读者知道我见识之短。
    这些文章当年都是先发表在报刊上,然后才收入集子的。照理在每篇文章后头都应该标记发表的时间与报刊名,不知当年为什么没有做。现在想做就更麻烦了,所以真是有点遗憾。譬如现在去台湾一趟简直易如反掌,但在上世纪末的确是难于上青天。所以本书中《何时能到台湾去看书》这一篇恐怕要让现今的人觉得可笑,但在当时还真是反映了实情。老话说,斗转星移,真是一点不假,虽然是过气文章,也算是时代的记录吧。
    此书当时是作为“九歌文丛”的一种出版的,这套文丛的作者一共是七人,当时的编辑陈丽菲是否想凑成九人之数,我一直没有问过她。七人之中,黄永年先生早已仙逝,令人心酸。黄先生曾对我说过他的愿望,说自己绝无期颐之思,但还是希望能活到九十,但由于肺气肿的困扰,先生未能实现这个期望。很可惜,我知道还有许多东西他都没来得及写出来。黄先生除写信外,还曾写过一个条幅、一个扇面赠我,什么时候也应该刊布一下以作纪念。黄先生之后,就数我年长,十几年前还不自觉已经臻入老境,现在则有自知之明了。至于其他五位,现在多已名满天下,而且春秋正富,无量在前途。
    目录
    目录
    修订本序
    书前识语

    拉杂篇
    月月读的《圣谕广训》
    油印本《洹上词》偶识
    一册只有四叶的书
    《沪上史谈》其书
    20世纪初的一本上海导游书
    读《清代版本图录》
    澳门出版的世界首部汉英—英汉词典
    《瀛寰琐纪》介绍
    中国本土*早的中文杂志——《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编辑推荐语
    作者认为:“世界上无有一成不变的文化,即使因为不变化而使文化发生中断,说到底也是一种变化。形形色色的变化形成了历史,形成了光怪陆离的各种画面。其中大的场景已有大的历史学家在大的著作里作了充分的揭示,零碎的小场面在许多著作里都付之阙如。……文化的变迁一方面是文化自身的发展,一方面是文化接触的结果。”本书的文章虽然发表于是多年前,但历久弥新,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仍闪耀光辉。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