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天才向左 疯子向右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天才向左 疯子向右

  • 作者:(美)杰米森 刘莉花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090863
  •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01日
  • 页数:180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躁郁症到底是什么?杰米森这样形容它——“一个迷人但足以致命的敌人与同伴”,当躁郁症降临,“我的心灵似乎在自我竞速,想法纷至杂沓,脑内充满未及厘清的神经活动”,不受驾驭,如脱疆野马的心灵于是带来种种疯狂的行为,如:毫无节制的购物,各种幻觉的产生,不断说话,精力旺盛,无需睡眠……就像燃烧生命的火力突然加热到平常的一万倍、一千倍,然后,这一切又嘎然而止。
    本书是畅销书作者杰米森继《躁郁之心》后又一心理学力作。杰米森从此书**页开始,就带领我们游走于《圣经》以及爱默生、梭罗、惠特曼等人的名著,去欣赏大自然无尽的美妙。她从许多各行各业人物的成就,毫不犹豫地向读者阐述热情洋溢的本质,以及这一特质与追求知识、冒险、创造力和生存本身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和读者分享了热情洋溢在人类史上以及个体生命中扮演的角色。人类俱有不可压抑想采究生命奥秘的渴望,对真善美更有遏制不了的憧憬和追求。
    杰米森在书中不断地提醒我们热情是具有感染力的,此书*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在阅读它时,让人不知不觉中也跟着她一起向往大自然,对我们所处的世界也充满希望。虽然每个人的性格多少是天生注定的,但是,态度是可以改变的。既然我们了解到热
    文章节选
    **章 无法无动于衷
    **不仅有笑声,还有孩子的尖志嬉闹声,以及他们的小马在总统大厦的大理石阶梯跑上跑下的碰撞吵杂声。常有人看见老罗斯福在**周���的空地,追着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养的宠物跑,或是反过来让他们追着跑。有个英国外交官说:“大家得牢记,总统大概只有6岁。”
    英国国教有这么个祷告:“喜乐的人,求你护卫。”很奇怪吧,跟上帝求这个。通常,大家会祈求上帝看顾生病的或绝望的,祷告的其余部分就提到了这点:“哭泣的,现今就求你看护;疲倦的,求你使他们得安息;受苦的,求你安慰。”喜乐的,就随他们高兴吧;热情洋溢的,更该随他们去。
    情形大致就是这样。我们这一行老早就善意地把热情洋溢的人给忽略了。心理学家或因临床需要,或因个人癖好,所埋首研究并记录的全是病态情绪——忧郁、愤怒、焦虑,那些更重要的、较积极的大都没人研究。恐怕在这一点上,我们这一行跟上帝没什么两样:对在黑暗里的人,我们照顾得多一些;对在光明中的人,我们照顾得少一些。我们对忧伤着墨甚多,对人生的热情惜字如金。
    然而,热情是有感染力的,人生许多妙事都因这股能量而**,也靠这股能量发扬光大。热情洋溢把我们带到意想不到的地方,它带我们越过草原、登上月球、迈进想像世界。如果我们热力不够,那些热情洋溢的人身上那股欢乐会感染我们,让我们也能跟着一起向前。热情洋溢以乐趣为手段,引我们离开惯居的地方和较平静的心情。接着,它让我们得胜利、有收获、发现新思维或新地方,人于是找到了再冒一次险的好理由。冒险的奖赏就是快乐,冒险的奖赏就是乐趣。热情洋溢是一种丰富的热情、沸腾的情绪,它活跃、无法约束,喜悦、压抑不住。它类似快乐,但不等于快乐,本质上,它汹涌,不安于现状。它当然不是那种平静满足的感觉,热情洋溢会跳跃、冒泡、满溢。它像飞舞的蜜蜂所携带的花粉,能向上、向外扩散。过程中,想法来了,行动产生了。不过,热情洋溢和欢乐都是脆弱的东西,如泡沫会破;一遇反对,口哨就可能戛然而止,筋斗就可能翻不成。有热情的人冒出头来,但却毫无遮蔽,脆弱无比。热情洋溢有时会伴随着忧伤,而较被看重的是忧伤。布
    莱克(Wi11iam B1ake)深信:“忧伤憔悴的背面,交织喜乐的丝线。”这是大家普遍的想法。美国格言就说,*大的喜乐和悲伤,都是在同一棵葡萄树上成熟的;英国人则说,危险和乐趣长在同一根茎上。强烈情绪全住在互相牵引的同一个地盘:或许欢乐成了我们的翅膀,或许悲伤 成了我们的靴刺,但心境之间的疆界却是开放的。翅膀和高昂情绪会让人觉得高处不胜寒,喜乐的人的确需要护卫。
    热情洋溢是一种重要情绪,它不仅需要保护,也需要能见度,因为诗人和学者同情绝望,远胜于同情喜乐。痛苦轻而易举就叫人觉得庄严,喜乐却让人没那个感觉。缺了反省的喜乐,不过转瞬即逝;少了平衡的喜乐,不过轻如鸿毛。但是,大家也可换个想法。
    喜乐事关我们的生存。热情洋溢是喜乐家族中较有活力的一个,它自古就在我们哺乳动物身上占有一席之地,人类的生存与胜利有不少得归功于它。我们追求爱、猎物、战争和冒险,热情洋溢就是这份追求的关键部分。它是一股活跃的动力,能预示胜利,能登高一呼,告诉大家该加把劲儿了、该集合了、该欢乐了、该庆祝了。热情洋溢这个概念年代久远,重要又深奥,巴斯德(1ouis Pasteur)写道:“希腊人知道万物的内里隐藏了一股神秘力量,于是**给我们人类语言中*美的一个词:‘热情’(en theos),也就是说有个神在里面。人类的作为能有多辉煌,要看灵感从何而来。心里有神,且顺服它,人必快乐。”
    热情洋溢跟人类别的重要特质一样,在某些人身上很明显,在某些人身上看不到。热情洋溢是一种无法压抑的生命力,它虽有高低起伏,但那股叫人欢乐的潜力,却像人的绿眼珠和长腰身一样是不会变的。但多数人不是这样,他们偶尔才迸发热情;只有在爱情和成就达到辉煌时,才有这种感觉;年轻时有过这种经验,但过了那段时间,就没了。没热情的人兴奋起来,也笑不出来,他们得靠别人的热情来提携,得靠舞蹈或**来刺激,得靠音乐来振奋。他们没办法自己燃起火花。
    性情不同是必要的。如果大家都热情洋溢,天下就会大乱;如果大家都沸腾,世界就成了个累人又混乱的地方。人类跟多数物种一样,性情有别,活力和情绪也有别。热情洋溢是一种会发酵、会往上推、会向前冲的力量,但想生存的话,有时得靠定性。快乐的人和不快乐的人必须互相扶持,这样大家才能生存下去。
    我认为热情洋溢远比大家所认为的要重要。大家常说,热情会找到机会,活力则会善用这些机会。如果是这样的话,结合了热情和活力的那种情绪就不可小觑了。热情洋溢的人理解和应对世界的方式跟较不活泼且较没活力的人不同,对自己的想法,他们热情并欢然以对。他们热爱生命和冒险,这一点是很明显的。热情洋溢是一种独特的快乐状态,这种快乐蕴藏着能力。
    林德伯格(Char1es 1indbergh)曾道:“人为什么会想飞呢?大家常问这样的问题。但哪个文明不是靠冒险建立的?若不冒险,这个文明还能再持续多久?有人说,靠知识就足以让文明存活下来;有人说,靠财富或权势就够了。我认为正是我对生命的热爱,说明了我为何会去冒险。”林德伯格还提到,人控制不了自己丰富的冒险精神,他说:“古籍记载,人不畏困难和危险,咬下了苹果来充当龙的诱饵。推进人类进步和文明的,或许就是这股内力。人类从陆地到海洋,到天上,到太空,一代接一代,抱负越来越高。”
    近年来,心理学家已开始着手研究积极情绪。他们发现欢乐能开阔人的视野、拓展人的想像力,它会让人动起来,让人更愿意探索实体世界和知识领域,而一旦解决了问题或冒了险,欢乐还会提供奖赏。欢乐有积极能量,因此有医**果。中国人相信一笑解千愁,而欢乐的确是疲劳和灰心的解药,它能在那些遭受挫折的人心里注入希望。
    热情有快速感染力。特纳(Ted Turner)认为,能“创造有感染力之热情”的人就叫做**。伟大的教师、政治家和冒险家的特质正是这个。大体来说,热情洋溢是一种恩赐和祝福。它有危险性,稍后我们会深入探讨这一点,但大致说来,它美妙极了,不仅美妙,有时候还会使事情改观。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1t)的一个朋友曾说,对老罗斯福而言,人生就是“拆不完的圣诞袜”。老罗斯福应该不会对这句话有意见,因为他就连到了五十几岁,还觉得圣诞节让人“欣喜若狂”,此外,他还认为,人生就是一场大探险。他“懂得什么叫伟大的热情”,一生做了许多大事。
    老罗斯福生于1858年,家里是纽约*富裕的家庭之一。一个全然热情洋溢的人,就这么跳进了世界。他的性情得归功于父亲。老罗斯福曾写道:“我从没看过有谁活得比我父亲更快乐。”他沐浴在父亲的爱和热情里,童年过得“乐趣无穷”。他从小就沉浸在生命的欢乐中,10岁那一年,他写了一封热情得让人透不过气的信给母亲:“真的好高兴收到你的信。知道人家送你那么多花,我惊讶到嘴巴张得好大。那些有虫的花可够我玩了。知道你听见了仿声鸟的叫声,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老罗斯福就这样跳了好多年。有个刚进入社交圈的女士说,他好多舞都是用“跳”的;还有位女士形容,他有“无法压抑的快乐”,每逢正式宴会场合,他就是有本事让人笑到不行,这位女士后来笑得站不住了,只好离席。他的哈佛同学则说,他很热情,动作快,说话也快,经常精力充沛地喧闹不休,弄得别人精疲力尽。他兴趣广泛,学校的房间堆了好多书,还摆了一只大乌龟和各种各样的蛇,还收集龙虾。他走路横冲直撞,姿势多得不得了。
    父亲一过世,老罗斯福立即生气尽失,他说,自己好像“快崩溃了”。这是个晴天霹雳,父亲的欢乐会感染人,也极为重视公共责任,老罗斯福对父亲的罕见性格极为思念。父亲过世后几个月,老罗斯福在日记里写道:“一想到所失去的,就觉得快发疯了。”
    热情洋溢的人往往精力无穷,老罗斯福就在这股力量的驱使下,把悲伤化为行动。父亲过世后的那几个星期,他拼命划船、徒步旅行、狩猎、打拳击、游泳。为了点小事,再加上厌烦,他就冲动地把邻居的狗给杀了;他在蚝湾的原野快马加鞭,差点把自己的马给折腾死。他对自己同样毫不留情。有个医生谈到老罗斯福的疯狂行径时说:“总有**,他还没来得及喊累,、就把自己害死了。”但无论如何,他那股热情是压抑不住的。父亲过世后没多久,他就写信跟姐妹说:“我是个非常快活的人。”对他来说,这种性情有好有坏,但好的居多。
    父亲过世后的那几年,老罗斯福热恋、结婚、从法学院毕业、出版了**本书,并且后来接连写了近40本书。1881年他当选了纽约州议员,他形容自己在议会好像“火箭窜起”。他对改革很热衷,从政以来,这方面的热情始终不变。他精明、势不可挡,让共和党同僚觉得如芒刺在背。
    1884年情人节这**,他的政治生涯突然被打断,因为妻子和母亲在这**同时过世了。日记里,他在2月14号这一页画了个十字架,然后写道:“我人生的灯火已然熄灭。”但他仍凭着一股无穷的精力,突然跑去达科他州,他在那里身体力行自己的信念,也就是“黑色的忧患很少坐在快马骑士的后面”。他打猎、写了多得不可思议的书、经营牧场。辛苦的工作终于治愈了他的心伤,他随后在自传里写道:“辛苦的工作叫人觉得生气勃勃,工作叫人觉得荣耀,生活叫人觉得喜乐。”尽管忧伤,他还是说:“我太享受生活了。”
    他回到东部,再婚,并且再度热切地投入政治。他在华盛顿刮起了一阵旋风,哈里森总统(Benjamin Harrison)任命他当文官委员,他还说老罗斯福像打圣战一样,“想在一夕之间,把世界上所有的恶事一网打尽”。吉卜林(Rudyard Kip1ing)则被老罗斯福的温和说服力给迷住了,而且跟多数人一样,完全被他折服。有天晚上,他跟老罗斯福在华盛顿的宇宙俱乐部共餐,才吃完饭他就知道自己着魔了:“我蜷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听着、想着,然后宇宙就天旋地转起来,都是老罗斯福给弄的。”
    老罗斯福的职位快速窜升。他当海军助理部长,做得干劲十足,之后又参加美西战争,领导一支名叫“莽骑兵”的志愿骑兵团。他对人生无限热爱,对战争也是如此。有个记者就写道:“他的精力和热情足够激发整支兵团。”老罗斯福热烈品尝跟死亡短暂接触的滋味,其热情程度不下于他对人生其他部分的热爱。老罗斯福获颁荣誉勋章,以传奇战争英雄之姿重返政坛,之后他选上纽约州长,隔了没几年,就当上美国副总统。
    1901年9月,麦金利(WiBiam McKin1ey)遇刺身亡,年仅42岁的老罗斯福继任,成了美国有史以来*年轻也*精力旺盛的总统。《纽约时报》的记者捕捉了这名新总统活力十足的模样:“总统像花蝴蝶般到处奔走……他讲话非常生动,手势变化多。其实他是用整个身体在讲话,嘴巴、眼睛、额头、脸颊、脖子,全用上了。……总统每天笑100次,而且笑得跟说话一样卖力。他一般都是大笑,而且平均5分钟笑一次……严重一点时,频率会加倍。你没办法对着老罗斯福先生微笑,你会跟着他大笑,一听他对大家说‘好了,各位先生,大家严肃点吧’,你又会爆笑一场。”
    **不仅有笑声,还有孩子的尖叫嬉闹声,以及他们的小马在总统大厦的大理石阶梯跑上跑下的碰撞吵杂声。常有人看见老罗斯福在**周围的空地,追着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养的宠物跑,或是反过来让他们追着跑。有个英国外交官说:“大家得牢记,总统大概只有6岁。”老罗斯福则任由大家这么看他,一点也没打算改变形象。他的热情是有感染力的,有位观察家就说:“他身上有一股让人无法理解的磁性,只要到他面前,就无法抗拒,一定会被吸引。”老罗斯福发挥了这项特质,借由联邦政府做了****的改革,其中*显著并影响深远的莫过于他对美国原野的保护。
    老罗斯福对美国大地及自然历史的这股热情,可追溯到他的童年时代。老罗斯福小时候在纽约家里弄了个“罗斯福自然历史博物馆”。他父亲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创办人之一,一直热切鼓励这个孩子要多为自办的那所博物馆收集并制作动物标本。他在自传里写道,他曾经“很想以科学为终身职业”。念哈佛时,他的生物学成绩全班**,多少反映出他当时的雄心。老罗斯福离开达科他保留地重返纽约后,创立了“布恩与克罗克俱乐部”,提倡保护大型狩猎动物,’并鼓励保护森林和国土。这个组织很有作为,日后在设立黄石公园和拯救大片林地时发挥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美国的天然资源在老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就已经饱受摧残了:野牛遭大量屠杀,原本的6 000万头在那时只剩800头;很多鸟类和哺乳动物濒临绝种,林地有半数遭滥垦滥伐。老罗斯福曾写道:“人类在地球出现以来,一直是残杀其他动物的元凶。”
    老罗斯福快速采取行动来终止这种灭绝行为。他宣告:“美国*首要的议题就是保护自然。我们不希望天然资源只被少数人利用,以致违背多数人利益;我们不希望任何人以破坏、浪费的方式使用资源,以致后代子孙只能继承饱受蹂躏的一切。”
    老罗斯福凭着特有的旺盛活力,对美国国会和大众展开一连串说服工作:必须采取行动、行动必须大胆、要做就***。他的愤怒发自内心,说服力几乎****。根据博物学家巴勒斯(John Burroughs)的观察,“他就算不是这个地球上精力*充沛的人,至少也算得上当今美洲大陆精力*充沛的人。他有很多面,而每一面都散发出无穷的生命力与活力。”
    老罗斯福热情洋溢的说服行动显然成功了。他让**公园的数目翻了一倍,划出150处**林地,把将近1.5亿英亩的林木划入**保护,设立50多处**野生保护区,展开30项重要灌溉计划,建了16处**纪念碑和纪念馆。有个记者评论说,如果老罗斯福继续这样下去,到时候“可能找不到能埋葬乡亲的地方了”。对于自己在保护自然方面的努力,这位总统有不一样的结论,但说法同样扼要:“到1909年3月4日为止的这7年多来,美国在野生生物保护方面的成就胜过以往所有努力的总和。早年所做的不过就是设立黄石公园而已。”
    老罗斯福拯救大自然的热情未曾稍减。过世前几年,他写了这段话:“野兽和鸟类不是我们现今在世者的财产,而是下一代的财产,因此我们无权随意耗用。破坏林木和原野,把五月花连根拔起、攀折山茱萸的枝叶,拿它们当装饰品,这些都是野蛮行为。”“要像保存美丽的大教堂那样来保护红杉林。”这些话显出他的热情不移。老罗斯福凭着这股伟大的热情和热忱成了行动家,若不是这股热情和热忱,现在的美国恐怕不会有那么辽阔而且美好的原野。
    ……
    目录
    第1章 无法无动于衷
    人生就是“拆不完的圣诞袜”。
    第2章 美妙可爱之物
    在冷冽雪地里,雪花绽放出如火的热情。
    第3章 心灵游乐场
    宁可断根骨头。也不要断送心情。
    第4章 闪亮的时光
    童话世界,让人忘不了却又已经遗忘的地方。
    第5章 心情香槟
    人迷醉香槟的时候,根本不记得气泡的底下暗藏逆流。
    第6章 放冲天烟火
    这个世界需要庆祝,这个世界需要烟火。
    第7章 大自然的力量
    对科学的热情,是一种执迷,一种宗教狂热。
    第8章 没什么不可能存在
    活力是会传染的,一看到刨追,我们也套跟着创造。
    第9章 恐怕不能过度沉迷
    热情加上理性,才能追就天才。
    第10章 它不在地图上
    我怎能不敢唱?
    编辑推荐语
    对生活充满热情,这才是生命的**确证。
    ——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
    杰米森智慧却不留痕迹地思考热情洋溢这一被忽视的积极特质,这是一种高昂的人生品位。
    ——《时代周刊》
    杰米森的活力和聪明,加上文学和历史的渊博知识,让这本书深入浅出、活泼有趣。
    ——《**心理学》
    杰米森的散文感情丰富,*适合用来描述这些实干家和煽动者的丰富生活。
    ——詹姆斯•沃森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既是心理学家,又是躁郁症患者哈佛杰出学者、全美*佳医师为你讲述天才摆脱躁郁、追逐热情的成功人生
    《华盛顿邮报》、《西雅图时报》排行榜年度畅销书!
    天才的名字:罗斯福、跳跳虎、丘吉尔、彼得·潘、巴顿……
    天才的故事:罗斯福在**的草地上嬉闹;跳跳虎要做世上*好的飞行家;丘吉尔说自己是缤纷多彩的虫子;彼得·潘在永无乡里永不会长大;巴顿将军则是火与冰的奇异混合体;
    ……
    天才的箴言:把生命暗潮中的躁郁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力量!
    哈佛杰出学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精神病教授、全美*佳医师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为你讲述天才们摆脱躁郁、追逐热情的成功人生!
    每个人小的时候都做过天才梦:成为**,做个科学家,或者获得诺贝尔奖。当然,数十年后,我们依旧是芸芸众生中不起眼的一员,对着那些天才们的熠熠光芒,仍然维持抬头仰望的姿势。我们缺乏炼就成天才的此般智慧彼般热情,所以我们只能是凡人。但如果你读了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的这本书,也许会对自己原先的想法莞儿一笑。天才们原来都是站在悬崖边儿上,身后就是致命的万丈陷阱。他们多跨出一步,说出的就不是真理,而是疯言疯语了。
    天才和疯狂的区别,如杰米森所说,就是热情洋溢与躁郁症的一线之隔。如果以颜色比喻,平凡人的生命是平和的蓝色,间或夹杂着一些绿或粉,那是人生中的起伏。而躁郁症患者的人生却是纯粹的红与黑。亢奋时如同烈火般闪耀刺眼,忧郁时却是无边的黑色死寂。反观天才的人生,保留了奔腾的红,淡化了死寂的黑。而两色之间的激烈冲突也被转化为柔和的过渡。就是这样一个不同,成就了大千世界中的无数新发现、新境界。而我们因此才有幸分享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新知识、新视野,从而获取生活的无限智慧。
    很多人并不知道,杰米森本人也是一个躁郁症患者;而在她创作这本书时,正是她的丈夫弥留之际。然而,我们并没有看到一个被抑郁和悲痛击倒的脆弱女人;相反,杰米森的文字中依旧有着对真善美遏制不了的憧憬和追求,以及对探索生命奥秘不可压抑的渴望。她说,虽然每个人的性格多少是天生注定,但是,态度可以改变。对生活充满热情,这才是生命的**确证。也许这才是天才和平凡、和疯狂的本质区别,才是我们仰望的理由。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