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老子之道
QQ咨询:
有路璐璐:

老子之道

  • 作者:白云先生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59411433
  • 出版日期:2018年0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自序: 古道通天
    导言一: 道德训义
    导言二: 老子列传
    **章 可道非道
    第二章 万物做焉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四章 冲而用之
    第五章 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成事遂
    第十章 抱一无离
    第十一章 以无为用<p>自序: 古道通天</p> <p>导言一: 道德训义</p> <p>导言二: 老子列传</p> <p align="left">**章 可道非道</p> <p align="left">第二章 万物做焉</p> <p align="left">第三章 圣人之治</p> <p align="left">第四章 冲而用之</p> <p align="left">第五章 不如守中</p> <p align="left">第六章 谷神不死</p> <p align="left">第七章 天长地久</p> <p align="left">第八章 上善若水</p> <p align="left">第九章 功成事遂</p> <p align="left">第十章 抱一无离</p> <p align="left">第十一章 以无为用</p> <p align="left">第十二章 去彼存此</p> <p align="left">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p> <p align="left">第十四章 执古之道</p> <p align="left">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p> <p align="left">第十六章 虚极静笃</p> <p align="left">第十七章 皆谓自然</p> <p align="left">第十八章 仁义之伪</p> <p align="left">第十九章 见素抱朴</p> <p align="left">第二十章 而贵食母</p> <p align="left">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p> <p align="left">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p> <p align="left">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p> <p align="left">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p> <p align="left">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p> <p align="left">第二十六章 轻则失根</p> <p align="left">第二十七章 不贵其师</p> <p align="left">第二十八章 大制不割</p> <p align="left">第二十九章 ��下神器</p> <p align="left">第三十章 物壮则老</p> <p align="left">第三十一章 用兵贵右</p> <p align="left">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p> <p align="left">第三十三章 不失其所</p> <p align="left">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p> <p align="left">第三十五章 往而不害</p> <p align="left">第三十六章 国之利器</p> <p align="left">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p> <p align="left">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p> <p align="left">第三十九章 天清地宁</p> <p align="left">第四十章 道之动用</p> <p align="left">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p> <p align="left">第四十二章 负阴抱阳</p> <p align="left">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p> <p align="left">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p> <p align="left">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p> <p align="left">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p> <p align="left">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p> <p align="left">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p> <p align="left">第四十九章 圣无常心</p> <p align="left">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p> <p align="left">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p> <p align="left">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p> <p align="left">第五十三章 大道甚夷</p> <p align="left">第五十四章 善建不拔</p> <p align="left">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p> <p align="left">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第</p> <p align="left">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p> <p align="left">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p> <p align="left">第五十九章 深根固柢</p> <p align="left">第六十章 德交归焉</p> <p align="left">第六十一章 以静为下</p> <p align="left">第六十二章 坐进此道</p> <p align="left">第六十三章 终无难矣</p> <p align="left">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p> <p align="left">第六十五章 常知稽式</p> <p align="left">第六十六章 不争之争</p> <p align="left">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p> <p align="left">第六十八章 以德配天</p> <p align="left">第六十九章 哀兵必胜</p> <p align="left">第七十章 披褐怀玉</p> <p align="left">第七十一章 圣人不病</p> <p align="left">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p> <p align="left">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p> <p align="left">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p> <p align="left">第七十五章 贤于贵生</p> <p align="left">第七十六章 强大处下</p> <p align="left">第七十七章 不欲见贤</p> <p align="left">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p> <p align="left">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p> <p align="left">第八十章 至治之极</p> <p align="left">第八十一章 为而不争</p>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导言一:道德训义
    道、德、经,三字合起来是说,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大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为万物之所宗。人行于道上,则能有德。圣人阐述这个道,以及怎么把握它,行道积德以蓄天下,并实际用以治国理政的君王教育经典,叫作《道德经》。




    这里的“天地”指的是宏观的宇宙,“万物”泛指的是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宇宙是怎么来的呢?古今中外,不外乎以下几种解释。

    人类宇宙观**版:图腾宇宙观。认为宇宙是由某种非人性的东西(比如一块石头、一座山、一棵树等)的神力创造的。这是原始人的图腾宇宙观。这个版本太低级,它即将被人类逐渐成熟的心智倒逼着升级。

    人类宇宙观第二版:兽性宇宙观。认为宇宙是一只鸟、一只乌龟、一只野兽创造出来的。这是一个各种奇珍异兽竞相角逐跳大神的时期,宗教的雏形出现。这种低级的宇宙观因为无法解释世界,再次被人类逐渐成熟的心智倒逼着升级。

    人类宇宙观第三版:人兽结合宇宙观。人首兽身的创世妖怪出现了,各个文明的神话体系臻于成熟,现代宗教的雏形开始出现。此版本继续被倒逼着升级。

    人类宇宙观第四版:人性宇宙观。人格化的创世妖怪被发明了出来。人类从把自身想象成神奇的禽兽,到把自己想象成无所不能的拟人化的人格妖怪,可以说是一次在想象力上的巨大进步和飞跃。这个版本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用户至今还遍及全球。此版本虽然仍很陈旧,但是很多不愿意让自己心智解蔽的用户,仍然对这个版本热爱得如痴如醉。
    目录
    自序: 古道通天
    导言一: 道德训义
    导言二: 老子列传
    **章 可道非道
    第二章 万物做焉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四章 冲而用之
    第五章 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成事遂
    第十章 抱一无离
    第十一章 以无为用
    编辑推荐语
    1.作者影响力:网络文化名人,微信公号“至道学宫”粉丝近百万,半数文章阅读量十万加。 2.对《道德经》的独到理解:作者从《道德经》是圣王之学这一基本立足点出发,阐述了书中治国安民的至高智慧,并对后世愚人对《道德经》做出的流俗、错误的解读一一进行了反驳,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3.写作宗旨和目的:以此治身则养身,以此治家则兴家,以此治业则功成,以此治国则天下万安。 4.《道德经》历史地位:内容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多方面,被誉为“万经**”。自先秦以来,各种研注版本超过3000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1000种。据统计,《道德经》被译成外国文字的版本仅次于《圣经》。 5.现今的价值:《道德经》是中华文明智慧及哲理的源泉,是治国、齐家、修身、为学之宝典。人生病,有医生,可社会生病了怎么办?本书从老子之道的本源出发,告诉人们道法自然,不能逆天而行,不能以人的巧伪之智来处世治国,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国泰民安,社会和谐。作为个人,也要返璞归真,恢复自然之本性,这样才能超凡入圣,远离烦恼。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