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诗经综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诗经综论

  • 作者:徐海容
  •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9007602
  •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 页数:243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诗经综论》以文本解读为基础,以理论阐释为**,对《诗经》作全方位分析解读。其中前二章为综述,阐释《诗经》的成书过程、内容分类及价值影响等。此后至第十章为论述,按民本与人本、水性和人性、情爱和性爱、恋爱与婚嫁、宴饮与欢会、怨刺与批判、血亲与家国、天道和人道分类,归纳演绎,以大文学的视觉展现《诗经》之美。
    《诗经综论》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相当的普及广度,雅俗共赏,情趣突出,可读性较强。
    文章节选
    《诗经综论》:
    《诗经》和《荷马史诗》几乎产生于同一时期,它们分别是中西方文化的重要基石。《荷马史诗》相传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是诸多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而荷马参与了重要的加工整理工作,这当然不乏修改再创作的成分,到公元前6世纪,《荷马史诗》才形成文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伊利亚特》叙述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描写战争结束前后几十天发生的事件。希腊联军久攻特洛伊未克,战争僵持不下,阿喀琉斯因愤恨阿伽门农夺其心爱女俘,力辞出战。希腊军另一猛将,阿喀琉斯的朋友帕特罗克洛斯愤而出战,不幸战死。阿喀琉斯报仇心切,慨然出征,与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激战,*终杀死赫克托尔。特洛伊国王普利安姆悲痛之余,哀求讨回赫克托尔的尸体,举行葬礼。从某种意义上说,《伊利亚特》可以被称为“阿喀琉斯的愤怒之歌”。《奥德赛》叙述伊大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一路漂泊的故事。奥德修斯受神明捉弄,归国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磨难重重,有家难回,*后受诸神怜悯始得回归。奥德修斯流落异域、生死不明时,伊大卡及邻国的**元老们趁机行事,对奥德修斯的家庭进行百般羞辱,向奥德修斯的妻子皮涅罗普逼婚,逼婚不成又要迫其改嫁,皮涅罗普想��设法周旋拖延。*终等到奥德修斯扮成乞丐回家,与其子杀尽求婚者,恢复了在伊大卡的权力。
    《荷马史诗》主要歌颂刚强勇武的战斗英雄,崇尚好战的英雄主义,特别是《奥德修斯》,歌颂人的智慧、机遇与毅力,同时也赞美忠贞不渝的爱情,体现家庭制度的道德规范,其创作思想是热爱现实,热爱生活,肯定人的奋斗精神,强调人生的积极态度。《诗经》以《风》为主,内容主要是对劳动的歌唱,对英雄的歌颂和对现实政治的讽刺,崇尚和平,反对战争,充满着人学精神。《诗经》中只有部分诗歌来源于神话,如《大雅·生民》《大雅·裕高》《商颂·玄鸟》等。《诗经》里所描绘的固然也有对诸神的祭祀敬仰等,但归根到底,《诗经》所反映的是人对自身命运的主宰,而不是神对人类生活命运的主宰,《诗经》更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而不是神本主义,这是和西方文学*大的不同。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诸神主宰着人的生活,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以歌咏氏族部落和过去历史事实为基础的,反映的是古希腊与特洛伊人十年战争的故事。战争的起因在于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争夺。引起争执的金苹果“,而此苹果也是由专管嫉妒与争吵的祸害女神厄里斯所丢。这种把神看作人的主宰,认为上帝和众神永远控制着人类的生活与命运,并且以这种观念和情感进行艺术创作,是古代西方文学的重要特征。西方文化有三个源头:一是古希腊文明;二是古希伯来犹太教文明;三是古罗马文明。这三大源头融会贯通,*终以基督教的形式建构了西方文化体系。而宗教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影响没有那么强烈,作用没有那么大,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没有很大的支配性,这导致中国人理解生命的方式在宗教文化中和西方是不一样。此后工商业的发展与城邦制的建立又使得西方文化中的人际关系多靠契约来维系,这也导致西方文化对个体意识和权属意识的强调。其积极因素是产权明确,促成重视个人尊严和荣誉的自由精神,而消极因素是重利轻义,容易导致个人和团体的利益冲突。《伊利亚特》中”阿喀琉斯的愤怒“就说明了这一点。
    每个民族都有文化原典,而这种原典一旦形成,就变成一个稳定的民族文化的载体,或是民族精神,此后随着社会变化,文化原典、经典中也会被重新注入一些要素进去。《诗经》中的神,比如后稷等,都是伦理道德偶像,其亲民爱民、超凡脱俗、形象威严,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执着、奋进努力的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明显的伦理倾向。《诗经》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充分展现出人和人的情感的融合,展现生活的美好、感情的美好、岁月的美好,这就影响到中国文化的核心及群体意识的形成。中华文明是以农业为主的田园文明,长期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广阔的沃土上,地缘环境比较封闭,自给自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使人们形成”****“的整体思想,认为人和自然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中华民族由此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认同感和归属感,其人际关系主要靠血缘关系维系,所以家庭是中国社会中*为重要的一个单位,整个社会逐步以”家“为**向外扩展,然后到亲缘关系,再到虚拟的血缘关系即同乡关系,*后扩大到整个民族,即扩大化的地缘关系。这种关系架构表现出来的积极因素就是舍生取义追求忠孝的文化传统、积极人世奋进有为的人格精神和厚德重生自控自制的行为规范,当然,其中*重要的就是尊重自然、****的审美情怀。
    ……
    目录
    序一
    序二
    引子

    **章木铎声声,我歌且谣——《诗经》的起源与成书
    从《诗》到《诗经》
    四家诗
    从西周到春秋

    第二章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经》的内容与影响
    弦歌风雅颂
    三义赋比兴
    《诗经》的价值和影响
    《诗经》与《荷马史诗》之比较

    第三章天生烝民,邦家之基——《诗经》中的民本与人本
    珍惜生命
    悲天悯人,忧国忧民

    第四章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的水性和人性
    生命之水
    情爱之水
    灵魂之水

    第五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的情爱和性爱
    《关雎》之美
    色情与性情
    性爱与情爱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第六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中的恋爱与婚嫁
    人面桃花相映红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思妇诗的流变
    从思妇到弃妇
    思妇与思男
    除却巫山不是云

    第七章我有旨酒,燕乐嘉宾——《诗经》中的宴饮与欢会
    燕飨之礼
    礼之用,德之泽
    燕飨礼仪与燕飨诗的流变

    第八章日归日归,岁亦莫止——《诗经》中的怨刺与批判
    岂日无衣?与子同袍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终窭且贫,莫知我艰
    万恶淫为首
    幽厉之祸

    第九章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的血亲与家国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农事历历
    狩猎和狩猎诗
    百善孝为先
    乡愁万里
    家国一体

    第十章日升月恒,天保定尔——《诗经》中的天道和人道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
    日升月恒,天佑中华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