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人间佛教思想文库(净慧卷)
QQ咨询:
有路璐璐:

人间佛教思想文库(净慧卷)

  • 作者:明海 楼宇烈 学诚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ISBN:9787518803866
  • 出版日期:2017年08月01日
  • 页数:310
  • 定价:¥8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太虚大师首倡以来,经无数近现代高僧大德实践探索出的精神遗产“人间佛教”,仍然是新时期佛教现代化与化现代的旗帜与道路。
    《人间佛教思想文库(净慧卷)》整理这些人间佛教探索道路上的高僧大德之行事、理论思想与实践经验,既要为现当代人间佛教的内涵提供丰富的范例,更为怎样践行人间佛教思想提供丰富的参考素材,为未来佛教界的发展提供借鉴的经验。本丛书的整理者,绝大部分是亲身受教于这些高僧大德或长期研究近现代佛教者。本卷的净慧法师对佛教的贡献主要有一、道场的建设,二、弘法理念的提倡,三、僧团的建设,其“生活禅”是人间佛教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文章节选
    《人间佛教思想文库(净慧卷)》:
    现代佛教的理想模式是什么?
    中国佛教的出路何在?
    对于这个问题,太虚大师早就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人间佛教。人间佛教是根据佛教契理契机原则所作出的历史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间佛教思想经过赵朴老等人的大力弘扬,已经成为中国佛教界的共识。在实践人间佛教方面,各地佛教团体根据各自的特色,都纷纷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这些探索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人间佛教的内涵,但是在人间佛教的理论建设方面,却仍然显得力度不够。
    人间佛教的理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间佛教理论至少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人间佛教的教理教法方面的研究,也就是���据契理契机的原则,整理出一套既符合佛教真理,又能够与现实社会相适应、并为广大信众所喜闻乐见的修行理论和方法;二是关于僧团建设和僧团管理方面的研究,也就是根据契理契机的原则,整理出一套既符合佛制戒律,又能够与现代社会的民主管理理念相适应的健康**的僧团建设和管理理论;三是关于佛教对待社会问题的救世良方方面的研究,也就是用佛法的眼光,透视社会大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环境保护、青少年道德教育、战争、心理健康等等,并根据契理契机的原则,提出相应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对治方法,从而引导人类社会沿着和平健康的方面向前发展。
    在这里,我想结合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的生活禅理念,从人间佛教的教理教法方面,谈谈我对人间佛教理论的一点思考。
    一、人间佛教的历史意义
    回顾一下印度佛教史和中国佛教史,我们不难发现,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实际上就是一个契理契机的过程。“机”是指众生的根性和所处文化环境的千差万别,包括国情民意、风土人情、语言习惯、传统文化、时代思潮等等。佛教只有成功地适应当地的国情民意和时势人心,才能够被当地的民众所广泛接受,并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和世道人心,真正起到正面的推动和教化作用。
    佛教从西汉末年传至中国,经过汉、魏、两晋、南北朝这样一个漫长时期的适应过程,渐渐地进入到一个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高度和谐的互动状态,迎来了隋唐时期宗派林立的繁荣局面。此后,中国佛教像中国的封建王朝一样,进入了一个超稳定的守成时期。在超稳定的守成状态中,佛教界因为缺乏整体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调节机制,不能及时地顺应世道人心的变化,在宣传教法方面,因过分强调末法理论和净土往生的思想,出现了一些排斥现实社会和排斥除净土以外其宗派(主要是禅宗)的偏颇做法,人为地加剧了佛教与现实生活和社会人群之间的距离,加上僧团的整体素质在不断地下滑,佛教的肌体内滋生出种种腐朽的现象,这一切使得佛教的社会地位江河日下。到了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清王朝的没落,佛教的衰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整个佛教界被笼罩在一片浓厚的暮色苍茫之中。
    天台、贤首、唯识等诸大宗派,在唐会昌法难中遭到了致命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唯有禅宗一枝独秀,在南北迅速地传播开来,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意识。但是到了明清,禅宗的气势大不如从前,在教界大倡三教同源、诸宗合流、净土同归的时候,“末法思想”也在开始蔓延起来。在这种气氛下,与末法思想有天然关系的净土往生法门,便渐渐地取代了禅宗的霸主地位,而成为中国佛教界的主流。
    ……
    目录
    总序 “多元一体、并行不悖”的人间佛教史观
    导言 人间佛教生活禅的倡行者

    **编 生活禅与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与以戒为师
    当代佛教契理契机的思考
    关于人间佛教的理论思考
    佛教的精神与生活禅
    生活禅是人间佛教思想的延续
    融入生活,融入主流文化

    第二编 生活禅的修学体系
    生活禅提出的初衷及四个根本
    生活禅开题
    修学生活禅的四个要点
    生活禅的四个特点
    生活禅的真谛
    禅在当下
    佛教的正信与正行
    信解行证——修行的次第
    关注当下,修念佛禅
    关于“生活禅”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一点感想

    第三编 生活禅与僧团建设
    当代僧伽的职志
    河北省佛学院教材总序
    明确定位,发扬宗风,加强自身建设
    坚持两爱树立双风防止四气落实四化
    佛教教育与僧团建设
    僧团自身建设的“四化工程”
    做好寺院管理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要以道风建设为核心加强寺院管理工作

    第四编 生活禅与夏令营
    生活禅,禅生活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会心当下即是——生活禅的不二法门
    生活禅理念的展开与落实
    生活,禅,生活禅
    关于禅与生活禅
    《六祖坛经》与生活禅

    第五编 生活禅与和谐社会
    生活禅的理论框架与普世功能
    发扬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维护世界和平
    提升人性回归佛性
    促进人类自身完善的三个回归
    国际《道德经》论坛儒道佛三教对话发言提纲
    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针”
    从佛法的角度看和谐社会的创建
    佛教的和谐精神——慈悲喜舍
    呼吁人文精神倡导宗教关怀
    持五戒、修十善、培福德、净心田

    附录 净慧法师小传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