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国学经典:传习录(全本全译)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国学经典:传习录(全本全译)

  • 作者:[明] 王阳明 肖卫 注
  •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 ISBN:9787545140552
  •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 页数:275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他是明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阳引(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国学经典:传习录(全本全译)》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它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
    《国学经典:传习录(全本全译)》本次出版对原书进行了完整的收录,并对原文进行了现代文翻译,使渡者更容易理解。希望这些文字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读者思考阳明先生的思想观点有所裨益。
    文章节选
    《国学经典:传习录(全本全译)》:
    希渊问:“圣人可学而至,然伯夷、伊尹于孔子才力终不同,其同谓之圣者安在?”
    先生曰:“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是足色方是精。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尧、舜犹万镒,文王、孔子犹九千镒,禹、汤、武王犹七八千镒,伯夷、伊尹犹四五千镒。才力不同而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犹分两虽不同,而足色则同,皆可谓之精金。以五千镒者而入于万镒之中,其足色同也;以夷、尹而厕之尧、孑L之间,其纯乎天理同也。盖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犹一两之金,比之万镒,分两虽悬绝,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故日‘人皆可以为尧舜’者以此。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金之成所争不多,则锻炼之工省而功易成,成色愈下则锻炼愈难。人之气质清浊粹驳,有中人以上、中人以下,其于道有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其下者必须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及其成功则一。
    “后世不知作圣之本是纯乎天理,却专去知识才能上求圣人,以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须是将圣人许多知识才能逐一理会始得。故不务去天理上着功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正如见人有万镒精金,不务锻炼成色,求无愧于彼之精纯,而乃妄希分两,务同彼之万镒,锡、铅、铜、铁杂然而投,分两愈增而成色愈下,既其梢末,无复有金矣。”
    时日仁在旁,曰:“先生此喻,足以破世儒支离之惑,大有功于后学。”先生又曰:“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译文】
    希渊问:“可以通过学习而成为圣人,但是伯夷和伊尹与孔子的才智能力终究不同,但是为何孟子称他们都为圣人呢?”
    先生说:“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只因为他的心没有掺杂丝毫的私欲而至纯至精为天理,就像纯金之所以是纯金,是因为它的成色足而没有一点铜铅之类的杂质。人要修养到心中至纯为天理时才是圣人,金子要炼到成色十足时才是纯金。圣人的才智能力也有大小差异,就像金子的分量有轻重差别。尧、舜就像万镒的纯金,文王、孔子就像九千镒的纯金,大禹、商汤、武王就像七、八千镒的纯金,伯夷、伊尹就像是四五千镒的纯金。尽管他们的才智不同,但他们心里纯为天理,所以他们都可称为圣人。就像分量不同,但成色十足都是纯金。把五千镒的纯金熔入到万镒重的纯金中,它们的成色也是相同的。将伯夷、伊尹放于尧舜、孔予之间,他们心中的天理都是相同的。所以纯金是看它的成色,而不在于它的重量:圣人就在于心纯为天理,而不在于才力大小。所以,即使是平凡普通的人,只要肯努力学习,去除私心杂念,使心纯为天理,也能成为圣人。就像一两的金子与万斤重的金子。分量相差悬殊,但成色十足都是纯金。孟子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圣人’原因就在这里。学习的入学习圣人,也不过是去除私欲保存天理罢了。就像冶炼金子使它成色十足。如果这金子成色已经八九成,那么冶炼就省功夫;成色越低,冶炼就越难。人的气质禀性有清有浊,纯杂不一,智力有中上等的人、有中下等的人。他们对于天理,有生来就知道去实践的人;有通过学习才知道,并顺利实践的人;还有资质*下等的人,他们要花比别人多千百倍的功夫去学习,等到成功了都是一样的。
    ……
    目录
    卷上
    徐爱录
    徐爱跋
    陆澄录
    薛侃录
    卷中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答周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一)
    答陆原静书(二)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一)
    答聂文蔚(二)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卷下
    陈九川录
    黄直录
    黄修易录
    黄省曾录
    钱德洪录
    钱德洪附记
    黄以方录
    钱德洪跋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