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乡土传统与新型城镇化:一个近郊村落的行为叙事
QQ咨询:
有路璐璐:

乡土传统与新型城镇化:一个近郊村落的行为叙事

  • 作者:李传喜 张红阳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25318
  •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 页数:236
  • 定价:¥6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与乡村的关系也面临着结构及功能的重组,《乡土传统与新型城镇化:一个近郊村落的行为叙事》从乡土传统的角度切入研究当下的新型城镇化问题,以一个近郊村庄为个案,通过考察乡土传统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现实遭遇和新型城镇化对乡土传统的诉求,对乡土传统与新型城镇化的变迁历程做一次田野深描,试图深入把握其发展变化规律和特征,也希望能回答“农村的命运将向何处去?乡村的发展到底由谁来主导?”等一系列问题。
    文章节选
    《乡土传统与新型城镇化:一个近郊村落的行为叙事》:
    一 理论背景与研究述评
    多年以来,中国乡土社会一直是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从乡土视角研究探索我国社会变迁路径的成果不少,并做出了独特的建树。诸如: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库尔普的《华南的乡村生活:家族主义的社会学》、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与《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马若孟的《中国农民经济》、黄宗智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和《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1990-1942年的华北农村》、施坚雅的《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折晓叶的《社区的实践》、陆学艺等的《内发的村庄》、毛丹的《一个村落共同体的变迁》等。这类成果或以一个或以若干个村落为个案,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对中国乡土社会变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揭示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特征,��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观点。
    近年以来,针对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村落变迁的研究也有众多类型不一的成果。诸如:李培林、蓝宇蕴等对广州“城中村”的研究,周大鸣对南景村的研究,王春光、项飙、王汉生等对北京“浙江村”的研究,等等。这此成果对村落城镇化过程进行了生动又丰富的现象描述和理论分析,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素材和思想资料。但是,现有的研究存在以下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理论空间。
    **,结合中国社会乡土传统研究新型城镇化的成果不多。在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性因素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有益之处,而现有的研究多以传统城镇化模式为借鉴,割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忽视了中国社会中乡土传统的传承与变迁。
    第二,以农村为行为主体来研究其城镇化进程的成果不多。现有的对城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农村被动城镇化方面,政府和市场似乎主宰了农村的一切,但是作为城镇化的一个参与主体,农村在城镇化过程中并没有坐以待毙或一味被动地接受宿命,而是主动地应对城镇化的冲击和挑战。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主动性视角的研究不仅成果数量少,而且比较分散,没有系统性。
    第三,对新型城镇化的特色化发展模式进行概括的成果不多。现有的研究主要以传统城镇化语境下农村、农民被城镇化为主,而对各种具有乡土特色、地域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缺少概括总结,目前尚无专门性的理论成果。
    新型城镇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提高城镇化质量,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自上而下地推动之外,还要有自下而上地推动,要把农村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充分发挥农村的积极作用,这也是考察新型城镇化政策“落地”情势的直观体现。因此我们应该从村落的实际情况出发,直面新型城镇化与乡土社会的碰撞,考察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土社会变迁的现实需要,这将对我们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通过对城镇化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梳理,我们发现如集聚一扩散理论、**地理论、增长极理论,城乡磁铁理论、地区城市理论以及费孝通的小城镇理论等理论观点都非常重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互动,侧重于描述城乡动态关系以及小城镇的形成机制,这些理论为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研究新型城镇化与乡土传统的互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另外2013年年底的**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了乡土传统对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性,并指出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传承历史文脉,让人们记得住“乡愁”,这也为本项研究提供了政策依据。因此挖掘乡土资源,实现乡土传统与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及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缘起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意义
    四 研究方法

    **章 历史考察
    一 行政区划
    二 村庄概况

    第二章 宏观背景与社会现实:乡土传统与新型城镇化
    一 理论背景与研究述评
    二 城镇化对乡土社会的冲击与影响
    三 乡土传统:新型城镇化的根基

    第三章 边缘化与边缘效应:城镇化进程中近郊村落的现实
    境遇
    一 边缘化:一个解释框架
    二 日益走向边缘化的近郊村落
    三 近郊村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
    四 近郊村落现实境遇的边缘效应

    第四章 在场与脱域:近郊村落乡土认同的式微与重建
    一 相关概念内涵
    二 乡土认同研究的文献回顾
    三 近郊村落乡土认同的现状考察
    四 近郊村落乡土认同的重建策略

    第五章 非常规行动:城镇化进程中近郊村落的行动逻辑
    一 近郊村落的行动背景
    二 城镇化进程中近郊村落的非常规行动
    三 城镇化进程中近郊村落非常规行动的性质
    四 城镇化进程中近郊村落非常规行动的启示

    第六章 代际传承:内生性乡村权威的演化
    一 相关文献回顾
    二 星村金氏家族概况
    三 乡村精英代际传承的条件和特征
    四 乡村精英对村落变迁的贡献与未来

    第七章 自主选择与政府规制:乡村变迁中的村落与政府
    一 相关文献回顾
    二 自主选择:城镇化中近郊村落的理性与非理性
    三 政府规制:城镇化中近郊村落与政府的博弈
    四 发展进路:城镇化中近郊村落的路径选择

    第八章 传承与嬗变:近郊村落的宗教信仰
    一 相关文献回顾
    二 近郊村落宗教信仰的历史考察
    三 近郊村落宗教信仰的生成机制
    四 近郊村落宗教信仰的未来展望

    第九章 再集体化:近郊村落城镇化的应对策略
    一 相关文献回顾
    二 星村集体产权的演变与演进
    三 星村再集体化的社会基础
    四 星村股份合作社改革实施
    五 结论与讨论

    第十章 矛盾调和:近郊村落的家庭关系
    一 相关文献回顾
    二 近郊村落家庭关系与矛盾生成逻辑
    三 近郊村落家庭关系调和的双重策略

    第十一章 建构性共同体:村落秩序与行为的重构
    一 相关文献回顾
    二 建构性共同体的具体特征
    三 建构性共同体的问题与挑战
    四 建构性共同体的策略选择
    五 结论与讨论

    第十二章 乡土型城镇化:一个理论解释框架
    一 概念的提出
    二 乡土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三 乡土型城镇化的构建举措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