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20世纪60-70年代基础教育语文教材语言研究/基础教育语文教材语言研究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20世纪60-70年代基础教育语文教材语言研究/基础教育语文教材语言研究丛书

  • 作者:罗树林 苏新春
  •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54821046
  •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01日
  • 页数:302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综合借鉴了多门学科的理论成果,以夯实和巩固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正是由于“文革”是一段特殊历史时期,其教材语言与其他时期教材语言有很大程度的不同。《20世纪60-70年代基础教育语文教材语言研究/基础教育语文教材语言研究丛书》尝试从字、词、句、篇等语言实体单位人手,分析“文革”时期教材语言的使用规律,试图形成自己的结论或达到理论上的突破,以冀能给中小学语文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一些参考建议。本课题研究不仅是一项语言实践研究,同时也有理论研究的内容。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是有机结合成一体的。
    目录
    总序
    前言
    一、教材语言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二、20世纪60-70年代基础教育语文教材语言研究的目的和**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本书的创新之处

    **章 20世纪60-70年代基础教育语文教材编写概况研究
    **节 语文课程的开设
    一、语文课程的实施
    二、指导思想的影响
    三、语文教材的编纂
    第二节 语文教材基本情况
    一、教材名称
    二、教材版本
    三、教材使用
    第三节 语文教材语料库介绍
    一、语料的选取与加工
    二、语料库的结构及说明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材选文研究
    **节 选文分布分析
    一、选文篇数
    二、选文篇幅
    第二节 选文出处分析
    一、选文作者
    二、资料来源
    第三节 选文内容分析
    一、思想内容
    二、知识内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教材句子研究
    **节 句子的构成
    一、句子成分
    二、标点符号
    第二节 句子的种类
    一、单句
    二、复句
    第三节 句子的释义
    一、整句释义
    二、分句释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材词语研究
    **节 词语的使用
    一、词种数
    二、词语频次与频率
    三、词语的覆盖率
    四、词语的共用与独用
    五、固定格式的词语
    第二节 词类
    一、词类知识介绍
    二、词类分布
    三、词类统计
    第三节 词语的意义
    一、词义
    二、短语义
    第四节 农村常用词
    一、举例汇总
    二、语义分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教材汉字研究
    **节 汉字的使用
    一、字种数
    二、字次与字频
    三、字的覆盖率
    四、字的共用与独用
    五、字的笔画数
    六、字的常用度
    七、生字难字
    第二节 汉字的要素
    一、字音
    二、字形
    三、字义
    第三节 农村常用字
    一、举例汇总
    二、语义分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教材语言教学和语言能力研究
    **节 语言教学分析
    一、课堂语言教学
    二、语言知识教学
    三、语言练习教学
    第二节 语言能力分析
    一、口语交际能力
    二、阅读能力
    三、写作能力
    第三节 语言教学对语言能力的实现
    一、正文语言教学对语言能力的实现
    二、语言知识教学对语言能力的实现
    三、语言练习教学对语言能力的实现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教材语言使用特征、功能和原因研究一
    **节 语言使用特征
    一、基于教材编排的语言使用特征
    二、基于“革命”主题的语言使用特征
    三、基于隋感表达的语言使用特征
    四、基于少年儿童的语言使用特征
    第二节 语言使用功能
    一、知识教育功能
    二、思想教育功能
    第三节 语言使用原因
    一、语文课程性质方面的原因
    二、编写指导思想方面的原因
    三、社会语言渗透方面的原因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