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虚假诉讼·虚假仲裁 防治与实案精解
QQ咨询:
有路璐璐:

虚假诉讼·虚假仲裁 防治与实案精解

  • 作者:马贤兴
  •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22009
  •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01日
  • 页数:268
  • 定价:¥7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虚假诉讼·虚假仲裁 **与实案精解》是马贤兴近年来对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这一违背诚信妨害司法、仲裁秩序的违法犯罪问题的思考成果。《虚假诉讼·虚假仲裁 **与实案精解》既精选了一些典型案例,又阐述了具体的做法;《虚假诉讼·虚假仲裁 **与实案精解》是马贤兴长期基层司法实务和理论思考的成果。《虚假诉讼·虚假仲裁 **与实案精解》对虚假诉讼与虚假仲裁**进行了理论探讨,剖析了立法漏洞、理念偏差、考核不合理等深层次原因,提出了矫正债权保护理念、破除法人“身份主义”和“公章崇拜论”等对策,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文章节选
    《虚假诉讼·虚假仲裁 **与实案精解》:
    法律至上是法治**的基本特征之一,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各类社会纠纷是法治社会的主要标志。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法治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法律的漏洞规避法律。正如朱苏力教授在《法治及本土资源》中写道:“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变迁时期,法律规避现象的增多不可避免,这不完全是由于法制建设的缺陷,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创新的重要途径。”①在这些规避法律的行为中,虚假诉讼是当前广泛存在于司法实践中的典型现象。
    虚假诉讼的出现,使得诉讼的功能出现异化,“诉讼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成为人们所依赖的解决纠纷的有效制度,而可能会成为一种当事人可资以利用的谋取非法利益的工具,使无辜的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遭受不应有的损害”。②因此防范诉虚假诉讼的出现成为一种社会必要,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虚假诉讼���惩治有了**次立法回应,其第112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113条规定:“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里的追究刑事责任,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307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307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很多虚假诉讼行为当下难以发现。一般是要等到虚假诉讼所侵害的案外人包括**、集体和他人知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才投诉反映,人民法院才能引起注意。要确定某一案件还有一些复杂的司法程序,如复查和再审。
    虚假诉讼罪名生效后的虚假诉讼行为,构成犯罪的,可以直接以虚假诉讼罪予以追究处罚。鉴于该罪的溯及力,对该罪名生效之前的虚假诉讼行为可依据《刑法》第307条妨害作证罪,第280条伪造、变造、买卖**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盗窃、抢夺、毁灭**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定罪处罚。然而这些刑事处罚的*高刑期均较低,其处罚力度还不足以与虚假诉讼的危害性对等,不符合罪责刑相适用原则的要求。在对一种行为的手段行为进行评价时,还不足以与其危害性进行“客观评价时,可以而且应当对其结果行为进行评价,这也与我国刑法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相一致。但刑法对虚假诉讼结果行为(这种结果行为主要体现为侵犯他人的财务或财产性权益)进行整体的刑事评价却缺乏明确的规定。实践中,对于虚假诉讼的结果行为进行评价,受罪刑法定原则的限制,对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理论界与实践界一直争议不断。《虚假诉讼·虚假仲裁 **与实案精解》将通过对虚假诉讼内涵的界定,并借鉴国外刑法的对虚假诉讼的处理经验,对虚假诉讼结果行为(仅指虚假诉讼侵财行为,亦即诉讼欺诈)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进行分析、探讨,力图为现阶段规制虚假诉讼及未来刑法进行修改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
    目录
    上篇 虚假诉讼**
    **章 虚假诉讼概述
    **节 虚假诉讼**基础理论
    一、不可或缺:完善**治理体系离不开虚假诉讼治理
    二、理论纠偏:虚假诉讼治理需反思并重构债权保护理念
    三、路径选择:虚假诉讼治理的司法路径
    第二节 虚假诉讼比较法研究
    一、法社会学视角下的法律异化
    二、司法诚信与心态建设
    第三节 虚假诉讼的研判与识别
    一、虚假诉讼行为研判
    二、虚假诉讼的不法目的
    三、虚假诉讼的合理边界
    四、虚假诉讼的识别
    五、虚假诉讼的危害与成因
    第四节 虚假诉讼与法人行为认定
    一、认证困惑:法人行为公章和签字的混乱图景
    二、原因剖析:意志表达的认识误区和规则误导
    三、理论构造:法人行为公章加签字的认证模式
    第二章 虚假诉讼**的自认规则限制
    **节 自认规则的概念与效力
    第二节 虚假诉讼中自认的特征
    一、多为直接自认,亦有拟制自认
    二、多为对主要事实的自认,少有对间接事实、辅助事实的自认
    三、经法官释明后仍积极自认于己不利的事实
    第三节 限制自认规则的基础
    一、限制自认的法理基础
    二、限制自认的制度基础
    第四节 自认规则限制的适用与后果
    一、限制自认规则的适用情形
    二、限制自认规则的途径
    三、限制自认的后果
    第三章 以民事程序制约虚假诉讼
    **节 虚假民事诉讼的类型化
    一、虚假民事诉讼的甄别
    二、民事诉讼中虚假诉讼的常见类型
    三、解析虚假诉讼类型
    第二节 对虚假诉讼参与人的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
    一、民事强制措施在**虚假诉讼中适用的现状
    二、民事强制措施在虚假诉讼中适用难的成因分析
    三、完善虚假诉讼中民事强制措施的对策
    第三节 恶意调解的**
    一、恶意调解何以频发
    二、发挥**恶意调解的制度作用
    三、引入第三方力量**恶意调解
    第四节 虚假支付令的**
    一、虚假支付令**实证考察
    二、支付令设计瑕疵和司法审查疏漏
    三、**虚假支付令对策与举措
    第四章 虚假诉讼犯罪行为的刑法规制
    ……

    下篇 附录
    跋文一诉讼打假,殊荣加身
    跋文二“诉讼和仲裁打假”:责任你我他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