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性(精装)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性(精装)

  • 作者:傅梦孜
  •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 ISBN:9787519502898
  • 出版日期:2019年03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7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19502898
    • 作者
    • 页数
      0
    • 出版时间
      2019年03月01日
    • 定价
      ¥7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融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历史学等学科于一体、具有开创性的学术研究著作。 本书选择“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性问题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命题。“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宏大倡议,其漫长的建设过程将是十分复杂的,沿途遇到的世情、域情、国情各不相同,对其建设过程必然会发生难以精准预测的影响。本书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性问题进行的探索,不仅能推动该课题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章节选
    **章 丝绸之路源起、演变的历史映像
    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后汉书·西域传》)。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南京宝船遗址公园郑和碑碑文)。这是古代文献对陆海丝绸之路曾所呈现盛况的恢宏描述。古代丝绸之路是联通亚欧等地的贸易路线,开启了中国与域外以及更广远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序幕与进程。丝绸之路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作为一种久已存在的历史现象,对亚欧大陆各国人民的交往影响十分深远。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宏大战略倡议以后,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相关历史进行再考察,有助于今天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节相关概念溯源“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包括有“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它源于古代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尽管“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出现是近代以来的事,但与更为久远即已出现的丝绸贸易紧密相关。 一、作为标志性交易媒介的丝绸顾名思义,丝绸之路与丝绸直接相关。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丝绸作为一种纺织品,这一产品符号对中国与域外、亚欧大陆各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是如此源远流长,以至于其他任何一种产品可能都难以与之类比。在古代,这种以桑蚕丝为主、也包括少量柞蚕丝和木薯蚕丝为主织造的纺织品,发明、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历史传说中,被誉为中华民族之母的黄帝元妃嫘祖(公元前2550年)被视为“先蚕”,即始蚕之神。《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蚕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傅恒等监修:《历代通鉴辑览》(**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1968年1月第1版,第7页。。丝绸之于中国,远古时期即成为**商品之骄傲。正可谓“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很早就闪耀出了丝绸的光芒”。有学者称,“丝绸比中国四大发明要古老得多,而它对人类的贡献又绝不逊色于四大发明”。《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编:《丝绸史话》,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年7月版,第3页。在有文字记录之前,考古出土的文物资料成为“说明蚕桑丝绸的可靠依据”。大量考古发现,呈现出先前蚕桑丝绸的一些痕迹。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养蚕、缫丝了。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发现了纺织工具。1926年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考古队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一个距今五六千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半枚被刀子切割过的蚕茧。半枚蚕茧的出现,一时引起国内外学界的重视。日本考古学者对这半枚蚕茧经过“野生”“家养”之辨后,*终还是承认它的“家养”性质。这半枚蚕茧成为当时能借以证明丝绸起源于中国的“**实物凭证”。由于同时还出土了纺轮,人们推断当时已经开始养蚕、缫丝、织绸。因此,“这半枚蚕茧的出土,使中国是丝绸之源的说法获得实证”。刘行光著:《丝绸》,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第4页。1958年在浙江吴兴县湖州钱山漾遗址和河南郑州西15千米的荥阳青台遗址均发现了丝织品。青台遗址*早由瑞典人TJ阿尔纳(TJArla)于1922年发现,1934年中国**考古学家郭宝均团队对青台遗址进行了**发掘,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又经过多次发掘,发掘出灰白色和灰褐色丝织物碎片。据称,这是迄今为止“在北方发现的*早的蚕丝织品,尽管已经历5500年历史,但仍具有纤维光泽。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原地区新石器时期没有丝织品的空白,同时也将中国制造和使用丝织的年代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李奕仁主编:《神州丝路行:中国蚕桑丝绸历史文化研究札记》,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1月版,第9页。钱山漾遗址同属于新石器晚期的良渚文化,经过发掘出土过丝带、丝线等丝绸制品,并经研究人员测试推断,测得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750年,即距今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此一发现,比黄帝元妃嫘祖养蚕的传说还要早200多年。徐铮、袁宜萍著:《杭州丝绸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第4—5页。卫斯所著《中国丝织技术起始时代初探》由此明确断定,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早在公元前2500年,古印度人就开始从野生丝蛾制丝,但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瓦莱丽·汉森(Valerie Hansen)在其《丝绸之路新史》中提出,“中国人确实是世界上**个制造出丝绸的民族”,其“*可靠的证据是汉字,只有中国人才会把汉字织进布里”。 Valerie Hansen, “The Silk Road:A New History”,参见张磊译:《丝绸之路新史》(中文版),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年版,第22—23页。丝绸因其质地手感、光泽图案而备受瞩目。丝绸具有极大的实用性、舒适性,它既属**品、艺术品、礼品,也是实用品。在汉代,丝绸与硬币、粮食一样,曾作为货币支付给军队。由于当时在遥远的交战之地,硬币难以兑换,粮食易腐难以保存长久,丝绸就曾定期作为一种货币使用。如在中亚,丝绸就可以作为货币支付给寺庙的僧侣,或者作为犯戒者缴纳的罚金。丝绸变成了一种与**品一样的国际货币。 Peter Frankopan, “The Silk Roads, A New History of the World”, London:Bloomsbury Publishing,2015, p11华夏各民族汇聚交融及**统合进程,加快了丝绸纺织技术进步与地域传播。《释名》《蚕书》《农经》《蚕织图》《天工开物》等典籍均记录并印证了中国丝绸产业与技术进步。丝绸的品种日益繁多,《十国春秋》等书中记载吴越对中原历朝进贡的贡品中有绫、锦、罗、绢、绮、纱、缟等多种类,每类还可细分,织物各色各样。在与周边地区的贸易中,丝绸可谓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主要的贸易产品。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文明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丝绸即是自远古时代出现的标志之一。对于丝绸的赞誉,一直与历史相伴随。斯文·赫定在《丝绸之路》一书中指出,中国古代由内地沿着丝绸之路的出口商品中,无论在数量或地位上,都没有哪一样能与华美的丝绸相媲美。2000年前,中国的丝绸是世界贸易中*受崇尚、*受欢迎的商品。[瑞典]斯文·赫定著,江红、李佩娟译:《丝绸之路》,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第202—203页。《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认定,丝绸“比人们熟知的中国四大发明要古老得多,而它对人类的贡献又绝不逊色于四大发明”。锦绣丝绸为中国赢得了“丝绸国”的雅誉。它不仅是中国古代*为重要的发明创造,同时也与华夏文化息息相关。《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丝绸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年7月版,第3页。中国丝绸西传至罗马帝国后,在**中倍受青睐,因而促进了丝绸贸易的发展,各国使者和商旅将中国精美的丝绸源源不断地运往波斯、罗马。中国考古发掘表明,中国古代丝绸品种繁多,色泽绚丽,曲艺精巧,技艺高超,对西方的丝绸纺织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ergilius,Publius VMaro)在《田园诗》中曾感叹:奥比亚人的丛林怎么会产生细软的羊毛?塞里斯人(古希腊语称谓的中国人——作者注)怎么会从他们的树叶中抽出纤细的线!参见兰州博物馆“丝绸之路展”,2015年10月调研记录。在中华帝国与外域漫长的交往进程中,丝绸、瓷器、茶和马匹是流通其间的四种大规模交易产品。而“交易链条*长的是丝绸,处于价值顶端的也是丝绸”,丝绸是“一个重要的贸易符号,而且是有生命……
    ……
    目录
    **章丝绸之路源起、演变的历史映像1
    **节相关概念溯源1
    第二节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14
    第三节丝绸之路断续的历史时空背景27
    第二章“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历史的必然38
    **节“一带一路”的框架构建38
    第二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现实性54
    第三节案例比较:“一带一路”与新丝路计划65
    第三章“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性:内生动力69
    **节超大规模经济的外溢效应69
    第二节价值链的延伸与攀升效应79
    第三节通道适切性与区位导向91
    第四节基础设施短缺与建设的长程性106
    第四章“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性:适应与磨合123
    **节国际政治经济影响123
    第二节国际政治语境变迁130
    第三节政治期望、顾虑与制约149
    第四节合作潜力与可能的冲突177
    第五章“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性:风险评估194
    **节风险与建设特征194
    第二节总体性风险198
    第三节具体风险与评估203
    第四节风险演变与管理216
    第六章对持久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224
    **节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关注点224
    第二节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建议233
    第七章结论246
    余论五年历程波澜壮阔258
    参考文献263
    附:近年发表的科研成果288
    后记290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