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给孩子读的中国历史:明朝风云(一本真正为孩子写的趣味历史,让读历史就像看电影)
QQ咨询:
有路璐璐:

给孩子读的中国历史:明朝风云(一本真正为孩子写的趣味历史,让读历史就像看电影)

  • 作者:[中国香港] 宋诒瑞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267786
  •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01日
  • 页数:184
  • 定价:¥33.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明朝风云》是宋诒瑞专为儿童创作的一部讲述明朝历史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用流畅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比如:朱元璋是怎样建立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去了哪些地方,戚继光是怎么抗倭保卫**的,郑成功是怎样一步步收复台湾的,闯王李自成为什么会兵败等。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孩子们阅读这部作品,不仅可以了解明朝的那段历史,还可以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文章节选
    足智多谋的刘伯温 朱元璋能够统**下当上皇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善于用人,在他身边有一批出色的文臣武将辅佐他,为创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深得朱元璋尊敬和信任的文臣刘伯温。刘伯温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如同西汉初年的张良帮助刘邦那样,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打下了天下。 刘伯温又名刘基,浙江青田人。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儒家经典、历史著作和兵法古籍他无不涉猎。不过,他酷爱读兵书,一册兵书在手可以读得废寝忘食。他曾中过元朝的进士,做过地方官,后因写文章表达对元朝政治腐败的不满被解职,解职后他便回老家隐居起来。朱元璋率军打到浙东时,听说刘伯温是个有本事的人,就��他出来当了谋士。 公元1360年5月,气焰嚣张的陈友谅挥军东进,攻打朱元璋。当时朱元璋的兵力不足,一些将领主张放弃应天退守钟山,有的将领甚至主张出城投降,只有刘伯温站在一旁沉默不语。朱元璋特地请他入内,征询他的意见。刘伯温说:“兵家常说:骄兵必败。陈友谅自恃兵多,骄横轻敌,现长驱直入,必已疲惫不堪。大敌压境,逃跑不是良策,我们可设下埋伏,诱敌深入,等陈军进入伏击圈后全力出击,敌军必败无疑。”朱元璋采用了他的战术,果然把骄傲的陈友谅打得落荒而逃。 刘伯温还为朱元璋分析形势,指出应集中力量消灭主要对手陈友谅,然后张士诚等人便可手到擒来,接着引兵北上,即可平定中原。朱元璋正是听从了刘伯温的建议才取得了天下。 刘伯温不但善于用兵,而且精通天文,能通过观察天象预知天气的阴晴变化。正是因为他的这一能力,一些民间传说里把他塑造成一个能未卜先知的神人。 朱元璋还没称帝时,有一年江南发生了一场旱灾,一连几个月滴雨未降,眼看庄稼要枯死了。朱元璋非常着急,问刘伯温如何能求上天下雨。 刘伯温心想:“现在狱中关着很多犯人,我何不乘机进谏,劝他莫要滥杀无辜。”刘伯温于是皱起眉头,装成很为难的样子说:“恕我直言,老天一直不下雨,是因为牢狱里关押着一些被冤枉的人。只有洗清了他们的冤情,才会下大雨。” 朱元璋听后派刘伯温去清查牢里的犯人,果然查出不少冤案。他一一上报朱元璋,平反冤案后释放了这些犯人。几天之后,天空果然乌云密布,接连下了好几天的大雨。其实,刘伯温早就观察到天气会有变化,他只是以此为契机劝朱元璋平反冤案罢了。后来,他趁朱元璋心情好的时候,又劝他制定法律,依法办事,以免再错杀无辜。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封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刘伯温秉公办事,从不讲情面。有一次,丞相李善长的一个亲信犯了法,刘伯温查清事实后奏明太祖,并不顾李善长的多次求情把犯人按律处决了。李善长是明朝**号开国功臣,又是明太祖的同乡,更是朝廷内淮西帮的头目,刘伯温如此不给他面子,真把他惹怒了。从此李善长常在太祖前诬陷刘伯温。 正巧这一年京城又遇大旱,刘伯温又想乘机进谏,于是他对明太祖说:“很多阵亡将士的家属还没得到抚恤,一些因筑城而死亡的工匠还暴尸郊野,皇上如果办好这些事,老天就会降雨了。” 明太祖一心求雨,就连忙派人办好这两件事。可是这次刘伯温的预测不准,十几天之后还是没有降下甘霖,明太祖不太高兴,李善长又在皇帝面前诬陷他,刘伯温只好借妻子病了需要人照看为由回了青田老家。 时间一久,明太祖又想念刘伯温了,便召他进宫赐给他财物,还要给他升官。刘伯温知道这样会招来是非,坚决谢绝了。一次,明太祖想撤换李善长的丞相职务,征求刘伯温的意见。刘伯温说:“善长是老功臣,万万撤换不得!” 明太祖说:“他多次要害你,你为何还要替他说好话?我想让你当丞相,你说好吗?” 刘伯温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跪下说:“丞相好比是房屋的栋梁,一定要选用结实的大木。我只是根小小的木棍,不能担此重任。” 可是,这些话传到李善长耳朵里,他非但不领情,反而认为刘伯温在朝中早晚会对自己不利,便经常串通一些奸臣在明太祖耳边煽风点火,说刘伯温的坏话。后来,太祖终于找了个借口让刘伯温告老还乡了。 刘伯温回家后不问政事,也不与地方官员接触。一次,一位新上任的青田知县扮作农民去拜访他。刘伯温请客人进了客厅,泡上茶,攀谈起来。客人说:“实不相瞒,我是新上任的青田县令,久仰先生大名,特地前来拜访。”刘伯温一听赶忙起身说:“小民不知是县君,失敬,失敬!”说完就退进内宅,再也没出来。 刘伯温虽然如此安分守己,但是李善长仍不放过他,多次在明太祖面前诬告刘伯温,说他在老家想在有皇气的地方造墓,有谋反之意。太祖心里很不痛快,取消了刘伯温的俸禄 。 晚年的刘伯温见太祖对待大臣过分严厉,曾上奏章劝太祖办事要宽和些,但是明太祖没有听取他的劝告,以致后期大杀功臣,成了个独裁的君主。刘伯温在65岁时得了病,不久便去世了。传说死前曾服用了大臣胡惟庸送去的一包药。 戚继光扫平倭寇 你去过香港西南面长洲岛上的张保仔洞吗?听说那幽暗狭窄的山洞是海盗张保仔藏宝的地方。那些在月黑风高夜杀人劫货的海盗,一直是海上航运*大的威胁。在16世纪的中国明朝,东南沿海一带也曾出现过一批滋扰百姓的凶悍海盗。 那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事。明世宗笃信道教,沉迷于炼丹求仙,不理政事,以致内忧外患接踵而来,其中*令人头痛的就是沿海一带倭寇的侵扰。 位于中国东边,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一直与中国有着贸易往来,可是随着贸易的进行,做生意的人中渐渐混进了一些日本武士与浪人,他们凶狠好斗,在沿海一带官兵力量薄弱的地方烧杀抢掠,并与当地的土豪劣绅、地痞流氓相勾结。那时明朝军队胆小软弱,战船残破不堪,沿海戒备极差,根本没能力抵御这些海盗的侵袭。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倭寇入侵南通州,杀死官员和百姓数千人,烧毁民房无数。两年后,倭寇又侵犯江苏松江,放火烧了七天七夜,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朝廷担心越来越频繁的倭寇入侵会动摇明朝统治,连忙派在山东防卫有功的戚继光到浙江去对付倭寇。 戚继光是登州人,出身于行伍世家,父亲很重视戚继光的教育问题。听说有一次小戚继光穿上祖母用丝绸缝制的一双漂亮鞋子,喜滋滋地去给父亲看。谁知父亲沉下脸来教训他说:“你小小年纪就想着要穿好的、吃好的,将来带兵打仗时如何与兵士同甘共苦呢?”接着,父亲要求他脱下这双华丽的鞋。戚继光此后再没穿过**的服饰,并立志成为父亲那样让人敬重的将军。 戚继光17岁那年父亲去世了,他继承了登州指挥佥事的军职;25岁时已升到都指挥佥事,负责整个山东沿海的防卫。他治军严格,威信很高。眼见倭寇骚扰沿海居民,戚继光愤恨难平,写了以下诗句表达自己平定倭寇的决心: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戚继光被调到倭寇为害*严重的浙江地区,升为参将。上任后,他发现部队的将士们缺乏训练,纪律松懈,犹如一盘散沙。这样一支军队怎能打仗?于是戚继光开始训练军队,招募新兵,建立起一支士气高涨、战斗力强,有组织有纪律的精良军队。 接着,戚继光又改进了武器和作战方法。倭寇用的大刀长而且锋利,常把明军的枪杆子砍断,于是他发明了一种叫“狼筅”的长枪来应对。他还发明了一种叫作“鸳鸯阵”的作战方法,整个部队可分为小分队独立作战,又可组成一个大阵应敌,有分有合,灵活机动。 不久,倭寇侵犯海宁和台州,戚继光率军英勇反击。一见这支训练有素的大军,海宁的倭寇吓得不战而逃,台州的倭寇被困在大阵中无处可逃。鸳鸯阵进退自如,灵活作战,狼筅兵横冲直撞,锐不可当;再加上长短刀枪配合默契,倭寇被打得落花流水。台州大捷后的一个多月内,明军又连续打了几场胜仗,共歼敌一千四百多人。倭寇的锐气大大受挫,“戚家军”威名大震。 第二年,倭寇见浙江的防卫厉害,就转而骚扰福建沿海,并攻占了宁德城。嘉靖皇帝急忙把戚继光从浙江调到福建抵御。 这次戚继光下决心要捣毁倭寇的老巢,以保证东南沿海太平无事。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查,他摸清了贼巢是在离宁德城数十里的横屿岛上。这岛地势险要,周围全是海,如何攻呢? 戚继光和将领们反复观察横屿岛的地形和天气的变化,发现在海水退潮时该岛四周有一片淤泥地与陆地相接,于是他们利用这个特点展开进攻。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戚继光亲自率领从正面强攻。兵士们都抱着一捆稻草和一块木板,等海水退下露出淤泥地时,就铺上稻草和木板,大军踏着这条木板路登上横屿岛和倭寇进行白刃战,戚继光亲自为军队擂鼓助威。拼杀正激烈时,戚家军的另一路从侧面也以同样方法悄悄登上了岛,并放火焚烧。倭寇的老巢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倭寇们心慌意乱,无心恋战,四处逃散。戚家军乘胜追击,歼灭了盘踞在岛上的全部倭寇,削平了他们的老巢,收复了被占三年的横屿岛。 之后,戚家军装出疲惫不堪、进行休整的样子来瞒骗其他地方的倭寇。趁他们放松警惕时,又连续展开攻势,在短短两个月内攻破倭寇十多处巢穴,平定了福建沿海的倭寇活动。倭寇们一听到戚家军就怕,称戚继光为“戚老虎”。 后来,又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与戚继光配合作战,三年内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东南沿海终于安定下来恢复了往昔繁荣的面貌,人民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
    目录
    导读 / 6 和尚当皇帝 / 8 太祖严惩贪官 / 15 足智多谋的刘伯温 / 20 苏州知府况青天 / 53 皇帝做了阶下囚 / 59 于谦保北京城 / 65 沈富筑南京城 / 29 燕王夺侄权 / 35 三保太监下西洋 / 44 戚继光扫平倭寇 / 71 严嵩父子乱朝政 / 82 刚正不阿的海瑞 / 88 医药**李时珍 / 94 治国功臣张居正 / 103 努尔哈赤的故事 / 108 反间计冤杀名将 / 115 后宫三大案 / 122 不忠不贤的魏忠贤 / 128 徐光启传布西学 / 135 千古奇人徐霞客 / 142 张献忠智取襄阳 / 149 闯王李自成进京 / 155 吴三桂引清入关 / 161 郑成功收复台湾 / 168 大事表 / 176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