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陈舜臣随笔集:仙药与鲸
QQ咨询:
有路璐璐:

陈舜臣随笔集:仙药与鲸

  • 作者:陈舜臣 佟一 吴英杰
  •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 ISBN:9787514616903
  • 出版日期:2019年06月01日
  • 页数:256
  • 定价:¥5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收录华裔日籍作者陈舜臣先生的60篇随笔,为作者从1991年至1992年创作,每篇均标注了日期。本书以其中一篇的题目为名,所述内容多为其工作内容、与之相关的各种思考,以及旅游背景等,非常有生活情趣和文化价值。每篇的题目看似随意而思、信笔而写,但记录了作者的心路历程;有些篇目看似接近,然而视角却不同。本书文字流畅,引经据典,尤其很多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比较的内容非常有可读性。目前已出版的“陈舜臣随笔集”有《麒麟之志》《随缘护花》《桃李章》《1964年的便笺》《披蝶而舞》《爱唠叨的幸兵卫》《雨过天青》《三灯书斋》《仙药与鲸》《东眺西望》《九点烟记》《史林有声》。
    文章节选
    女式古着
    中世时的中日贸易,主要是日本向中国(当时是明朝)出口日本刀、工艺品、硫磺等物,而中国则向日本出口生丝、绢织品等物。
    经过改良的日本折扇在中国颇受欢迎。关于扇子,明朝文献(《张东海集》)中有如下记载:
    永乐初始……及倭国充贡,太宗遍赐群臣。内府又仿其制,以供赐予天下,迨遍用之。
    也就是说,皇帝把日本进献的扇子赐给了重臣,之后宫中造办处也仿制日本折扇的样式,广泛用作赠品,遂流行于天下。
    汉语中,折扇又有“聚头扇”之名。的确,看扇骨集束的地方,就像很多个脑袋凑在一起。而且,“聚头”有很多人和睦共处的意思,所以说这是一个蕴含着美好寓意的名字。折扇是福之象征,可能也正因为此。
    不过,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商品中,也有些怪东西——“女式古着”。
    这是什么东西呢?虽然日本的确从中国进口生丝和绢织品,但总不至于进口旧衣服吧。
    其实,这不是一般的古着。如果我们说“女官古着”,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一些。宫中的侍女们衣着都很华丽,有破洞的衣服应该是不会有人穿的,大部分应该都是特制品。所以,即便说是“古着”,也不是什么寒碜物。
    进入中世,日本和中国的服装已经有很大差别,再怎么说是“新的古着”,也不能就那样直接穿上。其实,进口来的女式古着并不是拿来穿的。
    事实上,它们是用于裱糊挂轴、卷轴、屏风,以及日式拉门的装饰品。
    中国的宫廷中,往往不计成本地为宫女们准备极尽**的衣裳。这些衣裳大量使用金丝银丝,色彩绚烂华丽,编织手法也极为精细。
    对于裱糊匠而言,这可是在当时的日本找不到的**材料。
    在过去,同样都是裱糊,裱糊卷轴的被称为裱糊匠,而裱糊挂轴的则叫作裱褙匠。但近世以后就不再这样区分了。
    在上一回《三藏法师》中我们曾经说起过,佛教文献分为经、律、论三种,三种都精通的高僧被称为三藏法师。只精通“论”也就是解释佛陀的经论要义的文献的僧人叫“论师”,只通晓“律”即佛教团体纪律的僧人叫“律师”(当然,这与现代汉语中的“律师”意思不同)。
    然而,精通“经”即佛陀的言说教诲的僧人却不叫“经师”。佛陀的教诲就是经,而“经师”则泛指抄写经书的人,相当于“写经生”。后来,经书写成之后的装裱等工作也由他们负责,而*后装裱变成了本职,但是名称却没变,反而加了一个“屋”字,称“经师屋”,成了一种匠人。
    裱糊匠们把进口自明朝的“女式古着”重新裁剪,用于装裱卷轴和挂轴。宫廷一应器物��购买,是由宦官负责的。明朝是中国历代王朝中宦官权力*大的朝代,他们应该是与商人联手,大量购入宫女的衣裳,而从中吃回扣。那些其实并不旧的旧衣服,就这样作为“女式古着”被转让给了民间。
    那时,安徽省新安出身的商人们大量渗透进明朝宫廷内部,频繁地与宦官们接触。这些新安商人获得了商界豪门的地位。
    有一位名叫王直(亦作汪直)的新安商人,以日本五岛为据点,进行跨海经商活动。也许他的身份相当于新安商人庞大的组织内部的驻日代表。王直曾经被认为是倭寇的头领,其实那时的海商一般都有武装,因为明朝除了朝贡贸易以外实行海禁政策,海商要以武装对抗前来打击他们的官员。他们是私人贸易者,相当于海盗。“女式古着”的贸易活动是由这些人进行的。
    1991年4月8日
    仙药与鲸
    海中有三神山,称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长生不老药就在那里——公元前219年,徐福如此向秦始皇上书。秦始皇对长生不老的仙丹是朝思暮想,于是就交给徐福数千童男童女,命他率童男童女去求仙丹。
    此外,秦始皇应该还赐了他一大笔钱,用于建造大船。
    独步天下的统治者也抵挡不住长生不老药的诱惑。
    这件事因为记载于《史记》中而闻名。所谓海中仙人岛自然是指日本,日本各地都有徐福渡海而来的传说,据学者研究,流传有徐福渡海传说的地方多达十一处。
    熊野和新宫还有徐福墓。这些地方自古盛行捕鲸,而且相传是徐福教给他们捕鲸的技术的,为此还定期举办感谢祭。
    然而,据《史记》记载,上书秦始皇八年后,即公元前211年,徐福还没有动身,为此还受到了秦始皇的批评。
    明明给了你一大笔钱,你却迟迟不出发。秦始皇是在亲自巡游诸国的途中,到达徐福所在的琅琊并叱责他的,那时他应该是在建造大船。要不是他在建大船,恐怕首级就不保了。
    徐福辩解说,因为海中一直有大鲛,所以无法出海。他还请求秦始皇给他配备“善射”(娴于弓箭之人)。
    那之后,秦始皇令人准备了“捕巨鱼具”,并且亲自带着“连弩”出海了。他从琅琊行至荣成山,然后在一个名叫芝罘的地方发现了一条巨鱼,并予以射杀。
    这样一来,徐福想不起帆东行也不成了。不过他可能本来就不想在专制集权**生活,想要逃到别的地方去。他的计划是以长生不死仙药为诱饵,从统治者那里获得资源,建造一艘**的大船,带着大批同伴一起浩浩荡荡地前往他乡。
    徐福的大航海还真受到了大鲛的妨碍。“鲛”本是鲨鱼的意思,鲨鱼种类繁多,像鲸鲨这样的大家伙体长能达到十八米,不过绝大多数的鲨鱼体长在两米以内。除了鲨鱼以外,还有吻部尖锐的剑鱼,体长有四米以上,而且性情狂暴。但是,很难想象大船会被鲨鱼所妨碍。所以,我认为所谓的“大鲛”其实是鲸鱼。体型庞大的鲸鱼只要在水中翻腾一下,就能把一条不小的船打翻。
    徐福应该是带着秦始皇命人打造的“捕巨鱼具”出海的,如果在海上遭遇巨鱼,就得拿它对付。
    成功抵达仙人岛的徐福想必是把捕杀巨鱼的方法教给了当地渔民,所以熊野一带才产生了这样的传说。也就是说,东海附近的渔民们受到了秦始皇意料之外的恩泽。
    这个“捕巨鱼具”到底是什么东西、怎样使用,《史记》没有告诉我们。
    杀死巨鱼的第二年,始皇帝驾崩了。因此,有人认为徐福已经没有必要出海了,因为订购长生不老药的客户已经没了。但是,徐福应该是想不到射杀了巨鱼、身体健康的秦始皇会在第二年就驾崩的。既然秦始皇杀了巨鱼,他再磨磨蹭蹭地很可能就没命了。那可是以严刑峻法治天下的秦朝,徐福肯定是以*快速度出海了。
    让我们先抛开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符号的徐福来想想吧。像他这样计划从秦始皇那里得到渡海经费并逃走的胆大之人恐怕不多,但是,想要离开苛政如山的秦朝的人应该是不计其数。只不过,出于偶然,徐福与秦始皇有了瓜葛,于是走进了史笔丹书之中,如此而已。没有被史书记载下来的逃亡者恐怕不知凡几,他们坐着小船,像难民一样出海而去。一个徐福的背后,有一百个、一千个徐福。
    那时候的日本,绳纹时代刚刚告终,进入弥生时代初期。也许,正是无数个徐福,成为了推动日本开启新时代的原动力。
    秦始皇杀死巨鱼的具体经过不明,但作为身经百战的指挥官,他肯定是以集团作战为基本方式,依靠的是团队的力量。后来的捕鲸活动也是由被称为“鲸组”的有组织的团队来完成的。绳纹、弥生时代的遗迹中常有鲸鱼骨出土,从附带的文字来看,一般的解释似乎是当时人们捕捉的是误入浅海滩而搁浅的鲸鱼。我觉得这有点太过低估古人的能耐了,是近代人的优越感作祟吗?
    1992年6月22日
    ……
    目录
    001 / 岁月之长短 005 / 中国营 009 / 金山虾 013 / 石油杂感 017 / 命运 021 / 圣战 025 / 狗牌 029 / 绝食 033 / 安集延 037 / 迫害 041 / 三藏法师 046 / 女式古着 050 / 玉筋鱼 054 / 制服的威力 058 / 风之路 062 / 野猪 066 / 田园的消失 070 / 幻灯 074 / 《兰亭序》的去向 078 / 《富春山居图》的去向 082 / 文化冲突 086 / 上古 090 / 集市之立 094 / 痛则通 098 / 蒙古包 102 / 游行 106 / 关于冰的二三事 110 / 月下冰人 114 / 景观修复 118 / 鸽子 123 / 蜻蜓 127 / 翠鸟 131 / 潜埋 135 / 大炮之门 139 / 漫话戒烟 143 / 漫话戒烟·续 147 / 天父下凡 151 / 陌生的城市 155 / 泡沫与辞典 160 / 巴别塔 164 / 文字狱 168 / “校”字谈 173 / 戒名 177 / 劳动 181 / 落魄 185 / 买水趣谈 189 / 片假名地名 194 / 伦敦杂感 198 / 来自壁画的声音 202 / 铜像的命运 206 / 狗与人 210 / 佛教的传入 214 / 吉野里 218 / 拼图游戏 222 / 波布蛇 226 / 天要下雨 230 / 见到雪的王 234 / 关于眼镜蛇 238 / 蓝色的白鲸 242 / 仙药与鲸 246 / 后记
    编辑推荐语
    “一个人感兴趣的事物的范围,可能并没有那么广泛。面对同一个事物,不断地改变视角,反复推敲品味,这可能才是一般人的生活方式。” 陈舜臣以创作推理小说、中国历史小说叱咤日本文坛,与东野圭吾同为获得江户川乱步奖、直木文学奖和推理作家协会奖的“三冠王”,但是其文化随笔的价值却常常被忽略。 本次是陈舜臣随笔集**在国内出版。陈舜臣的随笔笔触生动而又富有哲思,文风儒雅;独特的视角可让读者在琐碎日常中发现中日文化的诸多差异,感受不同视角及不同文化观照下的中国历史。 全套系随笔可以多角度、立体全面地展现作者对历史、对文化、对中日关系的思考和感悟。 读陈舜臣的随笔,恰似一杯香茶陪伴。听其侃侃而谈,无处不闻历史之苦涩、记忆之浓香。人生难免与无奈和躁动不期而遇,此书恰似一剂良药。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