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海晏的故事1788
QQ咨询���
有路璐璐:

海晏的故事1788

  • 作者:贞观十九年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ISBN:9787510879807
  •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01日
  • 页数:200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乾隆晚年间的大水法,因众多机关年久失修,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着的。海晏几乎每天都在圆明园爬上爬下,维护那些年久失修的设备。
    初秋,北京的法兰西先遣团从西什库启程,前往广州。海晏以翻译和随从的身份,随团出访。从圆明园到塞纳河,在命运的牵引下,他们于巴黎相遇,历经法国历史上动荡惊心、摄人魂魄的年月。这一段华丽又悲壮的人生交响曲,正被四个人奏响着。
    而我们的故事,则是从一张被烧毁在炭火里的日志开始的……
    文章节选
    **章
    壮心不已
    乾隆五十三年夏,公元1788年8月的一个黄昏,北京西北方向,圆明园西洋楼,一位七十七岁的老人背南朝北,坐在阴凉处。环绕他的是雕刻着西洋武器——军旗、甲胄、刀剑、枪、炮的五扇石屏风。老人家看着对面的喷泉龙飞凤舞的翻腾,反复思量着。
    他是大清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末伏的炎热让人烦躁,幸好傍晚起了风,凉爽从天而降也给人带来了好心情。弘历一时兴起,下令开启大水法,他已经很久没有来这里观水了。于是,这位老人便稳稳地坐在这把被西洋兵器包围的龙椅上,欣赏夕阳下的水流如虹,想着他的家国天下。
    “六年半,这把龙椅还能坐六年半。”水流震耳欲聋,但不妨碍他深思熟虑,“既不可越祖父康熙执政六十一年之限期,余下六年半,还有何可让朕之传记再添一笔浓墨重彩呢?”
    想着想着,眼前渐渐浮现起早年与洋人郎世宁、蒋友仁一道设计西洋楼图稿的场景,几位洋人都已故去,这让回忆变得更加珍贵和温暖。自康熙年间的“礼仪之争”后,能留在京城的西洋人就不多了,只有那些具备科学、文学、艺术等**才华的饱学之士,才会被**聘用,以专家、顾问身份效力朝廷。这些西欧的使者们,不比与大清接壤的俄罗斯使者,在京驻扎个十年八年就轮换回乡了,他们大多与明朝万历年间的利玛窦一般,终老于京城,而原因或是*初就立了誓——终身不行婚娶,母国的牵挂少些;或是往来一次的海路实在辛苦难耐,少则两年,多则三年,总之,没有什么退路的西洋人,视东方事业为毕生所求,倾其所有向大清贡献所学。洋人们带来了与东方文明不同的西方技艺,加上他们心直口快、活泼有趣的言行风格,虽然弘历谨记先帝雍正爷对洋人的严苛之律,但也不免赏识这些人。
    “大水法机械维护,满朝文武竟无人胜任,蒋友仁那张世界地图,也没再更新。”他心里念叨着,转身对贴身太监说,“明天让钱德明来一趟。”水声太大,太监急忙站到皇帝身旁,“明天让钱德明来一趟。”弘历提了口气使劲喊着,“去谐奇趣,让他带个西洋厨子来,朕和他一起用西餐。”
    法国人钱德明,本名让·约瑟夫·阿米奥,法国遣使团团长,年逾古稀,乾隆晚年北京城仅剩不多的西洋人之一,他是弘历的御用西方语言翻译官,在内阁蒙古堂行走;也是法国科学院驻中国通讯记者,而他*重要的身份,则是法国驻华使团精神**。这几日钱德明正在西直门新街口巡视这里的西洋建筑。
    钱德明和蒋友仁都是法国人,钱德明正是在同乡蒋友仁的引荐下,凭借出色的文学、史学和音律才华,被乾隆爷赏识。
    大航海时代开启以来,西欧迫不及待地向世界各地宣言他们的“现代文明”,葡萄牙、意大利、法国都从17世纪开始向东方输送自己的专职使者。钱德明和前辈们,正是这一时期的历史产物。钱德明所在的使团已有百年历史,到他这一代,即使达官**子弟,也得经过层层选拔才有资格进入。怎奈花开花落,十多年前的1774年8月,母国传来遣散驻华使团的消息,蒋友仁急火攻心,一病不起,不日便故去了,甩下钱德明独自一人收拾残局,带着剩下的几位法国同乡在北京谋生计。蒋友仁的过世只是祸事之一,随之而来的,还有他们苦心经营百年的学校、医院、孤儿院甚至墓地,都得依律,上交给地处罗马的一个组织。一旦这些地界儿交出去,他们几个法国人是否还能住在西什库,都得再议。一纸遣散令,却更像是这些洋人的夺命符,如何活下去,是钱德明要着手处理的事情。他想起早年法国使团刚到北京时,曾借住在其他使团的居所,那真是受了不少刁难,这次一定得拼尽全力,保住自己和同乡们的容身之地。钱德明思前想后,都觉得要存活,只能更加依附于中国**,一可保卫母国的财产,二可为自己留口饭吃。
    北京城有东、西、南、北四处西洋人公馆,分别是法兰西购建的西什库北公馆;葡萄牙购建的宣武门南公馆、**井东公馆;意大利罗马购建的西直门新街口西公馆。葡萄牙和法国使团面临相同的命运,钱德明便联合葡萄牙使者一起在北京斡旋,终得母国王室和大清朝廷护佑,乾隆颁布旨意:各公馆财产依旧归属所在国,这才保住了法国西什库产业的所有权。几位法兰西总算松了口气。但紧接而来的,是管理权必须移交。钱德明所属的团体已经解散,巴黎那边来了新的遣使,所有的管理权都得移交给那些新来的同乡。此时的钱德明已经不敢再做更多争取,他们和同僚们还能有地方住已经不错了,何况可以继续在西什库公馆里生活,便是知足了。
    缺少了遣使身份的洋人们,特别是前团长钱德明,更为卖力地为大清做事。七十岁的钱德明,本想弃笔安享晚年,但在此光景下也只能笔耕不辍。书架上早已摆满了著作:《盛京赋》《中国兵法》《孔子传》《中国通史编年摘要》《中国古今乐记》,为了巩固自己在清廷的政治地位,并维持生计,他毛遂自荐,要依据圆明园西洋楼,结合北京城里的西洋建筑,撰写《西洋建筑参考》。获准后,钱德明得到一笔经费,开始巡回东南西北四座公馆,搜集各处建筑资料。近几月他正在西直门新街口西公馆驻扎。
    西直门新街口西公馆是四座公馆里*小巧的,属哥特式建筑风格,建筑资料和图纸简单易整理,原本早早即可结束,但他发现这里也正是极好的僻静之处:前厅狭长,钟楼微小,紧密的空间给人**感。自使团被解散后,为了**和同僚们,他可谓心力交瘁。近日,法国又传来财政困难,政局动荡的消息,这让早已疲惫不堪的钱德明,更多了几分苦楚,“巴黎要重新召开三级会议,这,这真是前途未卜啊。”已来大清三十八载春秋的钱德明越想越焦灼。
    创建西直门新街口西公馆的德里格是意大利人,建筑资料都是意大利语。钱德明以文件乃意大利语,翻译耗费精力大为由,延长了在这儿的驻扎时间。意大利文资料,他交给了自己的一位女学生负责整理。这位女学生是洋人们路过澳门时顺带来北京的厨娘的女儿。
    厨娘在澳门时就以为当地的西洋人做面包和糕点为生,她的手艺极好,特别是烤面包,酥软浓香,足够外来者借此怀念故乡。厨娘父母过世得早,兄嫂又极尽刻薄,便早早离了家,专职在洋人们的厨房服务。后来听说他们要带一位厨子到北京,她自愿随团北上。
    入京后,洋人们的面包都由厨娘负责烘烤。钱德明与喜欢物理的六阿哥永瑢、时任理藩院尚书和坤都有频密交往,为巩固使团地位,浓香酥软的面包被钱德明奉为西洋礼物,呈献给这几位显贵。后来,和珅府上干脆聘厨娘为西点辅导师傅。一来二去,厨娘与和府的管家日久生情,成了婚,生下一个女儿,就是钱德明的那位女学生。原本他们一家三口应过着风调雨顺的日子,但厨娘生产时落了病,三年后都未能再生产。急于有后的管家想纳妾,厨娘不情愿,但也不忍夫家断后,便自愿被出。而后厨娘就带着年幼女儿回到西什库钱德明那里。
    母女*初挤住在公馆后院女校的房间,随着各地来京学习拉丁文的人越来越少,女校就慢慢解散了,所有房间便为这对母女专有,卧房、书房、钢琴室、储藏间……厨娘给达官显贵们烤面包,是有额外收入的,她把大部分收入拿来换了食材,放在储藏间里,专为洋人们烹饪西式美食;厨娘的面包笼络了大量**家眷,这些都让使团非常欣慰。作为回报,洋人们允许厨娘的女儿在各公馆随意出入,小姑娘由此跟着这些饱学之士学习各国语言,以致自小就精通了法语、英语、拉丁语,再加上对文学、史学、科学的耳濡目染,渐渐地,师出**的小姑娘长成了使团的得力助手。厨娘的女儿,叫易远瀛,取自圆明园西洋楼远瀛观。远瀛此时刚满十六岁。钱德明来西直门公馆,带着远瀛,让她整理意大利语的文案。
    北京夏日的午后,让所有人困乏不已,远瀛也瞌睡地点着头,手里的意大利语和拉丁语文稿已经混乱到一起了,她原本是要将它们分开的。她使劲眨着眼睛,希望能提提神,可是再怎么努力,还是昏昏欲睡。低垂着的头快要磕在书桌上时,公馆的大门“吱呦吱呦”地响起,这响声总算惊醒了她,让她马上来了精神。远瀛心里暗自笑起来,她*喜欢跟着洋大人们接待来访的客人,这个时点来访的,除了宫里人也没有别人了。不一会儿,楼下有人上来,说宫里的公公来传话了。远瀛脸上挂着收不住的笑容,急忙起身,搀扶钱德明下楼。
    “钱大人,皇上请您明天进圆明园,一起用午膳,还请您带上咱公馆里的厨子。那就麻烦您走一趟啦。”公公站在门口笑嘻嘻地说道。
    “有劳公公,还请进屋喝杯茶。”钱德明拱手道。
    “不了不了,您忙着,我还得赶紧回圆明园伺候着。”公公继续笑着说。
    远瀛急忙从身上取出一小块银子,递到公公手里,说请公公用茶。远瀛是心甘情愿拿这块银子来感谢公公的,平日里,她的活动范围不外乎就是家里、学校、西什库、西直门,未免无趣。北上圆明园,是她*期待的事。
    “你母亲的身体肯定是去不了了,你能行吗?”钱德明送走公公,转身对远瀛说。
    “可以,面包,沙拉,香肠,南瓜汤,这些都不难。”远瀛低着头掰着手指头说,她不敢造次,尽量让自己显得平静,但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那好,去西什库和你母亲请教请教,把要点记住了,晚上先演练一下。”钱德明看她欢喜的样子,也跟着笑了。
    目录
    目录
    壮心不已
    秋风走马出咸阳
    长风几万里
    客心何事转凄然
    犹如故人归
    断肠声里忆平生
    山有木兮木有枝
    对影成三人
    春草明年绿
    凌寒独自开
    故人还寂寞
    此心安处是吾乡
    孰云吾道非
    杯酒释兵权
    循环不可寻
    守拙归园田
    古来征战几人回
    灯火阑珊处
    编辑推荐语
    这是巴黎岁月中一段动荡又华美的记忆,这是清朝历史上一个传奇又动人的故事,这是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交织,关乎忠诚和使命,关乎信仰和正义。
    从北京城到法兰西,对于18世纪的航行者来说,仍是一段路途遥远、危险重重的线路。出生在乾隆年间的混血孤儿海晏,随团出使法国,既是为解开身世之谜,也是为了他所钟爱的圆明园。
    若是沿着塞纳河走回圆明园,一路的风景与故事又该是怎样的动人心弦……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