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

  • 作者:魏一鸣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17288
  •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01日
  • 页数:236
  • 定价:¥6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30217288
    • 作者
    • 页数
      236
    • 出版时间
      2008年05月01日
    • 定价
      ¥60.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复杂的挑战之一。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之一是减少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这对人类使用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课题,中国作为世界上*大的发展中**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以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碳排放**,中国的碳排放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从能源利用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角度入手,研究了能源利用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中国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特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中国碳密集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的演变特征、中国区域二氧化碳排放演变、二氧化碳减排技术的减排能力及其影响、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国际碳市场机制及其对减排的影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前景及有效的碳减排途径等重要问题。
    《中国能源报告》根据国际国内能源经济形势的变化,每卷选择不同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突出研究的实证性和政策性,期望能为相关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是《中国能源报告》系列报告的第二卷。
    本书适合能源与环境领域的政府公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的工作者阅读。
    文章节选
    **章 能源利用与二氧化碳排放
    1.1 世界能源利用的特点
    1.1.1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和经济结构不断变化,带动了能源需求总量增长。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二者关系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非线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较��差异。
    2007年全球生产总值(GDP)接近60万亿美元(按2000年美元不变价PPPs计算),自1973年以来,年均增长3.0%;2007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122亿吨标准油当量,与1973年的61.28亿吨标准油当量相比,年均增长了2.1%,如图1—1所示。经济增速大约是能源需求增速的1.5倍,能源需求弹性大约为0.7。对于不同的**,能源消费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有些年份甚至会出现负值。
    部分**的GDP与能源消费数据见表1—1。美国是世界上*大的经济体,也是*大的能源消费国,1950~2006年GDP年均增长了3.36%,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了1.91%。**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与1973年相比,1975年GDP下降了0.7%,能源消费下降了4.9%。近30年来,发展中**的经济总量和能源消费增长较快,1975--2006年巴西和印度的GDP分别增长了1.5和3.9倍,能源消费分别增长了1.3和1.7倍。
    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发展中**的能源消费增量在世界能源消费增量中的比重逐渐增大。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在基准情景下,到2030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77.21亿吨标准油当量,2005-2030年年均增长1.8%。
    ……
    目录
    前言
    **章 能源利用与二氧化碳排放
    1.1 世界能源利用的特点
    1.1.1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1.1.2 世界范围内能源强度持续下降,各国降速差别较大
    1.1.3 不同发展阶段下能源消费部门分布差异明显
    1.1.4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污染严重
    1.1.5 世界能源消费极不均衡
    1.2 化石能源使用与气候变化
    1.2.1 全球变暖直接威胁人类生存环境
    1.2.2 人类工业化的生产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1.2.3 化石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1.3 全球碳排放的基本特征
    1.3.1 全球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
    1.3.2 电力、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的碳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60%~70%
    1.3.3 工业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累计总量的80%
    1.4 减缓二氧化碳排放与可持续发展
    1.4.1 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社会发展
    1.4.2 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新的内涵之一
    1.4.3 中国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挑战与机遇
    第二章 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特点分析
    2.1 中国能源消费特点
    2.1.1 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速快
    2.1.2 近年低碳能源增长快,比例较低
    2.1.3 能源结构与发达**差异大,尚存优化空间
    2.1.4能源效率总体偏低,区域差别大
    2.2 中 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状况
    2.2.1 排放总量增长迅速,但历史累计量低于主要发达**
    2.2.2 人均碳排放量较低,低于发达**和世界平均水平
    2.2.3 碳排放强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下降较快
    2.3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变化特征研究
    2.3.1 1980~2005年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
    2.3.2 碳排放变化的研究方法
    2.3.3 碳排放强度变化的结构分解分析
    2.3.4 碳排放量变化的结构分解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不同发展水平下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3.1 人口、经济、技术与碳排放
    3.1.1 碳排放的变化情况
    3.1.2 人口的变化情况
    3.1.3 人均实际GDP的变化情况
    3.1.4 能源强度的变化情况
    3.2 研究方法
    3.2.1 STIRPAT模型
    3.2.2 数据来源
    3.3 人口、经济、技术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碳密集部门碳排放的演变特征
    4.1 电力部门的碳排放变化特征研究
    4.1.1 电力部门的碳排放现状
    4.1.2 电力部门碳排放变化的研究方法
    4.1.3 电力生产的碳排放系数变化的结构分解分析
    4.1.4 电力消费的碳排放系数变化的结构分解分析
    4.2 物质生产部门终端能源利用的碳排放变化特征研究
    4.2.1 物质生产部门终端能源利用的碳排放演变的研究方法
    4.2.2 碳排放强度变化的结构分解分析
    4.2.3 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结构分解分析
    4.3 工业部门终端能源利用的碳排放的演变特征
    4.3.1 工业部门的碳排放现状
    4.3.2 工业部门碳排放变化的研究方法
    4.3.3 工业部门碳排放变化的原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居民消费和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
    5.1 居民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5.1.1 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5.1.2 研究方法:投入—产出模型
    5.1.3 居民消费的碳排放
    5.1.4 居民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5.1.5 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和农村居民碳排放分析
    5.2 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5.2.1 中国出口贸易现状
    5.2.2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的碳排放分析
    5.2.3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区域碳排放的变化特征研究
    6.1 碳排放的区域比较
    6.1.1 碳排放总量的区域比较
    6.1.2 人均碳排放量的区域比较
    6.1.3 碳排放强度的区域比较
    6.1.4 电力生产的碳排放系数的区域变化
    6.2 区域碳排放变化的研究方法
    6.3 1997~2005年区域碳排放的演变研究
    6.3.1 经济增长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6.3.2 产业结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6.3.3 能源强度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6.3.4 碳排放系数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碳减排技术及其影响研究
    7.1 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技术
    7.1.1 可再生能源技术
    7.1.2 新型发电技术
    7.1.3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7.1.4 节能技术
    7.2 减排能力分析
    7.2.1 可再生能源可有效减少碳排放,具有长期减排潜力
    7.2.2 IGCC和NGCC已进入商业示范阶段,可实现节能减排的整体优化
    7.2.3 CCS的减排效果明显,可实现近零排放
    7.3 可再生能源替代发电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7.3.1 中国能源与环境政策分析模型(CEEPA)
    7.3.2 中国可再生能源替代发电的影响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二氧化碳减排政策模拟研究
    8.1 主要减排政策
    8.2 碳税政策研究
    8.2.1 碳税征收方案设计
    8.2.2 碳税政策效果分析
    8.2.3 碳税政策讨论
    8.3 基于双边交易模型的碳价机制研究
    8.3.1 双边交易模型
    8.3.2 交易情景设定
    8.3.3 碳价机制比较与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国际碳市场机制及其对减排的影响研究
    9.1 国际碳市场
    9.1.1 基于配额的碳市场现状
    9.1.2 基于项目的碳市场现状
    9.2 欧盟碳市场与能源价格的关系研究
    9.2.1 国际碳价与能源价格的关系
    9.2.2 国际碳价与能源价格的协整关系研究模型
    9.2.3 国际碳价与能源价格的互动关系分析
    9.3 欧盟碳市场的流动性研究
    9.3.1 市场流动性研究模型
    9.3.2 数据选择和说明
    9.3.3 碳市场流动性实证结果
    9.4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9.4.1 引入CERs价格的CEEPA模型
    9.4.2 可再生能源发电CDM项目的宏观影响分析
    9.4.3 可再生能源发电CDM项目对能源密集型和能源部门的影响
    9.4.4 CDM项目的地区性影响分析
    9.5 国际碳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9.5.1 国际碳市场长远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
    9.5.2 欧盟碳市场面临的挑战
    9.5.3 CDM项目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9.6 本章小结
    第十章 中国二氧化碳减排展望
    10.1 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要碳排放驱动因素
    10.1.1 经济增长
    10.1.2 人口情景
    10.1.3 城市化进程
    10.1.4 技术进步
    10.2 中国未来的二氧化碳排放
    10.2.1 碳排放总量继续增长
    10.2.2 人均碳排放持续增加但仍低于发达**目前水平
    10.2.3 中部地区碳排放量仍将占*大比重
    10.2.4 区域碳排放强度存在明显差异
    10.2.5 区域间的转移排放规模大
    10.3 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途径
    10.3.1 结构减排潜力巨大,优化结构是减排的长远战略
    10.3.2 生活行为对碳排放影响大,引导居民消费模式作用显著
    10.3.3 出口贸易隐含大量碳排放,改善贸易结构是当务之急
    10.3.4 技术进步能有效减少碳排放,自主创新是根本途径
    10.3.5 碳税政策能**碳排放增长,但须特别关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10.3.6 国际碳市场是减排的有效机制,未来需积极参与并不断完善
    10.4 政策建议
    10.4.1 在**能源战略中体现减排方向
    10.4.2 加快低碳能源技术的研发
    10.4.3 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
    10.4.4 充分利用国际机制加速能源技术引进
    10.4.5 加强减排政策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10.4.6 加强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图目录
    附录Ⅱ 表目录
    附录Ⅲ Figures
    附录Ⅳ Tables
    编辑推荐语
    《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是《中国能源报告》系列报告的第二卷。本报告从能源利用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角度入手,研究了能源利用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中国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特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中国碳密集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的演变特征、中国区域二氧化碳排放演变、二氧化碳减排技术的减排能力及其影响、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国际碳市场机制及其对减排的影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前景及有效的碳减排途径等重要问题。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