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孟琇焘传
QQ咨询:
有路璐璐: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孟琇焘传

  • 作者:闻慧斌 王延光 高萍萍 杨中华
  •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227782
  •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01日
  • 页数:121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包括《文化震传》《陈处泰传》《孙津川传》《徐全直传》《朱杏南传》《吕惠生传》《孟琇焘传》《周子昆传》共8本。每一本传记都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史实为依据,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烈士的革命经历和革命贡献,充分展示了他们忠诚、信仰、担当、为民的崇高精神,体现了党史人物传记史料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丛书的出版丰富了雨花英烈研究的成果,对弘扬雨花英烈精神,打造雨花台红色文化品牌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孟琇焘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记叙了烈士孟琇焘为革命奋斗的一生。孟琇焘,也作“孟秀焘”“孟琇涛”,又名“孟起”“林幼春”,号晋之,革命期间曾化名“杨青”“林平”“老周”,中国共产党党员,福建福州人。
    文章节选
    《孟琇焘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在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中,无数仁人志 士进行过长期英勇顽强的斗争,烈士的鲜血洒遍八闽大地 。出身于福州普通家庭的孟琇焘在黑暗中探索、苦斗,在 早年的当铺学艺生涯中成长为当地一名领导工会工作的干 将,逐渐走上革命的征途。
    出身贫寒 1913年10月6日(农历九月七日),孟琇焘出生于福 建省福州市一个普通市民家庭。
    福建地���东南沿海,是较早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地方 。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主义的舰从此打开了中 国的大门。战后,清政府与英国殖民主义者先后签订了中 国近代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以及《 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粘附善后条款》(又称《虎 门条约》)。根据《南京条约》的条款,1843年11月福州 正式开埠“通商”,1844年7月厦门也正式开埠“通商”, 英国政府相继派遣人员在福州、厦门设立了领事机构。此 后,其他西方殖民主义也不甘落后,美国和法国殖民 主义侵略势力进入福州、厦门,沙皇俄国、日本、德国、 荷兰、西班牙等国也接踵而来。晚清以降,外国资本主义 侵略势力以福州、厦门为跳板,逐渐深入福建各地。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矛盾日趋尖锐。清政府 的黑暗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以及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所 造成的灾难,激起福建人民走上反抗的道路。19世纪50年 代至60年代,福建发生农民反清起义和太平军入闽作战。
    19世纪80年代,福建水师为抵抗法国侵略与法国海军海战 马江,几乎全军覆没。1905年前后,民族资产**发动和 领导抵制美货运动,福建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辛亥革 命前后,福建的一部分激进的资产**、小资产**知识 分子受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影响,积极创办新式学堂,宣传 反清革命、培养革命青年和进行秘密革命活动。可以说, 在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和马克思主义在福建广为传播前,福 建人民一刻也没停止过在黑暗中的抗争。
    孟琇焘的家乡福州是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东部、闽 江下游及沿海地区,前202年即建城,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 史,长期以来一直是福建的政治**。清末与民国时期, 是中国近代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期。这段时期是 社会转型期,外来资本势力和本地封建势力、民族资本主 义相互博弈融合,这个时期,福州的金融业也呈现出兴起 到繁荣再到衰败的历史轨迹。
    孟琇焘是孟家三子之一,排行老二,父亲孟声宏是福 州升(昇)和钱庄的店员。孟声宏所在的钱庄行业是福州 金融业发展较早的行业之一,早在18世纪末就已建立。当 时,福州的钱庄多以经营银钱兑换为主,资本微薄,规模 甚小,简陋的连铺面都没有,后来才逐渐有所改善。一 直到1930年,福州钱庄业才迎来其全盛时期,当时有多达 70余家。1931年后,福州钱庄日趋衰落,至1949年8月彻 底退出历史舞台。
    ……
    目录
    引子

    **章 当铺学艺
    出身贫寒
    金融学徒
    工会执委

    第二章 沪上执教
    谋生上海
    抗日风潮

    第三章 返闽抗战
    积极入党
    施展抱负

    第四章 隐蔽斗争
    四处转移
    省委整风
    千校学习
    开辟新区

    第五章 战斗福安
    报社掩护
    锄奸抗日

    第六章 再回榕城
    闽东反特
    台湾之行
    “第二战场”

    第七章 烽火燎原
    舆论阵地
    福州“兵变”
    再行“米变”
    发起“学运”

    第八章 英勇就义
    “布变”被捕
    血洒金陵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