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全球安全文化
QQ咨询:
有路璐璐:

全球安全文化

  • 作者:(英)玛丽?卡尔多(Mary Kaldor)
  •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ISBN:9787515518305
  • 出版日期:2019年03月01日
  • 页数:200
  • 定价:¥5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9•11”事件发生16年之后,当恐怖主义这一现象已变得****地普遍,为何仍在使用军事手段打击恐怖分子?当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叙利亚、马里、索马里以及其他各地的战争令形势雪上加霜时,为何政客还会觉得战争是应对恐怖之道?为何叙利亚或是民主刚果等地的冲突永无休止?为何当显然毫无胜算时,武装团体还要继续作战?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玛丽•卡尔多教授使用“全球**”一词来指代应对大规模暴力事件的方式,运用对于战争与**文化的深刻了解,在新书《全球**文化》中,**提出了“全球**文化”的概念,探讨了当前四种典型的全球**文化类型——地缘政治、新型战争、自由主义和平、反恐战争,以解释为何在全球层面上调整促成**的方式、令其适应当下的挑战,是如此困难,并对当下的全球**形势以及作为其基础的文化活动做出了评估,试图找到人类社会与民族**避免冲突与战争的可能路径。
    文章节选
    “地缘政治”话语
    “地缘政治”一词*初出现于19世纪末。与地缘政治相关的叙事,通常都始于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他将海权视为理解各国兴衰的关键,以及地理学家麦金德(Harold Mackinder)——他的“历史的地理学转向”(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一文,常常被奉为地缘政治的经典文本。麦金德提出了地理因素对于历史的决定论。他的论点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强烈影响,认为**只有通过夺取领土和掌控通信工具、海权,或是(麦金德作品中的��铁路,才能生存和繁盛。于是,德国**地理学家和动物学家弗里德里希·拉策尔(Friedrich Ratzel)提出了“有机**理论”(Organic State Theory),认为“欣欣向荣的**应当从缺乏活力的**那里夺取领土,否则它们也将丧失活力,在经济、政治和人口方面染上疾病”。此类论点带有种族主义色彩。作为卡尔·施米特理论的先驱,麦金德尤其认为,对于国内的巩固而言,外部威胁是必要的:“那些塑造出民族、而不仅仅是一群人的理念,通常都是在面临共同困境和共同抵御外部势力的情况下被接受的。” 这些作者都将欧亚大陆视为至关重要的地区。马汉发明了“中东”(The Middle East)这一术语。对麦金德而言,“世界政治的**区域”则是“广袤的欧亚大陆;船只无法到达这里,但在古代,这里却是向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敞开的;如今将要被铁路网络覆盖”。 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的《地理的报复》(The Reven-ge of Geography)一书可谓这种思维的现代版本。他表示:“地理决定论的睿智持续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因为它认识到了人类*为深刻的斗争不是关于理念,而是关于控制领土,尤其是欧亚大陆的**及边缘地带。” 接近于“地缘政治”的一个术语是国际关系领域的“现实主义”(Realism)。这一术语源自“现实政治”,尤其是俾斯麦的这一理念:在世界事务中重要的是“铁与血”。二战过后,根据这场战争的经验,卡尔(E. H. Carr)和摩根索(Hans Morganthau)等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开始关注军力建设的重要性。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和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等人成了冷战现实主义流派的思想英雄,他们将外交政策设想为各国的一场大棋局。他们沉浸于一种奇怪的、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懒惰的论证之中,即将各个**视为有着总是会向外表现出来的情感、理念和动机的个体,这些情感、理念和动机为他们所了解,并且能够通过军事手段或是军事力量支持下的外交手段来管理和实现。布热津斯基《战略眼光》(Strategic Vision)一书中的这一段落就是一个例证:
    即使在今天,关于美国领导地位能持续多久的不确定性,欧洲在世界事务中丧失核心地位以及欧盟在政治方面的无能,俄罗斯对于已无力占据的全球领导地位的怀旧之情,对于中国不久之后就将崛起为一支世界强权的揣测,印度急切地渴望被视为一支世界强权的雄心及其内外弱点,日本迟迟不愿将自己的全球经济实力兑换为咄咄逼人的政治行为——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这一现实:如今的全球领导力基础更加广泛,但凝聚力更弱了。
    于是,俄罗斯是怀旧的,印度是雄心勃勃的,日本则是犹豫不决的。然而,究竟是谁有着这样的情感?是其政治领导人,还是全体俄罗斯人或日本人?这些情感又是如何产生的?“欧盟政治上的无能”是什么意思?指的是缺少军事力量吗? 在《大棋局》(The Grand Chessboard)一书中,布热津斯基再度发出了将欧亚大陆视为“世界的权力**”的回响——正因此,“美国必须关注地缘政治维度,必须在欧亚大陆发挥影响力,建立起以美国为政治仲裁者的稳定的均衡局面”。 现实主义被认为是“现实”的,因为它涉及的是关于战争和军事力量的“硬道理”。然而实际上,国际关系领域的现实主义愈发变得“理念化”或曰“规范化”了。也就是说,它提出了这样一种理念:**应该追求由硬实力界定的**利益。于是,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批评称,要么是由于小布什身边那些新保守主义者的理想主义,要么是由于美以公共事务委员会等游说团体发挥的作用(该团体推动的亲以色列政策并不一定符合美国利益),美国政策的地缘政治性不够强。当今世界是相互联系的,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上存在着大量经济、外交和文化关系,而在越南、伊拉克或是阿富汗等地对于军事力量的运用又是极为无效的,于是地缘政治思维的现实主义色彩(在“关注现实”这一意义之上)也就变得十分黯淡了。 事实上,冷战叙事当然不只限于地缘政治。冷战双方还都诉诸意识形态:这是一场事关自由还是极权主义的斗争;或者,这是一场事关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斗争。这一意识形态元素是与由志同道合的**组成的**集团的成形过程以及**大国的主导地位相关的,因为需要比地理因素更充分的理由来为自己的全球地位正名。实际上,冷战时代的特征是地缘政治与政治意识形态怪异地交织在了一起。例如在拉丁美洲,军事独裁者被认为是“自由世界”的一员,因为他们支持(并依赖于)美国;苏东阵营之外的社会主义**(比如南斯拉夫)则不被认为是社会主义**。 当卡普兰或米德等人谈论起回归地缘政治时,他们的意思是重新关注**的行为而非人道主义问题——例如对大屠杀或20世纪90年代的其他暴行作出回应——或是“9•11”事件之后的恐怖主义。这些作者的意思是,俄罗斯侵占克里米亚、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主权声索、朝鲜咄咄逼人的行动,或是伊朗对真主党及哈马斯的支持,需要从追求**利益的角度才能加以解释,也只有通过与其势均力敌的军事力量才能对此起到遏制作用。这一观点显然有助于强化地缘政治的基础设施,但或许同样会催生它本应解决的问题。 由理查德·阿什利(Richard Ashley)、吉罗伊德·奥图亚塞尔和西蒙·多尔比等学者提出的“批判性地缘政治”与地缘政治**文化有着十分相近之处。在这些思想家看来,地缘政治是一种渗透于“各国日常生活之中”的“社会—文化现象”。或者用多尔比的话来说就是:“批判性地缘政治……是对如何用地理因素为**权力服务进行考察,这种**权力常常是关于战争及暴力的。”理查德·阿什利也以类似于我使用“文化”一词的方式使用“共同体”(Community)这一术语,以此来对“国际无政府状态”这一占据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观点提出了批判。他认为,国际共同体“在于政治现实主义的话语之中,即‘铁与血以及不道德的人’,也就是怀有马基雅维利精神的思想家;而不是藏在某种深层结构内……而是就在现实主义强权政治中那些常态化的行动、技术和仪式的表层”。 地缘政治**文化所包含的话语是由与军事力量及外交政策相关的**机器塑造的,这套话语既是辩护性的,又会经由教育、职业生涯的结构以及这些机构的参与者的社会生活再生产出来。它为军队及**结构的参与者提供了令其感到舒适的解释模式。这一棱镜忽视了21世纪全球权力的生物政治性;或者说,这种话语已经陷入了生物政治的形式之中。
    目录
    中文版序致 谢 前 言 **章 **文化 第二章 地缘政治 第三章 新型战争 第四章 自由主义和平 第五章 反恐战争 第六章 地理 结 语缩略词表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