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知心书·窥视职场中的冷暴力+醒醒吧,老好人!+超越自恋+非暴力沟通的觉醒(第四辑共4册)
QQ咨询:
有路璐璐:

知心书·窥视职场中的冷暴力+醒醒吧,老好人!+超越自恋+非暴力沟通的觉醒(第四辑共4册)

  • 作者:[法] 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 托马斯·德·昂桑布尔 让·夏尔·布舒 祝华 梅涛 曹淑娟 郑园园
  • 出版社: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ISBN:9787807683100
  • 出版日期:2019年09月01日
  • 页数:1226
  • 定价:¥23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窥视职场中的冷暴力 在职场中,我们所有人都既是潜在的骚扰者,也可能是未来的受害者。精神骚扰在职场中广泛存在,但人们未��能意识到,有的人甚至因之受到伤害,却浑然不知。作者对此进行研究,在本书中重新定义了“精神骚扰”一词,说明了什么是精神骚扰,什么不是精神骚扰,并指出了它与其他形式职场痛苦的区别。精神骚扰无疑会给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后果,并影响企业的生产力,作者分析了精神骚扰的起因以及促使这种行为出现的环境因素,为我们预见和防止精神骚扰提供了应对之策;同时,也为作为企业底层的普通员工反抗骚扰和保护自己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维度。 本书就像一部职场生活的田野调查,大量案例带领读者透过“暴力”的万花筒洞察世间百态与人性的复杂,进而走出暴力的阴影,重建职场自信。在对职场精神骚扰做全面分析时,作者充满同情和理解的笔触,使其对此现象的心理学分析充满了人情味,给弱者以宽慰与力量。 ★醒醒吧,老好人! 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更擅长对别人说出“逆耳忠言”,而不是单纯表达我们的真实感受;我们更多地学会了为人谦恭、戴上面具、扮演角色,习惯于隐藏起真实的自己,以此换取他人的认可、接纳和表面的舒适。久而久之,我们背离了自我
    文章节选
    节选一: 致读者
    我在这本书里列举的案例都是真实经历。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又不至于太烦琐,我对它们进行了概括,只保留了能说明咨询者意识转变的主要内容,当然我也修改了相关人员的个人信息。因此,某些例子缩减成了十句左右的交谈,然而与此对应的却是至少十来个月的工作。将它们概括到这种程度,我希望让读者注意到引起意识转变的契机,而这个过程通常是循序渐进的。 所以,这些极其简短的叙述说明了意识从诞生到成熟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有自己的节奏,也有中止的时刻和收获的季节。读者若未真正接触过这样的工作,可能会产生一种印象,认为以这样的方式处理与生命有关的难题很神奇。实际上,没有任何奇迹,即使某些打开心结的过程真的令人惊奇。 这完全就像您着手建一个新菜园:需要拔除杂草、翻地、播种、照料嫩芽,并等待收获的季节。某**您会收获蔬菜和水果:想象一下您在黑土地上看到**颗变红、变熟的草莓!这的确令人惊奇,却肯定算不上神奇。整个生命进程都需要辛苦努力,咨询者们都亲身经历了这个过程,除此之外,别无奇迹。 因此,这本书给出的所有案例都证明了这项工作饱含爱与合作,而合作的对象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的对健康的内在生命的渴望。
    节选二: 未意识到的阻碍幸福的陷阱 在这本书中,我致力于揭示由文化和教育而生成的一些陷阱。这些阻碍幸福的陷阱,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所以显得更强大、更具束缚性。然而,我们要逃脱一个陷阱,前提是需要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入这个陷阱中,之后要了解陷阱是如何布下的。
    逃出陷阱的步骤 **步:意识到我们所经历的并不一定是客观事实,或许我们只是被囚禁在对事实的主观看法中。这一点看起来天真,却是*根本的。我每天会遇到一些人(我曾经也属于这类人),他们坚持自己对事实的看法,从来没想过可能还存在着另一种看法,他们不断地咒骂被囚禁在这样的现实中,并将原因归咎于他人。他们把自己锁在笼子里并攥紧了口袋里的钥匙,有时候甚至把钥匙扔得远远的,以确保自己永远不能重获自由,却还对此抱怨不止! 想象一下,您出生在金色的监狱里,并在那里长大。有人跟您说:“您生活的空间就在这四面墙内、天花板下,天窗透进来的微光就是日光。”那么在整个一生中,您会相信这些都是事实,在“知足常乐”这个道德信条的指引下,您会心满意足。然而,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迹象,告诉您世上还存在着别的空间、其他的前景、另外的光明、别样的人类活动。 这本书的受众,是那些能够透过“监狱”,察觉到秋风吹打着周围的屋顶,能从关着的门底下钻进来的穿堂风里,闻到夏日的芬芳,听到从其他院子里传来的歌声,还能捕捉到封闭的天窗外的流星的人,以及那些为了追寻未知的自由而要离开已经熟悉的壁垒,并愿意为此承受各种不舒服的人。 第二步:明白陷阱如何启动或如何运转,以便能及时阻止它的运行。如果不了解陷阱的运行机制,我们几乎就只能被动地承受,并无计可施。为了阐明我的观点,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会着力于揭示各种陷阱的运行机制(我曾经长期被困其中,现在因为习惯,也不时地受制于它们)。然后,我会提出逃脱陷阱的各种过程。之所以称之为“过程”,是因为对于逃脱陷阱,既不存在神奇的窍门,也没有什么奇迹般的秘诀。个人的任何改变都意味着一番努力,也就是说,每个人都需要在某一段时间内根据自己的节奏,把握合适的时机,一步一步地小心前行,而这种努力通常是需要个人独自完成的,所以也并不会舒服! 意识到陷阱的存在和它的威力,我们才有机会自由地选择是逃脱陷阱还是待在里面,毕竟待在里面附带的好处也具有足够的诱惑力。“附带的好处”指的是行为、信念或想法背后隐藏着的好处。这些好处之所以被称为“附带的”,是因为在大家的理解中,它们并不是*主要的,也不是显而易见的。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竭的人和为家庭付出过多的父母都是典型的例子:他们已经疲惫不堪、厌烦至极,却不做任何改变。他们已经落入了陷阱中,无意中获得的附带的好处,就是认为自己非常有价值,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他们什么都不干了或少干那么一点点,不就一无是处了嘛!这就是“做”的陷阱:在我们所做的事当中,而不是在我们的存在中找到我们的身份。在这方面我不做任何评判,只想指出这种态度经常是不适感的根源。意识到以上这些,我们就可以选择是要走出陷阱还是待在里面。 因此,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我们会探索思想或行为方面的各类陷阱。在此之前,我们先快速地回顾一下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总结的非暴力沟通过程的四个步骤。
    节选三: 马丁娜和她的丈夫 马丁娜对丈夫很恼火,因为他从花园回来不脱靴子就直接进屋了。她觉得这样会把屋子弄得脏乱不堪。 “我既生气又失望,因为我需要井井有条和干净整洁。而且我不明白他怎么就不理解呢!不要穿靴子进屋是原则!” “你是不是也来理解一下你丈夫呢?是什么让他觉得穿着靴子进屋也没什么不合适的呢?当你把不穿靴子进屋看成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并把它说出来的时候,你是不是也需要了解一下丈夫为何会如此呢?” “不穿靴子进屋,在我看来这是明摆着的事!我觉得这很好理解呀!但是我接受你的提议:这样做能帮我更好地了解我丈夫。” “如果你愿意的话,请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一下,当他在园子里劳作完穿着靴子回来时,他有什么感受和需要。” “他感觉特别放松,很幸福,也很满足。他那么开心,肯定是忘了靴子的事。” “那么,这让你怎么看待你丈夫呢?” “我喜欢他艺术、随和的一面。实际上,我根本不在意他穿着靴子进屋。当我跟他说‘不能穿靴子进屋’时,并不是我在说,而是我妈妈在说。” “回忆起这些,你有什么感受呢?” (很激动)“我很震惊,因为我意识到为了让妈妈高兴,我强迫自己、限制自己。我本来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而我妈妈有条不紊、追求**。我活到现在很克制,不断维护‘好妻子’‘好主妇’的形象,却忽略了自己。因为我接受不了自己,所以也就不会接受我丈夫。这是牢笼!而且因为我自认为做得很好,所以这简直是金色的牢笼啊!”
    评论 ① 马丁娜一上来就在困扰她的情况中辨别出了**层次的需求:井井有条和干净整洁。但是她只是停留在这**层次上。如果她不能超越的话,就会落入陷阱中;她的生活就像她亲人的生活一样,的确会变成一个牢笼,甚至成为地狱。当然了,比之大骂“你是个自私鬼,你从来不考虑别人!”,跟她丈夫说“我需要井井有条和干净整洁(B),你同意脱掉靴子吗(D/A)?”就已经证明她意识到了问题,并用了负责任的态度。*重要的是,她指出的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毫不客气地指责他人。就算马丁娜指出的问题是事实,也只能说明这是事实的一方面,而不是事实的全部。 ② 真正的事实是:马丁娜辨认出了自己内心长期隐藏的痛苦及深层需求,居伊?科尔诺称这些深层需求为生命的冲动——很美的说法。 马丁娜之所以坚持自己对干净整洁的需求,是因为她处于补偿系统中。为了让自己不被妈妈嫌弃,她将自己关在自己制造的笼子里。对于她来说,困难在于要意识到这么多年以来保护她、服务于她的东西现在已经妨碍她、奴役她了。 ③ 马丁娜封闭在自己的信念里就像被关闭在看不见的牢笼里一样。下面,我们可以看看她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的那个信念陷阱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以及如何破解它。 通过正视她丈夫的差异而不是做出评价,通过了解他所喜欢的生活,感知隐藏在丈夫表面之下或她不喜欢的行为背后,他本身美好又充满活力的地方,马丁娜才能更有人情味:首先是对她丈夫,然后是对她自己。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不会再纠结于错误在谁、谁有道理,什么是正确的或不正确的,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我们显然触及了本质——某天让这两个人相互靠近的东西,即他们生命的核心。正是这些,让“自我”害怕:“自我”用尽全力维护自己小小的认同感,那是它所熟悉的孤立、不幸和限制。自我很害怕生命的冲动,害怕靠近、打开并释放自己的东西,因为它会在生命的冲动中使自己失去主动权。 因此,当马丁娜在心里说“我不在乎靴子,我喜欢我丈夫的无拘无束;此外,我也如此,我现在希望更快乐、更自由地生活!”时,她的整个自我喊道:“救命啊!这样我们会无法掌控。拿起你的主权,起来辩论,自己去判断,才不要除去类别、标签、成见和信念的栅栏,正是这些东西让我们跟别人不一样,把我们跟别人区分开来,并让我安心。这就是我——你的自我!” ④ 显然,马丁娜的情况也阐释了镜子效应这个**的现象:马丁娜不喜欢她丈夫身上的那部分正是她的自我和她本身不喜欢自己的那点,然而这点正是她真正的自己或真实的内心所梦想获得的。镜子效应确实给我们上了谦逊的一课:我们无法接受的别人身上的某部分,正是我们不愿接受的自己身上的那部分,不是吗?我们从别人身上看到的哪些东西是不愿在自己身上看到的? 当我还是青少年时,在我生活的阿登地区的乡村里,夏天会有童子军营篝火晚会,这经常令我极度恼火。我自己并不是童子军,但是某个过路的童子军队伍却邀请我和街角的年轻人一起参加他们在夏天里的*后一场晚会:兄弟般的分享、敞开心扉的交流、每个人的创造力都得以施展的场地、齐声合唱、在满天星斗照耀下的篝火边的简单快乐……所有这些都让我生气。我感觉恼怒、不自在、焦躁不安,我急着想找回自己喜欢离群索居生活的印记。自我对自己呼喊:“救命啊!你会迷失在这个团体中。活着就必须战斗、抵抗、反抗。”我觉得这种聚会很可笑、很幼稚。 我经过很长时间才明白,自己拒绝的正是自己极度缺乏的东西。我内心深处真实的自己不断给我打气:“去坦诚交流、真心分享,相信每个人的创造力,也相信自己的创造力;去融入这个充满灵感和活力的快乐团体!”正是这种冲动让我在几十年之后选择了现在的职业和生活。
    目录
    ★窥视职场中的冷暴力 **部分 职场中的精神骚扰 定 义 **章 什么不是精神骚扰? 精神压力 冲突的效用 粗暴管理 偶发性侵犯 其他形式的暴力 恶劣的工作条件 职业约束
    第二章 什么是精神骚扰? 怎样做会骚扰到某个人? 如何伤害别人? 什么是恶意?
    第三章 偷换概念 受害者地位 被骚扰的骚扰者 精神骚扰的虚假指控
    第四章 各种周边现象 围 攻 霸 凌 骚 扰 检举者们 欺 凌
    第二部分 调查结果 第五章 精神骚扰受害者的若干特征 年龄的惩戒 精神骚扰存在性别差异吗? 歧视性骚扰
    第六章 骚扰方法 敌意行为 骚扰的不同类型 频率与持续时间 暂停工作 后遗症及其余波
    第七章 某些行业的特点 公共服务行业 私营部门 新经济行业 协会行业 体育行业 政 界
    第三部分 精神骚扰对健康造成的后果 第八章 非特异性后果 精神压力与焦虑 抑 郁 身心失调
    第九章 创伤性后果 创伤后精神压力 幻 灭 揭开旧伤疤
    第十章 精神骚扰的特定后果 羞耻感与受辱感 丧失意义 心理变化 用精神病来防御
    第四部分 骚扰的根源 第十一章 有利于精神骚扰滋生的环境 新的职业组织 体制的厚颜无耻 体制的邪恶 一个自恋社会的推波助澜作用
    第十二章 人与人之间发生了什么? 互动的赞歌 受害者有什么特征吗? 侵犯者有什么特征吗? 看似骚扰却非骚扰的情形 破坏性的但不一定有恶意的情形 恶意的但不一定是有意的情形 恶意侵犯者:自恋变态狂
    第五部分 该做什么? 第十三章 介入者 内 部 外 部
    第十四章 预 防 企业层面 社会和人的层面 预防计划 如何处理一种精神骚扰状况?
    第十五章 调 解 什么时候应把接力棒递给外部?
    第十六章 为什么需要一条法律?
    结 论
    ★醒醒吧,老好人! **章 为什么我们背离了我们自己、我们的感觉或我们的需求? 智力空间 觉?感 求?需 求?请
    第二章 意识到我们真实的感受 为了做好,筋疲力尽 观察但不评判、不解读 感觉但不评判、不解读 识别我们的需求,不迁怒于人 提出一个具体的、现实的、积极的和可协商的请求
    第三章 意识到对方真实的感受 沟通,就是表达和接收信息 同理心:面对自己和他人 我们没有时间理解自己,但我们却花时间误解自己
    第四章 交 心 头碰头 门面对门面 从一口井到另一口井 缓步舞向对方 维护关系 交谈的场所
    第五章 情感**感与意义,和平的两把钥匙 如果……我就爱你 我们学会了做事,而不是为人 我们没有学会作为我们自己被爱,而是以他人期望的样子被爱 差异性被视为一种威胁 *常见的感觉:恐惧! 停止做老好人,做真实的自己! 如何说“不”? 我害怕冲突 如何承受愤怒?
    第六章 我��互相了解,分享我们的价值观 应该,你必须,就是这样,你别无选择…… 防波堤还是航标,牧羊人还是带刺铁丝网? 意义与感觉
    第七章 方 法 三分钟,每天三次 一种意识卫生 友好的意识
    结 语 耕耘和平 暴力不是我们的本性 暴力,一种旧习惯 耕耘和平
    需求清单 感觉清单 含有解读和评判的感觉清单
    致 谢
    ★超越自恋 **章 从需求到欲望,冲动的能量 1 欲望的能量 3 从需求到欲望 4 欲望会产生痛苦吗? 6 面对冲动,我们是否都是平等的? 8 冲动和变态 9 我们的冲动去哪儿了? 10 如何对待杀人冲动? 14 变态者及其冲动 15 第二章 言语:自恋变态者的撒手锏 25 词语的象征意义 26 言语的功能 27 词语:信息的载体 28 自相矛盾的交流 30 第三章 脆弱的自恋者 39 自我形象 40 “向客体偷来的自恋” 41 偶像的黄昏 43 结构性自恋脆弱或因不同情形导致的自恋脆弱 44 喜欢自己的形象是不好的吗? 45 变态者为什么必须证明其受害者不好? 46 第四章 变态者:住在成年人身体中的儿童 51 负罪感和担心被抛弃的焦虑 53 权力需求的根源 57 贝尔纳,母亲的“菲勒斯” 59 第五章 无法忍受失去心爱之人(物) 61 因为害怕失去而感到焦虑 63 面对失去心爱之人(物)的过程的不同阶段 64 无法面对失去心爱之人(物)的病理 65 是否存在一些方法让我们更加容易接受 失去心爱之人(物)的事实或加速这一过程? 67 第六章 变态者的策略 69 理解变态者的动机 70 粘连和隔离:使受害者屈服的手段 77 利用第三方 79 贬低他人、操纵以及控制他人的必要性 81 “好像”:伪君子变态者 82 互相依靠的亲密关系 85 第七章 对受害者产生的变态效应 87 完全的混乱 88 降低级别的防御 90 人格解体 92 变态者会让别人也变态吗? 93 是否存在典型的受害者? 94 给父母的一点建议 96 第八章 抵制自恋变态者 101 小心标签! 102 把某个人当成变态难道不是变态的行为吗? 105 面对指令进行镜像询问 106 与亲近的人重新建立联系 107 重新保持距离 108 敢恨 109 清理自己周围的人 111 指定第三方 112 战胜变态者 116 石宴 117 摆脱重复 118 不要再从别人的眼中寻找自己的形象 120 学会表达自己的欲望 121 放弃理解 123 升华和韧性 125 第九章 寻找变态的根源 129 被虐待的孩子? 130 游戏和现实 133 环境的重要性 135 母亲脸(形象)的变化 136 幻想 138 俄狄浦斯和反俄狄浦斯之谜 139 乱伦关系和重复 143 变态父母 145 症状儿童 148 第十章 同情之路 153 同情的力量 154 利他 155 道歉或否认 156 我们可以治愈我们的家人和朋友吗? 157 从投射到放手 159 爱与罚:雅克的反馈 161 第十一章 变态者及其受害者:有毒的华尔兹 175 别人的症状 176 疯狂的爱 178 如果你好了,我也就痊愈了 179 自相矛盾的镜子 180 结语 181 瓦妮莎案例的答案 183 附录 189 参考文献 197
    ★非暴力沟通的觉醒 **章 错觉、事实和阻碍幸福的陷阱 生活运转的两个原则 未意识到的阻碍幸福的陷阱
    第二章 “我接种了疫苗,对幸福免疫” **个双重矛盾信息:**剂分两次注射(两个指令)的疫苗 第二个双重矛盾信息:第二剂分两次注射的强化疫苗 解码双重矛盾信息:离开二元思维
    第三章 好人教育的几个陷阱 **个陷阱:我们学的更多的是如何做而不是如何存在 第二个陷阱:我们的**感和信心并不源于我们自身,而是源于他人的看法 第三个陷阱:我们学过,差异具有威胁性 第四个陷阱:乖巧的男孩、女孩们,我们没有学过如何说出“不”,也不懂如何回应别人的“不” 第五个陷阱:我们没学过要好好地面对自己的感受,更没学过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表达它们 邀请大家进行心理锻炼和意识锻炼
    第四章 从负罪感到责任感,从义务到爱 从麻痹人的负罪感到令人充满活力的责任感 从义务到投入的爱 脱离这些陷阱 带着责任感生活
    第五章 保持心理、心灵健康的锻炼和营养滋润 让麻痹、僵硬的关节活动起来 我们不是孤身一人 一些主要的学习事项
    作为总结的一些思考
    后记 探索民众的内心力量
    附录 受害者的独白
    致谢
    编辑推荐语
    ☆知心书第四辑-在生活和职场的黑洞里,为心灵点亮出口之光。 ☆《非暴力沟通的觉醒》-了解生活运转的规则和沟通的秘密,觉知非暴力沟通的力量。 ☆《超·越自恋》-不刻意操纵他人,不莫名被人操纵,健康的自恋才是真正的自恋。 ☆《醒醒吧,老好人!》-在尊重他人和尊重自我的基础上表达自我,不做老好人。 ☆《窥视职场中的冷暴力》被职场冷暴力困扰的职场人,越早读到越早活出自我。 ☆“知心书”作者均为法国专业精神科医师、心理医生,这套书蕴含心理学z新理论、心理咨询专业知识、自我**方法及丰富的真实案例,风格独特的专业心理学通识读物。 ☆生活书店的简体中文译本准确流畅,多次被台湾出版社引进出版繁体中文版。 ☆“知心书”自2015年出版至今,装帧、用纸、印刷……每个环节的品质始终坚守。 ☆好书总能遇到好读者。每个内心敏感、勇于自省和力图自救的读者,知心書助你守护好心灵。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